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一:含参分类讨论
类型一:主导函数为一次型
例1:已知函数,且.求的值
解:.当时,,即在上单调递减,所以当时,,与恒成立矛盾.
当时,因为时,当时,所以,又因为,所以,解得
类型二:主导函数为二次型
例2: 已知函数.讨论在上的单调性.
解:的定义域为,,其开口向上,对称轴,且过,故,明显不能分解因式,得.
(1)当时,即时,,所以在
上单调递增;
(2)当时,即时,令,解得:
,因为,所以两根均在上.
因此,结合图像可得: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
类型三:主导函数为超越型
例3:已知函数.求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值.
解:定义域,,令,则
当,可得,即在递减,可得,则在递减,所以
类型四:复杂含参分类讨论
例4:已知函数.
若在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记为,求.
解:,
①当时,有,故,所以在上是增
函数,,故.
②当时,若,在上是增函数;若
,,在上是减函数,
,由于
因此当时,;当时,.
③当时,有,故,此时在上是减函数,因此,故.
题型二:利用参变分离法解决的恒成立问题
类型一:参变分离后分母跨0
例5:已知函数,若时,,求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对于任意的恒成立.
当,上式恒成立,故;
当,上式化为,令
,所以在处取得最大值,
当时,上式化为,单调递增,故在处取得最小值,.
综上,的取值范围为.
类型二:参变分离后需多次求导
例6:已知函数对任意的恒成立,求的最小值.
解:即对恒成立.
令,则
再令
在上为减函数,于是,
从而,,于是在上为增函数,,
故要恒成立,只要,即的最小值.
变式1:已知函数,
(1)讨论的单调性;
(2)当时,若关于的不等式恒成立,求取值范围.
类型三:参变分离后零点设而不求
例7:已知函数,若,且对于任意恒成立,求的最大值.
解:恒成立不等式,令,则,考虑分子
,在单调递增.
由零点存在定理,,使得.
所以,,同理,所以在
单调递减,在单调递增.,因为即,所以得
变式1:(理)已知函数
(2)当时,,求的取值范围.
题型三:无法参变分离的恒成立问题
类型一:切线法
例8:若,求的取值范围.
类型二:赋值法
例9:已知实数,设函数.
(1)当时,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对于任意均有,求的取值范围.
解析:(1)当时,.
,
所以,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为(0,3),单调递增区间为(3,+).
(2)由,得.
当时,等价于.
令,则.设 ,
则.
(i)当 时,,则.
记,则
.故
1 | ||||
0 | + | |||
单调递减 | 极小值 | 单调递增 |
(ii)当时,.
令 ,则,
故在上单调递增,所以.
由(i)得.所以,.
因此.由(i)(ii)得对任意,,即对任意,均有.
综上所述,所求a的取值范围是
题型四:零点问题
类型一:利用单调性与零点存在定理讨论零点个数
例10:已知函数
(2)用表示中最小值,设函数
讨论零点个数.
解:(2)当时,,从而,∴在无零点.
当=1时,若,则,,
故=1是的零点;若,则,,故=1不是的零点.
当时,,所以只需考虑在的零点个数.
(ⅰ)若或,则在无零点,故在单调,
而,,所以当时,在有一个零点;
当0时,在无零点.
(ⅱ)若,则在(0,)单调递减,在(,1)单调递增,
故当=时,取的最小值,最小值为=.
①若>0,即<<0,在无零点.
②若=0,即,则在有唯一零点;
③若<0,即,由于,,
所以当时,在有两个零点;
当时,在有一个零点.
综上,当或时,由一个零点;
当或时,有两个零点;当时,有三个零点.
类型二:方向上的函数值分析
例11:已知函数若有两个零点,求取值范围.
(2)(ⅰ)若,由(1)知,至多有一个零点.
(ⅱ)若,由(1)知,当时,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
.
①当时,由于,故只有一个零点;
②当时,由于,即,故没有零点;
③当时,,即.
又,故在有一个零点.
设正整数满足,则,
因此在有一个零点.综上,的取值范围为.
总结:若,要证明有两个零点,结合零点存在定理,分别在的左右两侧,这两个点的函数值都大于0,这时候需要我们对函数进行适当地放缩,化简,以便取值.
先分析当,虽然为正,但是对式子影响不大,因此可以大胆的舍掉,得出,显然我们对于右侧这个式子观察,就容易得出一个足够小的(如),使得式子大于0了.
再分析当,我们可以把这个虽然是正数,但贡献比较小的项舍掉来简化运算,得到,显然当足够大,就可以使大于任何正数.那么把它放缩成多少才可以使得的倍数大于呢?由常用的不等式,因此只需要使得即(如)就可以了.
题型五:极值点偏移
类型一:标准极值点偏移
例13:已知函数有两个零点,证明
解: 不妨设,由(Ⅰ)知,,
又在上单调递减,所以等价于,
即.由于,
而,所以.
设,则.
所以当时,,而,故当时,.
从而,故.
类型二:推广极值点偏移
例14:已知,求证.
解:我们可以发现不一定恒在两侧,因此需要分类讨论:
(1)若,则,该不等式显然成立;
(2)若,令
,故,在上单调递增,当时,.
使即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又时,,且,故,即对成立,得证.
题型六:双变量问题
类型一:齐次划转单变量
例15:已知函数.设,且,
求证.
解:设,证明原不等式成立等价于证明成立,即证明成立.令,,即证.由(1)得,在上单调递增,故,得证.
变式1:对数函数过定点,函数,.
(1)讨论的单调性;
(2)若对于有恒成立,且在处的导数相等,求证:.
解:(2)因为,而有恒成立,知
当时有最大值,有(1)知必有.
∴
依题意设∴
∴
令,
∴在单调递增,∴
类型二:构造相同表达式转变单变量
例16:已知是正整数,且,证明
解:两边同时取对数,证明不等式成立等价于证明,即证明 ,构造函数,,令,,故,故,结合知
类型三:方程消元转单变量
例17:已知与,两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求证:
解:依题意,相减得:
,化简得 ,
设,令,
再求导分析单调性即可.
变式1:已知函数有两个零点.
(2)记的极值点为,求证:.
变式2:设函数.
若存在三个极值点,且,求范围,证明.
变式3:已知函数在定义域内有两个极值点.
(1)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设是两个极值点,求证.
类型四:利用韦达定理转单变量
例18:已知,若存在两极值点,
求证:.
解:由韦达定理
令,在上单调递减,故 .
变式1:已知函数
(2)若是函数的两个极值点,且,求证:
方法二:
变式2:已知函数.
(1)讨论函数的极值点个数;
(2)若有两个极值点,证明.
题型六:不等式问题
类型一:直接构造函数解决不等式问题
例19:当时,证明:.
解:令,则,而
,当时,
有,故,
在上递减,即,从而在递减,,原不等式得证.
变式1:已知函数.
(1)求函数在点处的切线方程;
(2)若不等式对任意的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2)令
,
①若,则在上单调递减,又.
即恒成立,所以在上单调递减,又,所以恒成立.
②,令
所以,易知与在上单调递减,
所以在上单调递减,.
当,即时,在上恒成立,
则在上单调递减,即在上单调递减,又,
恒成立,在上单调递减,又,恒成立.
当时,即时,使,所以在
上单调递增,此时,所以
所以在递增,得,不符合题意.
综上,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变式2:(文)已知函数
(1)求直线与曲线相切时,切点的坐标.
(2)当时,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解:(1)设切点坐标为,,
则,∴.
令,∴,∴在上单调递减,
∴最多有一根.又∵,∴,此时,的坐标为(1,0).
(2)当时,恒成立,等价于对恒成立.
令,则,.
当,时,,
∴,在上单调递增,因此.
当时,令得.
由与得,.
∴当时,,单调递减,
∴当时,,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得,的取值范围是.
变式3:(文)已知函数
(2)若存在实数,对于任意,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最小整数值.
解:(2)法一:参变分离+二次局部求导+虚设零点
变式4:(理)已知函数.
(1)讨论的单调性;
(2)当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变式5:已知.
(1)当时,证明.
类型二:利用证明不等式问题
例20:设函数曲线在点的切线方程为.
(1)求值;
(2)证明:
【解析】(1)函数的定义域为,.
由题意可得,.
(2)由(1)知,从而等价于.
设函数,则.
所以当时,;当时,.
故在单调递减,在单调递增,
从而在的最小值为.
设函数,则.
所以当时;当时,故在单调递增,
在单调递减,从而在的最大值为.
变式1. 已知函数的图像在点处的切线斜率为.
(1)讨论的单调性;
(2)当时,证明:
解:(2)要证,需证明.
令,则,
当时,得;当得.
所以.
令,则.
当时,得;当时,得.
所以.因为,所以.
又,所以,即得证.
变式2:(理)已知函数
(1)求的极值;
(2)若,求正实数的取值范围.
变式3:已知.
(2)当时,证明.
类型三:利用赋值法不等式问题
例21:已知函数.
(1)讨论的单调性;
(2)设,当,,求的最大值.
(3)估计(精确小数点后三位).
解:因为
所以
①当时,等号仅当时成立,所以在上单调递增,而,所以对于任意.
②当,若满足,即时,,而,因此当时,,综上最大为2.
(3)由(2)知,,
当时,;
当时,
,,所以近似值为
类型四:利用放缩法构造中间不等式
例22:若,证明:
解:转化成整式.
令,则
.由,
得
故,得证.
变式1:(2020河南鹤壁市高三期末)已知函数,
.
(2)若不等式对任意恒成立,求实数范围.
变式2:(2020年河南六市联考)
已知函数,
证明:当
类型五:与数列相关的不等式
例23:设为整数,且对于任意正整数,,求的最小值.
解:(2)由(1)知当时,
令得,从而
故
而,所以m的最小值为3.
变式1:(理)已知函数.
(1)若不等式对于任意的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证明:
变式1:(2020河南开封二模)已知函数.
(1)证明;
(2)设为整数,且对于任意正整数,,
求的最小值.
类型六:与切、割线相关的不等式
例24:已知函数
(1)求在上的最大值;
(2)若直线为曲线的切线,求实数的值;
(3)当时,设,且,若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最小值.
解:证明,即,
令,,所以
在,递减,在递增.而,表明不等式成立.
所以,
等号在全部为1时成立,所以最小值为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