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数学上册四年级第七单元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0:00:05
文档

人教版数学上册四年级第七单元

X+1集体备课第()单元教材分析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表、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对出现进行比较。教师应很好地在复习已有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学情分析: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
推荐度:
导读X+1集体备课第()单元教材分析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表、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对出现进行比较。教师应很好地在复习已有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学情分析: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
X+1集体备课第(  )单元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   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表、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对出现进行比较。教师应很好地在复习已有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学情分析: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复式统计表、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对出现进行比较,如男生和女生、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等。教师应很好地在复习已有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同时,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主绘制统计图,与同伴交流发现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教师除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外,还可以根据本地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2.注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图,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判断、预测和决策,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过程与方法:经历绘制条形统计图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分析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绘制条形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对条形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预测。

教法与学法:1、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自主绘制统计图,与同伴交流发现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教师除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外,还可以根据本地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2课时:

条形统计图......................................2课时

X+1集体备课教案设计(主备人:       )

预案:条形统计图(1)

教学内容:教材9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经历用数字、图形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更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过程方法:通过读图、画图活动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或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的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数据大小准确地画出长短合适的条形。

教学难点:理解1格表示1个单位和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法:演示讲解法

学法:小组合作与思考相结合

教学准备:直尺、课件

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

1、请大家观察图片。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天气吗?(雾霾)

教师:是的,这是雾霾天气,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天气,自2013年雾霾波及中国许多城市,全国平均雾霾天数达29.9天。创下52年之最。这都是因为过度开发,超标的排放造成的。在2014年,我国已经将雾霾天气纳入自然灾情进行通报。对此,你有何感想呢?

二、新课探究

1、教师:其实,在2012年的时候,中国的天气还没有现在这么恶劣,就北京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来看,还是比较好的。

师: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大家从中能发现什么?(自主学习)

学生观察,指名汇报。

2、除了这种表示方法外,还有什么表示方法可以使我们看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小组合作探究)

(1)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的?为什么选用这个方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到用写“正”字法来进行统计,比较方便。

(2)表示数据。

师:我们通过画“正”字法来进行统计,已经知道了每组天气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才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完成。

(3)小组汇报、(汇报展示)

我们组是用统计表来统计表示。

天气多云阵雨雷阵雨
天数96952
我们组是用图示来表示:

 

 

(4)师:刚才这几组同学把数据都能表示天数?但能使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每种天气的天数吗?

(5)老师也整理了一下,不但能够清楚的表示数据,而且还能一目了然的看清它们谁多谁少。你们想看么?(出示条形统计图)

           北京市2012年8月天气情况统计图

(6)小结:像这样用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7)仔细观察条形统计统计图,除了表示数据的条形外,从图中还能看到什么?

标题——统计图的内容

每个代表1——单位

横轴——天气——类别

纵轴——天数——单位和数量

直条——具体的数据

(8)比较实物图和统计图

师:哪种表示方法更加清楚?

条形图更清楚,不用数就知道具体的数据

(9)(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晴天有多少天?阴天有多少天?阵雨有多少天?多云有多少天?你怎么知道的?

 哪种天数最多?哪种天数最少哪两种天一样多?你怎么知道的?

(10)再仔细观察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小结:条形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方便比较分析。

      统计表:清楚的看出数据

2.教学教材第96页例2。

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

认真观察两幅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1)两个图的每格分别代表几人?

第一幅图每格代表1人,纵向比较长一些。第二幅图每1格代表2人,纵向短一些。

(2)最喜欢()的人数最多。

(3)如果最喜欢牛奶的是5人,在右图中怎样表示?

右图纵轴中没有5这个数量,而5在4与6中间,故表示方法就是找出纵轴5的位置就行了。

(4)你认为用哪个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

结合本题,喜欢粥的人数较多,用第二幅图比较合适。

3、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咱们班要举办一场生日联欢会,在哪个月份举行比较合适呢?(调查全班的生日)

那我们一起来调查一下吧。(边数边填)

填表,填统计图

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回答问题。

四、课堂教学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条形统计图

标题——统计图的内容

每个代表1——单位

横轴——天气——类别

纵轴——天数——单位和数量

直条——具体的数据

条形图特点: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方便比较分析。

统计表特点:清楚的看出数据再教设计:
X+1集体备课教案设计(主备人:       )

预案:  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

教学内容:教材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条形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一格代表不同的单位

教学难点:在特定问题中,怎样确定一格代表几个单位

教法:

学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1、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2、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1)课件出示例2

甲乙两个停车场车辆停放情况统计表如下:

(2)请学生说一说这是一张什么统计表。通过统计表可以获得哪些信息?(自主学习)

(3)老师引导:通过这个统计表,我们可以绘制出前面学过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请同学们看课件演示的绘制统计图过程。(先演示横轴、纵轴内容和刻度的划分。再逐条演示各种车的数量。)

2.学习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小组合作)

小组讨论,交流

(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得到那些信息?

通过信息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机动车中一个共同特点:轿车的数量最多。充分体现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拥有轿车的数量也增加,也是导致社会轿车数量在增加的一个原因。

题中每格代表5辆车比较合适,结合统计表中所给的数据,如果不是很大,并且差不多都是5的倍数时,就可以用1格表示5辆车了。

如果统计结果是下表这样,也符合刚才特点。(展示交流)

3、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1、完成教材第99页的“做一做”

1.教材第102页的第6、7题。

2.教材第102页的第6、7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能根据统计表绘制条形统计图。

板书:

     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2)

甲乙两个停车场车辆停放情况统计表如下:

教学反思:再教设计:

文档

人教版数学上册四年级第七单元

X+1集体备课第()单元教材分析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表、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基础。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对出现进行比较。教师应很好地在复习已有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学情分析: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