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3:57:42
文档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非常好,(一)可以让坏情绪再等等吗?格瑞丝说:每天我对自己说:“今天是平安无事的一天。我不会被卷进任何事端。我不会被激怒,不会大发脾气从而损害自己的健康。”但是,一到了教室我就会控制不住自己,回到家里的时候,我既觉得沮丧,又觉得对自己不满。我就像一台电脑机械地服从着程序指令:“把你的心喊出来吧!歇斯底里地发疯吧!”我也是。在走向教室的时候,都会不断地告诫自己。今天一定可以愉快。我可以很和蔼地对待他们,我们相处一定和睦……我有个习惯,走到教
推荐度:
导读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非常好,(一)可以让坏情绪再等等吗?格瑞丝说:每天我对自己说:“今天是平安无事的一天。我不会被卷进任何事端。我不会被激怒,不会大发脾气从而损害自己的健康。”但是,一到了教室我就会控制不住自己,回到家里的时候,我既觉得沮丧,又觉得对自己不满。我就像一台电脑机械地服从着程序指令:“把你的心喊出来吧!歇斯底里地发疯吧!”我也是。在走向教室的时候,都会不断地告诫自己。今天一定可以愉快。我可以很和蔼地对待他们,我们相处一定和睦……我有个习惯,走到教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非常好,

(一)可以让坏情绪再等等吗? 格瑞丝说:每天我对自己说:“今天是平安无事的一天。我不会被卷进任何事端。我不会被激怒,不会大发脾气从而损害自己的健康。”但是,一到了教室我就会控制不住自己,回到家里的时候,我既觉得沮丧,又觉得对自己不满。我就像一台电脑机械地服从着程序指令:“把你的心喊出来吧!歇斯底里地发疯吧!” 我也是。在走向教室的时候,都会不断地告诫自己。今天一定可以愉快。我可以很和蔼地对待他们,我们相处一定和睦……我有个习惯,走到教室门口,会习惯性地扫一眼放垃圾桶和扫把的地方,地面是否有纸片,黑板和讲台有没有擦干净。 当看到扫把没有摆放整齐,我会皱眉头。看到地面上的纸屑还在若无其事地躺着,我的脸开始阴沉。若再看到黑板和讲台没有擦干净,所有的好心情便都不翼而飞。然后,把书本重重地放在讲台上,不满地看着他们。如果班级这时候还没有安静下来,我对自己的告诫便都不在了。那时,愤怒的情绪会充满着我。这是常态。 课下十分钟,有任务的孩子经常会忘记自己该做的事情。可能时间太短的缘故。但这却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再三讲明后,无果。于是,开始生气。“生气是在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这个声音一直在耳边回响,可是依然改变不了当时恶劣的心情。曾经无数次的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轻描淡写一些,为什么一定要生气,是我要求的太完美吗?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会恼火。 每天被这样的情绪充满,心情如何不晦暗!想来,这样的情绪该是缺乏耐心的表现。哪怕是回忆那些细节,都会让此时的我郁结在胸,胸闷的喘不上气来。多么可怕的情绪!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情绪已经变成一种惯性,折磨自己,也伤害着学生。 告诉自己,真的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如果孩子们做的不好,就耐心地等待他们做好。为什么没有耐心等待。每个人的改变都需要时间。一个极度缺乏耐心,容易焦躁的人,会活的多么辛苦与无奈。又怎能快乐! 只是讲大道理起的作用多是不见成效的。当上面所述的情况还在发生时,我应该这样做,心平气和的:孩子们,你们课间该完成的工作似乎还没有完成,那么,现在把它做完吧。然后静静地等待。我相信,在众目睽睽之下几次后,他们应该会记得了吧!那么多双眼睛看着,该是尴尬的。 尽管课堂的时间有限,尽管我们需要完成教学进度。但养成习惯,该坚持的一定要坚持。最主要的是,在坚持的过程中,懂得控制自己,不生气。不被坏情绪左右,成为坏情绪的傀儡。 没有奇迹,成长的过程是如此艰难与缓慢。我们唯有面对现实,耐心,再耐心,静静等待。我也在成长中。再等等,或许情形可以不那么糟糕。这样告诉自己。 

(二)孩子,你还心痛吗? 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老师在运用技巧时的态度,其重要性人所共知。而最重要的态度,却往往会被我们所忽视。因为在发生冲突时,我们往往会被第一时间出现的情绪左右。虽然在理论上,我们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 这一天是温迪上五年级的第一天。老师告诉了她到哪里去领英文课本。但是当温迪刚刚摸到书架的时候,所有的书全都哗啦啦地掉了下来。温迪哭了起来。 老师:温迪,书掉下来了。我们得把它们捡起来 温迪:我上学的第一天就这么被毁了。事情全都乱套了。 老师:今天早上对你来说确实不顺利。 温迪:当然啦。你想知道还发生了什么吗? 老师:告诉我吧。 老师一边帮温迪捡书,一边听她讲不顺利的早晨。结果,这一天就令人愉快地度过了。 开学第一天或是有什么活动的时候,往往会很忙碌。而忙碌的时候,很容易让人焦头烂额。尤其再发生点令人不愉快的小插曲,会更加气急败坏。这样的事情,我也遇到过。但多半是恼怒与指责。虽然过后,我总是后悔。而温迪的老师却表现得非常熟练。事情发生时,她没有否定孩子的感受,也没有反驳孩子,更没有训诫或者惩罚孩子。若是我,会这样吗? 记得一次春游,野炊的时候,我正带着几个孩子把全班同学野炊的必备品领回来。就看到撒了一地的鸡翅,没人理会。整整一袋子,那是全班同学准备烧烤用的食物。我很生气,大喊道:“是谁弄的,站出来。”有孩子说:“是琳琳。”只见她战战兢兢地站起来,嗫嚅着说:“我提的时候,袋子破了。”我涨红着脸:“为什么不把它捡起来,就这样扔在地上吗?太不负责任了。”琳琳低下头,流着泪,不再说话。在和孩子们捡鸡翅的时候,我依然余怒未消,跑了好远,才找到有水龙头的地方,把鸡翅清洗干净。 过了好一会儿,我看到琳琳还在闷闷不乐。手里摆弄着烧烤的食物,不知在想什么。我知道,她还在为鸡翅的事情难过。我有些后悔。虽然当时场面有些混乱,但也不能成为我发火的理由。出来春游,本是一件快乐的事。为什么让大家都不高兴呢!我承认,事情发生的时候有些欠考虑。虽然过后,我安慰了琳琳,但还是伤害了她。 吉诺特说:老师和蔼的态度胜过一切争论与指责。既然令人生气的事情已经发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轻事情发生所带来的后果。只要有积极的态度,再大的裂缝也是可以解决的。老师应恪守的黄金法则是:可以愤怒,但不可以带侮辱性。 当时,我的态度恶劣,指责琳琳做得不对,这本身就带有不尊重的成分。而且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现在想想,真的有些追悔莫及。我应该这样做,或许效果更好:不说话平静地和几个孩子把鸡翅捡起来,找个地方洗干净。等到第二天总结春游的情况时,把我看到撒了一地的鸡翅时的感受说一说,告诉他们,若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样做,而不是惊慌失措或逃之夭夭。这样,是不是会更好些呢!而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恼怒,没有给自己思考的时间。 孩子没有记恨我。去年我的生日,她送给我一个精致的日记本。上面写道:王老师,生日快乐!您讲的课,是那样丰富多彩,您对我们的情和爱深似大海,高如天空!我们是您的孩子。旁边还贴着她的大头贴,乖巧可爱。 毕业那天,她和柳蕴来到办公室和我说,王老师,我们永远爱你。眼含着泪。这些细节,如今想起,更让人心痛。曾经,我的粗暴,让琳琳难过了多久! 我是个急性子的人,缺乏控制自己情绪的意识,时常会被坏情绪左右和支配着。于是发生这样的小细节,也常常让我后悔自责。真的应该改变了,少留些遗憾给自己。

 (三)可以表达愤怒,但不侮辱。 一位老师说:“我过去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孩子们的未来。现在,我却有了更为切实的目标,我只关心孩子们现在的情绪和主要的需要。我不再去构想遥不可及的乌托邦,我只想富有人情味地处理好教室现时发生的各种问题。” 此段话我深有感触。我是一个好杞人忧天的人。看到孩子学习不好,或是有不良的习惯时,便忧心忡忡。经常会说,你这个样子,长大了该怎么办!孩子犯了错误,便想到孩子的以后,注意力都在孩子的未来上,而忽略了此时此刻,我应该做什么,孩子最需要哪些帮助。 在错误发生后,也经常会把孩子以前的一些不良行为揪出来,一起痛斥。这样的行为,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又有何益呢!指责与担忧解决不了现时发生的问题,不但不能给学生疏导与帮助,反而会让自己的情绪恶劣,而孩子的实际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未来还很遥远,于我们遥不可及。已经发生过的,再把它拿出来说,只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有多差。会灰心沮丧或产生更强烈的抵触情绪,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而我们有时就是爱陷在这样的怪圈里,愈演愈烈。 吉诺特说:“就事论事,绝不攻击孩子的品行”。这是交流的基本原则。也是有效教育的本质所在。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批评:你这样的错误,都犯过多少次了!为什么还要再犯,你究竟有没有脑子……老师说的义愤填膺,唾沫横飞,而孩子却无动于衷。 是我们的言行并没有触及孩子的心灵,所以,当他走出办公室后,错误会继续发生。对此情形,我经常会有很强烈的挫败感。因为这样的教育在某些孩子身上,是无效的。那一刻,我知道,我所说的话没有产生任何效力。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又该怎样做。 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愤怒,但不能带有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这样说,或许更好:你这样做,我很生气。你这样的态度,我也无法接受等等。)我们应该在事情发生时,就事论事,少言其它的,避免孩子抵触情绪的滋生。看应该给孩子怎样的帮助,以解决问题为主,而不是发泄不满情绪或兴师问罪,新帐旧账一起算。 而做到这些,还是需要以耐心为前提,态度至为重要。事情需要一件一件地解决,不能着急,着急也于事无补。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去想孩子的未来,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活中微小的细节和正在发生的事情上。关心孩子们现时的情绪和主要的需要。这是在以后的教育中最应该做的。现在做好了,还用担心未来吗?我做的不好,需要努力。 

(四)学会认同 十二岁的雷妮向老师抱怨说,她的家庭作业和学校课程太多了。老师有意地不跟雷妮争论。她没有说:“别抱怨了。当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我的作业比你多十倍。你的家庭作业这么多,也只能怪你自己。要是你在学校里做完了作业,就不会在家里还有这么多作业了。所以,还是停止抱怨,赶快学习,不然你会考不及格的。” 与此相反,老师极富同情心地认同了雷妮的抱怨:“看来家庭作业有些让你感到不安。一天做这么多作业确实够呛,特别是遇上老师还布置额外作业的时候。唉。”雷妮立刻就感觉到自己得到了理解和宽松。她说:“我得赶快回家了。还有很多作业要做呢。” 不是很喜欢抱怨的人,因为发现抱怨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会使心情更糟。所以,更多的时候,愿意保持沉默。自己消化怨忿与不满。可是我们的孩子,当心存不满时,就会说出来,发泄内心不愉快的情绪。 而我恰恰是最不愿意听到这些抱怨的。当听到这样的声音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如何说服。似乎已经养成一种习惯,说教或者是争论。可是,我发现,这种方法并不是很有效,甚至会适得其反。孩子们还小,或许他们无法应对老师的试图说服,但是,他们的想法也不会因为几句的说教而有所改变。 很少想过,如果能够认同孩子的感受,他们会觉得自己得到了理解与尊重,可能会有效地减轻抵触情绪。或许他们知道抱怨并不能改变什么,只是想一吐为快而已。这时,我们应该照顾到孩子的感受,适当的顺势而为。 一次,学生抱怨回家晚了,我很生气:“老师利用休息时间给你们讲课,还遭来你们的抱怨,看来我真是多此一举。”气愤的情绪持续了好一会儿。现在静下心来想一想,这种气生得完全没有必要。孩子只是想早些回家而已,并没有什么错。我们只需要耐心解释这样做的原因就可以了。大动肝火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由此可见,看似简单的事情,做起来也并非易事。一定要学会克制惯性,尝试改变固有的想法。多多理解孩子的想法语言和行为,或许,我们以后的日子会更好过些。最起码,少了冲突,多了愉快。当老师关心孩子的感受时,那时,心的距离就已经拉近了。

文档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非常好,(一)可以让坏情绪再等等吗?格瑞丝说:每天我对自己说:“今天是平安无事的一天。我不会被卷进任何事端。我不会被激怒,不会大发脾气从而损害自己的健康。”但是,一到了教室我就会控制不住自己,回到家里的时候,我既觉得沮丧,又觉得对自己不满。我就像一台电脑机械地服从着程序指令:“把你的心喊出来吧!歇斯底里地发疯吧!”我也是。在走向教室的时候,都会不断地告诫自己。今天一定可以愉快。我可以很和蔼地对待他们,我们相处一定和睦……我有个习惯,走到教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