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B 2B 3C 4C 5C 6A 7A 8D 9A 10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LAN,LAN,WAN; 2c,a,b; 3逻辑链路控制; 4IP地址,端口号; 5数字或模拟信号
三.判断题(在括号内正确的划√,错的划×,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答: 帧中继保存X.25链路层HDLC帧格式,按ISDN标准使用于用户数据通道的呼叫控制信令LAPD规程,能在链路层实现链路的复用和转接,提供简单面向连接的虚电路分组服务,既提供永久虚电路PVC,又提供交换虚电路SVC。
X.25定义每个用户分组方式设备和网络结合之间交互的细节,有物理,链路和分组三级协议,提供交换虚拟呼叫SVC和永久虚电路PVC服务,有差错检查功能。
区别:帧中继在链路层采用统计复用和转接,X.25在网络层实现复用和转接,因此帧中继具有高效性,经济性和可靠性。
2.答: 频分多路复用是将传输介质的可用带宽分割成不同的频段,每个输入设备都分配到一个频段,利用介质容许的最大带宽传送由不同频段构成的多个子信道的数据。
同步时分多路复用指分配给每个输入装置的时隙是固定的。
两者都属于多路复用技术,只是复用依据的指标不同,也就有不同的应用场合。
3.答: Internet是全球最大的,开放的和由众多网络互连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它基于TCP/IP协议,是当今最大的信息网。
Intranet是将Internet技术应用于企业内部管理而构成的企业计算机网。
区别:两者范围大小不同。
4. 答:OSI参考模型是描述网络层次结构的模型,其标准保证了各种类型网络技术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该模型包含7层(从低到高)依次为:物理层:二进制传输;数据链路层:接入介质;网络层:寻址和最短路径;传输层:端到端连接;会话层:互连主机通信;表示层:数据表示;应用层:处理网络应用。
TCP/IP结构是为Internet网络所提供的协议,其名字来源于传输控制协议和互连网协议。由4层组成(从低到高)依次为:网络接口层:负责接受IP数据报并发送到选定的网络;IP层:选择路由实现网络间通信;传输层:管理源与目的间的报文传输;应用层:与端用户相关的应用服务。
区别:层数与各层功能不同,如面向支持连接和无连接通信方式。
5.答:Ipv4版本支持32位地址,为Internet上目前普遍使用。
Ipv6版本支持128位地址,在性能和安全性有所增强,以后会逐步代替Ipv4,解决IP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
区别:两者地址长度不同。
五.计算题(每题8分,共24分)
1.解: 20=10 lg100
香农极限是Hlog2(1+S/N)=3 log2(1+100)=3*6.66=19.98kb/s
奈魁斯特极限是6kb/s
显然瓶颈是奈魁斯特极限,最大数据速率是6kb/s。
2.解: ①CRC码的冗余码(左高位右低位)=1011②此帧在线路上传输的全部二进制代码(左高位右低位)为
01111110 10001000 00111011 111001111 10011 01111110
F A C I CRC F
3. 解: B类地址以及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则subnet-id为8位,host-id为8位。
子网号码可有28-2=254种选择(1~254),可从1~254中任选16个作为子网号码。主机号码也可有28-2=254种选择(1~254)
六.综合题(每题8分,共16分)
1.答:可以正常运行。新的桥接器在网上宣告自己的存在,生成树算法为新的配置计算一个生成树,新的拓扑会将其中的一个桥接器设置成备用,它将在其他桥接器失效时投入使用,提供附加的可靠性,不会引起任何问题。
2. 答: a..G; b.A,B,C,D,E,F,H; c.B,E,D,G; 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