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汇总六(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3:45:16
文档

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汇总六(含答案)

(一)诚实的石榴那还是孩提时代的事。上小学四年级时,我们的班主任姓胡,是个相貌平平的老头,脾气怪怪的,可心肠极好,教书也很有一套。那几天,我们的课文中第一次出现了“诚实”这个词,他便不厌其烦地旁征博引,反反复复地向我们这些刚刚十岁出头的孩子阐释它的含义,大讲特讲它对于人生的至关重要,完全不在乎我们是否听了进去,是否心领神会了。这天上午有一节语文课。上课铃响过之后,胡老师夹着讲义走上讲台,脸色严峻地说:“就在刚才课间十分钟,我们中有一个人从校门内那株石榴树上摘取了一个大石榴,是谁摘的,有胆量承认
推荐度:
导读(一)诚实的石榴那还是孩提时代的事。上小学四年级时,我们的班主任姓胡,是个相貌平平的老头,脾气怪怪的,可心肠极好,教书也很有一套。那几天,我们的课文中第一次出现了“诚实”这个词,他便不厌其烦地旁征博引,反反复复地向我们这些刚刚十岁出头的孩子阐释它的含义,大讲特讲它对于人生的至关重要,完全不在乎我们是否听了进去,是否心领神会了。这天上午有一节语文课。上课铃响过之后,胡老师夹着讲义走上讲台,脸色严峻地说:“就在刚才课间十分钟,我们中有一个人从校门内那株石榴树上摘取了一个大石榴,是谁摘的,有胆量承认
(一)诚实的石榴

    那还是孩提时代的事。

上小学四年级时,我们的班主任姓胡,是个相貌平平的老头,脾气怪怪的,可心肠极好,教书也很有一套。那几天,我们的课文中第一次出现了“诚实”这个词,他便不厌其烦地旁征博引,反反复复地向我们这些刚刚十岁出头的孩子阐释它的含义,大讲特讲它对于人生的至关重要,完全不在乎我们是否听了进去,是否心领神会了。

这天上午有一节语文课。

上课铃响过之后,胡老师夹着讲义走上讲台,脸色严峻地说:“就在刚才课间十分钟,我们中有一个人从校门内那株石榴树上摘取了一个大石榴,是谁摘的,有胆量承认吗?”

全班同学面面相觑,都没有吱声。“那好,我再问问同学们,谁有过那石榴好吃,想摘下一个尝尝的念头?”胡老师要求有这种念头的同学举起手来。

我那时虽不是特别的懂事,但也马上意识到在此刻举手意味着什么——你动过摘的念头,那么石榴就是你摘的。我敢说,整个班里的同学肯定都意识到了举手的后果。所以,老师等了又等,还是没有一只手举起来。

 “真的连想都没想过?”他又追问了一句。

这时,有个个子很小的女同学怯怯地站起来,她红着脸小声地说,她想过,可是她的确没有摘……

我们都屏住呼吸,和那女同学一起等待老师的发落。

出人意料的是,胡老师不仅没有批评她,反而走下讲台,走到她面前伸出手无限慈爱地摸了摸她的发辫,并且变戏法似的从衣兜里掏出个大红石榴,放在她的课桌上。

 “石榴是老师摘的。我之所以这样对待大家,是想让大家理解“诚实”到底是什么。”老师又望着我们,叹了一口气······

直到今天,我还无法忘记那颗诚实的红石榴。

1、概括主要内容: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胡老师用“石榴”为我们讲解了诚实的真正含义。

2、文中“举手的后果”是怎样的?在原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来。

3、划横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面面相觑”的意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如何是好。这句话写出了同学们没有人承认是谁摘取了大石榴的场面,突出胡老师为了教会我们“诚实”煞费苦心,为下文小女孩怯怯地承认自己有过念头但没摘石榴做铺垫。

4语文课上的这件事体现了(胡老师教学方法有一套  )。

    5文中老师想让大家理解的“诚实”是(  B  )

A、做错了事要及时承认。

B、连自己一闪而过的坏念头也要用于承认。

C、连自己没做的坏事也要承认。

6请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不厌其烦       旁征博引       心领神会        面面相觑

今天上课时,有一道难题尽管方老师(  旁征博引   )讲了三遍,可同学还是(  面面相觑   )。为了让所有同学都(    心领神会     ),方老师又(    不厌其烦   )地列举了大量的例子,最后终于让大家弄懂了。

(二)另起一行

⑴当搬运工搬完最后一把椅子,我环视了一下空空的屋子,关上了门,也结束了我熟悉的生活。我的世界似乎坍塌了。

(2)妈妈担心我憋闷出毛病,让我到乡下的大表哥家散散心。坐在北去的列车上,车上旅客很多,大都是些小商贩,浑身脏乎乎的,说话声音像吵架。我厌恶地把脸转向车窗外。如果说现在还有什么比没钱更不幸的话,那就是曾经有钱。

   (3)坐了一夜的车,没想到我居然顺顺当当地熬过来了。下了车,正要往外走,不知大表哥从哪里冒出来。大表哥推出一辆自行车,把我的包挂在车把上,一抬脚骑上车,等我坐好他就骑得飞快了。骑了将近一个小时,车子拐进一片散落的房子,他停下来说到了。虽说才早晨5点多钟,可大嫂已经做好了饭。我进屋洗洗手,上了炕,学着他们的样子也盘腿坐在桌前,窗外不停地传来鸡叫声,我的乡村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4)吃了饭,我换了条牛仔裤,跟着大哥去田里干活。乡村的空气甜丝丝的,道边的小草挂着露珠。我抬头望望远处的山峦碧绿的田野,深深地吸口气:这是一个真正的早晨!在城市已经享受不到早晨了,城市只有夜晚。带着满身的疲惫和心痛的感觉来到这个偏远的乡村,好像到了世界的边圆。仿佛就在昨天,我还陶醉在自己的梦里,为自己就要登上成功的顶峰而兴奋不己。却不知一脚迈进了山谷。

   (5)我坐在田埂上,大表哥把鞋扔在一边,卷起裤子下到田里插秧苗。他左手提一大把苗,右手一次拿几棵往田里一甩,那苗就稳稳地立在田里,没多一会儿就插到田那头。一行苗插完了,他又从头开始插第二行。我为大表哥感到一丝悲哀:生活的艰辛使他过早地苍老了。正在胡思乱想,大表哥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插完了一片田,在我旁边坐下,拿起旱烟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口,闷闷地说:“你的事老师在信上说了,你的那个什么公司倒闭了。想开点,人这辈子不如意的事多着呢,哪能都顺心?”

   (6)我看看大表哥,想说什么,可又想他一个乡下人能明白什么?就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下去。

   (7) “大道理我不懂,我只知道咱老百姓过日子,靠的是这整片田,不能指望哪一株、哪一行苗哇!可插的时候却要一株株、一行行仔细来插。这苗插的时候都一样,可越长越不一样。不是所有的苗都能活,所以隔几天就要修补,多余的拔掉,没活的补上。赶上虫灾什么的可能一行都不能活,就得丢掉它们,另起一行重插。你呀,就当遇到虫害了,你这么年轻,守着田还怕没饭吃?另起一行重新干!”

   (8)大表哥本来不善言谈,他一口气说出这么多话,就不再言语了。我开始心不在焉地听,可听着听着忽然觉得眼前一亮:“另起一行”——一句简单的话就像一串钥匙,帮我打开了挡住我的那扇门……

 

 1、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心不在焉: 

坍塌:

3.找出第五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   )——(   )          (   )——(   )

4.找出一个反问句,把它改为陈述句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为大表哥感到一丝悲哀:生活的艰辛使他过早地苍老了。”你认为“我”这样想对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坐在北去的列车上,车上旅客很多,大都是些小商贩,浑身脏乎乎的,说话声音像吵架。”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7、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不如意的时候,你是怎么振作起来的?简单写一写,60字左右。

参:

1、本文主要写了“我”公司倒闭了,到乡下散心,大表哥用“另起一行”的种田的道理开导我,让我重新感受到希望。

2、 心不在焉:文中指听大表哥讲话时没有用心,想别的事。

     坍塌:文中指因公司倒闭,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3、  边缘——兴奋不已

4、人这辈子不顺心的事多着呢,不能都顺心。

5、  不对。尽管农村生活艰苦,大表哥过早地苍老了,但他的生活并不悲哀。因为“大表哥”对生活充满信心,从没有因“虫害”而沮丧过,即使遇到了此类挫折,他也知道该怎样做,活得有精神。

6、环境描写,写出了火车里的环境脏乱,衬托出 “我”此时心情极坏,与下文我振作起来做对比,突出文章主题。

(三)父爱陷阱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这一切都是徒劳。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圈,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的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只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预料。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

  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那年,他才13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阅读回答问题

 1、从"不慎掉进陷阱"到"爬到井口","他"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警觉地应对危险--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第二天早晨父亲已是"满脸憔悴",结合故事情节说说父亲"满脸憔悴"有哪些原因。(3分)

3、理解文中划“   ”的句子的作用? (3分)

4、说说文中父亲的哪些方面来描写?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3分)

5、结合语境品味第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4分)

6、文中父亲教育孩子采用的是怎样的方式?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4分)

7.文章题目是“父爱陷阱”,你对这个题目是怎样理解的?(3分)

8、文章没有一处说这是“父爱”,你对父爱有何评价与感受,把它写在下面。(不要超出所给字格)(5分)

阅读答案

1.消极地等待救援(被动地等待救助)积极地设法自救(主动地设法自救)

 2.答案要点:

  ①父亲在陷阱边上守候了一夜,彻夜未眠。

  ②父亲整夜都在警惕地防止动物的袭击。

  ③父亲整夜都在担心孩子能否作出自救的决定并进行自救。

  3、父亲是一个懂得磨炼孩子、教给孩子方法,是一个不溺爱孩子,用心良苦的人。

 4、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也为下文孩子自己拯救自己埋下了伏笔,做了铺垫,为孩子必须也只能自救交代了原因,同时渲染出一种神秘的色彩,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加点的词语是对父亲的神态作了描写。父亲为了让孩子学会生存,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孩子在体验中感悟成长的滋味,同时也深深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的笑是对孩子成功自救的赞赏,同时也是对孩子整个经历挫折与考验自己内心煎熬的释放,喜悦之情交织在一起。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用自己独特的爱诠释着父爱如山,父爱在平日的生活与教育中。

 6、父亲采用的是情境教育(或:体验教有、挫折教有)的方式。

  这种教育方法有利于孩子增强孩子的自救能力,值得提倡

7、题目与其说是爱的“陷阱”,不如说是爱的“漩涡”。孩子被爱深深的包围着。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意通过这一小小情境的设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父亲题目运用象征的手法暗示出父爱的深沉与爱意的深沉,衬托出父亲对孩子的挚爱。

(四)无私奉献的报偿

  ①多年以前,在荷兰一个小渔村里,一个勇敢的少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全世界的人们懂得了无私奉献的报偿。

  ②由于全村的人们都以打鱼为生,而海面上瞬息万变。因此为了应对突发海难,志愿紧急救援队的建立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和必要。

  ③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海面上乌云翻滚,狂风怒吼,巨浪掀翻了一条渔船,船员的生命危在旦夕。他们发出了SOS的求救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报,火速召集志愿紧急救援队的成员,乘着划艇,冲入了汹涌的海浪中。村民们都聚集在海边,他们每人举着一柄提灯,为救援队照亮返回的路。

  ④一个小时之后,救援队的划艇终于冲破浓雾,乘风破浪,向岸边驶来。村民们欢呼着跑上前去迎接。他们喜出望外地跑到海滩后,却听到志愿救援队队长宣布:由于救援船容量的,无法搭载所有遇险的人,无奈只得留下其中的一个人;否则救援船就会翻覆,那样所有的人都活不了。

  ⑤刚才还欢欣鼓舞的人们顿时安静下来,才落下的心又悬到嗓子眼,人们又陷入了慌乱与不安之中。这时,救援队队长开始组织另一队救援者前去搭救那个最后留下来的人。16岁的汉斯义无反顾地报了名。他的母亲忙抓住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汉斯,你不要去。你知道,10年前,你的父亲就是在海难中丧生的,而3个星期前你的哥哥保罗也出了海,可是到现在连一点消息也没有。孩子,你现在是我唯一的依靠了!求求你千万不要去!”

  ⑥看着母亲那日渐憔悴的面容和近乎乞求的眼神,汉斯心头一酸,泪水在眼中直打转,但是他强忍住没让它流下来。“妈妈,我必须去!”他坚定地答道,“妈妈,你想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让别人去吧’,那情况将会怎样呢?妈妈,您就让我去吧,这是我的责任。只要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竭尽全力地去履行我们的义务。”汉斯张开双臂,紧紧地拥吻了一下他的母亲,然后登上了救援队的划艇,冲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

  ⑦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1小时过去了。这1个小时,对忧心忡忡的汉斯的母亲来说,真是太漫长了。终于,救援船再次冲破迷雾,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只见汉斯正站在船头向岸上眺望。救援队队长把手拢成喇叭状,向汉斯高声喊道:“汉斯,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

  ⑧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我们找到他了,队长。请您告诉我妈妈,他就是我的哥哥——保罗!”

1.用简洁的语言概述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2.选文第③自然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3. 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看着母亲那日渐憔悴的面容和近乎乞求的眼神,汉斯心头一酸,泪水在眼中直打转,但是他强忍住没让它流下来。

4.选文第⑦自然段的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表达的作用是什么,可以体会到汉斯的母亲当时怎样的心理?(3分)

5.想象一下故事结尾,当汉斯的母亲得知这个意外的消息时,她会怎样呢,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续写一个片段,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5分)

附答案

1.荷兰小渔村的一个夜晚,巨浪使船员的生命危在旦夕,16岁的汉斯没听母亲的劝阻,成为一名救援者去搭救最后留下来的人,最后汉斯搭救的是自己的哥哥保罗。(3分)

2.环境描写(1分)。写出了当时形势的危急(1分),为下文搭救人员的困难和危险做了铺垫,烘托出汉斯在这样的情形下挺身而出、英勇无畏的美好品质(1分)。

3.抓住了母亲的神态描写(1分),写出了母亲担心汉斯生死,极力劝阻汉斯的心理(1分);从汉斯的心里一酸,可以看出汉斯已经读懂妈妈的心思,但想到救人,他已经做好了与母亲分离的准备,与母亲难舍难分(1分)。

4.表示数字的递增(1分)。表达作用:写出了时间的漫长(1分),透视出汉斯的母亲在这时间里担心汉斯的生死,所受的心里上的煎熬(1分)。

文档

小升初语文阅读训练汇总六(含答案)

(一)诚实的石榴那还是孩提时代的事。上小学四年级时,我们的班主任姓胡,是个相貌平平的老头,脾气怪怪的,可心肠极好,教书也很有一套。那几天,我们的课文中第一次出现了“诚实”这个词,他便不厌其烦地旁征博引,反反复复地向我们这些刚刚十岁出头的孩子阐释它的含义,大讲特讲它对于人生的至关重要,完全不在乎我们是否听了进去,是否心领神会了。这天上午有一节语文课。上课铃响过之后,胡老师夹着讲义走上讲台,脸色严峻地说:“就在刚才课间十分钟,我们中有一个人从校门内那株石榴树上摘取了一个大石榴,是谁摘的,有胆量承认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