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理念
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如果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环节,促使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就能更好地使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内容安排上先介绍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再由对概念的分析引出对光合作用原料和产物的检测。在知识结构上,教材在学生学习了《呼吸作用》后,紧接着安排《光合作用》,便于学生对生物两个重要作用的对比学习。
三、学情分析
(一)认知水平
由于学生日常知识的积累和小学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对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并不具体了解如何检测光和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二)心理水平
初二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许多科学现象和事实都想探究,但不知从何下手。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描述光和作用的概念。
2、能够说出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
3、能够根据实验的方法检测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光合作用原料和产物的检测和分析,经历科学检测的过程,了解科学检测的一般方法。
2、通过对光合作用原料和产物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渐提高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与日常生活现象相联系,促进对生活的关注,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情感。
2、通过小组讨论检测光合作用所需原料的方法与自主探究检测光合作用产物的实验方法,逐步培养合作意识与创新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二)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猜想并设计检测光合作用原料与产物的方法。
六、教学方法
(一)教法
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学生亲自参与,自主发现科学事实与规律,并以实验法、谈话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辅助教学。
(二)学法
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理念原,采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七、教学准备
经过黑暗处理的天竺葵、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碘酒、火柴、滴管、漏斗、金鱼藻、水槽。
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知识要点 | 教学环节 | 预设分析 |
课前复习(3分钟): [回答]呼吸作用的过程、进行的场所、原料与产物。 [书写]请两位学生上台写出呼吸作用的方程式。 [引言]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的呼吸作用的过程。但对于植物而言,不仅能进行呼吸作用还能进行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家知道是什么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 | 通过课前复习,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同时也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 |
一、光和作用的过程 1、概念 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条件 有阳光 3、吸收光能的物质 叶绿素 4、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 新课讲授(35分钟): (一)寻找与发现——了解光和作用 [寻找]找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发现]根据光合作用的概念分析: 1、光合作用的条件 2、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 3、光合作用的产物。 (二)讨论与实验——检测光合作用Ⅰ [思考]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检测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和原料? 1、检测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生的有机物 ([启发]①光合作用要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进行? ②如何能让植物照不到光? ③是要植物整株照不到光还是怎样? ④如何检测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说明] 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会产生有机物,而淀粉是所产有机物的一种。 ②淀粉遇碘酒会显蓝色。) [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小组之间交换实验意见。 [介绍]介绍实验仪器及材料(说明植物已经过学生所说的处理) [实验]根据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检测光合作用条件的实验。 [描述]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补充]经过进一步的实验证明,光和作用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吸收太阳能的是叶绿体中的叶绿素。 2、检验光和作用产生的氧气 [回答]除了有机制,光和作用还会产生什么? [设计]设计检验光和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方案。 [阅读]书本活动二 [思考] ①该装置如何收集氧气? ②如何检测氧气? ([回忆]检测氧气的方法。 [启发] ①用带火星的火柴能检测吗?有什么不便? ②可以如何检测) [介绍]用卫生香检验氧气。 [教师实验]按照书本上的实验方法搜集氧气。 [学生实验]请一位学生上台,用卫生香检验氧气。 [小结]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 由于学生对光合作用已有一定了解,但并不完全知道光合作用的过程,先通过寻找概念,让学生对于光合作用的过程有大体了解。 由于一开始就让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学生可能不能很快反应出,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入[启发]环节,逐步引导。 对于检测光合作用的方法,单单依靠学生个人探究可能很难得出结论,因此安排学生自由讨论。 讨论结束后,相互之间交换讨论意见,培养学生相互倾听。 如果学生能很快反应出检测氧气的方法,可不进行[启发]环节,直接进入[介绍]。 |
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吗? 原料 1、二氧化碳 2、水 | (三)思考与分析——检测光合作用Ⅱ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并能够检测光合作用的条件产物了,那对于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我们又可以怎样检测呢? [思考]检测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方法。 [阅读]阅读书本的探究内容。 [小组讨论]1、这项探究有几个变量?主要的变量是什么? 2、如何防止植物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3、需要对照实验吗?为什么? (以座位划分,坐在周围的4名学生位一组,讨论时间2分钟) [回答]对于书本上的实验方案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视频]播放检测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吸收二氧化碳的视频。 [回答]1、实验结果如何? 2、除了需要二氧化碳,光和作用还需要什么? [图片]海尔蒙特和检验光合作用需要水的实验。 [介绍] 海尔蒙特检验光合作用需要水的实验步骤。 [思考]如果是你,你会如何检测光合作用需要水? [评价]让全班学生评价所提方案的可行性。 [小结]总结光合作用的原料。 | 针对有的思维反应快的学生一有答案就出声回答的现象,特意安排学生小组讨论,不仅给思维反应较慢的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思考的机会,也给各位学生留有自由展示、自我发言的空间。 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再介绍科学家如何检测光合作用需要水后仍旧给学生一个自我探究的机会。 |
小结与练习(预计时间3分钟): [小结]1、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吸收光能的物质。 [练习]多媒体展示习题。 | 先让学生人人出声小结,再派代表起立作答,促使每位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框架。 | |
分层作业(预计时间2分钟): 1、[阅读作业]:阅读书本,整理课堂笔记 2、[书面作业]:作业本。 3、[弹性作业]:上网搜索有关检验光合作用条件、原料和产物的研究,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其中一种设计进行归纳整理,将自己的整理结果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 | 基于学生发展差异性的考虑,最后一体为选做题,供血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探究。 |
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时间,本节课仅上到检测光合作用需要水,剩下的内容留至下节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