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消费社会理论作为西方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一支生力军,对当代西方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体系的建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随着我国不断融人全球化进程中,消费文化对国人尤其是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昔日阳春白雪的象牙塔,如今已是充满商业气息的商品集散地。同学闲暇之余相互交流的也不再是学习、工作,转而是手机、游戏、流行服饰。面对如此迅速、如此急剧的转变,让人不禁要追问,消费文化究竟具有何种魔力,让曾经被视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成为消费的忠实信徒。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文化 消费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文化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可什么是当今的消费文化,当今消费文化的主流是什么,发展方向又是什么?这些不禁令人思考。面对纷繁的消费文化我们大学生该如何应对?为此我进行了相关资料的查阅,并就此进行深刻分析,并对相关问题做出了大胆回答。本文的资料整合及观点难免有不足之出,希望老师不吝赐教。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消费文化及消费文化的种类
在西方,“消费文化是20世纪后半叶出现在欧美社会的物质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①消费文化首先是一种物质文化,物质消费与转移是其基础,但是消费文化研究的并不是单纯的物质消费或消耗.它关注物质背后的符号意义和道德文化规范。正是意义系统将消费文化与单纯的物质文化区别开来,并使消费文化成为物质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在中国,学者对这一概念的普遍理解是:“消费文化,更确切地说是‘消费主义文化’,它不同于经济意义上对物品的消耗。”而消费主义是指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换句话说,“‘需求’(其实就是本雅明等说的欲望)是被创造出来的、并在无形中把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都卷入其中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它使人们总是处在一种‘欲购情结’之中,从而无止境地追求高档商品符号所代表的生活方式,这本身又构成了现代消费社会中社会关系再生产的条件。”②
从某种意义上说,消费文化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它完全可以被看作一种话语权力系统,“即在日常叙说中,通过那些对普通人来说已经既定了的词语范围、描述方式,对自己或他人的日常行为施加着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影响,从而行驶着维护特定行为模式的权力控。”③
综上所述,消费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人们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的总和。
消费文化可以分为客观的消费文化和主观的消费文化。客观的消费文化是指通过社会形式表现出来的消费文化,主要包括生产消费文化和媒体消费文化。存在于个体身上支配其消费行为的知识、信仰、价值观念、道德取向、审美情趣等主观消费文化,是在客观的社会消费文化中形成的,社会消费文化熏陶、培养着主体消费文化。
二、大学生消费文化变迁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如今消费文化的现状,剖析这些表面现象有助于了解当代的消费文化及其产生原因。
(一)主要表现:
1、大学生消费观念及变化
(1)主要观念类型:
a、计划型,按家庭收入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目标制定计划,消费大致按计划进行,非常理智,很少出现盲目和突击性消费。
b、随意型,这种类型的人完全按个人喜好和临时兴趣进行消费,较少考虑整体消费效益,所谓钱多多花,钱少少花是这部分人的突出特点,较易出现盲目和浪费性消费。(比如市场上出现了一款iphone 4s,一些同学不顾自身实际条件,向家长索要,甚至向朋友借钱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买来之后发现物不能尽其用)
c、节俭型,消费时精打细算,能省即省,并且善于利用再生性消费。这一类型的消费方式能够减少家庭负担,然而过于节俭的意识有时可能因过量购买便宜货而造成积压性消费。(比如节日期间有些同学比较喜欢参加商场或网购的优惠活动,即使不是自己特别需要的也麻木跟风参加活动,但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其实这只是商家的一种变相盈利的手段)④
(2)主要变化
a、消费行为从众化。
b、消费从保守转向开放和前卫:由先前的传统的自给型,节约型等转向贷款,透支消费,并向高档消费靠拢。(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应运而生,有些同学为了追求时尚,纷纷购买一些高档的电子产品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2、消费方式的变化
现如今校园内只是单一的现金消费,随着越来越现代化,有些同学外出使用信用卡越来越频繁,同时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也越来越流行。(网上购物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3、消费结构的变化
(1)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以前同学们所在家庭的生活水平普遍比较的低,所以说生活方面的消费比重比较的大,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享受消费正逐渐发展成为消费的主流)。
(2)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比重提高。
(3)服务性支出比重提高。
4、消费区域范围的变化
(1)跨区域消费现象增多。
(2)消费有所增多。
5、消费欲望的变化:逐渐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
(1)第一层次是满足生理需要的欲望。包括消费者要实现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条件需要的欲望。这是人类最基本的欲望。
(2)第二层次是满足安全需要的欲望。主要是消费者为实现满足对现在与未来生活安全感的需要的欲望。这种欲望实际上是满足生理需要欲望的延伸。
(3)第三层次是满足归属和爱的需要的欲望。这是人的一种社会需要,主要指消费者希望自己在团体里求得一席之地,以及与别人建立友好关系等;(过年时买东西给长辈,来表达自己的孝心,结婚纪念日买礼品给自己的另一半,来表达爱意,还有买东西给朋友、孩子等都是情感需要)。
(4)第四层次是满足尊重需要的欲望。包括自尊与来自别人的尊重。自尊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和自由等的愿望。来自他人的尊重包括威望、承认、接受、关心、地位、名誉和赏识等。
(5)第五层次是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欲望。这就是成长、发展、利用自己潜在能力的需要。包括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实现理想与抱负的欲望。这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欲望。⑤
6、消费店铺的变化
(1)在学校内及其近可购买到商品的店铺越来越多。
(2)大小性超市迅速兴起。
(二)原因分析:
1、由于经济快速增长,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大学生消费观念、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2、由于科技的发展例如: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手机,电脑的普及,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消费区域发生改变。
3、大众媒介演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充斥在各种场合的媒介不断在向大学生灌输各种有关什么是个人成功、什么是社会地位以及什么是美好生活的幻象。大众媒介利用各种手段在商品风格、款式、档次上与生活品质、事业成功、地位显赫牵线搭桥,似乎只要你购买了某某商品,你就俨然成为你想象中的那个他(她)。由此推动了大学生消费欲望的变化。
4、大学生学习负担轻,闲暇时间较多。当闲暇时间占据重要位置时,“无聊”成为特定条件下的心理现象应运而生,消费由此趁虚而入。
5、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心灵的充实,消费变得越来越挑剔,在购买和消费过程,更注重能否能够带来心灵上的满足。
三、大学生消费文化的特征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征鲜明地体现出消费文化的典型症状。
1、自认为是生活必需的消费,其实仅仅是满足占有物质的消费欲求。
2、意识较强,符号消费深入其价值观念中;
3、生的消费深受大众媒介与大众偶像的影响。
4、结构多元化、层次多样化。消费的多元化,主要指大学生消费结构由较为单一走向日益多元。消费的多层次性指由于经济发展和家庭收入不平衡,导致不同的大学生在消费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高、中、低档消费层次均存在。
5、消费、情感消费和交际消费的比重较高。
6、性和实用性兼顾。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
7、方式多样化。
四、学生消费文化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总体向健康良好势态发展,可是其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大学生反思。
(一)存在的问题
1、盲目追求时尚,而不注重本身的价值。一些人总是追求新奇,赶时髦,总是充当先锋消费者,至于是否经济实惠,一般不大考虑,诸如购买iPhone系列的手机,追求非主流,高档奢侈品的消费等现象在校园“风靡一时”。
2、过分追求奢华,购买倾向于高档化、名贵化,导致资源资金浪费。比如有的女大学生购买高档的化妆品,手提包等。
3、太过崇洋媚外。一些学生盲目崇洋媚外,只信任外国货。
4、攀比心理过重,消费具备了功利心。人家有了高档手机,名贵首饰,限量版的产品等,不管是否需要,是否能够消费得起,也要购买。
5、费盲目冲动,消费合理性存在问题。如一些大学生盲目参加各类培训班,不管是否适合自己的发展需要,只要是考证的培训班就参加,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
6、人际消费耗时劳神。名目繁多的“人情往来”是大学生负债消费跨不过去的坎,这不仅耗费了大学生大量的财力,也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精力。
7、消费知识不足、技能欠缺。现在很多人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有家长的关心和照顾,上大学后远离家长进行生活,他们没有直接面对消费的经验,没有与生活相适应的实践知识。
总之,当代大学生在消费上存在着价值观上的消费主义倾向、消费行为上的盲目性及消费结构上的不协调性。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消费存在不良心理,好奇心理,异化心理,炫耀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崇外心理等。
2、父母的溺爱给他们提供了资金保障。
3、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使有些大学生没有正确的消费理念。
4、身边人的引诱。
5、自己的购物欲望。
(三)消除不良消费文化影响的建议
1、社会风气的转换是先决条件
高校是社会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社会风气的影响不容忽视,抵御消费文化的不良影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随着西方文化思潮的不断输入,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从理想主义向世俗化转变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后,尽管主导文化在影响领域上,已经大不如从前,而精英文化虽然在表面上与大众文化抵触颇多,但从根本上看,仍旧表现出与大众文化相似的价值取向。尽管这一世俗化转型无法逆转,但在大学校园中,我们仍要发挥主导文化的教育作用,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
2、高校的正面引导是主渠道
高校是青年接受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高校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积极设立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积极利用高年级品学兼优学长的榜样作用,在校园中倡导比学习、比素质的风气。积极利用校园内的各种传播媒体,使其传播正确的消费文化,以正确的导向引导学生。加强大学生的“消费道德观”教育,培养科学理财能力,开设有关消费文化的各类讲座,提高学生辨别消费主义欺骗性的能力。
3、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坚实保障
培育文明高雅的校园艺术文化可以让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但绝不能一味迁就庸俗、低级的大众趣味,让学生丧失思考的能力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在消费社会中,“必须尽一切可能,对现代艺术加以筛选,把那些真正对人有益的艺术与那些对人类无益的艺术区别开来”。高校作为整个社会系统中的特殊场域。肩负着启迪青年学子,提升青年整体素质的重要使命。因此,在高校中必须弘扬“对人有益的”艺术,打造创新、高雅、活泼、奋进的艺术文化氛围,提高青年学生的艺术品味,自觉抵御伪艺术的不良影响。
4、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
改革开放30年以来,社会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让一部分人提前迈入了小康社会,人们的购物欲望也随着鼓起的钱包日益膨胀。受够了贫穷之苦的学生家长,在“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理念的刺激下.对于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面对琳琅满目的花花世
界,刚刚步入成年,手里拿着大把钞票的大学生很容易迷失自我,沉醉在无边的欲望当中。对此,加强学生的家庭教育不容忽视。作为学生家长,应对子女的生活费用进行必要的规划,对其消费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和引导,鼓励子女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活动,使他们体会生活的艰辛和创业的艰难,引导他们理性地看待社会上不正常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现象,使子女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5、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是关键
消费主义文化的盛行容易使大学生错误地认为追逐消费时尚、引领消费潮流是成就自我的捷径,是标榜个性、引起他人羡慕崇拜的一种方式。当代大学生应该对消费文化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和个人发展方式,自觉认识到
消费主义所带来的危害,在心理及行为上建立起防线,理性地对待社会上不正常的消费行为,自觉抵御其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① (新英】两莉亚·卢瑞.消费文化【M】.张萍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1.
②黄平.生活方式与消费文化\[J】.江苏社会科学,2003(3):53.
③陈昕.救赎与消费一当代中国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7、11.
④《消费者行为学》 科学出版社 2007.03
⑤《马斯洛需求理论》 2004.03
附件一 关于文理学院消费文化抽样调查问卷结果总汇
人数 | 男 | 女 | 总计 |
大一 | 12 | 6 | 18 |
大二 | 13 | 12 | 25 |
大三 | 13 | 3 | 16 |
总计 | 38 | 21 | 59 |
选项 | A | B | C | D |
第一题 | 10人(17%) | 24人(41%) | 12人(20%) | 13人(22%) |
第二题 | 48人(65%) | 6人( 8%) | 12人(16%) | 8人(33%) |
第三题 | 19人(26%) | 15人(21%) | 21人(29%) | 17人(24%) |
第四题 | 38人(%) | 9人(15%) | 8人(14%) | 4人( 7%) |
第五题 | 9人(15%) | 17人(29%) | 17人(29%) | 16人(27) |
第六题 | 17人(26%) | 14人(22%) | 14人(22%) | 20人(31%) |
第七题 | 19人(31%) | 42人(69%) | ||
第八题 | 46人(62%) | 13人(18%) | 4人( 5%) | 11人(15%) |
1、您每个月的消费额是多少?
A、500~800元 B、800~1000元
C、1000~1500元 D、1500元以上
2、您每个月的消费都用在哪些方面?
A、食品 B、书籍 C、游玩 D、衣物
分析:轻易可见,每月消费额在800~1000元的占多数,也属于正常的消费范围,从他们所选的消费方面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支出都被用于必要消费——食品,不容乐观的是“书籍”方面,毕竟,用于丰富学识知识方面的消费也能大体反映关于学术学习的重视程度,有利于净化消费文化。
3、购物时你会先考虑什么因素?
A、价格 B、性能 C、质量 D、个人爱好
分析:各个选项所占比例大致相同,可以看出在大学生群体中,理想消费观念占主导思想地位,而网络观点中所说的,错误的消费观——“盲从、攀比”等在我校同学中也不常见。
4、您课余时间是否有兼职?若有,一个月兼职费用有多少
A、无 B、150元以下
C、150~300元 D、300元以上
分析:大学生兼职问题频繁出现在各大辩论赛中,好坏无从考究,%的同学选“无”,以及从收入来看,兼职对我校同学的生活影响不大,但也不禁令人担忧,他们失去了消费中的“挣”的环节的锻炼,或许通过付出的努力,更能让他们认识到消费观正确的重要性。
5、您心中理想的消费状态是?
A、没有考虑到 B、够花就行 C、能够制定出消费计划
D、让每个月都有盈余供自己支配
分析:消费状态体现他们对于计划性消费的认识,也能从侧面反映生活自理能力及性。高达56%的同学对消费有自己的计划,毋庸置疑,步入社会的他们更能适应社会的摇摆不定的生活,并且能通过规划消费从而过的更好,剩余的同学可能多数是完全依靠家里的补给,未能养成计划消费的好习惯,毕竟很少有人能够一直依赖家人,社会总要靠自己闯荡。
6、一般您的消费地点是?
A、专卖店 B、各种特色店
C、百货商场 D、一般小店
分析:数据表示无明显大的变动,A项和B项倾向于高额消费,而C、D两项更倾向于平民大众消费,费用也较低,可能也由观念上的差别——“专卖、特色都应该比较好,而百贸商场、小店都次一点”引起的。
7、您的消费更偏重于?
A、精神方面 B、物质方面
分析:69%的物质方面消费和31%的精神方面消费,也能大致反映国民消费的层次,物质方面或者说是温饱支出仍占主体,精神方面或者说是享乐消费支出所占比例也在逐渐增大。
8、您选择的的消费方式是什么?
A、现金 B、信用卡 C、会员卡 D、网银支付
分析:大学不同于社会,消费群体为依靠家里供给的学生,现金消费更多一些,有62%,信用卡及网上购物也各占一定比例,会员卡似乎和尚未步入社会的学生没有太大关联,消费方式的不同也能左右正确消费观念的形成和消费文化的发展。
调查总结:尚在形如小社会的大学校园里,同学们的消费更偏向理性,计划性和低额消费,可能决定于各人家庭的经济水平,以及从小习惯的养成,总体而言,我校同学的消费情况比较乐观。
附件二 关于文理学院消费文化抽样调查问卷
您的年级______ 你的性别_______
1、您每个月的消费额是多少?
A、500~800元 B、800~1000元
C、1000~1500元 D、1500元以上
2、您每个月的消费都用在哪些方面?
A、食品 B、书籍 C、游玩 D、衣物
3、购物时你会先考虑什么因素?
A、价格 B、性能 C、质量 D、个人爱好
4、您课余时间是否有兼职?若有,一个月兼职费用有多少
A、无 B、150元以下
C、150~300元 D、300元以上
5、您心中理想的消费状态是?
A、没有考虑到 B、够花就行 C、能够制定出消费计划
D、让每个月都有盈余供自己支配
6、一般您的消费地点是?
A、专卖店 B、各种特色店
C、百货商场 D、一般小店
7、您的消费更偏重于?
A、精神方面 B、物质方面
8、您选择的消费方式是什么?
A、现金 B、信用卡 C、会员卡 D、网银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