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关于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的思考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0:00:11
文档

关于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的思考

关于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的思考摘要:随着高等院校和普通高中的不断扩大招生,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和困难。中等职业学校要在强大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加强课程的改革力度,研究开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扬长避短,发挥中职学校的优势,增强就业竞争力,才能确保中职学校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关键词:中职学校课程思考今年暑假到上海参加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广西中职学校管理干部培训班的学习,聆听了专家们对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等有关的研究成果的报告。回顾学校本身所使用的教材和
推荐度:
导读关于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的思考摘要:随着高等院校和普通高中的不断扩大招生,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和困难。中等职业学校要在强大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加强课程的改革力度,研究开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扬长避短,发挥中职学校的优势,增强就业竞争力,才能确保中职学校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关键词:中职学校课程思考今年暑假到上海参加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广西中职学校管理干部培训班的学习,聆听了专家们对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等有关的研究成果的报告。回顾学校本身所使用的教材和
关于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的思考

摘要:随着高等院校和普通高中的不断扩大招生,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和困难。中等职业学校要在强大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加强课程的改革力度,研究开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扬长避短,发挥中职学校的优势,增强就业竞争力,才能确保中职学校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  课程   思考

今年暑假到上海参加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广西中职学校管理干部培训班的学习,聆听了专家们对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等有关的研究成果的报告。回顾学校本身所使用的教材和现有的课程设置,总感到有不同程度的不足,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课程确实与社会需求、学生的发展相脱节,不得不引起思考。

随着高等院校和普通高中的不断扩大招生,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和困难。一直以来,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存在着招生数量在高中阶段教育中的比例失调和生源质量的严重滑坡。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高等院校扩大招生,引发普高热;二是家长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误解、忽视、轻视甚至歧视,以及高学历崇拜和职业伦理的退化;三是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上的倾斜,为招揽学生,扩大生源空间,降低入学门槛;四是职业教育本身的发展还没有真正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还没在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程内容结构老化,实验器械陈旧,实训基地不足,资金缺口大,师资匮乏,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因而缺乏招生的吸取力,就业缺乏竞争力。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后,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二00六年是“职业教育”年,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扶持职业教育,给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创造了勃勃生机。中等职业教育要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大量应用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必须研究和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变革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

职业教育课程区别于其他教育的形式,它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学生就业和教育成本的投入。从学生的就业角度来说,其适应性更强,变化性更大,理论和实践的渗透更加明显。

为解决教育和就业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要认真做好课程的设置,做到“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统一。

一、         课程设置的理念

教育的宗旨是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和手段培养一代代新人,实现现实对人的超越。课程的设置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理念,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核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质量。

1.“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理念

课程设置要在“双元制”教育思想的引领下,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认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学校的课程教学,将企业和学生、社会和学生有机联系起来,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重视健全理想人格的构建和人性人情的优化。学校给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实践体验的途径,改变教育传统观念,拓宽教学思路,更新教学方式,实现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统一。

2.“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核心

在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知识老化周期时限急剧缩短,职业更新、更替越来越频繁,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每一个人所面临的未来也越来越不确定,决定职业命运不再是理论或专业知识的多少,而是职业能力的高低。中等职业教育要构建体现学生个性、时代特征的课程,确保能力目标的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发展潜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最大的可能。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以及管理等各方面都必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提高,增强德育教育,强化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基础课进行“削枝强干”的课程改革,重视专业课程内容与企业发展的联系,成立行业管理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生产第一线高级技术工人,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研究,拓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企业需要的新课程的渠道,开发适合学生发展和行业需求的校本课程。

二、         课程设置的设计

1、          培养目标  

贯彻国家既定的教育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的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并以现代企业的职工要求来培养学生。一是掌握足够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有坚定的目标信念;三是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维护企业利益和集体利益;四是具有吃苦耐劳精神;五是具有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和环保意识。

2、          课程设置原则

有效性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制多为三年制,要在有限的课程时间、课程内容中实现课程的最大价值,必须压缩现行的课程中对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提高没有实际帮助,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也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必须体现学以致用。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质量本身的原因,学生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兴趣不大,难以接受。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以岗位职责和职业综合能力确定专业性课程,围绕专项知识、技能界定专业课程内容;以实现专项知识,技能培训为目标 ,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确定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

   实用性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的宗旨是为社会提供适应性强、就业路宽的高素质劳动者,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同时满足人们对升学和继续教育的需要,尊重学生就业和升学的选择。由于综合高中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必须针对学生能力爱好的差异,升学、就业的不同愿望开设课程。在课程设置中,要体现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职业潜能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考虑社会需求,确保课程紧跟时代步伐,确保每门课程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实用价值。学校要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开设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摒弃陈旧的课程内容,增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课程。使学生在专业的基础上了解本专业的更多的相关知识,满足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宽更广的专业理论基础。

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课程是能力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要以发展学生实践智慧,形成学生实践能力为任务。课程的设置要充分体现岗位资格所需的实践能力,体现岗位资格所需的实践环节及内容,体现各种实践的可操作性,学校要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即专业模拟实训基地(车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地成为具有实践智慧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其次,学校要从专业教学的需要,加强与企业、事业单位的沟通合作,产教结合,给学生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帮助学生更早、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灵活性原则   中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更需要培养学生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创新精神。在课程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点及升学就业的愿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努力做到人尽其才。同时,根据学校能力,师资优势、硬件配备,以及学生、社会需要,在保证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选修课程,开设美育、现代科学技术、人口资源、环境、法制、管理等方面的选修课,同时要保证选修课的教学时数与总学时数一定的比例。

3、课程设置的评价   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实用,要在实践中不断评价和总结,经过多次完善,才能形成稳定的有效的评估体系,学校要遵循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学校的课程教学和企业的实践培训相结合,收集学生、企业、教师的反馈意见,测定和比较学生成绩,跟踪调查学生就业后适应岗位情况,务必使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次序、教学时数之间相互匹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知识上达到互补,能力上达到互动,使课程教学与企业的需要相吻合。

4、课程设置的条件保障    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要通过教师的实践来检验,而教学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正所谓“成亦萧何,败亦萧何”,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首先要建立一支适应现代职业技术的师资队伍。由于国情和历史的原因,就目前来看,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中“单打一”的理论型教师占比例多,特别从基础教育的学校转轨到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师多,“复合型教师少”严重影响课程设置和教学的需求。要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培养双师型、复合型的教师,确保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增加师资培训的投入,为教师的进修提高、实践创造提供条件,为课程开发提供人才保障。专业课教师每年必须深入到企业的生产第一线上学习一段时间,深入企业中调查研究,熟悉生产线的各个工作环节,了解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项技能,了解企业引进和开发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使教师“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并认真进行职业分析,提出课程设置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方案,拟定适应本校学生发展,“必需、够用”的专项知识内容,加强学生技能的训练,充分发挥中职的优势,才能确保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职教教改论坛文集》上海市教科院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编

文档

关于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的思考

关于中职学校课程设置的思考摘要:随着高等院校和普通高中的不断扩大招生,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和困难。中等职业学校要在强大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加强课程的改革力度,研究开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扬长避短,发挥中职学校的优势,增强就业竞争力,才能确保中职学校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关键词:中职学校课程思考今年暑假到上海参加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广西中职学校管理干部培训班的学习,聆听了专家们对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等有关的研究成果的报告。回顾学校本身所使用的教材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