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原电池》 说课稿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3:51:36
文档

《原电池》 说课稿

《原电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位:本节内容以必修化学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为基础,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起到一个承前启后,基于起点但又高于起点的螺旋上升的作用,它是电化学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作用:本节内容对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再回归理论以及知识系统化及结构化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Ⅰ.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Ⅱ.掌握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
推荐度:
导读《原电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位:本节内容以必修化学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为基础,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起到一个承前启后,基于起点但又高于起点的螺旋上升的作用,它是电化学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作用:本节内容对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再回归理论以及知识系统化及结构化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Ⅰ.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Ⅱ.掌握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
《原电池》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本节内容以必修化学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为基础,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起到一个承前启后,基于起点但又高于起点的螺旋上升的作用,它是电化学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

作用:本节内容对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再回归理论以及知识系统化及结构化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Ⅰ.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

Ⅱ.掌握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Ⅲ.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观察操作及设计能力;并能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有关电化学方面的实际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

Ⅰ.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并且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Ⅱ.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问题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Ⅰ.体验对立和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Ⅱ.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Ⅰ.教学重点:①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②原电池的组成条件③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Ⅱ.教学难点:原电池(特别是带有盐桥的双液电池)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节内容的教授主要以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为主,激发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热情,并   且同时再加上多媒体的一些辅助手段,更好的体现化学学科的教学特点

    三、学情、教法、学法的分析

    1、学情: 从实验角度来说学生对实验的探究能力较强,善于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且动手能力较强。从知识储备角度来说,学生通过高一课本中原电池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原电池的概念,组成原电池的条件以及简单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的书写

2、教法、学法:

Ⅰ、教法:实验启发法,教师质疑、解释

Ⅱ、学法:实验探究、观察讨论、对比归纳

    四、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为了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手段,我以一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入手,引入这堂新课:具体做法是使用一个小型音乐电子钟,将其中的电池取下,再使用备有的化学药品和化学仪器组装出一个原电池装置,给小型音乐电子钟供电,让其响起音乐。

接着引入新课:从以上这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一种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这节课我们就来再一次深入研究一下该装置的工作原理。

【原知识回顾】:另外为了新知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站在学生认知水平科学性发展的角度上,我把高一必修2中涉及到原电池的知识主要以提出问题的形式将原先学过的知识得以回顾和掌握.具体问题如下:

1、什么样的装置是原电池?   

2、组成原电池的条件有哪些?下列装置中哪些是原电池装置?

【实验探究1】:请根据反应:Zn + CuSO4 = ZnSO4 + Cu 设计一个原电池,并进行实验 。

【实验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生动地认识到形成原电池的条件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结论与归纳】:形成原电池的条件:①有正负极②有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回路

【实验探究2】:做出一个合理的原电池的装置后,让铜片和锌片靠到一起,请学生观察电流计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实验的目的】使学生更加清楚的理解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实验结论与归纳】:让原电池装置中产生电流需要将正负极导线相连,不能直接接触。

【实验探究3】:在原来设计出的铜锌原电池的基础上观察指针偏转是否稳定

【实验的目的】突出单液电池在向外供电时的缺点,从而为教科书上实验4-1作铺垫

【实验结论】:池装置能产生电流,但不能产生持久的,稳定的电流。

【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归纳出此装置不能产生稳定电流的原因:(电极与电解液直接接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在锌电极表面形成了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从而减小了电流,当锌棒上全覆盖上一层铜时,整个装置电流为零,不能向外供电。)

【引入】:我们如何设计出一个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装置?

【实验探究4】:(这是本节课中的重要的演示实验,本节课的重点也在这里得以显现,所以让学生一定要认真做好实验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设计】(课本实验4-1):根据反应:Zn + CuSO4 =ZnSO4+Cu设计一个带有盐桥的双液原电池(教科书实验4-1),特别当把盐桥拿出和放进电解质溶液时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让学生仔细观察。

【实验的目的】使学生更加深刻得了解到双液电池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工作原理

【实验结论】:制作一个能产生持续稳定电流的原电池装置还需满足一下条件:①防止了电极和电解液的反应②盐桥的作用:沟通内电路

五、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  

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组成的条件: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六、板书设计 

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组成的条件:

七、课后作业  

教科书第73页,第2、3、6题

文档

《原电池》 说课稿

《原电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地位:本节内容以必修化学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为基础,进一步介绍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起到一个承前启后,基于起点但又高于起点的螺旋上升的作用,它是电化学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内容.。作用:本节内容对发展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践再回归理论以及知识系统化及结构化的形成都起着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Ⅰ.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构成条件Ⅱ.掌握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