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技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为提高科室工作质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使临床能及时掌握病人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特制订危急值报告制度。
一、危急值的定义:
“危急值”通常指某种检验、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已处于危险边缘。此时,如果临床医师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危及患者安全甚至生命,这种有可能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查结果数值称为“危急值”。
二、报告流程:
1、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操作是否正确;核查检验标本是否有错,检验项目质控、定标、试剂是否正常,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需立即电话通知临床科室人员“危急值”结果,并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逐项做好“危急值”报告登记。
2、检验科需重复检测标本,有必要时须重新采样并保留标本备查。
3、对于首次出现危急值的病人,操作者应在发现危急值后 5 分钟内与临床联系。住院病人联系病区护士站(白班联系主班护士,其他时间联系当班护士)或陪同检查的医护人员,门诊病人告知病人及门诊医生,急诊病人告知急诊医师或陪同检查医护人员。联系时须告知对方检验、检查结果,检验(或检查)人员姓名,并详细记录患者姓名、门诊号(或住院号.科室.床号)、收样(或检查)时间、出报告时间、检验(或检查)结果(包括记录重复检测结果)、向临床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姓名和检验(或检查)科报告人员姓名等。
4、按危急值登记要求详细记录患者姓名、门诊号(或住院号.科室.床号)、收样(或检查)时间、出报告时间、检验(或检查)结果(包括记录重复检测结果)、向临床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员姓名和检验(或检查)科报告人员姓名等
5、医技科室在实际诊疗工作中,要不断完善和规范危急值报告,及时与医务科联系,以便逐步规范“危急值”报告制度。
临床科危急值报告制度和流程
1、临床科室人员在接到“危急值”报告电话后,由当班护士在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做好记录,同时及时通知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
2、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如果认为该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情不相符,应进一步对病人进行检查;如认为检验结果不符,应关注标本留取情况。必要时,应重新留取标本送检进行复查。若该结果与临床相符,应在30分钟内结合临床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同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3、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接到危急值报告后,确认危急指标后及时采取相应诊治措施。并在6小时内在病程中记录接收到的“危急值”报告结果和所采取的相关诊疗措施。
4 、病区接到危急值电话报告后必须及时完成上述流程
5、各临床科室在实际诊疗工作,如发现所拟定“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范围需要更改或增减,请及时与医务科联系,以便逐步和规范“危急值”报告制度。
6、医务科作为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质量管理职能部门,应定期检查和总结“危急值报告”的工作,每年至少要有一次总结,提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