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国际贸易基础-课程标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0:02:52
文档

国际贸易基础-课程标准

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编写参考模板(试行稿)《国际贸易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基础二、适用专业中高职衔接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也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主要学习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基本程序、买卖合同条款的内容和拟定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出口贸易业务的各主要环节流程,了解外贸实践中涉及的各种证书、文件和单据等,掌握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各种法律、规则与惯例在实践中的运用。四、课程设计本课程标准制定以就业为导向,对物
推荐度:
导读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编写参考模板(试行稿)《国际贸易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基础二、适用专业中高职衔接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也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主要学习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基本程序、买卖合同条款的内容和拟定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出口贸易业务的各主要环节流程,了解外贸实践中涉及的各种证书、文件和单据等,掌握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各种法律、规则与惯例在实践中的运用。四、课程设计本课程标准制定以就业为导向,对物
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编写参考模板

 (试行稿)

《国际贸易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国际贸易基础

二、适用专业

中高职衔接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也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主要学习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基本程序、买卖合同条款的内容和拟定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出口贸易业务的各主要环节流程,了解外贸实践中涉及的各种证书、文件和单据等,掌握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各种法律、规则与惯例在实践中的运用。

四、课程设计

本课程标准制定以就业为导向,对物流管理专业所涵盖的岗位进行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国际货物买卖为对象,以合同条款为中心,以国际贸易惯例和法规为依据,全面介绍了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具体内容、合同的履行环节及一般的贸易做法。

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国际贸易的整个流程(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合同履行)为主线,以各种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技能的专业知识体系为依据来设计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岗位职业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同时通过创设情景、仿真模拟、案例分析、实际业务操作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五、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国际贸易合同主要条款解读等项目活动,使学生能了解国际贸易业务的一般流程、合同条款、合同商订、合同履行、结算方式和手册管理等相关知识,初步具备分析国际国际贸易合同基本条款的工作能力,具备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一)知识目标

国际贸易业务各个环节的内容,特别是有关贸易术语方面的知识、商品作价的原则、成本核算的方法、贸易谈判的技巧及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能力目标

学生初步掌握在我国对外贸易方针指导下,进行国际货物买卖的基本技能;学会在进出口贸易活动中,既能结合我国实际、切实贯彻企业经营意图,又能符合WTO原则、按国际贸易惯例办事。

(三)素质目标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六、参考学时与学分

72学时/4学分

七、课程结构

序号学习任务(单元、模块)职业能力知识、技能、态度要求教学活动

设计

课时
1国际贸易术语1.懂有关贸易术语的主要惯例;

2.能够结合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贸易术语进行交易磋商;

3.能区分贸易术语的差异并能够运用自如;

4.能对六种主要贸易术语(FOB、CFR、CIF、FCA、CPT、CIP)使用环境进行分析。

1.案例讨论:借助不同案例,依次解释6种主要贸易术语买卖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以及它们的运用、术语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课堂讨论:为什么把CIF术语称为到岸价格不正确?

3.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贸易术语下的买卖双方,明确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

14
2合同磋商1.掌握交易磋商的形式、内容及程序;

2.熟练掌握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四大交易磋商环节;

3.懂得发盘与接受的法律作用;

4.了解合同关系有效成立的条件。

5.能够与交易对象完成磋商过程达成协议。

1.案例法:列举案例,解释磋商的程序,以及合同是否有效成立的分析;

2.角色扮演法:模拟一次真实磋商的过程,并同时撰写磋商函电;

3.实操:根据上述磋商的结果,草拟交易合同。

6
3国际贸易货款的结算1.知道结算工具基本知识(汇票、本票、支票);

2.能够缮制汇票;

3.能够用中英文拟定支付条款;

4.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支付方式。

1.展示法:教师将有关国际贸易结算的真实票据展示给学生,以增强学生的直观认知;

2.角色模拟:采用角色模拟法和讲授法讲授电汇、信汇、票汇和托收收付程序。

14
4商品的价格及价格条款1.能区分不同作价方法的差异;

2.熟悉不同贸易术语价格构成及价格换算;

3.会正确选择计价货币;

4.会使用佣金和折扣;

5.能进行出口商品成本核算;

6.能够用中英文拟定价格条款

1.讨论法:讨论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

2.案例法:采用案例法及课堂练习,讲授FOB/CFR/CIF和FCA/CPT/CIP价格构成及改报价。 

12
5信用证1.懂信用证统一规则和托收统一规则;

2.能撰写L/C并根据合同审核L/C;

1. .案例法:引用案例,讲授L/C的各种性质、特点、分类等;

2.课堂讨论:将一份合同及信用证展示给学生,并讨论其中不符的地方及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

10
6国际货物运输保险1.知道海洋运输保险风险、损失和费用并进行分类;

2.熟悉保险基本知识;

3.熟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海运保险条款;

4.掌握伦敦保险协会海运保险条款与我国海运保险条款之间的对应关系;

5.能根据进出口情况办理保险业务;

6.能够用中英文拟定保险条款

1.案例法:采用案例讲授海运运输保险中可承担的风险、费用和损失;FPA/WPA/ALL RISK三种主要险别的承保范围;共同海损的分析、判断、分摊等问题;

2.仿真练习:采用角色扮演讲授保险业务流程;

3.实操:根据给出的情景,拟出保险条款,并计算保险费。

10
合计
八、资源开发与利用

(一)教材编写与使用

教材编写,应达到以下要求:

1.严格按照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设计思想;

3.教材应突出应用性,应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纯粹的技能操作;同时要有前瞻性,应将本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实际业务操作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及时纳入其中;

4.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教材中的活动要具有可操作性。

现有教材:《进出口贸易实务》(第二版)主编:王万义、吕红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建立课程教学网站,实现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包括:教学设计、学习指导、实训指导书、教学课件、电子教材、教学视频等教学指导文件。

2.建立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开发仿真教学软件,让学生置身与仿真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完成本课程的学习任务,为学生提高处理国际贸易业务的基本职业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3.建立课程资源库,实现专业课程资源的共享共用。

4.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的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扩展。 

5.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企业资源,满足学生参观、实训和毕业实习的需要,并在合作中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九、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以激发学生兴趣。

2.应注重“教”与“学”的互动,由老师提出项目,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3.应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以图片、视频、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4.教师必须注重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线。

(二)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教室要求具备多媒体设备,以适应多媒体教学的要求;

2.实训条件:具备装有国际贸易仿真模拟教学软件的实验室;

3.实习条件:与国际贸易相关企业合作,并聘请企业人员为实习指导老师、客座讲师(教授)。

十、教学评价

1、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评价宜以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

3、教学效果评价重点评价学习者的职业能力。

4、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探索精神是学习评价的重要指标。

文档

国际贸易基础-课程标准

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编写参考模板(试行稿)《国际贸易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基础二、适用专业中高职衔接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三、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也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主要学习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基本程序、买卖合同条款的内容和拟定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出口贸易业务的各主要环节流程,了解外贸实践中涉及的各种证书、文件和单据等,掌握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各种法律、规则与惯例在实践中的运用。四、课程设计本课程标准制定以就业为导向,对物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