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知识
1.苏轼:宋代文学家,“唐宋家”之一,中国历史上千古难遇的才子,至今还有许多女子声称“嫁人就嫁苏轼这样的男人”。有首歌叫《爱上苏东坡》,不妨一听。
2.苏轼是这样受人喜爱,可是却经历坎坷,总是因为与上级意见不合而被贬。元丰三年,他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过了几年闲居生活,但苏轼能自得其乐,做闲人也闲得雅致,虽然也有些许落寞。这就是《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背景。
二、课文诵读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结构思路
课文译注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看见月光透过门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的“闲人”罢了。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
1.月色入户(户,门)
2.欣然起行(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只不过)
二、特殊句式
1.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今为“相与于中庭步”)
2.盖竹柏影也(判断句)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今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