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总目标月度提升分解
总目标 | 季度分解(%) | 月度分解(%) | ||||||||||||||
一 | 二 | 三 | 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验货合格率≥98% | 94 | 96 | 97 | 98 | 93 | 94 | 95 | 95 | 96 | 97 | 97 | 97.5 | 98 | ≥98 | ≥98 | ≥98 |
2014第四季平均合格率 | 十月、十一月平均合格率为92.% | |||||||||||||||
交期≥90%(按评审) | 72 | 78 | 84 | 90 | 70 | 72 | 74 | 76 | 78 | 80 | 82 | 84 | 86 | 88 | 90 | 92 |
2014第四季平均达成率 | 十月、十一月按评审时间平均达成率62.2% | |||||||||||||||
5000元以上质量事故0次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质量管理制度完善, 检验指导书完整, 各项质量检验标准明确。 | 产品进料检验标准和金工检验指导书,根据现在常规在制产品优先制订,具体进度依据品质部汇总产品型号后,编制制订计划执行。 |
1.技术线质量提升计划
技术线提升项目 | 指标 (%) | 实施要求 | 责任 部门 | 协助部门/协助人 | 落实 检查 | 完成 期限 |
BOM清单/技术图纸正确率(有异常张数/下发总张数) | 99 | 对现在各部在常规在制产品进行汇总后,对现有的图纸、BOM表进行整理合并,包括统用化,合理性、一致性,并重新下发,原图纸进行回收。下发后由各部门进行检查根据公司实际工艺保证能力能否满足。如果不能保证,提出异议进行评审。 | 副 总 干 事 | 总干事督导干事 | 按部门计划执行 | |
金工加工工艺文件完善率 (实际完成种数/计划完成种数) | 98 | 对现在各部在常规在制产品进行汇总后,编制机加工工艺文件 | 按部门计划执行 | |||
装配包装工艺文件完善率 (实际完成种数/计划完成种数) | 98 | 对现在各部在常规在制产品进行汇总后,编制装配工艺文件 | 按部门计划执行 | |||
抛光清洗工艺文件完善率 实际完成种数/计划完成种数) | 100 | 对现在各部在常规在制产品进行汇总后,编制机抛光清洗工艺文件 | 按部门计划执行 | |||
工艺检查不符合项整改落实 (工艺检查己整改/总不合格项) | 100 | 每月定期对各制造部进行工艺检查,并进行汇总,对不符合项形成书面通知整改,追踪检查,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进 | 持续性 | |||
因技术设计原因造成异常整改率 (己整改数/发现的总异常数) | 100 | 对发现的因设计造成的质量异常,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整改数。 | 持续性 | |||
包材设计异常次数 | ≤1/月 | 因包材设诉导致的质量异常次数,每月控制在1次之内 | 持续性 | |||
包材版本信息传递准确率 (下发的文件总数-出错的和未传送到位张数)/下发的文件总数 | 100 | 包材版本文件确后,及进传递给,采购,品质,生产。版本文件变更后,及时通知仓库,对库存进行处理。 | 持续性 | |||
因工装、夹具、刀具造成异常次数 | ≤1/月 | 对工装、夹具及刀具进行检查,避免因该项异常造成的质量异常 | 持续性 | |||
技术标准完善率 | 100 | 对常规在制品进行统计后,明确成品相关技术标准 | 按部门计划 | |||
设计异常重复出现的次数 | ≤1/月 | 重复出现设计异常次数 | 持续性 |
生产线提升项目 | 指标 (%) | 实施内容 | 责任 部门 | 协助部门/助助人 | 落实 检查 | 完成 期限 | |
成品客户验货合格率 (验货合格批次/验货总批次) | 按公司总分解目标,控制客户验货合格率,提高客户满意度 | 副 总 干 事 | 协同部门: 制造二部 制造三部 气动项目部 采购二科 仓储二科 检验二科 生产技术科 综合科 以上各部主管 | 总干事 督导干事 | 持续性 | ||
公司第三方抽查检验合格率 (合格次数/抽查次数) | 99 | 由技术管理部组织相关方对成品库进行抽查,并对抽查结果进行汇总,公示 | |||||
各工序一次交检合格率 (检验合格批次/检验总批次) | ≥98 | 加强制造过程质量控制,减少批量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 | 持续性 | ||||
各工序首件确认执行率 | 100 | 严格首件确认的执行,减少批量质量异常的发生。 | 持续性 | ||||
成品入库抽检合格率 (检验合格批次/抽检总批次) | ≥98 | 严格控制包装入库产品批次合格率 | 持续性 | ||||
各车间批次内产品合格率 (金工车间,表面处理车间,装装包装车间)(批次内合格数量/批次生产数量) | 生产部各车间根据各车间的具体情况,制订目标,对交付时产品合格率进行控制。当超出允许标准时,制订相关方案进行处理。 | 持续性 | |||||
新进员工岗前技能培训达标率 (新进员工数培训达标/培训次数) | 100 | 新进员工上岗岗前,必须对员工进行本岗位的相关作业技能及质量方面要求进行培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验证,直到有能力胜任本岗位工作。 | 持续性 | ||||
员工每月质量提升方面培训次数 | ≥2次 | 各制造部每月按排不少于二场次,关于质量或对质量提升有帮助的相关培训活动。并对培训效果进行验证 | 持续性 | ||||
工废率 | 按照各工序严格控制工废的产生,降低质量损失。 | 持续性 | |||||
来料交货批次合格率 | 毛坯、表面处理件 | ≥95 | 优化供应商体系,定点定位,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考评,监督供应商改善,严格执行供应商开发流程。 | 持续性 | |||
外购零配件 | ≥98 | 优化供应商体系,定点定位,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考评,监督供应商改善,严格执行供应商开发流程 | 持续性 | ||||
包装印刷材料 | ≥98 | 优化供应商体系,定点定位,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考评,监督供应商改善,严格执行供应商开发流程 | 持续性 | ||||
交期达成率 | 按公司总分解目标,制订合理性计划,跟进,检查,落实,处置确保交期,提高客户满意度。 | 持续性 | |||||
客户投诉次数 | 各制造部根据2013和2014年度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制订合理目标进行评审,确认后进行严格考核。 | 持续性 | |||||
质量信息、客户投诉及时有效回复率 | 100 | 在接到客户投诉信息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引起原因的根本分析,及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 | 持续性 | ||||
质量整改措施及时完成率 | 100 | 对质量异常采取的有效可执行措施,进行整改。避免再次发生 | 持续生 |
品质线提升项目 | 指标 (%) | 实施内容 | 责任 部门 | 落实 检查 | 完成 期限 | ||
供应商 产品质量提升 | 毛坯表面处理件检验正确率 | ≥99.5 | 控制进料检验,减少误判,避免不合格品的流入通过数据分析,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督促改善。建立定期辅 导机制。整体提高供应商质量状况。 | 副 总 干 事 | 总干事 督导干事 | 持续性 | |
外购零配件检验正确率 | ≥99.8 | ||||||
包装印刷件检验正确率 | ≥99.5 | ||||||
对供应商辅导提升 | ≥2次/月 | 对过数据分析,对不稳定的供应商进行不定期辅导帮助提升,每月不少于2次 | |||||
新产品开发过程质量控制 (新产品开发评审率) | 100 | 技术部新产品开发阶段,严格执行设计开发流程,未经评审或禁止投入量产,从设计源头控制产品质量。 | 持续生 | ||||
批量质量事故处理率 | 100 | 对己出现的批量质量异常,督促责任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 | 持续性 | ||||
客户投诉分析 | 100 | 对客户投诉进行深层次分析,从根本上找出原因,督促责任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再次出现问题。从投诉到关闭形成整套文件。 | 持续性 | ||||
各车间过程质量控制 (金工车间、表面处理、组装包装) | (部门制订) | 对各车间的质量过程过程建立质量目标,及质量标准,严格执行三检制。控制批量质量异常的发生。 | 持续性 | ||||
质量管理制度完善, 检验指导书完整, 各项质量检验标准明确 | 100 | 完善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及三级检验文件。 | 持续生 | ||||
对各制造部及品质作业情况现场检查 | ≥2/月 | 对各制造部作业过程和现场检验人员的作业情况进行检查,并形成书面记录,对不符合项例出整改,并对改善结果进行跟踪。 | 持续性 | ||||
检测测量设备管理,控制因检测设备因素导致的质量异常事故发生。 | ≤2/年 | 建立台账,总期检定计划,定期送检,加强检测室管理,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检测设备得到有效维维护。 | 持续性 | ||||
检验人员技术水平提升及员工质量意识提升培训 | ≥2/月 | 定期对生产和检验员进行技能培训和质量意识培训。 | 持续性 | ||||
数据统计技术多元化 | 2种以上 | 规范相关检验记录并利用多元化的统计方法,对数据统计进行分析,以便对改善提供更加有利的证据。 | 持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