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外贸人才 基本素质 培养途径 就业现状 前景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foreign trade talent demand gross rises ceaselessly, the demand for talent levels continue to rise, on the foreign trade talent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eign trade personnel in addition to have some basic qualities, but also must have a sound personality, is familiar with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innovation spirit.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and open, take a variety of forms to improve the way of running schoo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nd grasp,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flexible use of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Maximize the enhance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competitiveness, so as to increas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reduce social and school employment pressure.
Key words: Foreign trade personnel Basic quality Ways of training
Employment status Prospect
正文:
1我国外贸行业现状
2012年,我国入世已经进入了第十一个年头,我国经济全面较快发展,已经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对外贸易人才的短缺是我国遇到的一个较大瓶颈,这是决定我国经济未来发展速度的关键问题之一。有数据显示,入世1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人才的缺口至少在100万以上。此外,现有的国内对外贸易人才的素质也远远低于经济知识化和全球化的要求。因此,高等院校如何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对外贸易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
2外贸人才的素质
2.1我国外贸人才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院校基本都开设了外贸相关专业的课程,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我国外贸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培养出的外贸人才与社会需求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社会,经济一体化浪潮席卷全球,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必须具备突出的分析洞察能力、沟通决策能力、开拓创新等能化的交流和竞争日趋频繁、激烈,这对从事国际交流、合作和贸易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质量要求也更高。外经贸行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接轨的联接点,外贸从业人员不仅要适应我国经济运行规律的要求,还要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不仅要熟悉我国国内法律法规,还要谙熟国际惯例和WTO协议条款;不仅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还必须要有较强的政治素质;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还必须要有外语、计算机、人际交往等能力。然而,我们培养出的外贸人才大多数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2]
2.2一名合格的外贸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2.1具备较高的外语能力
外语能力是指能够利用外语及时有效地与外商进行沟通,包括书面交流(函电)和口头表达(口语、谈判)能力。不能只注重考取等级证书,关键要注重培养应用能力。
2.2.2专业知识扎实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必须掌握国际贸易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要通晓我国外贸和理论、国际外贸规则与惯例、进出口交易程序与合同条款、国际承包和劳务合作等。另外,由于国际贸易的交易双方处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各国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不同,文化背景互有差异,价值观念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求国际贸易从业人员要熟悉国际贸易法则,通晓国际经济金融、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等情况。具有进行国际商务谈判、草拟和翻译国际商务函电、起草和签订国际贸易合同的能力,熟练掌握和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国际贸易法律,具有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能力及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2.2.3具备终身学习能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大学阶段学习的知识只占一个人一生所需知识的10%,而其他90%的知识都要在以后实践中获得。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迅速变化,知识日新月异。例如,国际贸易单据处理方式随着新的电子商务形式的产生而改变,国际贸易业务的习惯做法随着新的贸易方式的出现而改进。因此,学习能力成为国际贸易专业人员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素质,要重视培养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3]
2.2.4综合素质好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多样化、技术化、信息化。国际贸易人才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先进的观念和国际意识,还必须具备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能力。国际市场竞争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有不断创新的能力。要时时注意外贸工作的动态、情况、问题,及时捕捉国际贸易信息和良好商机。要敢于创造新思维、探索新路子、开创新局面,从而在商战中出奇制胜。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对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有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良好心理品质。较高的综合素质还表现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外贸岗位工作。
2.2.5国际贸易法制观念
国际贸易作为重要的经济工作,时时处处与法律、法规相接触,包括国际贸易法、税法、合同法、公司法以及金融法等法律及其相关规定。加入WTO后,这些法律法规从原有的国内法扩展到国际法、国际惯例。国际贸易人才只有掌握这些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进行经济管理工作。因此,培养国际贸易人才的法制观念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总之,一个合格的对外贸易人才应具备以下三种最根本的素质:应具有创新精神,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即创新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和跨文化的沟通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背景有较深入的了解,即“国际人”或国际型人才;具有健全的人格,善于与人共处。即通常所说的,不仅有很高的智商,还有很高的情商;既有创新能力,还有与人共处的能力,即团队型人才。
3合格外贸人才的培养途径
国际性和开放性是体现大学一流化的基本特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大学的这种本质更加凸现出来。因此,从增强专业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入手,提出对外贸易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新思路。[4]
3.1采取多种形式改进办学方式
高等院校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与国外一些大学全面开展合作。例如,互换教师,互换学生,互换教学计划和图书资料,互相承认学分,联合进行教学、科研和联合召开学术研讨会,实行联合培养、授予学位,开展学生暑期课程和文化之旅等活动。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把外贸专业的学生送到国外去,做短期交换生,也可以搞联合办学、联合授予学位。通过这些形式的合作,使教学、科研、学生培养和内部管理能尽快与国际规范接轨。同时还可聘任国内外专家任教或讲学,通过各种途径从国内外积极引进优秀人才。
3.2要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学生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以人为本,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再好的教育理念和教改方案,都必须通过教师来付诸实施。因此,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要造就千百万高素质的人才,只有借助具有较高素质,特别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质量观念的教师的创造性活动,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如何尽快提高教师的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可采取将本校内部教师定期轮训,派他们到国内外重点学校和科研机构深造,以掌握更多的高科技新知识。特别是应该把青年教师分期分批地送出去,帮助他们提高,既要留住他们又要培养他们;鼓励他们通过在职自学、考取博士或者出国进修,来更新知识结构,了解世界学术前沿动态,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素质。打破过去那种教师备一次课讲好多年,知识陈旧的现象,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汲取国内外新知识,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只有让学生学到并掌握世界上先进的知识,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与国际接轨,同国外同行竞争。
3.3要对学科建设具有全面性的了解和把握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随着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在经济、管理和信息技术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兴应用学科,又不断淘汰了一些陈旧学科。因此,应对学科建设有一个全面性的了解和把握,对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的更新有一个前瞻性的把握。哪些是要发展的,哪些是要压缩的,哪些是要淘汰的,研究清楚与之相关的动态,不要把别人要压缩或者要淘汰的东西当成宝贝拿过来加以学习,要看到别人的不足和空白,想办法去弥补和赶超,这样才能站在前沿位置。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厚”,即基础理论宽厚;“精”,即精选少开;“实”即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学生就业需要;“新”,即紧紧追赶学科的发展。各院校还可以根据办学特色和所属地域背景,开设一二门专业特色课程,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第三,为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应选择部分课程开设双语教学,并使用英文原版教材。
3.4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经济全球化使我们和世界各国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活动不断增多,各种不同文化、不同信仰和不同道德规范的人群汇集在一起共同工作,很容易导致文化和道德等方面的冲突。因此,应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重点应包括具有一定的思想、文化、专业和身心素质。思想素质中应突出职业道德;文化素质中应突出博学多才、视野开拓;专业素质中应突出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身心素质应突出灵活的反应力、良好的控制力、较强的适应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得失,维护国家利益,增强意识。把学生培养成既是国际人才又是爱国者的优秀人才。
3.5应采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式
3.5.1商贸实习
让学生走出去,到商贸流通领域了解商贸活动的一般规则和基本要求,获得一定的通用职业能力。
3.5.2行业见习
参观外贸企业及相关的机构和组织,了解进出口业务流程及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3.5.3专业讲座
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界人士为学生讲授实际工作以及经常遇到的操作性问题,增加学生的间接经验;
3.5.4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在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中,有相当部分只能在实际工作中获得,因此应拓展教学空间,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建立互利互惠机制,共同建设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匹配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签订共建协议,实行校企合作,培养实用型人才。
4外贸就业现状
从2007年4月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在仅仅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并最终到实体经济危机的蜕变。这次经济危机由美国扩散到全球,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并导致全球就业的萎缩。尽管我国资本市场并没有完全开放,但由于全球金融市场的紧密联系,我国的金融体系也在经受考验,而且次贷危机已经影响到全球的实体经济领域,这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越来越大。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陆续展开,但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在今年遭遇了就业寒冬,而其中又以国际贸易等专业的学生所受影响最为突出。[5]
4.1金融危机对中国外贸的影响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导致进口需求降低,从而导致了我国外贸行业的萎缩并引发就业需求大幅下降。海关总署近期公布的外贸进出口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620.2亿美元,同比下降20.9%。其中出口902.9亿美元,同比下降17.1%,比上月回升8.6个百分点 海关总署昨日公布的4月外贸数据显示外贸走势再次陷入"徘徊",进出口"缩减"局面已持续6个月,4月出口环比降幅再次拉大。数据显示,4月进出口总值为1707.3亿美元,同比下同下降22.8%,降幅比一季度累计减少1.9个百分点。4月出口919.4亿美元,下降22.6%,跌幅较3月增加5.5个百分点。[6]
4.2当前外贸专业学生就业形势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从毕业生总量看:全国应届学校毕业生2008年为559万,2009年预计将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11万,总量压力持续增加。而从就业来看,2008年应届毕业生未就业的有168万,再加上今年的应届毕业生,2009年就业人数达780万左右,形势十分严峻。企业停产,就业岗位减少。受经济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证券等行业受到重创,为了企业生存,通过裁员来减轻企业压力。同时,相当一部分跟出口密切相关的中小企业面临停产倒闭困境,人才需求下降。
4.3外贸就业前景
国际贸易相关专业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很好和比较好的比例为32%,29%的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发展前景为“不太好”或“很不好”。按照10分制进行计算,该专业的发展前景指数为6.32,与其他专业相比,发展前景指数为中等偏上。
参考文献:
[1] 韩经建.外贸人才培养如何应对加入WTO的挑战[J].中国成人教育 2002
[2] 杨林,褚绍绵.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及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 2003
[3]林峰.外贸业务创新与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初探[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9
[4] 胡俊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研究[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5] 胡文楠,马云峰. 多样化国贸人才培养模式浅议[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
[6] 方凯. 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完善[J]. 当代经济,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