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0:03:52
文档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课开课学期:学分学时:54学时,3学分(理论学时:实践学时:0)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本科)课程性质:必修课选用教材:《金融学》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等等开课单位:编写依据:一、课程简介《金融学》是经济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掌握金融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课程介绍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货币、信用和利率,金融市场与运作,金融机构与体系,货币运行与调节金融开放与发展等内容,阐明经济体系中货
推荐度:
导读《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课开课学期:学分学时:54学时,3学分(理论学时:实践学时:0)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本科)课程性质:必修课选用教材:《金融学》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等等开课单位:编写依据:一、课程简介《金融学》是经济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掌握金融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课程介绍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货币、信用和利率,金融市场与运作,金融机构与体系,货币运行与调节金融开放与发展等内容,阐明经济体系中货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课

开课学期:

学分学时: 54学时, 3学分(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0)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本科)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选用教材:《金融学》

先修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等等

开课单位: 

编写依据: 

一、课程简介 

《金融学》是经济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掌握金融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课程介绍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货币、信用和利率,金融市场与运作,金融机构与体系,货币运行与调节金融开放与发展等内容,阐明经济体系中货币运行的基本功能、运行方式、基本规律以及社会货币管理与的基本原理和工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现代金融基础知识、理论和方法,并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分析我国和世界金融发展形势,及货币变化方向,增强对宏观经济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货币、金融活动及其宏观的理论、手段等有较整体的理解。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与西方经济学相结合的货币金融理论,并运用理论分析宏观经济问题及货币意图和效应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多样化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把经济、金融思维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之中。

三、教学内容、要求、重点、难点

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

第1章 绪 论    

1.1 金融概述    

1.2 金融的地位和功能    

1.3 金融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要求:了解“金融”一词的界定与演变、理解现代金融学的基本框架结构。

教学重点:金融的内涵与界定

教学难点:金融学框架

参考资料: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6学时) 

教学内容: 

2.1 货币的定义和计量    

2.2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    

2.3 货币的职能    

2.4货币制度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从货币的起源掌握货币与商品的关系,了解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的存在形态,了解货币的本质、职能作用以及货币层次的划分;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了解中国的货币制度、人民币国际化的缘由与路径。

教学重点:货币的含义、职能、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人民币国际化

教学难点:区分货币“质”和“量”的规定性;货币制度的演变

参考资料:

第三章 信用和信用工具(6学时) 

教学内容: 

3.1信用及其发展    

3.2信用形式    

3.3信用工具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信用和信用经济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作用,了解发展多种信用形式的必要性与意义。

教学重点:信用的含义与特征、利息的本质、信用工具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金融衍生工具

第4章 货币的时间价值    (3学时) 

教学内容:

4.1利息及利息率    82

4.2利息的计算    91

4.3利息率的变动    94信用、利息与利率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利息的本质,利息在收益资本化中的作用,了解利率体系的构成,掌握计算利息的基本方法,学会分析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

教学重点:利息的本质、利率的计算

教学难点:利率的计算、金融衍生工具

第5章 金融机构体系(2学时)

5.1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    105

5.2金融机构的性质与职能    108

5.3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111

5.4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121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金融机构的产生与发展,理解金融机构的性质与职能及其构成

教学重点:金融机构的性质与职能

教学难点:金融机构的性质与职能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组织形式;熟悉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了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理解银行产生的必要性,掌握银行的职能与业务。

课时教学重点:商业银行业务:银行职能、业务

教学难点:商业银行主要业务的对比;银行主要业务的对比。

第7章 非银行金融机构(3学时)

7.1保险公司    157

7.2证券公司    161

7.3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165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保险、证券、信托租赁、的性质、职能、组织形式;熟悉各个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要职能与业务。

课时教学重点:职能、业务

教学难点:信托租赁。

第8章 金融市场    (3学时)

8.1金融市场概述    

8.2货币市场    

8.3资本市场    

8.4衍生工具市场    

8.5其他金融市场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及融通方式,掌握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基本内容,了解主要的金融衍生工具。

课时教学重点:货币市场、资本市场

教学难点:不同金融市场的对比

第9章 货币需求    (3学时)

9.1货币需求概述    

9.2货币需求理论

9.3货币需要量的测算

9.4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

教学要求: 

课时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第十章 货币供给(3学时)

10.1货币供给理论

10.2基础货币

10.3存款货币的创造

10.4货币乘数与货币控制

教学要求: 

课时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第11章  货币均衡(3学时)

11.1货币均衡    

11.2通货膨胀    

11.3通货紧缩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货币供给的过程及货币需求的理论。掌握货币供给的机制与主要的货币需求理论,了解货币供求均衡的含义。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基本内涵,了解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办法,了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

课时教学重点: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的含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的效应

教学难点: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治理

参考资料:

第12章 货币目标与工具(2学时)

12.1货币及其目标

12.2货币工具

12.3货币效应

教学要求: 

课时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掌握货币工具的运作原理,理解货币目标及其传导机制,了解货币的效应。

课时教学重点:货币工具、货币时滞

教学难点:货币的运用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外汇、汇率的概念,汇率的标价方法,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的基本知识。

课时教学重点:外汇储备、汇率标价方法、外汇风险

教学难点:汇率的变动

第15章 金融监管(3学时)

15.1金融监管概述

15.2金融监管

15.3金融监管的内容

15.4金融安全

教学要求: 

课时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第16章 金融创新与发展    (6学时)

16.1金融创新

16.2金融危机

16.3金融发展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金融发展、金融危机、金融监管的含义,掌握银行监管的内容及其国际合作协议,认识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主张,了解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业态。

课时教学重点:金融危机、金融监管

教学难点: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的区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主题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

此方法贯穿了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每一部分的知识都有相关案例与之配套,有的是通过案例分析引入所学知识,有的是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有相对应的案例引入,通过案例能够让学生更深的理解所学知识。

2.主题讨论法

不定期的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教师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学会搜集相关信息资料,在小组内讨论,并总结讨论结果在课堂上大胆发言。此过程中一定注意教师的身份,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引导者。通过主题讨论法,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任务驱动法

在教学中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以小组进行选出代表进行讲解,由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布置任务要具体,其他学生要极积提问,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及合作精神。

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转化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主动性,融教、学、做于一体,从而增强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五、课程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进行。

本课程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10%)、作业(占总成绩的2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题型一般不少于5大类。

六、教材、参考书

教材:《金融学》

参考书:

七、课程教学时数分配

章目教学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绪论24
货币与货币制度620
信用和信用工具

640
货币的时间价值320
金融机构体系

240
银行类金融机构340
非银行金融机构320
金融市场320
货币需求320
货币供给320
十一货币均衡320
十二货币目标与工具

2
十三货币传导机制

2
十四国际金融3
十五金融监管3
十六金融创新与发展6
总计

540
    

执笔人:                课程组负责人:              审核人: 

 年    月   日

文档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课开课学期:学分学时:54学时,3学分(理论学时:实践学时:0)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本科)课程性质:必修课选用教材:《金融学》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等等开课单位:编写依据:一、课程简介《金融学》是经济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掌握金融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而设置的。课程介绍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货币、信用和利率,金融市场与运作,金融机构与体系,货币运行与调节金融开放与发展等内容,阐明经济体系中货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