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时针、分针,掌握整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整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有序的思维能力。
3、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认读整时。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认读整时。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实物钟。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
师:我有一个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你们猜猜它是谁?
生:钟。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钟表随处可见。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生:它可以叫我起床,让我不迟到。
生:它可以催我上床睡觉。
师:对,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还能提醒我们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钟表的作用可真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二、观察钟面,认识整时。
(一)观察钟面
1、师: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钟表,我们一起来看看。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钟表。
师:这些钟表哪些地方不同?
生:它们的形状不同,样式不同……
生:有的是数字,有的是指针……
师:这些钟表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能表示时间。它们靠什么表示时间呢?(指示电子钟)这种靠什么表示时间?(数字)(指示剩下的钟表)那这一类呢?(指针)
2、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自己带来的钟表,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
生:有1、2……12这些数。
师:一起读一读。
生:还有指针。
(由于孩子带的钟表不一样,有三根针的,有四根针的,这里老师要说明秒针和定时用的针本节课不学习)
师:你们知道这两根针分别叫什么吗?
根据学生回答引导认识:又短又粗的叫时针,又长又细的叫分针。(板书:时针、分针)
师:谁来指一指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抽生上台指、指给同桌看一看)
3、时针和分针每天都在钟面上不停地赛跑,它们到底是怎样跑的呢?
(课件演示时针和分针从12时走到1时的过程)
师:谁跑得快一些呢?它们是怎么跑的?我们一起用手转一转。
(师生一起动手演示)
4、师:今天老师不仅给同学们带来了钟表,还要为大家介绍一位小朋友,她叫红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公鸡在叫,小朋友起床了。
生:我看到了墙上有作息时间表,还有……
师:大家都看到了图上的小朋友正在起床。从墙上的作息时间表,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小朋友是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红红的一天是怎么过的?
(二)认识整时
1.认识7时。
师:红红在干什么呀?(起床)
师:红红是什么时候起床的呢?我们来看一看。
(如果学生能说出是7时,则鼓励学生说出“你是怎样知道的?”并明确告诉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学到很多知识。”如学生不能回答,则直接告诉: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并出示电子表显示的时间。)
师: 想一想每天早上的7时你经常干什么?
生:我在起床。
生:我开始上学了。
师:再想想你周围的人,每天早上7时经常做什么?
生:我爸爸在洗脸、刷牙。
2.认识12时、4时。
师:我们接着看红红现在在干什么?(用同样的方法来认识第二、第三个钟面分别表示多少时间,教学过程基本与认识7时相同,但主要以学生认识为主。)
3.归纳认识整时的方法。
师:(出示课件)刚才我们认识的7时、12时、4时,都是整时。(板书:认识整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整时钟面的分针和时针,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
师:你们会认整时了吗?
三、巩固运用。
1、认读整时。
(1)课件图片,学生认读。
(2)游戏:送钟面。
2、拨整时。
(1)师出示题目,分组拨,抽生上台展示。
(2)同桌互拨: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整时,并说一说是几时,你在干什么?
(学生互练后反馈交流)
四、拓展练习。
动画故事。
五、课堂总结。
1、师: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
2、师:今天我们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数字,认识了时针、分针,而且会根据时针和分针来认整时了。时间来去匆匆,愉快的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就像书中写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希望小朋友们都珍惜时间,学好本领,长大了更好的建设祖国。
板书设计: 认识整时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