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说明:本试卷五个大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题序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分 |
得分 |
1、“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该诗句描写的生命现象是( )
A.生物的生长发育 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C.生物对刺激的反应 D.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2、研究发现某工业区附近海域的海蛇蛇皮中砷含量增高,这一结果说明( )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
3、小莉同学想把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气泡从视野右下方移出去,应将玻片向哪个方向移动( )
A.右上方 B.左上方 C.右下方 D.左下方
4、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5、素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农田生态系统 B.城市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D.荒漠生态系统
6、某同学上肢的伤口感染,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治疗。药物到达伤口经历的血液循环路线是( )
A.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 B.只有肺循环
C.先肺循环,接着体循环,后肺循环 D.只有体循环
7、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是( )
A.机器人弹钢琴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
8、雌蕊的组成是( )
A.柱头、花柱和子房 B.花药和花丝
C.花药、花丝和花柱 D.花柱和子房
9、克隆羊“多莉”长相与提供细胞核的母羊相像,这一实例说明了细胞核( )
A.能合成有机物 B.控制着生物的遗传
C.能控制物质进出 D.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10、耳结构中听小骨的作用是( )
A.收集声波 B.传导振动 C.感受刺激 D.产生听觉
11、下列各项物质中,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产物是:( )
A.二氧化碳和水 B.有机物和氧气
C.氧气和二氧化碳 D.有机物和水
12、读清代诗人袁枚的优美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体会到其中包含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有变异的特性
C.生物都能繁殖 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13、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具有生存优势的原因是( )
A.恒温动物耗氧少 B.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
C.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的变化 D.恒温动物所需的能量少
14、把母鸡正在孵化的鸡蛋换成假鸡蛋,它仍继续孵化,母鸡的这一行为是( )
①先天性行为 ②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③学习行为 ④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5、对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描述正确的是( )
A.蕨类比苔藓更适应陆地环境 B.苔藓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C.海带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D.蕨类植物通过芽孢来繁殖后代
16、把一粒玉米放在火上烧,烧掉的物质和剩下的物质分别是( )
A.无机物、有机物 B.有机物、无机物
C.无机物、无机物 D.有机物、有机物
17、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菜青虫总是取食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
B.失去雏鸟的红雀连续给浮到水面求食的金鱼喂昆虫
C.黑猩猩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爬到箱顶取下高处的香蕉
D.刚出生的小袋鼠爬到母亲的育儿袋里吃奶
18、皮肤在人体表面起到保护作用,当皮肤划破时人会感到疼痛,甚至会流血,说明皮肤属于人体结构层次中的( )
A.细胞 B.器官 C.组织 D.系统
19、如图是人体三种血管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最广的是①,其次是③,最少是②
B.管壁最厚的是①,其次是②,③最薄
C.②内血流速度最慢,便于进行物质交换
D.①中流动的血液一定是动脉血
20、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为地捕杀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不会影响生态平衡
B.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太阳鸟在吸食花蜜的同时也帮助植物传粉
D.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在地面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21、放学后,饥肠辘辘的刘华同学冲进厨房,抓起一个刚出锅的馒头。他当时的感觉和反应的先后顺序是( )
A.先感觉烫后松手 B.先松手后感觉烫
C.松手和感觉烫是同时的 D.没有一定的顺序
22、下列哪种腺体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 ( )
A.胰腺 B.唾液腺 C.垂体 D.性腺
23、中医常通过“切脉”来推知体内各器官的健康状况;病人在医院打吊瓶时,针头插入的是手臂上的一条“青筋”.这里所说的“切脉”的“脉”和“青筋”分别是指( )
A.动脉和神经 B.静脉和动脉
C.动脉和静脉 D.动脉和毛细血管
24、细胞最先开始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核 D.细胞膜
25、长跑时,体育老师建议尽量用鼻吸气,用嘴呼气,原理是鼻腔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多种处理。但这些处理中不包括( )
A.温暖 B.湿润 C.清洁 D.清除所有有害物质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呼吸系统由_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其中主要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完成该活动的神经结构是__________。
3、神经系统由脑、________和神经组成、________是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________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4、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_____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_____。
5、激素是________所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激素通过________送到全身.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小明对自己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以及成长中的一些现象感到很困惑,请你参照下图,利用所学知识给他解惑。
(1)小明新生命的起点是图1中的[ ]___________,产生A的器官是图二中[ ]___________,A和B结合的场所是[ ]___________。
(2)_________移动到子宫内膜上,并附着在此,这就是怀孕的开始。
(3)胎儿通过 ____________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上述器官经母体排出。
(4)胎儿在母体内生活40周左右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此过程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
(5)小明发现自己喉结突出,长出胡须,这是在______________作用下出现的。
2、下列两图中,甲图是人体心脏剖面图,乙图是人体某组织处局部血管示意图(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中,心壁最厚的腔是[_____]______,A的结构名称是____,A和B之间的瓣膜叫作_____,该瓣膜的作用是______。
(2)血液由右心室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回到左心房,这一过程称为______循环,经过这一循环,_____血变成_____血。
(3)乙图中⑤是_____血管,⑥是_____血管,⑦是______血管。
血液在⑥处流动速度_____(填“快”、“慢”或“最慢”),只允许_____单行通过。
3、下图是人体的部分结构与生理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结构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分泌的消化液是胆汁。
(2)图二中,血液从血管甲流向血管乙时,在肺泡处发生了气体交换,由肺泡进入血液的气 体 d 是________ 。
(3)图三中 c 是体循环的起点,心脏收缩时,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由 c→ ________(填血管名称);1、2、3、4、5 都是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其中流动脉血的是 1 和 ___________(填序号)。
(4)图四中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经 6 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 5 肾小囊的内壁的过滤作用,再通过结构________ (填序号)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余下的代谢废物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王凯同学设计下面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瓶中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下图)请据图回答:
(1)_______________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直至死亡。
(2)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__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3)本实验设置甲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仿照上述实验,设计一个说明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的生存有影响的实验。
(5)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
①用手触摸蚯蚓身体腹部,感觉_______________。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腹部有许多小突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蚯蚓在玻璃上运动比在纸上运动的速度要_______________。
③在实验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花球,轻轻地擦蚯蚓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_______________呼吸的。
2、水仙花又称凌波仙子,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栽培历史,为中国传统名花之一。某探究小组为了探究“环境条件对水仙花开花时间的影响”,他们选取品种、成熟度和大小等相同的三个具备开花能力的水仙花鳞茎,分为甲、乙、丙三组,同时置于下表所示的环境中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从开始培养到第一朵花开放的时间。
组别 | 平均温度 | 光照条件 | 其他培养条件 |
甲 | 21℃ | 光照充足 | 完全相同且能充分满足水仙花生长发育的需要 |
乙 | 10℃ | 光照充足 | |
丙 | 21℃ | 光照不足 |
(1)该探究方案中的实验变量有两个,分别是 和 。
(2)若要通过一次实验就获取比较准确的实验结果,请改正实验中的一处不足:
(3)若要探究“环境温度对水仙花开花时间是否有影响”,应选择甲组和 组作为对照实验进行比较;如果甲组先开花,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根据上表中的设计方案,你认为该探究小组还要探究的问题是: 。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冬春、春夏之交是禽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国家疾控中心网站介绍,除了接种相应疫苗外,少去人口密集地区,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室内勤通风,勤洗手、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都有利于预防该类传染病。
资料二:2018年5月12日,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日。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万多人死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我市多所学校进行了地震疏散演练,普及地震自救知识,并锻炼同学们面对危险的良好心态。
(1)下列传染病中,______(填序号)的病原体与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属同一类。
①肺结核 ②天花 ③甲肝 ④血吸虫病 ⑤淋病 ⑥蛔虫病
(2)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患禽流感的禽类属于______。接种入人体的疫苗可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______,让人体具有相应的特异性免疫。
(3)地震救援中,医护人员对某心跳呼吸停止的灾民进行了以下急救措施,正确的顺序应该是______。(填序号)
(4)地震让汶川这个曾有“熊猫家园、羌绣之乡”之称的美丽县城,一时间成为废墟,这说明生态系统虽有一定的______调节能力,但这个能力是有限的。
参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C
2、B
3、B
4、B
5、C
6、A
7、D
8、A
9、B
10、B
11、A
12、C
13、C
14、C
15、A
16、B
17、C
18、B
19、C
20、A
21、B
22、A
23、C
24、C
25、D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呼吸道 肺 肺
2、反射 反射弧
3、脊髓; 大脑皮层; 反射
4、无机盐 排泄
5、内分泌腺 血液循环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C受精卵 1 卵巢 2 输卵管 胚泡 胎盘(和脐带) 分娩 雄性激素
2、[ D] 左心室 右心房 房室瓣 防止血液倒流 肺 静脉血 动脉血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最慢 红细胞
3、1 氧气(或氧) 主动脉 3 4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乙瓶 水分 对照作用 取2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标号为甲、乙,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湿润肥沃且洒有农药的土壤。然后在甲、乙瓶中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并观察 粗糙 刚毛 慢 体壁
2、(1)平均温度(1分) 光照条件(1分)
(2)增加各组中水仙花鳞茎的数量
(3)乙, 环境温度对水仙花开花时间有影响
(4)光照对水仙花开花时间是否有影响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②③ 传染源 抗体 ④③②① 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