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液氧安全管理制度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3:45:11
文档

液氧安全管理制度

液氧安全管理制度一、液氧站出入管理制度1.非当值人员进入液氧区,必须经过值班人员的许可。2.进入液氧区手机等通讯工具必须关机,把火机等火种交给值班员代保管。3.液氧区的大门进出后随时关闭。4.在液氧区域的工作人员,在操作时应戴好防冻手套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禁撞击等动作,以免造成管道泄漏。5.未装阻火器的运送液氧的机动车辆严禁进入氧区6.液氧区每天应测定一次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且不得超过21%。7.液氧区域内施工检修作业必须保持良好通风,防止明火和其他激发火源。液氧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禁
推荐度:
导读液氧安全管理制度一、液氧站出入管理制度1.非当值人员进入液氧区,必须经过值班人员的许可。2.进入液氧区手机等通讯工具必须关机,把火机等火种交给值班员代保管。3.液氧区的大门进出后随时关闭。4.在液氧区域的工作人员,在操作时应戴好防冻手套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禁撞击等动作,以免造成管道泄漏。5.未装阻火器的运送液氧的机动车辆严禁进入氧区6.液氧区每天应测定一次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且不得超过21%。7.液氧区域内施工检修作业必须保持良好通风,防止明火和其他激发火源。液氧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禁
液氧安全管理制度

一、液氧站出入管理制度

1.非当值人员进入液氧区,必须经过值班人员的许可。

2.进入液氧区手机等通讯工具必须关机,把火机等火种交给值班员代保管。

3.液氧区的大门进出后随时关闭。

4.在液氧区域的工作人员,在操作时应戴好防冻手套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禁撞击等动作,以免造成管道泄漏。

5.未装阻火器的运送液氧的机动车辆严禁进入氧区

6.液氧区每天应测定一次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且不得超过21%。

7.液氧区域内施工检修作业必须保持良好通风,防止明火和其他激发火源。液氧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禁止穿尼龙、化纤衣服,禁止使用铁质工具或其它可能产生火花的工具。

8.设备系统运行时,不准敲击,不准带压修理和紧固法兰设备。

9.储存、补充和切换液氧时,应均匀缓慢地开启阀门,使气体缓慢放出、禁止剧烈的排送,防止因磨擦引起爆炸。

10.液氧设备系统检修、运行操作工作时,应使用铜制工具,如果必须使用钢制工具时应涂上黄油或采取其它措施,手和衣服不应粘有油脂。

11.液氧区检修需动火时,必须办理“一级动火工作票”并对工作区域氧气含量进行测定,氧含量不得高于23%。

12.若发生泄漏情况,工作人员应立即疏散周围人群,并汇报上级。同时穿戴好防冻伤防护服和呼吸器,用清水检查漏点,并做好标示,尽快堵漏,切断泄漏源。

二、液氧充装的安全管理

液氧充装是指对液氧用户汽车槽车的充装。液氧的充装关系到充装单位、用户及道路交通、公共场所的安全。因此,把好液氧充装安全关。液氧充装的安全管理制度如下:      

1.加强对用户汽车槽车的安全检查       

(1)  对用户汽车槽车随车必带的证件和资料进行检查,检查项目为:        

 a.汽车槽车使用证。        

 b.机动车驾驶执照和汽车槽车准驾证。       

 c.押运员证。        

 d.汽车槽车定期检验报告复印件。        

e.液面计指示刻度与容积的对应关系表。       

 f.运行检查记录。        

g.汽车槽车装卸记录。       

(2)  对用户汽车槽车的安全附件,消防 设施进行检查:        

a.安全阀      

b.爆破片装置      

c.液面计      

 d.压力表       

e.装卸阀门       

f.车用灭火器       

g.导静电接地装置       

(3)  对用户汽车槽车的漆色、字样、标志进行检查:       

a.罐体颜色       

b.字样、字迹      

c.环形色带            

d.图形标志       

e.危险品标志     

(4)  严格执行“七不充装”的规定。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充装单位不得充装:        

a.汽车槽车使用证或准运证已超过有效期的。       

b.汽车槽车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的。      

c.汽车槽车漆色或标志不符合规定的。        

d.防护用具、服装、专用检修工具和 备品备件没有随车携带的。        

e.首次投入使用或检修后首次使用的 汽车槽车,不能提供置换合格分析报告单或 证明文件,已投入使用的不能判明上次充装 介质的。        

f.余压不符合规定的。        

g.罐体或安全附件,阀门等有异常的。        

2、充装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1)汽车槽车安检合格后,应按指定路线,低速行驶进入充装工位。      

(2)汽车槽车进行工位后,发动机必须熄火,并使用手闸制动,有滑动可能的应加防滑块。       

(3)封闭四周道路并挂警示牌,禁止任何机动车辆通行。      

(4)挂接专用安全接地线。       

(5)充装现场及槽车操作箱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           

(6)连接充装尾气排放装置对罐内余气进行回收。不能回收的。应采用高空放散,不得对地排放。       

(7)用四氯化碳对阀门接头、软管进行清洗脱脂。      

(8)连接充装软管时,严禁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敲击。      

(9)充装人员必须穿防静电工作服和防护用品。      

(10)遇到下列情况之一的,禁止充装作业:      

a.遇有雷雨天气时;      

b,附近有明火时;      

c.附近有检修作业时;      

d.向空排放液氧时;      

e.罐内压力异常时;      

f.夜间照明不良时;       

3.充装过程安全监控      

(1)充装人员、司运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离开现场。      

(2)充装操作必须缓慢进行,充液管线 冷却要缓慢均匀。      

(3)充装期间,汽车发动机不得起动,不得进行车辆检修,不得使用对讲机、手机等。 充装人员要经常观察罐内压力,检查各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汽车槽车充装量不得超过允许的最大充装量。       

(6)充装结束后要及时关闭充液阀门,排放管内残液、余压,拆除连接软管。           

(7)确认现场空气中含氧量合格后,方准汽车槽车离开。      

(8)认真做好充装记录,记录要真实准确。

三、液氧储存安全管理

1、液氧储存场所应有良好的通风,一般宜安装在室外,四周有栅栏,5m内不得有明火、可燃易爆物及低洼处;      

2、贮槽必须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和防雷击装置。防静电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防雷击装置最大冲击电阻为30Ω,并至少每年检测一次;      

3、贮槽的充满率不得大于95%,严禁过量充装;      

4、压力表严禁油,并定期校验;安全阀必须是不锈钢或铜制,定期校验,严格去油;      

5、当设备上阀门、仪表、管道等冻结时,应用70~80℃的氮气、空气或热水解冻,严禁明火加热;      

6、贮槽内有液体时,禁止动火修理,必须加温至常温才能修理;     

7、操作人员要经专业培训,并考试合格才能上岗。不得穿戴有油污或有静电效应的化纤服装,不得穿带钉子的鞋子。操作中启闭阀门要缓慢。停用时增压阀要关严;      

8、每隔15天分析液氧中的乙炔浓度,其浓度控制在0.1×10-6以下,否则应排放液氧;     

9、液氧密闭贮存时,由自然蒸发的影响,内筒压力会缓慢上升,当升到工作压力时,应打开放空阀适当泄压。所以采用带压贮存方式时,应按规定定期巡检,防止超压。罐内的液体不可长期停放不用,要经常充装及排放,以免引起乙炔等有害杂质的浓缩。 

10、液氧不允许溅到无保护的皮肤上,以免发生严重冻伤;          

11、当贮槽已经排空液体,又不能马上进行加热时,必须立即关闭全部阀门。因为槽内温度很低,湿空气会通过相连的管道侵入内部,造成结冰堵塞管道的事故。

12、液氧储存场所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照明及电气开关必须是防爆型。

13、液氧储存场所四周必须设置牢固可靠的防护围栏、安全通道和安全口,并有醒目的警示标志。

四、液氧使用安全管理规定

1、运行人员必须熟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规定和低温液体的特性及其危险性。应熟悉产品使用说明书、设备工艺流程、设备上各种阀门、仪表及其作用和操作程序;在发生故障和意外事故时必须能采取紧急安全措施。

2、所使用的压力容器需取得当地特检机构的登记使用证,方可将设备投入运行。同时,设备需按特检机构要求,进行运行检验和定期检验。

3、运行人员、部门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设备巡查制度、交制度、并按氧站巡回检查表做好巡检记录及交记录,确保氧站及供氧系统的安全运行。任何人员进出氧站严格执行氧站出入管理规定。

4、液氧充罐时,严格执行液氧充装安全管理规定,运行人员必须在场监护槽车充罐人员按操作规程进行,防止低温液体外溢。槽车充灌结束后应及时离开,如果充灌工作中断时间过长(过夜或假日中断),应解脱输液管连接。

5、容器投入使用前,应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监察各种阀门、仪表、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有效、灵敏可靠。当设备上的阀门和仪表、管道连接接头等处被冻结时,严禁用铁锤敲打或明火加热。宜用70~80℃干净无油的热空气、或温水进行融化解冻。严禁酸、碱、油物质接触储罐及输氧设备。

6、严格执行液氧储存安全管理规定,保证液氧储存的安全。

7、操作人员在充灌或处理低温液体时,应戴上干净易脱的皮革、帆布或棉手套。若有产生液体喷射或飞溅可能,应戴上护目镜或面罩。处理大量低温液体或低温液体严重泄漏时,应穿上无钉皮靴,裤脚套在皮靴外面。操作人员在充灌或处理液氧时,不得穿戴被油脂沾污的工作服和个人防护装备,凡被油脂沾污过的衣服和防护用品必须更换;不得穿着有静电效应的化纤服装;不得穿有钉鞋。操作人员的服装若已渗透了氧,则不得进入有明火的场所。必要时,必须更换衣服或经过充分的吹除,在大气中至少吹除15min。操作人员的皮肤因接触低温液体或低温气体而被冻伤时,应及时将受伤部位放入温水中浸泡或冲洗,切勿干加热。严重的冻伤应迅速到医院治疗。

8、储罐检修严格按低温液体槽维护检修规程执行。小修:1年;中修3~6年;大修:7~10年。其它项目如下表:

检修项目及周期表

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周期
1压力表一年
2安全阀一年
3液位计一年
4阀门及管道半年
5调节阀一年
6真空度一年
7防雷及静电接地一年
9、应急处理措施

9.1  储罐压力升高过快:关闭储罐罐增压入口阀,打开储罐气体排空阀,将储罐压力降到允许的范围内。如果进行该操作后两小时内储罐压力再次升高,可调节储罐增压调节阀。如果还是不能控制储罐压力,立即报告值长,通知设备供方。

9.2  发生液氧站及供氧管道、用氧设备系统氧气泄漏时,按相关应急处理预案及时进行处理

9.3  储罐安全阀无法回座:首先打开储罐气体排空阀,将储罐压力降到允许的范围内,然后关闭气体排空阀。将三通手柄缓慢切换到备用安全阀,立即报告值长并通知安监部门,通知设备供方。

9.4  管道系统安全阀漏气不回座:首先检查系统压力,如果不在正常范围内。调解压力到正常范围。然后轻轻敲击阀体,使其回座。如仍不能回座,立即的报告值长,通知设备供方。

9.5  管道、法兰或阀门泄露:用扳手对称拧紧螺栓,消除泄露,若为焊接泄漏,应紧急关闭上游阀门,立即报告上级领导,通知设备供方。对于储罐或汽化器前的低温阀因填料松而泄漏,适当拧紧螺栓、螺母,消除之。如无法消除,立即报告上级领导,通知设备供方。

9.6  容器管路系统有微小泄漏时,应及时检修处理;有严重泄漏时,必须立即报告上级领导,按规定逐渐排放,并应严格监护;排放时,人应处在上风位置。排放液氧时,液氧波及区内严禁明火及堆放可燃物。容器附近发生火灾,若环境温度有可能加速液体汽化时,可使用冷却水喷射到容器外壳上进行降温。

文档

液氧安全管理制度

液氧安全管理制度一、液氧站出入管理制度1.非当值人员进入液氧区,必须经过值班人员的许可。2.进入液氧区手机等通讯工具必须关机,把火机等火种交给值班员代保管。3.液氧区的大门进出后随时关闭。4.在液氧区域的工作人员,在操作时应戴好防冻手套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禁撞击等动作,以免造成管道泄漏。5.未装阻火器的运送液氧的机动车辆严禁进入氧区6.液氧区每天应测定一次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且不得超过21%。7.液氧区域内施工检修作业必须保持良好通风,防止明火和其他激发火源。液氧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禁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