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古诗文默写填空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3 23:51:50
文档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古诗文默写填空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古诗文默写填空1.“今夜月明人尽望,”是唐代诗人《十五夜望月》中的咏月名句。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是代著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词句是:“,”;直接写明月的词句是:“,,”;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3.一首律诗可分四联,代诗人《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是:“,”。诗中有一个对偶句,暗示时光流逝,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5.代诗
推荐度:
导读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古诗文默写填空1.“今夜月明人尽望,”是唐代诗人《十五夜望月》中的咏月名句。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是代著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词句是:“,”;直接写明月的词句是:“,,”;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3.一首律诗可分四联,代诗人《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是:“,”。诗中有一个对偶句,暗示时光流逝,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5.代诗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古诗文默写填空

1.“今夜月明人尽望,                 ”是唐代诗人        《十五夜望月》中的咏月名句。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       ,是       代著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词句是:“                  ,                 ”;直接写明月的词句是:“                 ,                  ,                  ”; 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                  ,                  ,                 ”;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                  ”。

3.一首律诗可分四联,     代诗人       《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是:“                  ,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暗示时光流逝,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                  ,                  。”

5.       代诗人       的《赤壁》中,“                  ,                   ”两句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更妙的是“                  ,                   ”两句议论,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6.《浣溪沙》是北宋文学家     写的一首词。词中“                  ,                   !”两句表现出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7.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                。” (《韩非子》)

8.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 (《吕氏春秋》)

9.《幼时记趣》选自《         》。作者          ,          代文学家。文章以生动的笔调记述了作者儿时的一些“神游其中,         ”的趣事,充满童真童趣。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上册】

1、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出了实景之美,又表现了虚景的壮阔。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富于生活哲理,说明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我们所学的诗词中,包含此相同哲理的诗句还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了浓浓的乡思,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也表达了这种感情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次北固山下》中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王湾《次北固山下》交代作者行踪的句子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6)《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①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②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身在他乡的游子顿生思乡之情。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④“生”与“入”用了拟人的方法,富有情趣。⑤两句诗对偶工整,形象生动。

2、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2)作者用形象思维,用假设语气提出的议论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东风”指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诗中写到的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

(4)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赏析杜牧的《赤壁》。

[答]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这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了,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的风云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

3、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苏  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 、“暮雨规啼”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画面。 

[答]“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2)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答]句意:(就是下阕的翻译)哲理: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作者的情感:作者当时正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

(3)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

示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他诗词曲中的句子,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4)曹操的《龟虽寿》中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中也表达了这种精神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地白”的意思是月光满地。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最相近。

(2)诗中写月夜静谧的景色的句子是: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3)用简洁的语言说出“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一诗句的妙处。

[答]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明明是自己怀人,偏说“秋思落谁家”,表现手法委婉蕴藉。

(4)《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还是“在”好,为什么?

[答]“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5、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①中秋,欢饮达旦②。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③。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④,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⑤,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⑥,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⑦。

注释 ①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②达旦:一直到天亮。③子由:即苏辙,字子由,苏轼的弟弟。④宫阕:宫殿。⑤琼楼玉宇:琼,美玉。宇,房檐。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⑥绮(qǐ)户:雕花的门窗。⑦婵娟(chán juān):指月中嫦娥,这里指代月亮。

(1)这首词中,诗人选取了中秋佳节对远方不能团聚的弟弟的怀念为题材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怀。

(2)解释词中的加点的词语。

①把(拿着)     ②不胜(受不住)      ③何似(哪里赶得上)     ④何事(为什么)

(3)解说上阕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话。

[答]这是经过比较得出的结论,所以放弃了升到月宫去的想法,而在月影中翩翩起舞,让清朗的身影伴随着自己的舞姿而闪动。  

(4)词的上片问天;下片问月;但归根结底是问人生。

(5)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词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6)“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7)简要评析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和风格。

[答]全词以“月”贯穿始终,展开丰富的想像,表现复杂的情怀,胸襟开阔,风格豪迈。

(8)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的祝愿。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也表达了对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9)词中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滚转,提示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复习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 履(    ) ② 操(    )

③ 度(    ) ④ 宁(    )

2.翻译: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文:

3.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答:

二、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涉(    ) ②遽(    )

③是(    ) ④求(    )

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3.解释下加点的“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⑴做代词,代物的:(           )

⑵做动词用的:(         )

4.翻译: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

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答:

三、阅读《幼时记趣》,完成文后问题。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鞭数十,驱之别院。

1. 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

①于土墙凹凸处( 在 ) ②神游其中 ( 想像 )

③项为之强 ( 僵硬 ) ④留蚊于素帐中 (朴素的)

⑤盖一癞也(原来是) ⑥鞭数十(鞭子)

⑦以土砾凸者为邱(同“丘”,土山) ⑧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

2.解释一词多义:

①之 时有物外之趣(     ) 昂首观之(      )心之所向(     ) 项为之强(      ) 

②观 昂首观之(     ) 作青云白鹤观(       )

③以 徐喷以烟 (       ) 以丛草为林(      )

④为 项为之强 (        ) 以虫蚁为兽(       )

⑤故 故时有物外之趣(     ) 温故而知新(        )

⑥其 常蹲其身 (        ) 神游其中(        )

3.下面的词语大多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解释它们的意思。

(1) 明察秋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庞然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二段写的趣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用4个字)

6.对选文第三段文字意思的理解,有下面两种不同的概括。你赞成哪一种?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1)神游丛草 (2)神游山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词语是        。

8.什么是“物外之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9.“我”能得到许多闲情之趣的原因是          。

10、没有想象就没有神游的感受,请用原文写出第三段中作者想象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说说“项为之强”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第四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第二段中“又”的用法应该是:(   )

A.表示重复或继续   B.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C.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D.表示转折,有“可是”的意思

14.第一段与二、三、四段的关系是:         。

15.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鹤”在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请你写出两个带有“鹤”字的成语或诗句。1、 _________________ 2、_____ __ ________

四、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中的“婵娟”指月亮,请再写出两个月亮的别称        。并举例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常常蕴含的意义                            

2、词的上阕抒写了词人的迷茫和矛盾。“我欲乘风归去”抒写了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则表达                。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阳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富有哲理,请谈谈你的认识:                                                        。

4、全词表达了词人                                 的思想感情。

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在词语的运用和表达情感上都很出色,请你做简要赏析。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复习    文言文阅读答案

一、

1.①鞋子 ②拿 ③量长短 ④宁可。

2.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关了,他终于没买到鞋。

3.启发人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

二、1. ①渡江 ②急忙 ③这儿 ④寻求 。

2.①涉江者 ②舟

3.⑴ A、C ⑵ B

4.这儿是我的剑掉落下去的地方。(我的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

5.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三、1.④(白色的)⑥(鞭打)

2.①的;它,指蚊子;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性(或助词,无实义);代词,指“昂首观之”。 ②观看;景观。 ③用;把。

④因;当作。 ⑤所以; 旧的。 ⑥指自己;它们,指丛草、虫蚁、土砾。

3.(1)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细小的东西。(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现视力极佳。)

(2)心情舒畅,自得其乐。(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体积极大的东西。(形容极大极大的物体。)

4.①我心里这样想,那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私,私下里。)

②夏夜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着群鹤在空中飞舞。

③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5.观蚊如鹤(夏蚊成鹤)。

6.以神游丛草为好,丛草也值得“神游”,更能体现童趣。选另一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7.物外之趣

8.即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

9.细察(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10、 “以丛草为林……凹者为壑.”

11.写出了“我”的专注,侧面烘托出想象世界的美好。

12.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13.C

14.总分关系

15.两件事,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富于热情幻想的性格。

16.鹤立鸡群(比喻人的才能或仪表卓然出众。)

鹤唳风声(形容极度惊慌疑惧或自相惊扰或形容凄凉的景象。)

鹤发童颜(白色的头发,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有精神。)

晴空一鹤排云上,《黄鹤楼》…

文档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古诗文默写填空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期古诗文默写填空1.“今夜月明人尽望,”是唐代诗人《十五夜望月》中的咏月名句。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是代著名文学家,号东坡居士。词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词句是:“,”;直接写明月的词句是:“,,”;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旷达胸襟的词句是:“,,”;道尽千载离人心愿表明诗人对远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3.一首律诗可分四联,代诗人《次北固山下》的颔联是:“,”。诗中有一个对偶句,暗示时光流逝,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5.代诗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