新进中学 叶秋珍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效教学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核心追求,深入探讨有效的阅读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
关键词:阅读教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及其效率是我们教学过程中一直探讨的一个课题,我认为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首先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做好有效的课前准备,把握有效的课堂操作,进行有效的课后反思。语文因其特殊的属性,课堂的灵活性、多样性、多变性,使语文课堂更是显现出扑朔迷离、气象万千。那么,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课改专家崔允郭博士曾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科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优化目标,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因此,有效的教学必须首先实现教学目标的优化。
1、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准确,即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这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即体现新课标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
2、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明确,即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3、教学目标的设计体现层次性,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自己要吃的果子。
二、优化设计,引导学生有效预习
1、学会自主预习。学生课前的主动预习课文,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必要途径。可以通过制作小卡片,把课堂上需要累积的成语提前预习,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熟知。
2、学会查找资料。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就是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学效益低下。我们知道,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健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须依赖于教师引导下学生的主体实践。叶圣陶先生说:“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
3、运用到课堂学习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我课前布置了预习,让学生准备一些关于春节的图片和资料,并读熟文章。上课时,学生很感兴趣,表现特别积极,课堂气氛很活跃,整节课在快乐的气氛中学完了,还把握了这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下课了,学生意犹未尽,还享起了歌曲《新年快乐》。课前预习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学生预习得充分、合理、有效,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就高,学习的期望也高,使我们的课堂高效、精彩,我们也会在这样的课堂中实现自我的成长。
三、优化教案,追求课堂教学的简约。
1、树立语文的“简约美”。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曾几何时,新的语文课堂教学“变脸”层出不穷:沸沸扬扬的对话讨论,虽热热闹闹,但不着边际;铺天盖地的多媒体“轰炸”,虽五花八门,但分散思维……针对“语文课堂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的现象,语文教学应当竖起“简约”的大旗,删繁就简,返璞归真。当把教材读深、读透之后,在教学时“要深入,更需要浅出”,要扬弃一些“关于语文”的东西,把深刻的语文教学内容以凝练简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真正做到“语文姓语”。
2、体现语文的“简约美”。简约不是简单,是在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的、无休止的、不必要的、闲散的东西,最大限度地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如特级教师贾志敏执教《给予树》就体现了语文的“简约美”:第一课时首先介绍背景导入课文,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其次学习生字新词,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内容大意,进而指导背诵第六小节;第二课时首先联系课文内容填空(我……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然后出示“担心、生气、高兴”等词语引导学生讨论“母亲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然后指导写话、拓展练习。
3、明确语文的“简约美”。贾老师的教学设计比较简单,可仔细体会就会给我们诸多启示:正是没有细密的、多余的环节,学生才会有充分的时间读书、写字、说话、练笔,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正是由于教学设计的简约,教师才能抛开无形的束缚,跟着学生的思路,与学生真诚对话,学生也才会真正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删繁就简,以约驭博,简约为美。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就应该花大力气去提炼教学主线,抓重点、轻一般,去枝叶、留主干,深入浅出、以少胜多。在教学《争吵》一课时,文中揣摩和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是一个教学的难点。在这方面,我花了很大的功夫,才摸透教材。在教学中我把它转化为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来表演,让学生自己体会出其中的情感变化。这期间不用老师进行语言说教,生搬硬套,让学生大胆地表演。最后回归文本,理出课文的主线,找出情感的变化,理顺重点句子。
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我们要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这才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四、优化文本,充分发挥文本效益。
(一)充分发挥文本效益
1、有效教学的核心是课堂操作是否有效。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首先就要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充分运用文本,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确,新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筛选的,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果能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就可以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特级教师王崧丹老师说“阅读最紧要是培养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刘勰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不是无情物。”每篇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情感因素。
2、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否做到。在教学中,教师应设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做到“情动而辞发。”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发挥语文课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作用”的理念是一致的。我在教学《夏夜多美》时,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夏夜的美丽景色,伴着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沉浸在美丽的夏夜中。接着,把文本解读的重点放在:“伙伴们是怎样把掉入池中的小蚂蚁送回家的?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在讨论交流、朗读感悟中,学生理解了本文的重点—“景色美,心灵更美”。这样的人文教育才能起到“熏陶”的效果,才能感化学生的心灵。
3、是否树立好的学习榜样。在教材中,许多人物形象都给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教会了他们怎样约束自己的行为,怎样端正自己的态度。例如,《胖乎乎的小手》告诉学生要为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是我的朋友》让学生感受到朋友间的真挚友谊;《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是让学生养成环保意识的优秀篇章……假如我们能有效的利用这些素材,充分挖掘其中的文本价值,就能对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帮助他们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改变思路。现在不少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还是“穿新鞋走老路”存在最多的问题是“两多三少”“两多”是指讲多,问多。“三少”指学生读少,思少,写少。这样造成语文教学高耗低能。因此,我们要减少老师的讲解和提问,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时间,应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字、词、句、听、说、读、写的训练上。不然一节课都是噼里啪啦的掌声,都是“你真棒!”这样的课堂再精彩,再活跃,也不是一个有效的课堂。
2、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必须眷注学生的“学”。准确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实现其主动发展。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教学的对象。课文是教学的工具,而文本价值却是这个工具的核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很好地把握文本价值,正确地引导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对学习、对生活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端正学生的行为,使他们踏上健康快乐的成长之路。
五、优化课堂及时反思, 调整教学方式。
1、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不断取得新提高,需要我们进行教学反思。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性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有人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每位教师只有多写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加速器。
2、给学生建立一个持续的、轻松的、令人满意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的热心和幽默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样的课堂关系是积极向上的。幽默不仅抵消紧张,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自信与安全感,促进信任,减少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课堂上,当教师不自觉出了错误时,不要掩盖,轻松自然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诚心向学生学习,会更加融洽师生关系。对课上的突发事件,教师机智地幽默一下,会活跃课堂气氛,更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讲课中,教师也可有意引入一些有趣的话题,将内容与幽默巧妙地结合起来,会使这节课教得更有效。
总之,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智慧,让他们在积极的合作、探究、体验中完成文本的解读,完成基本技能的训练,完成文本知识的迁移,完成语感的培养,完成文本的延伸拓展,完成思想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另一方面则是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前认真备课,有效备课,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谋;课后积极反思,有效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与课程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①、邹永春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小学教学参考》2009-4
②、林志明 《眷注学情: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石》
《小学语文教学》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