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环保工程改造
编制:
审核:
批准:
二0一七年七月十一日
方案确认签字表
序号 | 姓名 | 职务 | 签字 |
1 | 工程负责人 | ||
2 | 设备/安装负责人 | ||
3 | 技术负责人 | ||
4 | 安全负责人 | ||
5 | 电气负责人 | ||
6 | 现场安全管理人 | ||
一、工程概述
我公司催化剂车间建设于2008年,现产能为3000吨/年,为了达到上级环保监管部门的要求,顺应当今环保大形势,拟对催化剂车间进行环保工程改造。
催化剂车间的基本情况如下:
该车间位于二一硂化工有限公司丙烯酰胺水合车间南侧,占地1577㎡,主体采用钢结构框架外包彩钢板墙面,建筑共一层,主体高度为6米。
二、方案实施时间
经工程分析研讨,公司拟定催化剂环保工程改造方案实施时间为2016年7月31日,施工时长为十五天。
施工方案执行时间表 | |||
工作安排 | 7.31-8.2 | 8.3-8.13 | 8.14 |
施工准备 | |||
就位安装 | |||
现场清理 |
本次施工涉及本单位的高处作业、动火作业,施工前要与施工部门进行严谨的风险评估与密切配合。
1、施工材料的准备:本次施工使用的管材、其他建材为先期采购,确保材料质量合格,符合国家规范标准。
2、作业工具的准备:本次作业涉及高处作业,需准备安全带、安全绳、移动式平台进行作业。
3、辅助工具的准备:本次作业需要对部分原有设备进行水平方向移动,要求配备至少一台承重能力1t的叉车进行设备的移动。
4、安全设施准备:本次作业高度为0—4米,施工人员须按照规范要求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应选用合格质量的安全帽、安全绳与安全带,并在施工前对作业中所使用的安全防护设施进行现场确认其可正常使用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求正确佩戴安全带与安全绳。
5、特种作业票证的开具与技术交底:作业前须由相关部门根据作业前0-2小时的天气、作业现场情况、作业人员状态进行动火作业以及高处作业条件的审核,经审核并签字批准后方可进行特殊作业工作。
6、安全监管人员委任:作业前,责任车间与施工部门须挑选对作业现场熟悉,有相应安全工作经验的人员委任为本次作业的现场安全管理人员。
8、作业前技术交底:作业前施工部门须将作业具体步骤、作业实施人员等情况对照施工方案与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主要内容为:施工范围、施工方式、施工人员、有无施工方案的变更等。
9、风险分析:责任车间与施工作业部门在作业方案编写前须组织相关人员成立施工风险分析小组,对本次施工所存在的风险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分析。
10、施工区域的管线保护:施工区域存在部分电线、污水管线、水管线等,施工作业前必须严格梳理作业区域的管线、电线等的走向,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管线造成损伤或引发安全事故。
四、施工方案
1、现场准备
1.1对现场进行清理,将现场残留垃圾集中处理;
1.2保证预定设备安装位置、叉车作业位置地面水平;
1.3在可能受影响周边管线设置醒目标志;
1.4设置警戒带,防止其他人员进入。
2、设备的移动
2.1本次施工所移动的设备主要为:压滤机;
2.2设备移动时将设备供电线路切断后进行清洗并切断所有连接管线;
2.3清理现场,将设备水平放置使用叉车挑起,将待移动设备用绳进行固定;
2.4保持到达预定位置道路畅通,使用叉车进行移动,车速不得超过5Km/h,车身不得颠簸,叉齿或设备底端离地面不得超过30CM;
2.5将设备移送至指定区域,放置水平,可预先搭建放置平台以增加其稳定性。
3、人员登高
3.1人员登高前根据具体人数进行安排工作任务,每次作业不得超过3人;
3.2施工作业前按规范要求办理特殊作业票证,并在施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现场的安全再培训;
3.3检查安全绳、安全带锁扣、快挂等附属部件外观完好,方便可用;
3.4安全绳、安全带悬挂完毕后工作人员由相应工作层进入工作区域,准备开始作业。
4、管线安装
4.1设备放置完毕后,将所需管材移动至相应作业区域,避免材料的乱堆乱放及频繁移动。
4.2管线安装,将施工所需的管材就地连接,由施工人员进行安装;
五、安全技术要点
1、施工组织结构
主要负责人:
施工部门:
施工部门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安全负责人:
设备负责人:
电气负责人:
现场安全监管人:
2、安全工作要点
2.1安全教育
1)、作业前安全技术交底
施工作业前,安排安全技术交底。主要负责人对整个施工作业全面负责,提交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全面、具体、有针对性的书面安全技术交底,被交底人要详细了解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要求,施工方案由交底人与被交底人代表共同签字后生效;
2)、现场安全技术交底,施工当日由现场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向主要负责人交底,并督促相关责任人根据交底内容对作业人员作具体落实;
3)、分析负责人在施工期间对当天施工任务的危险性进行预测和安全技术交底。对登高、吊装作业,由施工主要负责人指定专人进行专项技术交底,落实专人进行监护,并做好交底记录。
2.2作业票开具
1)、高处作业
①、加强作业前的安全技术交底;
②、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在作业前1-7日进行身体检查,有职业禁忌症证不能进行高处作业;
③、高处作业人员按规定轻便着装,严禁穿硬底、铁掌等易滑的鞋,配备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带、安全绳符合国家要求;
④、高处作业人员使用工具袋,防止工具、材料上下抛掷。作业时妥善保管工具和配件以免坠落,施工暂停或结束时把工具、配件和零散材料收集起来放在稳妥的位置;
⑤、台风或六级大风以上禁止高处作业;
⑥、高处作业必须要有操作平台,防护栏杆。
3)、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催化剂环保改造过程中涉及的特种作业包括:高处作业、吊装作业、动火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2.3劳保用品穿戴
1)、安全帽: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中间任何阶段都不能掉以轻心,不可脱卸安全帽;
2)、安全鞋:进入施工现场必须穿防滑工作鞋,不得穿凉鞋、拖鞋、硬底鞋等易滑的鞋进行施工;
3)、护手措施:进行安装、攀爬直梯、平台时,必须按照要求佩戴防滑防护手套;
4)、身体保护:施工作业时,必须按照规范要求的位置、佩戴方式使用安全带、安全绳,安全带、安全绳必须高挂低用,不得因运动不畅而进行低挂或者平挂。
2.4现场相关规定
1)、施工现场交通必须畅通无阻,排水畅通无积水,现场整洁干净,临时搭建设施设备整齐;
2)、施工现场应封闭,完善现场出入管理制度,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3)、施工现场须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及时清理生活垃圾,防止污染。
4)、所有施工所需的设备、机械必须性能完好,经技术负责人确认后方可进行投用;
5)、施工相关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规范作业,严禁违章施工、违章指挥;
6)、施工场所内各醒目位置设置安全标志牌和安全标语,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宣传。
六、作业场所可能存在的风险分析:
动火作业安全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
工作任务:动火作业 区域:催化剂
分析人员: 审核人员: 审定人员:
序号 | 工作步骤 | 危害或潜在事件 | 主要后果 |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 可能性(L) | 严重性(S) | 风险度(R) | 风险等级 |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
1 | 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 | 未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相关人员未对用火作业证、安全措施进行确认 | 火灾 | 安全用火管理规定 | 3 | 3 | 9 | 三级 | 1、施工人员熟悉《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2、作业票等级、有效期符合规定;3、作业票无缺损;4、按规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5、由相关专业人员签字确认安全措施。 |
2 | 落实安全措施 | 工艺人中未对交出设备进行确认 | 火灾、机械伤害 | 安全用火管理规定 | 2 | 3 | 6 | 可接受/四级 | 1、动火设备(工艺管线)内部构件清理干净、蒸汽吹扫或水洗合格,达到用火条件;2、断开与动火设备相连管线。 |
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 火灾 | 2 | 4 | 8 | 可接受/四级 | ||||
3 | 实施动火作业 | 监护人监护不到位 | 火灾 | 安全用火管理规定 | 2 | 3 | 6 | 可接受/四级 | 1、作业前监护人确认所有安全措施已落实;2、发现不具备用火条件时,立即停止用火作业。 |
高处动火,火花飞溅 | 2 | 2 | 4 | 可接受/四级 | 高处动火作业要确定用火点周围无漏点,并采取防火花飞溅措施。 | ||||
电、气焊作业不符合相关规定 | 火灾、触电事故 | 1 | 4 | 4 | 可接受/四级 | 1、乙炔瓶(禁止卧放)和氧气瓶间距及明火距离符合安全要求;2、电焊回路线应接在焊件上,把线不得穿过下水井或与其它设备搭接。 | |||
4 | 现场检查清理 | 火种未完全熄灭 | 火灾 | 安全用火管理规 | 1 | 5 | 5 | 可接受/四级 | 1、施工结束后动火人、监护人应检查确认无残留火种后,方可离开作业现场;2、车间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完工验收。 |
工作任务:高处作业 区域:催化剂
分析人员: 审核人员: 审定人员:
序号 | 工作步骤 | 危害或潜在事件 | 主要后果 |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 可能性(L) | 严重性(S) | 风险度(R) | 风险等级 | 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
1 | 准备工作(防爆扳手、安全带、安全帽、办理安全作业证) | 坠落、摔伤 | 人身伤害,财产损失 | 安全检修规程;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 3 | 5 | 15 | 重大/二级 | 严格执行安全检修规程及高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按要求佩戴必要的劳动防护措施,作业安全规程,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加强现场监护人的监护力度。 |
2 | 监护人到位 | 1 | 5 | 5 | 可接受/四级 | ||||
3 | 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 1 | 5 | 5 | 可接受/四级 | ||||
4 | 高处作业 | 1 | 5 | 5 | 可接受/四级 | ||||
5 | 回到地面(或安全位置) | 1 | 5 | 5 | 可接受/四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