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70%左右。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但作为高危险、高风险、高投入的煤炭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想要实现新的突破,赢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又好又快发展,企业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提高人员素质、技术、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
一、随着煤炭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生产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煤矿“四新”的采用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作业环境,降低劳动强度,同时也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科学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
1、提高煤矿作业人员素质是当务之急。在企业管理中人本管理占有重要地位,作业人员素质不能满足现代化煤炭生产的要求,必将制约煤矿企业健康的发展。我公司在十二五规划中,把员工的培训提升作为一个重要的规划目标,要求做到2013年,生产一线关键岗位从业人员全部达到中专以上学历;2015年,50%的任职管理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达到本科以上学历。生产一线非关键岗位中,60%的从业人员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到“十二五”末,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及所有员工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资质要求。
2、强化技术服务对安全生产的支撑保障作用。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广使用本安型机电设备。机电设备综合状态指标保持“9051”(即:设备综合完好率90%、设备待修率5% 、事故率1%);编制矿井五年期及更长时期的规划设计;改进采掘工艺和设计方案,引进适合岩巷掘进的成熟设备和技术,提高掘进进度和质量;提高运输效率和支护作业工效;完善水文地质资料;引进降尘、防灭火先进技术。
3、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制度管控。十二五规划中,单位提升煤矿企业的准入门槛,对煤矿企业提出了新的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我公司为了深入贯彻方针,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通过加强制度管控以达到有章可循,加强企业的凝聚力,提升整体竞争实力。
4、加强党建建设,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发挥党员在安全生产中的先进性和模范性,提升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确保党员的思想与安全生产工作高度集中统一;在集团公司企业文化体系架构内,充分挖掘企业文化特质,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增强企业的“软实力”。
二、能源局发布《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全国煤炭开发总体布局是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东部(含东北)开采历史长,可供建设新井的资源少,控制开发强度,维持现有供应能力。中部资源相对丰富,开发强度偏大,放缓开发增速,保障稳定供应。西部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提高供应能力,增加调出量。到2015年中部煤炭产量13.5亿吨,占全国的35%,其中山西产量增加,河南、安徽产量保持稳定,其它省下降。
我公司处于山西省晋中地区,在国家能源局“十二五”规划中,顺应国家大势,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应加快改造提升步伐。“十二五”时期,是公司经济快速发展的新一轮战略机遇期。未来五年,既是公司矿井升级改造项目达产达效的五年,也是按国家标准建成180万吨/年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的五年,更是公司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各项战略决策,在更高起点上持续推进公司安全发展、跨越发展的五年。公司坚定发展信念,把握发展机遇,全面推进各项目标任务,力争在资产规模、经营效益和整体实力上实现质的飞跃。
三、坚持科技兴煤,做大盘强煤炭产业。我公司已有56年的开采历史,从一个小型煤矿逐步改造发展起来的。在逐步改造提升中,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先进生产设备,招聘和培养各类技术人才,使公司在竞争浪潮中扶摇直上。但与先进煤炭企业还存在着差距。在提升煤矿企业综合素质中必须做到:
1、优化办矿理念,促进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 实现煤炭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市场化管理,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同时,加大对下游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延长煤炭产业链,增加煤炭产品的附加值。
2、坚持科技兴煤,做大盘强煤炭产业。要坚持“科技兴煤”的原则,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善企业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壮大煤炭产业。
所以,煤炭企业在我省转型发展过程中,需居安思危,不断要求技术更新,人员素质提升,加强管理,作出有利于我们企业发展的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保持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