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
1. 由细胞免疫介导的变态反应是 型:
A. I型 B. Ⅱ型 C. Ⅲ型 D. Ⅳ型 E. 以上都不是
2. I型过敏反应可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转移给正常人?
A. 患者的致敏淋巴细胞 B. 患者的血清 C. 致敏淋巴细胞释放的转移因子
D. 巨噬细胞释放的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E. 以上均不是
3. 关于Ⅱ型变态反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属于细胞毒型 B. 有NK细胞和巨噬细胞参与 C. 没有补体参与 D. 可由病菌与自身组织间的共同抗原引起 E. 是由IgG和IgM介导的
4. 下列疾病属于III型变态反应的是:
A. 特应性皮炎 B. 输血反应 C. 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D. 接触性皮炎 E. 移植排斥反应
5. I型超敏反应主要是由哪一种抗体介导的
A.IgG B.IgM C.IgE D.IgA E.IgD
6. 参与I型超敏反应主要的细胞是:
A.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B.B细胞 C.T细胞 D.NK细胞 E.内皮细胞
7. 不属于I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B.花粉过敏引起哮喘
C.皮肤荨麻疹 D.红细胞溶解破坏导致的输血反应 E.过敏性鼻炎
8. 不属于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的是:
A.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 B.IgE与致敏靶细胞表面IgE受体结合
C.肥大细胞发生脱颗粒 D.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引起相应症状
E.IgG激活补体溶解破坏靶细胞
9. 在抢救过敏性休克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药物是:
A. 肾上腺素 B. 阿司匹林 C. 青霉素 D. 抗血清 E. 扑尔敏
10. 某同学,每年春季便出现流鼻涕、打喷嚏不止,可能的原因是对花粉产生了:
A.I型超敏反应 B.II型超敏反应 C.III型超敏反应
D.IV型超敏反应 E.不属于超敏反应
11. 不属于II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新生儿溶血症 B.花粉过敏引起哮喘 C.红细胞溶解破坏导致的输血反应
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E.Graves’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12. 下列关于II型超敏反应错误的是
A.自身组织细胞是受到攻击的靶细胞 B.输血反应是典型的II型超敏反应
C.参与的抗体主要是IgG和IgM
D.吞噬细胞和NK细胞的杀伤是组织损伤的直接原因 E.参与的抗体主要是IgE
13. II型超敏反应中的靶抗原不包括
A.ABO血型抗原 B.链球菌胞壁成分与关节组织的共同抗原
C.改变了的自身抗原 D.结合在自身细胞表面的抗原 E.游离的病毒颗粒
14. 新生儿溶血症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
A.I型 B.II型 C.III型 D.IV型 E.不属于超敏反应
15. Ⅰ型超敏反应不具有的特点是:
A.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B.发生迅速,消退也快
C.特异性IgE参与 D.无补体参与 E.免疫病理作用以组织细胞的破坏为主
16. 青霉素可以引起哪型超敏反应?
A. I B. II C. III D. IV E. 以上都可以
17. RH血型不符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发生于:
A.母RH-,儿RH- B.母RH+,儿RH+ C.母RH-,儿RH+
D.母RH+,儿RH- E.以上均不是
18. II型超敏反应又称:
A.速发型 B.免疫复合物型 C.细胞溶解型 D.迟发型 E.血管炎型
19. IV型变态反应的特征是:
A. 反应局部以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B. 反应高峰常在接触抗原后4h发生
C. 能通过抗体被动转移给正常人 D. 补体的激活在反应中起主要作用
E. 以上均不是
20. 分泌细胞因子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是:
A. Treg细胞 B. Th2细胞 C. Th1细胞 D. NKT细胞 E. B细胞
21. Ⅲ型超敏反应引起炎症性反应和组织损伤的重要特征是:
A.红细胞浸润 B.巨噬细胞浸润 C.淋巴细胞浸润
D.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E.中性粒细胞浸润
22. Ⅰ型超敏反应中,对炎症反应起一定抑制作用的细胞是:
A. 中性粒细胞 B. 嗜碱性粒细胞 C. 嗜酸性粒细胞 D. 肥大细胞 E. 血小板
23. 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由下列哪一种细胞释放的?
A. 巨噬细胞 B. 单核细胞 C. 肥大细胞 D. B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24. 介导I型超敏反应晚期相的最主要介质是:
A. 组胺 B. 白三烯 C. 肝素 D. 腺苷酸环化酶 E. 血小板活化因子
25. 哪些细胞表达高亲和力的FcεRI?
A.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B. 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C. 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D.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E. 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26.介导I型超敏反应即刻反应的最主要介质是:
A. 组胺 B. 白三烯 C. 肝素 D. 腺苷酸环化酶 E. 血小板活化因子
27. 重组可溶性IL-4受体能够治疗I型超敏反应的可能机制是:
A. 降低Th1型细胞的活性 B.升高Th2型细胞的活性 C.减少IgG4的产生
D.减少组胺酶的产生 E. 降低IgE抗体的产生
28.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
A. IgG B. IgD C. IgE D. IgM E. IgA
29.T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是:
A. I型超敏反应 B. Ⅱ型超敏反应 C. Ⅲ型超敏反应
D. Ⅳ型超敏反应 E. 以上都不是
30.花生四烯酸可通过环氧合酶途径合成下列哪种物质?
A.PAF B.CTS C.PGD2 D.DAG E.IP3
31. 能使胎儿Rh+红细胞发生溶解破坏的抗体是:
A. 免疫抗体IgM B. 天然抗体IgM C. 单价免疫IgG
D. 双价免疫IgG E. 亲细胞性 IgE
32.下列哪项与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有关?
A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B 肥大细胞脱颗粒 C IC沉积激活补体
D CD4+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E 特异性免疫无应答性
33. I型超敏反应可通过下列成分被动转移:
A. 致敏淋巴细胞 B. 患者的血清 C. 特异性转移因子
D. 生物活性介质 E. 特异性IgE形成细胞
34.花生四烯酸可通过脂氧合酶途径合成下列哪种物质?
A.PAF B. PGD2 C. LTs D. DAG E. IP3
35.羟基化磷脂在磷脂酶A2和乙酰转移酶作用生成下列哪种物质?
A.DAG B. IP3 C. PAF D. PIP2 E. PC
36. 关于Ⅳ型超敏反应哪一项是正确的?
A.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B.抗原注入后4小时达到反应高峰
C. 补体参与炎症的发生 D. 能通过血清Ig被动转移
E. 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37. 下列哪一项属于Ⅳ型超敏反应?
A. 过敏性休克 B. 血清病 C. 类风湿性关节炎
D.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 E. 系统性红斑狼疮
38. 下列哪一项疾病属于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A. 过敏性休克 B. 特应性皮炎 C. 新生儿溶血症
D.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E.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39. Ⅳ型超敏反应可经下列哪一种成分被动转移?
A. 巨噬细胞 B. 淋巴细胞 C. 血清Ig D. 血清补体 E. 中性粒细胞
40. 下列哪一种物质可以引起Ⅲ型超敏反应?
A. 细胞因子 B. 单核吞噬细胞 C. 补体 D. 免疫球蛋白 E. 免疫复合物
41. 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 新生儿溶血症 B.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C. 接触性皮炎
D. 自身免疫性疾病 E.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42. 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 新生儿溶血症 B. 系统性红斑狼疮 C. 血清病
D. 接触性皮炎 E.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43. 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 新生儿溶血症 B. 输血反应 C. 血清病
D. 接触性皮炎 E.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44. 属于Ⅳ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 新生儿溶血症 B. 支气管哮喘 C. 血清病
D. 接触性皮炎 E.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45. 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有:
A. Ⅰ、Ⅱ、Ⅳ型 B. Ⅰ、Ⅱ、Ⅲ型 C. Ⅰ、Ⅲ、Ⅳ型
D. Ⅱ、 Ⅲ、Ⅳ型 E. Ⅱ、 Ⅲ型
46. 下列哪一种疾病的变应原是半抗原?
A. 系统性红斑狼疮 B. 农民肺 C. 青霉素治疗后发生溶血性贫血
D. 风湿性关节炎 E. 对移植肾的排斥反应
47. 预防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 溶血症的方法是:
A. 用抗Rh血清给新生儿进行人工被 动免疫 B. 给胎儿输入母亲的红细胞
C. 用过量的抗原中和母亲的抗Rh球蛋白 D.用免疫抑制剂抑制母体产生抗Rh抗体
E. 分娩72小时内给产妇注射抗Rh免疫血清
48. 不能引起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的因素是:
A. 细胞表面IgE与多价Ag结合 B. C3a、C 5a C.植物凝集素与细胞上IgE分子结合
D. IgE与单价Ag结合 E. 抗FcεR1抗体
49. 脱敏治疗可用于:
A. 冷空气过敏 B. 食物过敏 C. 血清病 D. 接触性皮炎 E. 血清过敏症
50. 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血管炎的主要原因是:
A. 组胺和白三烯的释放 B. 攻膜复合体的形成 C. 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
D. 细胞因子的作用 E. 多形核白细胞溶酶体酶的作用
51.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是:
A. Mφ直接吞噬靶细胞 B. CTL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C.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
D.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 E. 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ADCC
52. 青霉素可以引起哪些类型超敏反应?
A. Ⅰ、Ⅱ型超敏反应 B. Ⅰ、Ⅱ、Ⅲ型超敏反应 C. Ⅱ、Ⅳ型超敏反应
D. Ⅰ、Ⅱ、Ⅲ、Ⅳ型超敏反应 E.Ⅰ、Ⅱ、Ⅳ型超敏反应
53. 下列哪种因素出现时可能发生血清病:
A. 存在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B. 大量 IgE产生 C. 补体水平升高
D. 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形成 E. 巨噬细胞功能亢进
54.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迟发型超敏反应?
A. 接触性皮炎 B. 干酪性肺炎 C. 移植排斥反应
D. 血清病 E.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
55. 引起Arthus反应的主要原因是
A. TDTH释放的淋巴因子的作用 B. 单个核细胞浸润引起的炎症
C. 肥大细胞脱颗粒 D. IgE抗体大量产生 E. IC引起的补体活化
56. 引起Ⅲ型超敏反应组织损伤的主要细胞是:
A. .Mφ B. 血小板 C. 淋巴细胞 D. 嗜中性粒细胞 E. NK细胞
57. 哪一种因素与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发病无关?
A. 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 B. 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
C. 激活补体活化产生大量C3a、C5a
D. 大量IC形成 E. 大量淋巴细胞局部浸润
58. 补体不参与下列哪种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
A.溶血性贫血 B.重症肌无力 C.肾小球肾炎 D.血清过敏症 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9. 不属于I型超敏反应预合成介质的是:
A. 组胺 B. 蛋白水解酶 C. NCF D. ECF-A E. PAF
60. 下列哪一种物质与Ⅲ型超敏反应的炎症无关?
A.中性蛋白水解酶 B.激肽形成酶 C.IL-4 D.胶原酶 E.血管活性胺类物质
61. 一般不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物质是:
A.豕草花粉 B.油漆 C.化妆品 D.青霉素 E.结核菌素
62. 下列哪一种物质与I型超敏反应无关?
A.组胺 B.备解素 C.激肽 D.白三稀 E.前列腺素
63. Ⅲ型超敏反应的重要病理学特征是:
A. 巨噬细胞浸润 B. 淋巴细胞浸润 C.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D. 中性粒细胞浸润 E. 红细胞浸润
. 与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是:
A.补体 B.吞噬细胞 C.肥大细胞 D.IgG E.IgM
65. 下列不属于免疫复合物病的是:
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B.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C.血清病
D.血管炎 E.Arthus反应
66. 与农民肺无关的是:
A.特异性IgG介导 B.局部Arthus反应 C.激活补体是炎症损伤的主要原因
D.嗜热放线菌为常见的变应原 E.注射局部可出现干酪性病变
67. 关于I型超敏反应皮肤试验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一般在15~20分钟观察结果 B.局部皮肤有丘疹,周围有红晕
C.组织改变为局部水肿、充血 D.可检测引起I型超敏反应的变应
E.可有单个核细胞浸润
二、不定项选择
1. 下列哪种疾病属于I型变态反应:
A. 肾小球肾炎 B. 风湿热 C. 过敏性休克
D. 接触性皮炎 E.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2. Ⅳ型变态反应的特征是:
A. 反应局部以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B. 通常发生在接触抗原后24~72h
C. 不能通过抗体被动转移给正常人 D. 补体的激活在反应中起主要作用 E. 没有补体参与
3. 具有IgE高亲和力受体的细胞是:
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肥大细胞
D. 平滑肌细胞 E. 嗜碱性粒细胞
4. 免疫复合物导致血管炎的机制是:
A. 激活补体,释放过敏毒素和趋化因子 B. 血小板活化,释放血管活性胺类物质
C. 肥大细胞活化,释放血管活性介质 D. 巨噬细胞活化,形成肉芽肿
E. CTL活化,释放颗粒酶和穿孔素
5.下列哪种疾病或现象属于I型超敏反应:
A.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B. 吸入花粉引起的哮喘 C. 食用海鲜引起的腹泻
D. 麻风 E. 新生儿溶血症
6. 具有高亲和力IgE受体的细胞是:
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肥大细胞 D. 平滑肌细胞 E. 嗜碱性粒细胞
7. 免疫复合物导致局部组织损伤的机制是:
A. 激活补体,释放过敏毒素和趋化因子 B 血小板活化,释放血管活性胺类物质
C. 单核细胞聚集,吞噬免疫复合物 D 溶酶体酶活化T细胞产生CK
E. Mφ被活化释放IL-1加重炎症反应
8. 下列哪种疾病或现象属于IV型超敏反应:
A.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B. 接触性皮炎 C. 肺结核空洞形成
D. 麻风 E. 新生儿溶血症
三、名词解释
1. 超敏反应
2. 变应原
3. Arthus反应
4. 接触性皮炎
四、简答与论述
1. 试举1例与速发型超敏反应有关的疾患,并说明该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理。
2. 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和吸入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其发病机制如何?简述其防治方法和原理。
3. 在Ⅱ型和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其参与因素有何异同?请举例说明。
4. 请以结核杆菌感染为例,试述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与其它三型有何不同。
5. 应用I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理, 解释新生儿溶血症。
答案:
一、单项选择
1. DBCCC 6. ADEAA 11. BEEBE 16. ECCAC
2ECDC 31. DBBCC 36. EDDBE
41. EACDB 46. CEDEE 51. CDDDE 56. DEDEC
二、不定项选择
1. C 2.ABCE 3. CE 4. AB
5. ABC 6. CE 7. AB 8. ABCD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稳定功能异常时表现为( )
A、超敏反应 B、免疫缺陷 C、自身免疫性疾病
D、肿瘤 E、严重感染
2、关于补体下列错误的是( )
A、补体通常处于非活性状态 B、补体性质不稳定
C、补体是具有酶原性质的免疫球蛋白 D、补体系统由多种成分组成
E、补体的激活是一种高度有序的级联反应
3、首先能与抗体分子结合的补体成分是( )
A、C1q B、C1r C、C1s D、C4 E、C2
4、补体激活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 )
A、C1~C9 B、C5b67 C、C4b2b D、C4b2b3b E、C4bBb
5、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
A、脾 B、肝脏 C、胸腺 D、淋巴结 E、散在淋巴组织
6、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的细胞是( )
A、APC B、嗜碱性粒细胞 C、NK细胞 D、T细胞与B细胞 E、DC
7、Th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 )
A、CD2分子 B、CD3分子 C、CD4分子 D、CD5分子 E、CD8分子
8、表达低亲和性IgG Fc (CD16+)受体,具有ADCC作用的细胞是( )
A、巨噬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B细胞 D、NK细胞 E、CTL细胞
9、半抗原( )
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 B、只有抗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
C、只有免疫原性,而没有抗原性 D、既没有免疫原性,也没有抗原性
E、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可获得抗原性
10、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是( )
A、大分子物质 B、表位 C、自身物质 D、同种异体物质 E、异种物质
11、对人体而言,ABO血型抗原是( )
A、异种抗原 B、自身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共同抗原 E、同种异型抗原
12、存在于不同种属的共同抗原称为( )
A、同种异型抗原 B、异种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自身抗原 E、独特型抗原
13、传递TCR识别抗原信号的是( )
A、CD2 B、CD3 C、 Igα/Igβ D、mIg E、MHC-Ⅰ/MHC-Ⅱ类分子
14、 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 )
A、Thl、Th2 B、Th1、Tc C、Th1、Ts D、Th2、Tc E、Th2、Ts
15、产生CD4+T细胞活化的第2信号分子是( )
A、CD8与MHC-Ⅰ类分子 B、CD2与IgG C、CD4与MHC-Ⅱ类分子
D、CD28与B7 E、TCR与CD3
16、FasL可表达于( )
A、活化中性粒细胞表面 B、活化巨噬细胞表面 C、活化T细胞表面
D、活化B细胞表面 E、LAK细胞表面
17、可表达CD40L的淋巴细胞是( )
A、静息T细胞 B、静息B细胞 C、活化B细胞
D、活化T细胞 E、活化NK细胞
18、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是( )
A、由四条相同的重链组成 B、由四条相同的轻链组成
C、由铰链区连接的两条多肽链组成 D、由二硫键连接的二条肽链组成
E、由链间二硫键连接的四条肽链组成
19、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在( )
A、Fc段 B、Fab段 C、CH2 D、CH3 E、CH1
20、哪种免疫球蛋白能通过胎盘( )
A、IgE B、IgG C、IgD D、IgM E、IgA
21、IgG的木瓜蛋白酶水解产物是( )
A、Fc B、2Fab C、2Fab+Fc D、Fab+Fc
E、F(ab′)2 +pFc′
22、产妇初乳中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是( )
A、IgG B、IgM C、SIgA D、IgE E、IgA
23、细胞因子所不具备的特性是( )
A、高效性 B、重叠性 C、多效性 D、特异性 E、网络性
24、 用健康人的组织或器官来替代患者丧失功能的组织和器官,常常会发生排斥反应,此时HLA分子被认为是( )
A、同种异型抗原 B、异嗜性抗原 C、异种抗原
D、同种抗原 E、改变的自身抗原
25、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生密切相关的HLA分子是( )
A、HLA-DR3 B、HLA-B8 C、HLA-B27 D、HLA-B7
E、HLA-A5
26、最易导致诱导耐受的时期是( )
A、胚胎期 B、新生儿期 C、儿童期 D、青年期 E、老年期
27、Ⅰ型超敏反应不具有的特点是( )
A、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B、无补体参与 C、特异性IgE参与
D、免疫病理作用以细胞破坏为主 E、发生和消退迅速
28、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过敏性休克 B、血清病 C、输血反应
D、传染性超敏反应 E、接触性皮炎
29、下列错误的组合为( )
A、结核-BCG-治疗 B、破伤风-类毒素-预防
C、麻疹-活疫苗-预防 D、白喉-抗毒素-治疗
E、破伤风-抗毒素-治疗
30、深部创伤病人为紧急预防破伤风应注射( )
A、破伤风抗毒素 B、破伤风类毒素 C、破伤风外毒素
D、胸腺素 E、干扰素
X型题
1、IgG抗体的生物学特性有( )ABD
A、能通过胎盘 B、能结合补体 C、能与肥大细胞结合
D、能与NK细胞结合 E、相对分子质量最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DE
A、所有的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 B、抗体的可变区是与抗原结合的部位
C、单体抗体分子是单价的 D、铰链区是连接重链与轻链的
E、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原特异性的抗体
3、与Ⅳ型超敏反应无关的成分是( )ABDE
A、补体 B、肥大细胞 C、致敏T淋巴细胞 D、NK细胞 E、IgG
4、有补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是( )BC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Ⅰ+Ⅲ型
5、在Ⅲ型超敏反应中,与组织细胞损伤有关的作用是( )ACE
A、激活血小板,形成微血栓 B、大分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局部组织
C、补体活化产生炎症介质 D、Th1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E、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
二、名词解释:
1、免疫:
2、免疫细胞:
3、抗原决定基:
4、免疫应答:
5、超敏反应:
6、半抗原:
7、细胞因子:
三、简答题:
1、简述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2、成熟T细胞可分为哪些亚群?
3、简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4、免疫的功能是什么?
5、抗体的生物学作用有哪些?
四、论述题
1、试述T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2、试述引起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机理。
免疫学练习题参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C | 2.C | 3.A | 4.B | 5.C | 6.D | 7.C | 8.D | 9.B | 10.B |
11.E | 12.C | 13.B | 14.B | 15.D | 16.C | 17.D | 18.E | 19.B | 20.B |
21.C | 22.C | 23.D | 24.A | 25.C | 26.A | 27.D | 28.B | 29.A | 30.A |
1、ABD 2、ABDE 3、ABDE 4、BC 5、ACE
二、名词解释
1、 免疫: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正常时对机体有利,表现为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异常时对机体有害,表现为组织损伤和生理功能的紊乱。
2、免疫细胞:凡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统答为免疫细胞。
3. 抗原决定基: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它是TCR和BCR及抗体识别结合的基本单位,又称表位。
4. 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是指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在此过程中,T细胞和B细胞是主体,抗原刺激T细胞和B细胞,使之发生活化后产生抗体或致敏T细胞,发挥特异性免疫效应。
5、超敏反应: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同一抗原或半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6、半抗原:仅具有抗原性而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7、细胞因子: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间质细胞所合成、分泌,具有调节细胞生长、分化成熟、调节免疫应答、参与炎症反应、促进创伤愈合和参与肿瘤消长等功能的多肽类活性分子。
三、简答题。
1. 简述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答:(1)溶菌或细胞溶解作用。
(2)调理和免疫黏附作用。
(3)引起炎症反应。
(4)清除免疫复合物。
(5)免疫调节作用。
2. 成熟T细胞可分为哪些亚群?
答:成熟T细胞可分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两大亚群;根据TCR类型可将T细胞分为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根据功能可分为辅助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和迟发型超敏反应性T细胞;根据对抗原的应答情况,可分为初始T细胞、抗原活化的T细胞和记忆性T细胞。
3、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初次应答 | 再次应答 | |
潜伏期 | 长 | 短 |
抗体含量 | 低 | 高 |
持续时间 | 短 | 长 |
血清中的抗体 | IgM早期,IgG晚期 | IgG较高含量 |
抗体亲合力 | 低 | 高 |
4、免疫的功能是什么?
答:1)免疫防御
2)免疫自稳
3)免疫监视
5、抗体的生物学作用有哪些:
答:1)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2)激活被体
3)Fc段合
a)调理作用
b)ADCC
c)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四、论述题
1、答:
表面分子 | 作用 |
TCR CD3 CD4 CD8 CD28 CD2 CD40L 结合丝裂原的膜分子PHA等 | T细胞抗原受体,特征性标志 稳定TCR及转导T细胞活化第一信号 T细胞辅助受体 T细胞辅助受体 转导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 参与T细胞的活化 B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分子 促进T细胞增殖,用于检测T细胞的功能 |
Ⅰ型超敏反应机理
Ⅲ型超敏反应机理:大量使用青霉素,出现大量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