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教科书P117例1。
教学目标:1、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要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关系。
2、利用线段图理解“点数=间隔数+1”“总长=间隔数×间距”等间隔数。与点数、总长、间距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将植树问题推广到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中,学会通过画线段图来分析理解题意。
教学重点:理解间隔数、间距、点数、总长的概念。理解“点数=间隔数+1”。
“总长=间隔数×间距”。
教学过程:1、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引入,请4名学生上台演示,(每间隔1米站一位小小志愿者,)提问:“这条队伍有多长呢?你是怎样得到的?”学生:“3×1=3(米)”因此设问“算式里的3,你是怎么得到的?又代表什么含义呢?”引出第一个概念间隔数,并在黑板上板书。然后向学生介绍总长的概念,以同学们每间隔1米站,让学生理解间距的概念。并在黑板上板书。
2、以学生站队为例子,引出生活中存在有许多的间隔问题,例如:桥梁、柱子、旗杆、我们书写的汉字、桌椅的摆放……“为了美观我们通常把有间隔的地方修建成间距相等的间隔。”“还有为了让我们的小小志愿者的鲜花队更加漂亮,我们通常把两端都安排同学站立。今天我们主要来考虑间距相等,考虑两端的问题。”
3、请同学思考,如果我们小小志愿者的队伍增加到5名同学呢?有多少个间隔?总长是多少米呢?6名同学有多少个间隔?总长是多少米呢?7名同学呢?请同学画线段图。再来回答问题。(并在黑板上记录间隔数与人数的关系。)如果说我们全班都参加这次活动,那么有多少个间隔数?总长是多长呢?(用不完全归纳法总结“点数=间隔数+1”并利用“总长=间隔数×间距”)
4、“为了把宜昌建设成绿色宜昌,403班的同学们,在东山开发区新修建的城东大道路旁选取了20米的道路进行植树,每间隔20米栽一棵,有几个间隔数呢?要栽几棵呢?每间隔10米呢?每间隔5米呢?4米呢?1米呢?”
5、以修建城市花园为例子,让学生自己发现题目中的信息,什么是间距,7千米是什么呢?并且知道了总长跟间距怎么求点数呢?
6、以修公共汽车站牌为例子:“宜昌市公共汽车公司在城东大道沿边修建公共汽车站牌,每间隔1千米,修建一个站牌,一共修建了8个,那么从第一个站牌到最后一个站牌有多远呢?”(已知点数怎么求总长)
7、已经知道怎么拿总长跟间距求点数,那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时候要考虑到2边的问题。
8、最后总结,“这节课时间过的真快,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和解决了什么问题呢?你有什么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