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l C-12 O-16 S-32
Cl-35.5 Ti-48 Co-59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古医典富载化学知识,下述之物见其氧化性者为( )
A.金(Au):“虽被火亦未熟”
B.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
C.石硫黄(S):“能化......银、铜、铁,奇物”
D.石钟乳(CaCO3):“色黄,以苦酒(醋)洗刷则白”
2. 下列试剂实验室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
A.浓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
B.氢氧化钠固体保存在广口塑料瓶中
C.四氯化碳保存在广口塑料瓶中
D.高锰酸钾固体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
3. 、的半衰期很短,自然界中不能稳定存在。人工合成反应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中子数为2
B.X、Y互为同位素
C.、可用作示踪原子研究化学反应历程
D.自然界不存在、分子是因其化学键不稳定
4. 下列高分子材料制备方法正确的是( )
A.聚乳酸()由乳酸经加聚反应制备
B.聚四氟乙烯()由四氟乙烯经加聚反应制备
C.尼龙-66()由己胺和己酸经缩聚反应制备
D.聚乙烯醇()由聚乙酸乙烯酯()经消去反应制备
5. AlN、GaN属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二者成键结构与金刚石相似,晶体中只存在N-Al键、N-Ga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GaN的熔点高于AlN
B.晶体中所有化学键均为极性键
C.晶体中所有原子均采取sp3杂化
D.晶体中所有原子的配位数均相同
6. 实验室用基准Na2CO3配制标准溶液并标定盐酸浓度,应选甲基橙为指示剂,并以盐酸滴定Na2CO3标准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量筒量取25.00 mL Na2CO3标准溶液置于锥形瓶中
B.应选用配带塑料塞的容量瓶配制Na2CO3标准溶液
C.应选用烧杯而非称量纸称量Na2CO3固体
D.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显橙色
7. γ-崖柏素具天然活性,有酚的通性,结构如图。关于γ-崖柏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B.可与NaHCO3溶液反应
C.分子中的碳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
D.与足量H2加成后,产物分子中含手性碳原子
8. 实验室制备KMnO4过程为:①高温下在熔融强碱性介质中用KClO3氧化MnO2制备K2MnO4;②水溶后冷却,调溶液pH 至弱碱性,K2MnO4,歧化生成KMnO4和MnO2;③减压过滤,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再减压过滤得KMn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用瓷地蜗作反应器
B.①中用NaOH作强碱性介质
C.②中K2MnO4只体现氧化性
D.MnO2转化为KMnO4的理论转化率约为66.7%
9. 已知苯胺(液体)、苯甲酸(固体)微溶于水,苯胺盐酸盐易溶于水。实验室初步分离甲苯、苯胺、苯甲酸混合溶液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苯胺既可与盐酸也可与NaOH 溶液反应
B.由①、③分别获取相应粗品时可采用相同的操作方法
C.苯胺、甲苯、苯甲酸粗品依次由①、②、③获得
D.①、②、③均为两相混合体系
10. 在NO催化下,丙烷与氧气反应制备丙烯的部分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含N分子参与的反应一定有电子转移
B.由NO生成HONO的反应历程有2种
C.增大NO的量,C3H8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D.当主要发生包含②的历程时,最终生成的水减少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 某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欲使瓶中少量固体粉末最终消失并得到澄清溶液。下列物质组合不符合要求的是( )
12. 高压氢还原法可直接从溶液中提取金属粉。以硫化铜精矿(含Zn、Fe元素的杂质)为主要原料制备Cu粉的工艺流程如下,可能用到的数据如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固体X主要成分是Fe(OH)3和S;金属M为Zn
B.浸取时,增大O2压强可促进金属离子浸出
C.中和调pH的范围为3.2~4.2
D.还原时,增大溶液酸度有利于Cu的生成
13. 设计如图装置回收金属钴。保持细菌所在环境pH稳定,借助其降解乙酸盐生成CO2,将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LiCoO2(s)转化为Co2+中,工作时保持厌氧环境,并定时将乙室溶液转移至甲室。已知电极材料均为石墨材质,右侧装置为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工作时,甲室溶液pH逐渐增大
B.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乙室应补充盐酸
C.乙室电极反应式为LiCoO2+2H2O+e-Li++Co2++4OH-
D.若甲室Co2+社减少200 mg,乙室Co2+中增加300 mg,则此时已进行过溶液转移
14. 工业上以SrSO4(s)为原料生产SrCO3(s),对其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现有含SrCO3(s)的0. l mol·L-1、1.0 mol·L-1 Na2CO3溶液,含SrSO4(s)的0.1 mol·L-1、1.0 mol·L-1 Na2SO4溶液。在一定pH范围内,四种溶液中lg[c(Sr2+)/mol·L-1]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SrSO4( s)+CO32-SrCO3( s)+SO42-的平衡常数K=
B.a=-6.5
C.曲线④代表含SrCO3的1.0 mol·L-1 Na2CO3溶液的变化曲线
D.对含SrSO4(s)且Na2SO4和 Na2CO3初始浓度均为1.0 mol·L-1的混合溶液,pH≥7.7时才发生沉淀转化
15. Cu2-xSe是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充放电过程中正极材料立方晶胞(示意图)的组成变化如图所示,晶胞内未标出因放电产生的0价Cu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Cu2-xSe晶胞中Cu2+个数为x
B.每个Na2Se晶胞完全转化为Cu2-xSe晶胞,转移电子数为8
C.每个NaCuSe晶胞中0价Cu原子个数为l-x
D.当NayCu2-xSe转化为NaCuSe 时,每转移(1-y) mol电子,产生(1-x) mol Cu原子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 12分)研究笼形包合物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化学式为Ni(CN)x·Zn(NH3)y·zC6H6的笼形包合物四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H原子未画出),每个苯环只有一半属于该晶胞。晶胞参数为a=b≠c,α=β=γ=90°。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Ni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为 。
(2)晶胞中N原子均参与形成配位键,Ni2+与Zn2+社的配位数之比为 ;r∶y∶z= ;晶胞中有d轨道参与杂化的金属离子是 。
(3)吡啶替代苯也可形成类似的笼形包合物。已知吡啶中含有与苯类似的大键,则吡啶中N原子的价层孤电子对占据 (填标号)。
A.2s轨道 B.2p轨道
C.sp杂化轨道 D.sp2杂化轨道
在水中的溶解度,吡啶远大于苯,主要原因是①
,②
。
的碱性随N原子电子云密度的增大而增强,其中碱性最弱的是 。
17.( 13分)工业上以氟磷灰石[Ca5F(PO4)3,含SiO2等杂质]为原料生产磷酸和石膏,工艺流程如下:
问答下列问题:
(1)酸解时有HF产生。氢氟酸与SiO2反应生成二元强酸H2SiF6,离子方程式为 。
(2)部分盐的溶度积常数见下表。精制Ⅰ中,按物质的量之比n(Na2CO3)∶ n(SiF62-)=1∶1加入Na2CO3脱氟,充分反应后,c(Na+)= mol·L-1;再分批加人一定量的BaCO3,首先转化为沉淀的离子是 。
(3)SO42-浓度(以SO3%计)在一定范围时,石膏存在形式与温度、H3PO4浓度(以P2O5%计)的关系如图甲所示。酸解后,在所得100 ℃、P2O5%为45的混合体系中,石膏存在形式为 (填化学式);洗涤时使用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而不使用水,原因是 ,回收利用洗涤液X的操作单元是 ;一定温度下,石膏存在形式与溶液中P2O5%和SO3%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条件能实现酸解所得石膏结晶转化的是 (填标号)。
A.65 ℃、P2O5%=15,SO3%=15
B.80 ℃、P2O5%=10、SO3%=20
C.65 ℃、P2O5%=10、SO3%=30
D.80 ℃、P2O5%=10、SO3%=10
18.( 12分)实验室利用FeCl2·4H2O和亚硫酰氯(SOCl2)制备无水FeCl2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已知SOCl2沸点为76 ℃,遇水极易反应生成两种酸性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先通N2。一段时间后,先加热装置 (填“a”或“b”)。装置b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c,d共同起到的作用是 。
(2)现有含少量杂质的FeCl2·nH2O,为测定n值进行如下实验:实验Ⅰ:称取m1 g样品,用足量稀硫酸溶解后,用c mol·L-1 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Fe2+达终点时消耗V mL(滴定过程中Cr2O72-转化为Cr3+,Cl―不反应)。
实验Ⅱ:另取m1 g样品,利用上述装置与足量SOCl2反应后,固体质量为m2 g。则n= ;下列情况会导致n测量值偏小的是 (填标号)。
A.样品中含少量FeO杂质
B.样品与SOCl2反应时失水不充分
C.实验Ⅰ中,称重后样品发生了潮解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生成
(3)用上述装置,根据反应TiO2+CCl4TiCl4+ CO2制备TiCl4。已知TiCl4与CCl4分子结构相似,与CCl4互溶,但极易水解。选择合适仪器并组装蒸馏装置对TiCl4、CCl4混合物进行蒸馏提纯(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安装顺序为①⑨⑧
(填序号),先馏出的物质为 。
19.( 12分)支气管扩张药物特布他林(H)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 AB反应条件为 ;B中含氧官能团有 种。
(2) BC反应类型为 ,该反应的目的是
。
(3) D结构简式为 ;EF的化学方程式为 。
(4) H的同分异构体中,仅含有-OCH2CH3、-NH2和苯环结构的有 种。
(5)根据上述信息,写出以4-羟基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
。
20.( 11分)利用γ-丁内酯(BL)制备1,4-丁二醇(BD),反应过程中伴有生成四氢呋喃(THF)和1-丁醇(BuOH)的副反应,涉及反应如下:
已知:①反应Ⅰ为快速平衡,可认为不受慢反应Ⅱ、Ⅲ的影响;②因反应Ⅰ在高压H2。氛围下进行,故H2压强近似等于总压。回答下列问题:
(1)以5.0×10-3 mol BL或BD为初始原料,在493 K、3.0×103 kPa的高压H2氛围下,分别在恒压容器中进行反应。达平衡时,以BL为原料,体系向环境放热X kJ;以 BD为原料,体系从环境吸热Y kJ。忽略副反应热效应,反应Ⅰ焓变∆H(493 K,3.0×103 kPa)= kJ·mol-1。
(2)初始条件同上。xi表示某物种i的物质的量与除H2外其他各物种总物质的量之比,xBL和xBD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实验测得X 最大的是 (填代号);与曲线b相比,曲线c达到=1.0所需时间更长,原因是 。 2022年山东省高考化学真题+答案解析 2.C【解析】本题考查试剂的存放和保存知识。试剂存放一般原则:①固体用广口瓶,液体用细口瓶(方便取用);②见光易分解或易变质物质用棕色试剂瓶;③碱性溶液不能用磨口玻璃塞,应用橡胶塞。四氛化碳为液态有机物,应保存在细口玻璃瓶中,C错误。 3.B【解析】本题考查同位素的判定及其性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为,Y为,所以X的中子数为6-2=4,A错误;X、Y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B正确;、的半衰期都很短,在自然界中不能稳定存在,所以不能用作示踪原子研究化学反应历程,它们形成的分子也不能稳定存在,C、D错误。 4.B【解析】本题考查有机反应类型。聚乳酸由乳酸经缩聚反应制备,A错误;尼龙-66由己二胺和己二酸经缩聚反应制备,C错误;聚乙烯醇由聚乙酸乙烯酯经水解反应制备,D错误。 5.A【解析】本题考查氮化铝﹑氮化家的结构及性质。据题干信息可知,氮化铝、氮化镓的结构与金刚石相似,晶体中只存在N-Al键、N-Ga键,所以二者均为共价晶体,由于Ga原子半径大于Al,所以键长:N-Ga键>N-Al键,键能:N-Ga键 7.B【解析】本题考查陌生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根据题目信息,该有机物有酚的通性,所以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A正确;该有机物中不含羧基,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B错误;该分子中环上有异丙基,异丙基含有饱和碳原子,所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全部共平面,C正确;该有机物与足量氢气加成后,得到有机物:,分子中连接羟基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D正确。 8.D【解析】本题考查高锰酸钾制备实验的原理及操作。高温下强碱会与瓷坩埚中的二氧化硅反应,所以①中不能用瓷坩埚作反应器,A错误;为避免引入杂质,①中应选用KOH作强碱性介质,B错误;②中K2MnO4发生歧化反应,生成KMnO4和MnO2,K2MnO4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还原性,C错误;制备过程中各物质间物质的量的关系为3MnO2~3K2MnO4~2KMnO4,MnO2转化为KMnO4的理论转化率约为66.7%,D正确。 9.C【解析】本题考查有机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向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苯胺与盐酸反应生成苯胺盐酸盐进入水相Ⅰ,向水相Ⅰ加入氢氧化钠后,苯胺盐酸盐重新转化为苯胺,将①分液得到粗苯胺,有机相Ⅱ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会与苯甲酸反应,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进入水相Ⅱ,向水相Ⅱ加入盐酸,苯甲酸钠重新转化为苯甲酸,过滤可分离得到粗苯甲酸固体,②为分离出水相Ⅱ后剩余的有机物,其中含甲苯。苯胺含氨基,显碱性,可与盐酸反应,但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错误;由①获取粗苯胺采取分液的方法,由③获取粗苯甲酸采取过滤的方法,二者不能用相同的操作方法,B错误;②为有机相,不是两相混合体系,D错误。 10.D【解析】本题考查催化剂作用下反应机理图。无论主要发生包含①的历程,还是主要发生包含②的历程,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变,反应限度不变,最终生成的水的量不变,D错误。 11.A【解析】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性质及转化等知识。将二氧化碳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二者反应析出碳酸氢钠固体,不能得到澄清溶液,A错误;氯气通入含铁粉的蚕化亚铁溶液中,会循环发生反应:Cl2+2Fe2+2Fe++2Cl-,2Fe3++Fe3Fe2+,最终铁粉溶解得到澄清溶液,B正确;向含有铜粉的铜溶液中通入氯化氢气体,会发生反应:3Cu+8H++2NO3-3Cu2++2NO↑+4H2O,最终铜粉溶解得到澄清溶液,C正确;氨水与氯化银结合生成配离子:[Ag(NH3)2]+,从而使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最终氯化银溶解得到澄清溶液,D正确。 12.D【解析】本题考查高压氢还原法制备铜粉的工艺流程。在硫酸溶液,高压O2浸取过程中Fe,S元素被氧化,中和调pH 后过滤得到的固体X主要成分是Fe(OH)3和S,过滤后滤液中含金属离子Cu2+、Zn2+,高压H2还原出Cu后,经一系列操作得到的金属M为Zn,A 正确;浸取时增大氧气压强,可增大溶液中氧气浓度,从而促进金属离子浸出,B正确;中和调pH的目的是使Fe3+中沉淀而Cu2+不沉淀,所以调pH的范围是3.2~4.2,C正确;高压H2还原时,增大溶液酸度不利于该反应,酸性越强,氢气的还原性越弱,不利于铜单质的生成,D错误。 13.BD【解析】本题考查新型电化学装置的工作原理及电极反应。右侧装置为原电池,乙酸盐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为氧化反应,所以该电极为负极,LiCoO2转化为Co2+中的反应为还原反应,该电极为正极。根据原电池的电极分析左侧为电解池,乙酸盐溶液处电极与原电池正极相连,是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乙酸盐转化成二氧化碳;甲室电极接原电池负极,是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Co2++2e-Co。装置工作时,甲室发生反应Co2++2e-Co,左侧阳离子(非H+)穿过阳膜进入甲室,甲室溶液pH基本不变,A错误;由于反应持续消耗氢离子,所以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乙室应补充盐酸,B正确;乙室电极反应式为LiCoO2+e-+4H+Li++Co2++2H2O,C错误;若没有进行过溶液转移,根据电子守恒,Co2+(甲室减少)~2e-~2Co2+(乙室增加>,甲室Co2+减少量与乙室Co2+增加量质量比应为1∶2,现在甲室Co2+减少200 mg,乙室Co2+增加300 mg,所以已进行过溶液转移,D正确。 14.D【解析】本题考查沉淀溶解平衡。反应SrSO4(s)+CO32-SrCO3(s)+SO42-的平衡常数K==,A正确;随pH变化,lgc(Sr2+)不变的为含SrsO4的Na2SO4溶液,曲线①为0. 1 mol·L-1 的Na2SO4溶液,曲线②为1. 0 mol·L-1 的Na2SO4溶液,由曲线①数据可计算出Ksp(SrSO4)=c(Sr2+)×c(SO42-)=10-5.5×0.1=10-6.5,则曲线②中c (Sr2+) ===10-6.5 mol·L-1,a=-6.5,B正确;曲线③、④代表含SrCO3的Na2CO3溶液,再根据c(Sr2+)大小可知,曲线③为0. l mol·L-1的Na2CO3溶液,曲线④为1.0 mol·L-1的Na2CO3溶液,C正确;根据图像信息,含SrSO4(s)且Na2SO4和Na2CO3初始浓度均为1.0 mol·L-1的混合溶液,pH≥6.9时发生沉淀转化,D错误。 15.BD【解析】本题考查晶体结构及氧化还原。每个Cu2-xSe晶胞中含4个Se,8-4x个Cu,Se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每个Cu2-xSe晶胞中含Cu2+个数为4x,含Cu+个数为8-4x,A错误;每个Na2Se晶胞完全转化为Cu2-xSe晶胞,会有8个Na+从晶胞中脱出,有8一4.r个О价Cu失电子变成Cu2+或Cu+进入晶胞,Cu2+和Cu+带正电荷总数为8,所以转移电子数为8,B正确;从Cu2-xSe晶胞转化为NaCuSe晶胞,对应NaCuSe化学式的0价Cu原子个数为l-x,每个NaCuSe晶胞中含4 个Se,故0价Cu原子个数为4-4x,C错误;当NayCu2-xSe转化为NaCuSe 时,发生的反应为 NayCu2-xSe+(1-y)Na++(1-y)e-NaCuSe+(1-x) Cu,所以每转移(1-y) mol电子,产生(l-x) mol Cu原子,D正确。 16.( 12分) (1)3d84s2 第四周期Ⅷ族 (2)2∶3 2∶l∶1 Ni2+、Zn2+ (3)D 吡啶分子可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 吡啶分子为极性分子,苯为非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吡啶更易溶于水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性质与结构的关系等知识。 (1)Ni为28号元素,其价电子排布式为3d84s2,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Ⅷ族。(2)由图可知,Ni2+的配体为CN-,配位原子为C,配位数为4,所有氮原子均参与形成配位键,即CN-中N、NH3中N均与Zn2+形成配位键,每个Zn2+与2个NH3、4个CN―形成配位键,所以Zn2+中的配位数为6,故Ni2+与Zn2+的配位数之比为2∶3。由图可知,1个晶胞中含1个Ni2+、1个Zn2+、4个CN-、2个NH3、2个苯环,所以x=4,y=2,z=2,x∶y∶z=2∶1∶1。Ni2+中配位数为4,4个配体在Ni2+周围的构型为平面正方形,所以Ni2+采取dsp2杂化;Zn2+中配位数为6,应为sp3d2杂化。Ni2+与Zn2+均有d轨道参与杂化。(3)吡啶中含大键,所以吡啶分子为平面结构,N原子采取sp2杂化,即键电子对和价层孤电子对均占据sp2杂化轨道。-CH3为给电子基,-Cl为吸电子基,所以中 N原子电子云密度最小,碱性最弱。 17.( 13分) (1)SiO2+6HF2H++SiF62-+2H2O (2)0.02 SO42- (3)CaSO4·0.5H2O 抑制CaSO4溶解 酸解 AD 【解析】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书写、Ksp计算、物质的转化等知识。(2)按n(Na2CO3)∶n(SiF62-)=1∶1加入Na2CO3脱氟,即所加Na+与SiF6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二者反应生成Na2SiF6沉淀,由Ksp(Na2SiF6)=4.0×10-6计算,c (SiF62-)= ==0.01 mol·L-1,则c(Na+)=0.02 mol·L-1;SiF62-生成BaSiF6沉淀所需的c(Ba2+)= =mol·L-1 = 1.0×10-4 mol·L-1;溶液中c(SO42-)最小值=c(Ca2+) ==0.03 mol·L-1,SO42-生成BaSO4沉淀所需的c(Ba2+)最大值==mol·L-1≈3.3×10-9 mol·L-1。二者生成沉淀所需的c(Ba2+):1.0×10-4 mol·L-1>3.3×10-9 mol·L-1,所以先生成BaSO4沉淀,即SO42-先转化为沉淀。(3)由图甲可知,100 ℃、P2O5%为45的体系处于CaSO4·0.5H2O范围内,所以石膏存在形式为CaSO4·0.5H2O。洗涤时使用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而不用水,由于硫酸溶液中存在一定量的SO42-,SO42-可以抑制CaSO4溶解,从而减少洗涤时溶解损失。洗涤液X中含硫酸,回收利用洗涤液X的操作单元是“酸解”。将A、B、C、D的P2O5%和SO3%在图乙中表示如图: 要实现酸解所得石膏结晶转化,65 ℃时应在图中实线以下,故A能实现,C不能,80 ℃时应在图中虚线以下,故D能实现,B不能。 18.(12分) (1)a FeCl2·4H2O+4SOCl2FeCl2+4SO2+8HCl 冷凝回流 (2) AB (3)⑥⑩③⑤ CCl4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操作及计算、误差分析等知识。(1)实验开始先通氮气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一段时间后应先加热装置a,提供SOCl2蒸气进入装置b,然后加热装置b,二者反应得到无水氯化亚铁,若先加热装置b,FeCl2·4H2O受热可能发生水解。装置b中SOCl2水解消耗FeCl2·4H2O中的水从而生成无水 Fe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2·4H2O+4SOCl2FeCl2+4SO2+8HCl。装置c,d 共同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以提高其利用率。(2)实验Ⅰ,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6FeCl2~K2Cr2O7,m1 g样品中含FeCl2的物质的量为6cV×10-3 mol。据实验Ⅱ可知,m1 g样品中含H2O的质量为(m1-m2) g。则n===。若样品中含少量FeO杂质,则FeO也会与K2Cr2O7反应,使V偏大,n偏小,A正确;样品与SOCl2反应时失水不充分,会使m2偏大,导致n偏小,B正确;实验Ⅰ中,称重后,样品发生了潮解,对实验结果无影响,C错误;滴定达终点发现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生成,则K2Cr2O7体积读数偏小,即V偏小,n偏大,D错误。(3)蒸馏分离TiCl4,CCl4的混合物,在支管后应连接直形冷凝管⑥进行冷凝,冷凝后液体经牛角管⑩进入接收器,由于TiCl4极易水解,所以应选择带支管的锥形瓶③作为接收器,在支管处连接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⑤,防止外界水蒸气进入装置使TiCl4水解。TiCl4、CCl4均为分子晶体,TiCl4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大,沸点较高,先馏出的物质是沸点较低的CCl4。 19.(12分) (l)浓硫酸,加热 2 (2)取代反应 保护酚羟基 (3) (4)6 (5)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反应条件、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同分异构体、有机合成等知识。根据C的结构和B的分子式,结合已知信息Ⅰ可推知B的结构简式为,则AB为酯化反应,A的结构简式为,由C的结构和E的分子式,结合已知Ⅱ可知D为,E的结构简式为,EF为取代反应,F的结构简式为,根据已知Ⅲ,FG为取代反应,G为,根据H的结构可知,GH过程中发生了已知Ⅰ的第二步反应、已知Ⅲ的第二步反应和炭基与H2的加成反应。(1)AB为酯化反应,其反应条件为浓硫酸,加热;B中含氧官能团有两种:酯基、羟基。(2)BC的反应为取代反应,根据已知Ⅰ和GH过程,可知该步骤的目的是保护酚羟基。(3)根据上述分析,D的结构简式为。(4)H的同分异构体中,若仅含有-OCH2CH3、-NH2和苯环,则分子中含l个苯环、1个-NH2、3个-OCH2CH3,即苯环上连有1个-NH2、3个-OCH2CH3,符合条件的有6种结构。 (5)由为主要原料制备,可以根据已知Ⅱ,与反应构建五元环,在构建五元环的过程中,为防止酚羟基被消耗,可根据已知Ⅰ,将酚羟基转化为-OCH2Ph,从而保护酚羟基,最后利用同时完成酚羟基的恢复和炭基向羟基的转化。 20.(11分) (1)-200(X+Y) (2)a、c 8.3×10-8 0.08 39% (3)c 曲线b、c温度相同,反应速率相当,曲线c对应氢气压强更大,反应正向进行程度更大,更大,达到=1.0所需时间更长 【解析】本题考查反应热、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移动及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等知识。(1)根据题意,BL转化为BD放出热量,BD转化为BL吸收热量,故反应Ⅰ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Ⅰ的焓变∆H==-200(X+Y) kJ·mol-1。 (2)由X
1.C【解析】本题考查古医典中涉及的化学知识。“虽被火亦未熟”说明高温下单质金化学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A错误;石灰(CaO):“以水沃之,即热蒸而解”,是由于加水时CaO与水反应且放热,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与物质的氧化性无关,B错误;石钟乳醋洗过程中发生复分解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与物质的氧化性无关,D错误。1.C 2.C 3.B 4.B 5.A 6.A 7.B 8.D 9.C 10.D 11.A 12.D 13.BD 14.D 15.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