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0:04:27
文档

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管理信息课程名称:正常人体学基础制定时间:2010.12.08课程代码:630201214所属分院:护理学院制定人:韩玉霞批准人:韩玉霞二、基本信息学分:10课程类型:护理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学时:150后续课程:疾病学基础、药物应用护理、健康评估、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急救护理、基础护理、成人护理、儿童护理、母婴护理等。授课对象:2010级护理高职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胚胎发育,生命活动
推荐度:
导读《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管理信息课程名称:正常人体学基础制定时间:2010.12.08课程代码:630201214所属分院:护理学院制定人:韩玉霞批准人:韩玉霞二、基本信息学分:10课程类型:护理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学时:150后续课程:疾病学基础、药物应用护理、健康评估、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急救护理、基础护理、成人护理、儿童护理、母婴护理等。授课对象:2010级护理高职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胚胎发育,生命活动
《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正常人体学基础            制定时间:2010.12.08

课程代码:630201214                 所属分院:护理学院

制 定 人:韩玉霞                    批 准 人:韩玉霞

二、基本信息

学    分:10                      课程类型:护理专业核心能力课程

学    时:150                     后续课程:疾病学基础、药物应用护理、健康评估、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急救护理、基础护理、成人护理、儿童护理、母婴护理等。

授课对象:2010级护理高职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胚胎发育,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规律、机制和影响因素,从而对人体结构、机能、代谢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有初步的了解,会运用正确的医学术语辨认、阐述和交流人体的生命活动。

①能够正确辨认四种基本组织;能够辨认胃、肠、肝、气管、肺、肾、膀胱、睾丸、卵巢、子宫、心、血管、肾上腺、甲状腺、皮肤等主要器官的组织结构。

②能运用人体形态、结构位置、体表投影位置的基础知识正确选择常用的注射、穿刺的部位和正确定位血管波动点。

③初步学会血压测定;人体的正常肺活量测定;ABO血型鉴定;正常人体心音、呼吸音的听诊;学会心电图机的使用操作方法并能识别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学会视力、色觉、听力检查等人体常用的检查方法。

④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及结果的判断,并能规范书写实验报告。

⑤在实验过程中,能与其他组员进行良好沟通;并能根据实际观察现象,进行方法的变通,解决实际问题。

⑥能较为准确地判断实验结果,并能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

⑦正确使用人体结构概念、生命活动的现象、规律与医师进行信息沟通、交流并运用人体结构、机能、代谢知识协助解决护理临床问题。

⑧能够灵活运用人体结构概念、生命活动的现象向患者介绍疾病病情并进行健康指导。

(2)知识目标:

①学会、解释人体基本结构名词;识别各系统主要器官形态、结构并确认其位置,定位主要人体体表标志。

②掌握细胞代谢的基本过程及其意义;人体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规律、机制和影响因素。

③熟悉正常人体生命物质及其功能,正常人体糖、脂类和蛋白质代谢过程进而明确各器官系统活动的调节、内外环境的变化对机体功能的影响。

④认识人体结构、机能、代谢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3)素质目标:

①初步具有自主学习、获得知识能力、途径;能持续获得必要知识,促进职业发展。

②初步具有客观观察,比较、分析、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勤思好学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

③爱护、尊重教学标本;不增加实验动物痛苦,不虐待、虐杀实验动物。

④培养学生具有尊重患者、尊重生命的意识。

2.课程内容设计

模块名称学时
人体组织22

支架和运动18

综合和36

身体的维持60

生殖和发育10

综合运用4
综合考核

2
合计150
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编号能力训练项目能力训练子项目

拟实现的的能力目标相关支撑知识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结果

1

人体组织

1.1 能够辨认、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①能够熟练操作显微镜

②能够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熟练转换

③能够使用 显微镜识别细胞的基本组织结构特点

①显微镜的构成及使用方法

②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

①引入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细胞的基本组织结构、特点及观察方法

②教师简单讲解和示范,学生自行操作,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学生绘制细胞镜下结构,同学间相互比较

④教师归纳细胞的基本组织结构特点

①完成对显微镜的熟练操作,能够指出显微镜的主要部件

②实验设计及结果展示

③实验报告展示

"

1.2细胞的兴奋性和人体功能调节

①能够通过实例说明细胞兴奋性的变化和检查方法

②能够运用实例解释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

③能够运用生物电的知识解释生命活动的基本现象

④能够进行简单蛙类动物实验

①细胞的兴奋性和内环境稳态

②人体功能的调节

③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引入任务:

①教师利用PPT介绍细胞的兴奋性和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

②教师简单讲解,学生自行讨论生物电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教师归纳总结

①完成对蛙类手术器械的使用和蛙类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

②实验设计及结果展示

③实验报告展示

1.3 能够在镜下辨认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的形态

①能够熟练操作显微镜

②能够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熟练转换

③能够使用 显微镜识别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④能够绘制四大基本组织镜下图

①上皮组织的分类及形态

②结缔组织的分类及形态

③肌组织的分类及形态

④神经组织的分类及形态

①引入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                                                                                                                                                                                                                                                                                   

②教师简单讲解和示范,学生自行操作,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教师简单讲解和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教师针对性指导

④学生绘制四大组织镜下结构,同学间相互比较

⑤教师归纳总结

①完成对显微镜的熟练操作

②实验设计及结果展示

③实验报告展示

1.4能够用实验验证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代谢规律

①能用改良Lowry 比色法(Hartree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考马斯亮蓝结合法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并比较三种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②能用葡萄糖氧化酶偶联比色法(GOD—POD法)和邻甲苯胺法测定血液葡萄糖的浓度,明确血糖测定的注意事项,判断其是否正常

①蛋白质的分子组成、结构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

②糖的生理功能、消化吸收过程及氧化供能形式

③血糖水平的调节及其异常

④血浆脂蛋白的分类、性质、功能

①引入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蛋白质、糖及脂类代谢的基本知识

②学生自行测定操作,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学生测出数据,各组结果比较

④教师归纳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血糖浓度的测定,讲述两种测量方法

⑤学生结合实验分析影响反应测定的因素

"

①完成对实验器械的熟练使用

②自行实验设计及数据展示

③实验报告展示

c

2

支架和运动

2.1 能够在显微镜下辨认、理解体被系统的组成、结构

①能够熟练操作显微镜

②能够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熟练转换

③能够使用 显微镜识别皮肤的主要结构

④能够绘制表皮镜下图

①体被系统的组成及形态结构①引入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                                                                                                                                                                                                                                                                                   

②教师简单讲解和示范,学生自行操作,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教师简单讲解和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教师针对性指导

④学生绘制体被系统镜下结构,同学间相互比较

⑤教师归纳总结

①完成对显微镜的熟练操作

②实验设计及结果展示

③实验报告展示

2.2拆装人体骨架

①能确认躯干骨的形态结构位置

②能确认四肢骨的形态结构位置

③能确认颅骨的形态结构位置

④能指出人体主要关节的结构

①骨的形态和骨的构造

②椎骨、肋、胸骨、骶骨、尾骨、上肢骨、下肢骨、颅骨的形态结构位置

③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①引入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人体各骨的形态结构位置及观察方法

②教师示教,学生分组观察骨骼标本模型 ,找出各骨的主要结构,组配人体骨架   

③学生绘制人体骨骼图,找出绘制较好的进行展示

④每组抽出一名同学指出自己各骨的位置,及体表骨性标志

⑤教师归纳总结人体骨骼的结构位置。

①完成了对人体骨骼的形态结构及关节结构的确认

②实验设计及结果展示

③实验报告展示

2.3拆装人体肌肉模型

①能确认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的形态结构位置

②能指出竖脊肌、膈肌、三角肌、臀大肌的形态结构位置

③能够确认肌肉注射所选取的部位

④能够通过观察人体运动来解释肌肉的收缩

⑤能够进行简单蛙类动物实验

①肌的形态和构造,肌的辅助装置

②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的组成

③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①引入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人体主要骨骼肌的形态结构位置及观察方法

②教师示教,学生分组观察骨骼肌模型 ,确认主要肌的结构位置

③教师示教,学生观察尸体标本,确认膈肌、三角肌、臀大肌的形态结构位置,观察坐骨神经的位置

④学生讨论肌肉注射正确部位,每组代表总结

⑤教师归纳一下主要骨骼肌的结构,肌肉注射正确位置

⑥教师给出案例,学生分组讨论肌细胞收缩原理⑦教师简单讲解和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教师针对性指导

①完成了对骨骼肌形态结构位置的确认,肌肉注射部位的确认

②完成对蛙类手术器械的使用和蛙类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

③实验设计及结果展示

④实验报告展示

3综合和3.1确认内分泌器官的形态结构,确认眼、耳的形态结构

①能确认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的结构位置

②能确认眼和耳的结构位置

③能够作为专科护士解释眼、耳科常见病的成因

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的结构位置,眼、耳的结构位置①引入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人体主要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眼和耳的形态结构位置及观察方法

②教师示教,学生分组观察模型 ,确认眼和耳的结构位置

③小组讨论近视、远视、白内障、青光眼的原理

④教师归纳总结各器官的结构位置

①完成了对甲状腺、眼和耳的结构位置的确认

②实验设计及结果展示

③实验报告展示

3.2能够在显微镜下辨认、理解各大内分泌腺的组成、结构

①能够熟练操作显微镜

②能够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熟练转换

③能够使用 显微镜识别主要内分泌腺的结构

④能够肾上腺镜下图

内分泌腺的组成及形态结构①引入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                                                                                                                                                                                                                                                                                   

②教师简单讲解和示范,学生自行操作,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教师简单讲解和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教师针对性指导

④学生绘制肾上腺镜下结构,同学间相互比较

⑤教师归纳总结

①完成对显微镜的熟练操作

②实验设计及结果展示

③实验报告展示

3.3内分泌激素与临床分析

①能说出激素对人体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和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作用

②能运用胰岛素的知识为健康人群进行糖尿病的普及教育,同时为糖尿病病人进行饮食和运动的相关健康指导

③能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并为甲亢病人提供饮食指导

①激素的一般特征与作用原理

②甲状腺与甲状旁腺的功能及其调节

③肾上腺的功能及调节

④胰岛的功能及其调节

①引入任务:教师利用PPT引入案例,创设任务

②学生根据案例,自己思考提出问题,并对知识进行整理

③教师解答问题,进行知识的归纳

展示学生的问题与解答
3.4 设计完成感觉器官的功能检查

①能够熟练使用视野计

完成视力、视野的测定

②完成色盲和瞳孔对光反射的检查及声波传导途径的检查

③能够利用理论知识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

①掌握眼折光系统的构成及功能

②掌握视网膜的感光功能、

③熟悉声波传入途径

①引入任务:教师简单讲解和示范视力的测定、色盲的检查和听力检查的方法

②学生自行操作,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学生观察、描述并记录实验结果,各组结果比较

④教师归纳各种检查方法的注意事项

①视力的测定的展示

②色盲的检查的展示

③听力检查的方法的展示

④实验报告展示

3.5确认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的结构位置

①能确认脑和脊髓的形态结构位置

②能确认周围神经的分布

③能够确认腰穿的位置

④能够对各种神经损伤患者做出恰当的健康指导

脑和脊髓的结构,脊神经和脑神经的分布①引入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脑和脊髓的结构位置及观察方法

②教师示教,学生分组观察标本和模型,找出重要结构

③学生绘制出脑脊液循环模式图

④确认人体腰穿的位置

⑤教师归纳总结各器官的结构位置

①完成了脑和脊髓的结构位置的确认,抽取脑脊液的位置

②实验设计及结果展示

③实验报告展示

3.6神经系统的及功能检查

①能做人体常用神经反射的检查

②能够通过人体小脑功能的测试,分析小脑的功能

③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动物实验观察小脑损毁后运动功能的丧失,协助解决临床护理中的实际问题

①神经系统的感觉传入功能

②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④脑的高级功能

①引入任务:教师简单讲解和示范人体深、浅反射的检查方法

②学生自行操作,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实验

④学生观察、描述并记录实验结果,各组结果比较

⑤教师归纳神经系统的功能及与临床疾病发生的关系

①展示人体深、浅反射的检查方法

②展示实验报告

"

4

身体的维持4.1辨认、理解血液的组成、结构

①能够熟练操作显微镜

②能够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熟练转换

③能够使用 显微镜识别主要血细胞的结构

④能够绘制血涂片镜下图

①血液的组成及血细胞形态结构①引入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                                                                                                                                                                                                                                                                                   

②教师简单讲解和示范,学生自行操作,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教师简单讲解和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教师针对性指导

④学生绘制血涂片镜下结构,同学间相互比较

⑤教师归纳总结

①完成对显微镜的熟练操作

②实验设计及结果展示

③实验报告展示

4.2凝血与血型鉴定

①能够运用血液的理论知识协助解决临床护理问题

②能够初步学会哺乳动物的实验操作

③能够熟练进行ABO血型鉴定的操作

④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动物实验观察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⑤能够养成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尊重生命的意识

①血液成分与理化性质

②血细胞的分类和功能

③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④血量、血型和输血原则

①引入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血液的基本知识

②教师简单讲解和示范,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各组结果比较

④教师归纳血液的基本知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①实验设计及操作展示

②实验报告展示

4.3确认心脏的形态结构位置,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动脉和静脉,淋巴回流路径

①能够在人体找出常用静脉穿刺点或输液点

②能够在人体找到动脉搏动点及按压止血点

③能够分析不同恶性肿瘤淋巴回流途径

①心脏的结构和肺循环体循环的动脉和静脉

②淋巴器官和淋巴回流路径

①引入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心脏的形态结构位置及观察方法

②教师示教,学生分组观察模型和尸体标本,确认各器官的的形态结构位置

③学生结合模型和尸体,确认各器官在人体的位置,确认静脉输液的部位

④教师归纳一下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及正确输液的部位

①完成了对循环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的确认,确认了静脉输液的的部位

②实验设计及结果展示

③实验报告展示

4.4辨认心脏、血管的组成、结构

①能够熟练操作显微镜

②能够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熟练转换

③能够使用 显微镜识别动脉的结构

④能够绘制动脉镜下图

①血管的组成及动脉壁的结构特征①引入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                                                                                                                                                                                                                                                                                   

②教师简单讲解和示范,学生自行操作,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教师简单讲解和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教师针对性指导

④学生绘制中动脉管壁镜下结构,同学间相互比较

⑤教师归纳总结

①完成对显微镜的熟练操作

②实验设计及结果展示

③实验报告展示

4.5心血管的功能及其调节

①学会心电图机的使用操作方法

②能进行正常人体心电图的描记并能识别正常心电图的波形

③能进行正常人体心音的听诊

④能进行正常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并能说出血压的正常数值及影响因素

⑤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动物实验观察心血管的功能及其调节因素,协助解决临床护理中的实际问题

①心脏的射血功能

②心肌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

③血压与脉搏

④组织液和淋巴液

⑤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①引入任务:教师简单讲解和示范心电图机、听诊器和血压计的使用方法

②学生自行操作,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实验

④学生观察、描述并记录实验结果,各组结果比较

⑤教师归纳心血管的功能及与临床疾病发生的关系

①正常人体心电图描记的展示

②正常人体动脉血压测量的展示

③正常人体心音听诊的展示

④实验报告展示

4.6确认呼吸道和肺的形态结构位置 

①能确认呼吸道的形态结构位置

②能确认肺的形态结构位置

③能够理解气胸、血胸的形成并了解其表现

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①引入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呼吸道和肺,形态结构位置及观察方法

②教师示教,学生分组观察模型和尸体标本,确认各器官的的形态结构位置

③学生结合模型和尸体,确认各器官在人体的位置

④教师归纳一下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

①完成了对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的确认

②实验报告展示

4.7确认气管、肺的组成、结构

①能够熟练操作显微镜

②能够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熟练转换

③能够使用 显微镜识别气管、肺的结构

④能够绘制气管管壁镜下图

气管、肺微观形态结构①引入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                                                                                                                                                                                                                                                                                   

②教师简单讲解和示范,学生自行操作,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教师简单讲解和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教师针对性指导

④学生绘制气管管壁镜下结构,同学间相互比较

⑤教师归纳总结

①完成对显微镜的熟练操作

②实验设计及结果展示

③实验报告展示

4.8呼吸运动及其调节因素

①能够进行正常人呼吸音的听诊

②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动物实验观察呼吸运动及其调节因素,协助解决临床护理中的实际问题

①肺通气、气体交换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②呼吸运动的调节

①引入任务:教师简单讲解和示范正常人呼吸音的听诊的方法

②学生自行操作,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实验

④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各组结果比较

⑤教师归纳呼吸系统的功能及与临床疾病发生的关系

①实验设计及结果展示

②实验报告展示

4.9确认消化管和消化腺的形态结构位置

①能确认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的结构位位置

②能确认肝、胆囊、胰的形态结构位置

③对消化系统常见病能够对患者作出初步解释

④能够在体表找到阑尾投影

消化管和消化腺的组成,及它们的形态结构位置①引入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消化管、消化腺的形态结构位置及观察方法

②教师示教,学生分组观察骨消化管消化腺模型标本,确认形态结构位置

③教师示教,学生观察尸体标本,确认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胰的位置

④学生结合模型和尸体,在人体上确认胃、阑尾、肝的位置和体表投影

⑤教师归纳一下消化管消化腺的形态结构位置

①完成了对消化管消化腺的形态结构位置的确认

②实验设计及结果展示

③实验报告展示

4.10辨认胃、小肠、肝脏的微细结构

①能够熟练操作显微镜

②能够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熟练转换

③能够使用 显微镜识别消化管、消化腺的结构

④能够绘制胃壁镜下图

⑤能够理解消化功能

①消化系统的组成及胃、小肠、肝脏形态结构①引入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                                                                                                                                                                                                                                                                                   

②教师简单讲解和示范,学生自行操作,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教师简单讲解和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教师针对性指导

④学生绘制胃、小肠镜下结构,同学间相互比较

⑤教师归纳总结

①完成对显微镜的熟练操作

②实验设计及结果展示

③实验报告展示

"

4.11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①能够进行正常人腹部的听诊

②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动物实验观察消化器官的活动及其调节因素,协助解决临床护理中的实际问题

①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②吸收

③排便及其影响因素

④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①引入任务:教师简单讲解和示范正常人腹部听诊的方法

②学生自行操作,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实验

④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各组结果比较

⑤教师归纳消化系统的功能及与临床疾病发生的关系

①实验设计及结果展示

②实验报告展示

4.12确认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的形态结构位置

①能确认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的形态结构位置

②能够掌握男、女尿道的不同特征,自行总结导尿时的注意事项

泌尿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①引入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的形态结构位置及观察方法

②教师示教,学生分组观察模型和尸体标本,确认各器官的的形态结构位置

③学生结合模型和尸体,确认各器官在人体的位置

④教师归纳一下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及正确的导尿部位

①完成了对泌尿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的确认,确认常用的导尿部位

②实验设计及结果展示

③实验报告展示

4.13辨认肾脏的微细结构

①能够熟练操作显微镜

②能够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熟练转换

③能够使用 显微镜识别肾的结构

④能够绘制肾皮质镜下图

①肾脏微观形态结构①引入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                                                                                                                                                                                                                                                                                   

②教师简单讲解和示范,学生自行操作,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教师简单讲解和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教师针对性指导

④学生绘制肾脏皮质镜下结构,同学间相互比较

⑤教师归纳总结

①完成对显微镜的熟练操作

②实验设计及结果展示

③实验报告展示

4.14尿的生成与排尿

①能做兔类基本手术操作

②能对影响尿生成的因素作出分析

①尿的生成及影响因素

②尿的浓缩和稀释

③尿生成的调节

①教师利用PPT讲解尿生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设计实验

③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各组结果比较

④教师归纳泌尿系统的功能及与临床疾病发生的关系

①实验设计及结果展示

②实验报告展示

4.15能量代谢和体温

①能够运用能量的理论知识为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②能用腋下、口腔、直肠三种方法进行体温的测量,明确各种测量方法的注意事项,判断其是否正常

①基础代谢及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②体温的概念、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动

①引入任务:教师简单讲解和示范体温测量的方法

②学生自行测量操作,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学生测出数据,各组结果比较

④教师归纳体温的测量,讲述三种测量方法

⑤学生结合实验分析影响测量的因素

①实验设计及数据展示

②实验报告展示

5生殖和发育5.1确认男性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

①能确认男性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位置

②能指出男性尿道的特点

③能够对男性生殖系统疾病患者做出健康指导

睾丸、输精管、射精管、前列腺、尿道的结构①引入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睾丸、输精管、射精管、前列腺、尿道的结构

②教师示教,学生分组观察模型,找出各个器官的结构,确认其位置

③学生在模型上找出男性尿道的两个弯曲、三处扩大、三处狭窄

④教师归纳总结,指出前列腺增生好发部位

①完成了对男性生殖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的确认

②实验设计及结果展示

③实验报告展示

5.2确认女性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

①能确认卵巢、输卵管、子宫的结构位置

②能确认受精和女性结扎部位

③能够对妇产科疾病患者做出恰当的健康指导

卵巢、输卵管、子宫的结构位置①引入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卵巢、输卵管、子宫的结构

②教师示教,学生分组观察模型,找出各个器官的结构,确认其位置

③学生在模型上找出输卵管的峡部和壶腹部,子宫穹等结构,确认子宫的位置

④教师归纳总结,女性生殖器官的结构

①完成了对女性生殖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的确认

②实验设计及结果展示

③实验报告展示

5.3辨认、理解睾丸、卵巢、子宫、输卵管的结构

①能够熟练操作显微镜

②能够在低倍镜和高倍镜下熟练转换

③能够使用 显微镜识别睾丸、卵巢的结构

④能够绘制睾丸、卵巢镜下图

①睾丸、卵巢、子宫微观形态结构①引入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                                                                                                                                                                                                                                                                                   

②教师简单讲解和示范,学生自行操作,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教师简单讲解和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教师针对性指导

④学生绘制睾丸、卵巢、子宫镜下结构,同学间相互比较

⑤教师归纳总结

①完成对显微镜的熟练操作

②实验设计及结果展示

③实验报告展示

5.4能够辨认、理解胚胎发育过程

①能够理解胚胎发育的过程及意义

②能够阐述双胎、联胎、畸胎的发生机理

③能够做出优生优育宣传材料

受精、卵裂、胚泡形成、植入的过程①引入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                                                                                                                                                                                                                                                                                   

②教师简单讲解和示范,学生自行操作,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教师简单讲解和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教师针对性指导

④学生讨论双胎、联胎、畸胎的发生机理,同学间相互比较

⑤教师归纳总结

①实验设计及结果展示

②实验报告展示

5.5生殖功能

①能够运用生殖知识指导科学受孕

②能够科学地指导计划生育工作

③能够给出更年期表现的理论依据④能够解释生殖问题所涉及的政治、经济、伦理等社会问题

男、女性生殖功能①引入任务:教师利用视频简要介绍人类的生殖过程

②设置情景,角色扮演,分小组模拟生殖过程

论文展示

更年期的预防方案

4.进度表设计

序号学时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
单元标题能力目标能力训练项目编号知识目标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考核内容和方法
12细胞能够使用显微镜识别细胞的基本组织结构特点1.1①理解本课程所涵盖的内容及学习的主要方法

②了解细胞的基本组织结构

介绍正常人体学基础的内容涵盖和主要学习方法,说明课程安排、授课目标和考核要求等

①显微镜的构成及使用方法

②细胞的基本组织结构

①以提问方式考查学生是否掌握细胞的结构特点;②操作检验是否掌握显微镜的使用
22细胞的兴奋性①能够进行两栖类动物的实验操作

②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动物实验观察细胞的基本功能

1.2①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②理解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兴奋性

引出任务:以恩格斯的话:“地球上几乎没有一种变化发生而不同时显示出电的现象”引导学生认识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①学生分组,准备提供的相关材料 

②介绍细胞的基本功能学生据此设计动物实验并操作,记录实验现象,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按照要求规范书写实验报告

①考核实验设计、技能及小组合作

②实验报告展示

32人体功能调节①能够结合实例说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②能够举例说明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

1.2①掌握内环境稳态及其意义

②熟悉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

①引入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细内环境及其稳态

②教师简单讲解,学生运用生活常识讨论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和意义,教师归纳总结

①展示实验报告

②蛙类手术器械使用方法

4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和生物电现象①能够设计出简单的细胞膜的物质转运的模型并说出其转运特点

②能够说出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与细胞功能的关系

1.2①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②理解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形成原因

引入任务:

①教师利用PPT介绍细胞的兴奋性②教师简单讲解,学生自行讨论生物电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教师归纳总结

①完成对蛙类手术器械的使用和蛙类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

②实验设计及结果展示

③实验报告展示

52基本组织——被覆上皮①能够在镜下观察被覆上皮并叙述其结构特点

②能够说出皮肤的主要组成

③能够结合实际说出常用皮肤保养的方法并对皮肤健康作出评估

1.3

2.1

①掌握被覆上皮与主要被覆结构

②了解被覆上皮与主要被覆结构的功能

①被覆上皮与主要被覆结构(粘膜、浆膜、纤维膜、皮肤)①以提问方式考查学生是否掌握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

①操作检验是否镜下可找到表皮

62基本组织——结缔组织与生物纤维①能够在镜下分辨三种生物纤维及叙述结缔组织的定义及分类②能够理解血液的组成及血细胞的形态与功能

③能够理解血细胞对人体的形象性作用

1.3

4.1

①掌握结缔组织的功能

②理解三种生物纤维的区别和联系

③了解血细胞的形态及功能

①结缔组织的分类及形态

②三种生物纤维的区别和联系

③血细胞的形态及功能

①以提问方式考查学生是否掌握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

②操作检验镜下辨认红细胞

72肌结构与肌组织①能够辨认骨骼肌纤维、心肌纤维的特点

②能够辨认神经元的结构

③能够自行总结三种肌组织的特点

1.3①掌握骨骼肌纤维、心肌纤维的结构

②理解骨骼肌纤维、心肌纤维的功能

①肌组织的分类及形态

②神经组织的形态及功能

①以提问方式考查学生是否掌握肌组织的结构特点

②操作检验镜下辨认骨骼肌

82神经组织①能够熟练操作显微镜

②能够在镜下辨认神经元的形态特征

1.3①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②理解神经元结构功能

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神经元

②教师简单讲解和示范,学生自行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学生观察并完成绘图

①展示实验报告――镜下结构绘图

②学生互相点评

92黏膜、浆膜、纤维膜的结构①能够熟练操作显微镜

②能够在镜下辨认黏膜、浆膜、纤维膜的结构

2.1.11 掌握黏膜、浆膜、纤维膜的结构

2 黏膜上皮、固有层、黏膜肌、黏膜腺结构及功能

3 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黏膜、浆膜、纤维膜的结构

②教师简单讲解和示范,学生自行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学生观察并完成绘图

展示实验报告――黏膜镜下结构绘图
102皮肤的结构①能够熟练操作显微镜

②能够在镜下辨认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结构

2.1.21 掌握皮肤的结构;表皮、真皮结构

2 了解皮肤附属结构及功能

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皮肤层次、表皮、真皮结构

②教师简单讲解和示范,学生自行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学生观察并完成绘图

展示实验报告――皮肤镜下结构绘图
112确认躯干骨的形态结构位置①能确认椎骨的一般结构,能辨认颈椎、胸椎、腰椎、骶骨

②能确认胸骨和肋的结构位置

③能在人体上找出胸骨角、第七颈椎棘突,能确认椎间盘的位置

④能够熟练拆装人体骨架模型

2.2①掌握躯干骨的组成,椎骨的一般结构,颈椎、胸椎、腰椎的结构特点

②掌握胸骨的分部,肋的形态结构位置

③掌握胸骨角、剑突、第七颈椎棘突、骶角等骨性标志

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躯干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齿突、椎体、椎弓(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孔、椎管、椎间孔、棘突、横突、横突孔、关节突、肋凹、骶管、骶管裂孔、骶角、骶正中嵴、胸骨角、胸骨颈静脉切迹,肋的结构

②学生分组观察标本模型,确认各骨的主要结构,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教师指导学生在人体上找到胸骨角、剑突、第七颈椎棘突、骶角等骨性标志

④绘制躯干骨的平面图,完成实验报告

①在标本、模型上识别主要的躯干骨

②进行人体相应位置的定位

122确认四肢骨的形态结构位置①能指出上肢骨、下肢骨的组成

②能确认四肢骨各骨的形态结构和位置

③能在人体体表上找到肩峰、鹰嘴、内上髁、外上髁、髂前上棘、坐骨结节、髂嵴、内踝、外踝等标志

④能够熟练拆装人体骨架模型

2.2①掌握上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态结构: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 

②熟悉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的形态结构

③掌握下肢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以下主要形态结构:髋骨、股骨、胫骨、腓骨、跟骨

④熟悉髋骨、股骨、胫骨、腓骨、跟骨的形态结构

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肩胛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髋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足的结构

②学生分组观察模型和标本,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分小组进行定位训练,确认骨性标志

④绘制上肢骨和下肢骨图,完成实验报告

①在标本、模型上识别主要的四肢

②进行人体相应位置的定位

132确认颅骨的形态结构位置①能确认脑颅骨和面颅骨,在活体上确定其位置

②能够辨别成人颅骨和新生儿颅骨

③能在颅骨标本和模型上找到人字缝、冠状缝、矢状缝、翼点、颧弓、下颌角等结构,并在人体上找到

2.2①掌握掌握颅骨的名称、数目及主要的孔道和结构

②掌握眉弓、颧弓、咬肌粗隆、鼻中隔、内耳门、外耳门、外耳道、颞窝、垂体窝、髁突、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的结构

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颅骨的名称、数目、位置及主要的孔道和结构

②学生观察模型标本,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分小组进行定位训练

④绘制颅骨图,完成实验报告

①在标本、模型上识别主要的颅骨

②进行人体相应位置的定位

142确认人体各关节的组成和结构位置①能够在活体、标本、模型上识别主要关节的位置、名称和主要骨性标志

②能确认胸廓和骨盆的构成

③能运用骨学知识进行人体相应位置的定位

④拆装人体骨架模型,装配大关节

2.2①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的运动

②熟悉关节的主要辅助装置③了解骨连结的类型,了解胸廓和骨盆的构成

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和颅骨的连结

②学生分组观察模型标本,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学生组配人体关节,观察活体肋弓、骨盆的形态

④绘制胸廓图骨盆图,完成实验报告

①在标本、模型上识别主要的关节

②进行人体相应位置的定位

152确认头颈肌、躯干肌的形态结构位置①能辨别肌的构造和辅助结构,能确认面肌、咀嚼肌、颈阔肌、胸锁乳突肌的位置

②能确认竖脊肌、膈肌、腹直肌的位置和结构

③拆装人体骨骼肌模型

2.3①掌握面肌、咀嚼肌、颈阔肌、胸锁乳突肌的位置

②掌握竖脊肌、膈肌、腹直肌的位置和结构

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躯干肌、头颈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②学生分组观察模型标本,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绘制膈肌图,完成实验报告

①在标本、模型上识别主要的肌性标志

②进行人体相应位置的定位

162确认四肢肌的形态结构位置①能确认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的结构和位置

②能确认臀大肌和坐骨神经的位置

③能够定位肌肉注射的部位

④拆装人体骨骼肌模型

2.3①掌握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的结构和位置

②掌握臀大肌和坐骨神经的位置

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臀大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②学生分组观察模型标本,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学生观察尸体臀大肌和坐骨神经,确认肌肉注射部位

③完成实验报告

①在标本、模型上识别主要的肌性标志

②进行人体相应位置的定位

172肌细胞的收缩功能①能够制作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②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动物实验完成不同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2.3①掌握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②了解影响肌细胞收缩的因素

引入任务:提出问题:骨骼肌是如何收缩的?

教师给出案例和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肌细胞收缩原理

①考核小组讨论与合作

②书面作业:

骨骼肌是如何收缩的?

182①能够制作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②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动物实验完成不同强度和频率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2.3①掌握细胞的兴奋性和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

②熟悉肌肉收缩的若干形式

引入任务:提出问题:骨骼肌是如何收缩的?

教师给出案例和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肌细胞收缩原理

①考核小组讨论与合作

②书面作业:

骨骼肌是如何收缩的?

192确认内分泌器官的结构位置能够确认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的结构位置3.1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的结构和位置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的结构位置

②学生分组观察模型和标本,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小组进行定位训练

④教师归纳总结,下丘脑垂体靶器官的相互关系

⑤完成实训报告

①在标本、模型上识别垂体、甲状腺与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

②确认甲状腺的体表投影

202内分泌系统的①能运用胰岛素的知识为健康人群进行糖尿病的普及教育,同时为糖尿病病人进行饮食和运动的相关健康指导

②能够为甲亢病人提供饮食指导

3.3掌握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素和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引出任务:

单纯性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的发病机制

①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②侏儒症和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的成因

③学生分组,进行案例讨论,教师针对性指导

④教师讲解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

⑤学生归纳,给出最终讨论结果

案例讨论报告展示
212确认眼的形态结构位置①能够确认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的结构位置

②能够为眼科病人提供恰当的健康指导

3.1①掌握角膜、巩膜、视网膜的结构位置

②掌握晶状体、玻璃体的结构,掌握眼睑结膜泪器的形态结构

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眼球壁和内容物的结构位置

②学生分组观察模型和标本,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小组进行定位训练

④教师归纳总结,结合临床,认识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

⑤完成实训报告

①在标本、模型上识别眼及其附属结构

②进行眼的健康评估

222确认耳的结构位置①能够确认耳的内部结构

②能够确认声波的传播路径

③对耳部疾病患者做出恰当的健康指导

3.1掌握外耳、中耳、内耳的结构位置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耳的结构位置

②学生分组观察模型和标本,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小组进行定位训练

④教师归纳总结,声波的传播路径

⑤完成实训报告

①在标本、模型上识别耳及其附属结构

②进行耳和皮肤的健康评估

232感官的功能①能够针对不同的折光异常设计不同的矫正方案

②能够分析常见的感官功能障碍的原因

③对感官功能障碍患者做出健康指导

3.4①掌握眼折光系统的功能、感光功能、

②熟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引出任务:

①学生自行讨论总结老花眼、近视远视散光等临床治疗预防手段

②听障人士的矫正方法

③分组讨论夜盲症,色盲、盲点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④教师纠正完善:讲解相关知识点

⑤学生归纳总结,完成任务

①书面作业:列表总结折光异常的矫正方法

②分组讨论结果展示

242确认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髓的内部结构①能够确认脊髓的内部结构

②能够确认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③能够找出正确的腰椎穿刺点

3.5掌握脊髓的位置和内部结构,脊髓的功能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脊髓的结构位置

②学生分组观察模型和标本,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小组进行定位训练

④教师归纳总结,脊髓的功能

⑤完成实训报告

①在标本、模型上识别脊髓的灰质和白质

②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③确认腰椎穿刺位置

252确认脑干的形态结构位置①能够确认脑干的外形、内部结构、脑干的功能

②能够确认脑神经自脑干出脑部位

3.5掌握脑干的组成,及内部结构和功能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脑干的结构位置

②学生分组观察模型和标本,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小组进行定位训练

④教师归纳总结,脑干的功能

⑤完成实训报告

识别脑干及其组成成分
262确认小脑间脑端脑的形态结构位置能够确认小脑、间脑、端脑的结构位置3.5掌握小脑、间脑、端脑的位置和功能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小脑间脑端脑的结构位置

②学生分组观察模型和标本,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小组进行定位训练

④教师归纳总结,小脑端脑的功能

⑤完成实训报告

在标本、模型上识别小脑、间脑

 

272确认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①能够确认硬膜、蛛网膜、软膜的结构位置

②能够确认脑脊液及其循环路径

③能够定位腰椎穿刺点

3.5掌握脑与脊髓被膜的位置,了解脑脊液的产生部位和循环途径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硬膜、蛛网膜、软膜的结构位置

②学生分组观察模型和标本,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小组进行定位训练并模拟腰椎穿刺

④教师归纳总结,脑脊液循环路径

⑤完成实训报告

在标本、模型上识别脑和脊髓血管的位置、组成和分布
282确认颈丛、臂丛的组成和位置,确认其分支①能够确认膈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的走形,及损伤表现

②能够将形态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神经系统的护理

③能够对神经损伤患者做出恰当的健康指导

3.5掌握颈丛、臂丛的位置和分支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颈丛、臂丛分支位置

②学生分组观察模型和标本,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小组进行定位训练

④教师归纳总结,桡神经、尺神经损伤的表现

⑤完成实训报告

①在标本、模型上识别脊神经

②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坐骨神经和胫神经的体表投影 

292确认腰丛和骶丛的分支,确认嗅神经、视神经、前庭蜗神经的走形①能够确认胫神经、腓总神经、坐骨神经的走形

②能够将形态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神经系统的护理

③能够对神经损伤患者做出恰当的健康指导

3.5掌握腰丛和骶丛的分支,确认嗅神经、视神经、前庭蜗神经的走形,坐骨神经的位置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腰丛和骶丛分支位置,嗅神经、视神经、前庭蜗神经的走形

②学生分组观察模型和标本,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小组进行定位训练

④教师归纳总结,坐骨神经损伤的表现

⑤完成实训报告

在标本、模型上识别12对脑神经

302确认混合性脑神经的位置和走形,损伤后的表现①能够确认三叉神经、面神经、迷走神经的走形和分布

②能够将形态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神经系统的护理

③能够对神经损伤患者做出恰当的健康指导

3.5掌握混合性脑神经的位置和走形分布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三叉神经、面神经、迷走神经的走形和分布

②学生分组观察模型和标本,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小组进行定位训练

④教师归纳总结,确认其神经损伤后的表现

⑤完成实训报告

在标本、模型上识别12对脑神经

312确认内脏神经的组成分布①能够确认内脏神经的组成分布,损伤后的表现

②能够将形态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神经系统的护理

3.5掌握内脏神经的构成位置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内脏神经的组成分布,损伤后的表现

②学生分组观察模型和标本,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小组进行定位训练

④教师归纳总结,确认其神经损伤后的表现

⑤完成实训报告

①在标本、模型上识别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和分布

②眼心反射、卧立试验、竖毛反射、皮肤划纹征的检查

322突触及其传递①能够叙述经典突触传递过程

②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归纳要点

3.6①熟悉神经纤维和中枢传导兴奋的特征

②掌握突触传递过程

引出任务:案例

学生分组讨论

演示突触传递过程
332神经系统功能能够分析常见临床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给出康复护理指导方案3.6掌握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和运动作用引出任务:案例

帕金森病 ( 泰森)的表现和预后

截瘫病人的表现和损伤部位(桑兰、张海迪)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指导讲解

学生总结给出最终结果

截瘫病人康复护理方案
342神经系统功能能够分析常见临床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病给出康复护理指导方案3.6掌握神经系统对内脏的调节

掌握神经间信息传递过程

自行总结神经间信息传递的要点给出简稿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指导讲解

学生总结给出最终结果

归纳神经间信息传递要点
352神经系统功能的检查①能做人体常用神经反射的检查

②能够通过人体小脑功能的测试,分析小脑的功能

3.6掌握小脑的功能

掌握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

教师介绍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

学生据此设计实验并操作,记录实验现象,教师针对性指导

学生按照要求规范操作并书写实验报告

①考核实验设计、技能及小组合作

②实验报告展示

362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①能够分析条件反射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②能粗略制定植物人的护理要点

3.6①掌握交感、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②熟悉条件反射的形成

教师介绍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

学生据此设计实验并操作,记录实验现象,教师针对性指导

学生按照要求规范操作并书写实验报告

①考核实验设计、技能及小组合作

②实验报告展示

372血液的组成与功能能够通过实例观察血液的组成,并结合临床护理分析血液的功能4.2①掌握血液的组成

②了解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生理作用

③熟悉各种血细胞的主要功能

引入任务:能结合案例分析血液的功能

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血液的组成。出示实例,学生分组讨论血液的功能

①展示实验报告

②考核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

382

血液凝固、输血与血型

能够结合实例说出血液凝固的对人体的重要性,并通过实例明确血型和输血的原则4.2①熟悉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②掌握ABO血型系统与输血的关系

③掌握输血的原则

引出任务:

①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血凝过程,以临床病例-血友病的病因引导学生理解血液凝固

②利用案例学生分组讨论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①考核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

②书面作业:输血应依据哪些原则?

382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①能够进行家兔的基本实验操作

②能够对血凝的加速和延缓进行分析

4.2①掌握血液成分与理化性质

②理解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

引出任务:能够自行设计血液凝固的影响因素

①学生分组,准备提供的相关材料 

②介绍血液凝固学生据此设计动物实验并操作,记录实验现象,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按照要求规范书写实验报告

①考核实验设计、技能及小组合作

②实验报告展示

392血量、血型和输血原则①能够熟练进行ABO血型鉴定的操作

②能够养成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尊重生命的意识

4.2①理解血细胞的分类和功能

②掌握血型和输血原则

③了解血量及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引出任务:以由于输血发生差错而造成病人死亡的医疗事故而引出本次内容

①学生分组,准备提供的相关材料 

②介绍血型及坚定方法学生据此设计实验并操作,记录实验现象,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按照要求规范书写实验报告

①考核实验设计、技能及小组合作

②实验报告展示

402确认心的形态结构位置①能够确认心的结构位置

②能够确认心的体表投影

③能够确认心的传导系,心的血管

4.3①掌握心的结构和位置

②掌握心包概念,心的血管和心的传导系

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心位置、形态和结构

②学生分组观察模型和标本,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小组进行定位训练

④教师归纳总结,指导学生在人体上确认心的体表投影

⑤绘制心结构图,完成实训报告

①在标本、模型上识别心脏

②心音听诊部位和心电图导联安放位置的定位

412确认体循环的动脉①能够确认人体动脉分布

②能够确认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的分支

③能够确认腹腔干的分支

④能够在人体上触摸到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的搏动

④在体表寻找按压止血点

4.3①掌握人体动脉的分布

②掌握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的分支

③掌握肺循环,体循环的概念

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人体动脉分支

②学生分组观察模型和标本,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小组进行定位训练

④教师归纳总结,指导学生在人体上触摸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的搏动

⑤绘制腹腔干图,完成实训报告

①在标本、模型上识别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动

②寻找到能进行触脉部位、动脉血压常用测量的部位、重要的压迫止血部位

422确认体循环的静脉①能够确认人体静脉分布

②能够确认肝门静脉的属支

③能够确认肘正中静脉的位置和大隐静脉的位置走形

④能够在体表找到主要静脉穿刺点或注射点

4.3①掌握人体静脉的分布

②掌握肝门静脉的属支和三个吻合通路

③掌握肘正中静脉的位置和大隐静脉的位置

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人体静脉的分布

②学生分组观察模型和标本,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小组进行定位训练

④教师归纳总结,指导学生在人体上找到肘正中静脉、手背静脉网、大隐静脉

⑤绘制肝门静脉图,完成实训报告

①在标本、模型上识别肺循环和体循环的静脉

②寻找到全身可用于静脉穿刺的静脉

432确认淋巴管道和淋巴结的分布①能够确认人体淋巴干的分布,收集淋巴液的范围

②能够确认全身淋巴结的分布

③能够自行得出淋巴结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4.3①掌握人体淋巴结的分布

②掌握人体淋巴干收集淋巴的范围

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人体淋巴管、淋巴结的分布

②学生分组观察模型和标本,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小组进行定位训练

④教师归纳总结,指导学生在人体上触摸淋巴结,结合临床确认胃癌、乳腺癌淋巴转移路径

⑤绘制腋淋巴结图,完成实训报

在标本、模型上识别淋巴导管、主要淋巴结群和脾
442心脏与血管结构的组织结构①能够辨认心壁结构

②能够叙述动脉特点

③能够唉辨认大动脉、中动脉管壁结构

④能够理解循环过程

4.4①掌握动脉管壁的结构

②理解心脏的结构功能

①动脉的分类及形态

②动脉与静脉的区别

①考核实验设计、技能及小组合作

②实验报告展示

452心肌的生物电和心肌的生理特性①能够分析心肌生物电特点

②能运用实例解释心肌生理特性,理解与心肌功能之间的关系

4.5①熟悉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②掌握心肌的生理特性

教师利用PPT动画演示、学生分组讨论心肌的生理特性

①考核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
462心脏的泵血功能能够通过演示明确心脏的泵血功能,并通过实例分析心音和心电图的成因4.5①了解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心肌的生理特性

②熟悉心脏的泵血过程

③熟悉并分析心音和心电图的成因

引出任务:分析心脏在血液循环的中心地位

①教师利用PPT动画演示、学生分组讨论心脏的泵血功能。

②教师对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①考核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

②书面作业:心音是怎样产生的?

472血管的功能与血压能够结合各类血管的功能分析血压的产生原因,并通过临床实例说明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4.5①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②掌握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③了解静脉血流与组织液生成回流特点

引入任务:会结合临床分析血压的变化

①教师利用PPT简单讲解并给出案例,学生分组讨论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②探讨高血压对机体的影响

①考核实验设计、技能及小组合作

②书面作业:动脉血压是怎样形成的?

482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和心音听诊①学会心血压计的使用操作方法

②能进行正常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并能说出血压的正常数值及影响因素

4.5掌握动脉血压及其影响因素

了解动脉脉搏

引出任务:动脉血压是如何测量的? 

①学生分组,准备提供的相关材料 

②教师简单介绍学生自行进行心音、血压操作,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按照要求规范书写实验报告

①考核实验设计、技能及小组合作

②实验报告展示

492心血管活动的调节①能解释降压反射对人体动脉血压的调节作用

②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动物实验观察心血管的功能及其调节因素,协助解决临床护理中的实际问题

4.5①比较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

②了解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及作用

③掌握降压反射对人体动脉血压的调节作用

引出任务:正常人体动脉血压如何维持稳定? 

①学生分组,准备提供的相关材料 

②介绍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学生据此设计实验并操作,记录实验现象,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按照要求规范书写实验报告

①考核实验设计、技能及小组合作

②实验报告展示

502确认呼吸道和肺的形态结构位置①能够确认呼吸道的结构位置,确认鼻旁窦的开口,确认喉和气管的结构位置

②能够确认肺的形态结构位置

③能够确认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④能够理解气胸、血胸的表现

4.6①掌握呼吸道的组成和结构

②掌握肺的结构和位置,胸膜的结构

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呼吸道和肺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②学生分组观察模型和标本,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分小组进行定位训练

④教师归纳总结,指导学生在人体上确认肺和胸膜的体表投影

⑤绘制气管和肺图,完成实训报告

型、和标本上鼻腔、气管、支气管、肺、胸膜腔、纵隔的位置

②肺和胸膜的视诊、触诊和叩诊

512呼吸的基础——气管与肺①能够辨认气管管壁结构

②能够叙述肺的微观特点

③能够理解呼吸功能

4.7①掌握气管壁的结构

②理解肺的呼吸功能

①气管管壁结构

②肺的实质组成

①以提问方式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气管的结构特点②操作检验镜下辨认气管
522肺通气与气体的交换与运输①能够结合护理实践说明呼吸的意义,并结合人工呼吸的实例明确肺通气的原理

②能够通过演示和实例说明气体的交换过程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中的运输形式

4.8①了解呼吸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②熟悉肺通气的原理及其通气的阻力

③熟悉气体的交换过程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中的运输形式

引入任务:利用案例明确肺通气的过程与原理

①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肺通气和气体的交换的原理,通过人工呼吸和呼吸系统疾病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呼吸的重要功能,然后教师归纳总结

考核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
531呼吸系统的功能与功能调节①能够进行家兔的基本实验操作

②能够观察实验结果并对调节呼吸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③能够通过案例分析调节呼吸的因素

4.8①熟悉兔颈部手术的基本操作

②掌握化学感受器反射主要和意义

③了解其它调节呼吸的反射

引出任务:人由平原到高原呼吸会有何变化而引出本次内容

①学生分组,准备提供的相关材料 

②介绍呼吸调节实验方法学生据此设计实验并操作,记录实验现象,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按照要求规范书写实验报告

④分组讨论案例

①考核实验操作、技能及小组合作

②实验报告展示

541人体肺通气功能测定①学会肺活量计的使用操作方法

②能够进行肺活量的测定

4.8熟悉肺通气的原理及其通气的阻力引出任务:肺活量是如何测量的? 

①学生分组,准备提供的相关材料 

②教师简单介绍学生自行进行肺活量测定,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按照要求规范书写实验报告

①考核实验设计、技能及小组合作

②实验报告展示

552确认口腔、咽、食管的形态结构位置①能确认口唇、腭、牙齿、舌的形态结构位置

②能确认鼻咽、口咽、喉咽的位置,食管的三处狭窄

③能够得出咽与消化、呼吸的关系

④能够理解胃镜操作的注意事项

4.9①掌握口腔、牙齿、咽的结构位置

②掌握食管的三处狭窄

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口腔、咽、食管、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②学生分组观察模型和标本,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分小组进行定位训练

④完成实训报告

①在标本、模型上识别口腔、咽、食管

②常用消化系统的几种重要插管所通过的结构或狭窄部位的确认

562确认胃、小肠、大肠的形态结构位置①能确认胃的形态位置

②能确认小肠的分部、大肠的分部及形态结构位置

③能确认阑尾的体表投影

4.10①掌握胃的形态结构位置

②掌握小肠的分部,及每一部分的形态结构位置

③掌握大肠的分部及每部分的形态结构位置

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胃、小肠、大肠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②学生分组观察模型和标本,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分小组进行定位训练

④教师归纳总结,结合临床,确认胃和阑尾的位置

⑤绘制胃图,完成实训报告

①在标本、模型上识别胃、小肠、大肠

②常用消化系统的几种重要插管所通过的结构或狭窄部位的确认

572确认肝和胰的形态结构位置①能确认肝的形态结构位置和体表投影

②能够确认胆囊的位置,肝外胆道结构

③能够确认胰的结构位置

4.9①掌握肝的形态结构位置和体表投影

②掌握胰和唾液腺的位置和形态结构

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肝和胰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②学生分组观察模型和标本,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分小组进行定位训练

④教师归纳总结,指导学生在人体上确认肝和胆囊的体表投影

⑤绘制肝胰图,完成实训报告

①在标本、模型上识别肝、胰

②利用肝和胆囊的部位及其在体表的投影,进行腹部体检

582消化管的管壁结构①能够辨认胃壁结构

②能够叙述小肠特点

③能够过程小肠的吸收结构基础

④能够叙述肝脏结构并理解其功能

4.10①掌握胃壁的结构

②理解小肠的结构功能基础(肠绒毛)

①消化管分段及各自结构特征

②肝脏的结构特征

①以提问方式考查学生是否掌握胃、肝脏的结构特点

②操作检验镜下辨认胃、小肠

592消化腺组织的结构①能够熟练操作显微镜

②能够识别肝、胰腺的组织结构

4.2

4.3

4.4

①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②理解肝、胰腺的组织结构

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肝、胰腺的组织结构

②教师简单讲解和示范,学生自行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学生观察并完成绘图

①展示实验报告――镜下结构绘图

②学生互相点评

602消化和吸收能够针对常见消化道疾病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方案4.11掌握消化液的成分作用

熟悉营养物质的吸收部位

引出任务:

①保护我们的胃肠需要注意哪些

②胃大部切除患者的护理方案

③胃炎病人的饮食方案

④便秘、痔疮的成因

⑤学生分组讨论,给出结果展示

⑥教师针对性的讲解,纠正,并根据结果给予合适引导

⑦学生归纳总结,完善讨论结果,给出最终方案

每组设计一份胃大部切除病人的护理方案
612消化活动的调节①能够进行正常人腹部的听诊

②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动物实验观察消化器官的活动及其调节因素,协助解决临床护理中的实际问题

4.11①理解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②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排便及其影响因素

③掌握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引出任务:为何饭前饭后不适宜从事剧烈体育运动

①学生分组,准备提供的相关材料 

②介绍消化和吸收的全过程和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学生据此设计动物实验并操作,记录实验现象,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按照要求规范书写实验报告

①考核实验设计、技能及小组合作

②实验报告展示

622确认肾、输尿管、膀胱的形态结构位置①能够确认肾的结构位置

②能够确认输尿管的三处狭窄

③能够确认膀胱的结构位置,及膀胱癌好发部位

4.12①掌握肾、输尿管、膀胱的结构和位置

②掌握输尿管的三处狭窄

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肾、输尿管、膀胱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②学生分组观察模型和标本,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小组进行定位训练

④教师归纳总结,指导学生在人体上确认肾和膀胱的位置

⑤绘制肾结构图,完成实训报告

①在标本、模型上识别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②膀胱、尿道和导尿管的放置关系

632尿生成的基础——肾①能够辨认肾结构

②能够理解肾的尿生成功能

4.13①掌握肾的结构

②尿液的产生过程

①肾的实质结构

②尿液的生成过程

以提问方式考查学生是否掌握肾的结构特点
2尿的生成与排尿能对肾病患者设计4.14掌握尿的生成的过程

掌握尿生成的调节

引出任务:

①糖尿病病人为何多尿

②尿毒症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为何升高

③临床检查中,尿液的检测为何是常规检查项目

④肾病患者尿液中为什么会出现蛋白质、血细胞

⑤肾衰病人护理的注意事项

⑥学生分组讨论,给出讨论结果

⑦教师指导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分析,讲解相关知识

⑧学生完善资料总结归纳,给出最终结果展示

考核小组合作

书面作业:罗列出尿液生成环节受哪些因素影响

652影响尿生成的因素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动物实验观察尿生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协助解决临床护理中的实际问题

4.14掌握尿的生成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①学生分组,准备提供的相关材料 

②介绍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学生据此设计实验并操作,记录实验现象,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按照要求规范书写实验报告

①考核实验设计、技能及小组合作

②实验报告展示

662能量代谢和体温①能够运用相关知识为临床患者进行饮食健康指导

②能用进行体温的测量,对临床高热病人进行降温护理

4.15掌握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了解基础代谢率的测定

熟悉体温的测量部位和调节

引出任务:

1高热病人的护理

2甲亢病人的基础代谢率测定

3肥胖症患者的体重调整

4术中术后病人护理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给出结果展示

教师针对性指导、纠正、讲解

学生归纳总结,完善讨论结果,给出最终方案

每组设计一份高热病人护理方案
672确认男性内、外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①能够确认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精囊、前列腺的形态结构位置

②能够确认男性尿道的结构

5.1①掌握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精囊、前列腺的结构位置

②掌握精子产生部位,男性尿道的特点

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精囊、前列腺的结构位置

②学生分组观察模型和标本,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小组进行定位训练

④教师归纳总结,指导学生确认男性尿道的结构,两个弯曲,三处扩大,三处狭窄

⑤绘制男性尿道图,完成实训报

在标本、模型上识别男性生殖器官
682确认女性内、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位置①能够确人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前庭大腺的结构位置

②能够确认输卵管的峡部,壶腹部,阴道穹的位置

③对妇产科疾病能够做出健康指导

5.2①掌握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前庭大腺的结构位置

②掌握输卵管的峡部,壶腹部,阴道穹的位置,子宫的正确位置及子宫的固定装置

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PPT简要介绍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前庭大腺的结构位置

②学生分组观察模型和标本,教师针对性指导

③小组进行定位训练

④教师归纳总结,指导学生确认子宫的固定装置

⑤绘制女性内生殖器图,完成实训报告

①在标本、模型上识别女性生殖器官②对妇产科疾病能够做出健康指导

692生殖的结构基础与生殖细胞①能够辨认睾丸、卵巢、子宫结构

②能够理解受精的意义及过程

③能够理解不孕及不育的原因

5.3①掌握睾丸、卵巢、子宫的结构

②受精的意义

①睾丸、卵巢、子宫的结构

②受精的意义

以提问方式考查学生是否掌握睾丸的结构特点
702受精、卵裂、胚泡、植入及三胚层分化①能够理解受精、卵裂、胚泡、植入、三胚层分化的过程并掌握其概念

②能够通过多媒体、标本、模型了解不同发育阶段胚胎特点

5.4①掌握受精、卵裂、胚泡、植入概念

②熟悉三胚层分化的过程

③了解不同发育阶段胚胎结构特点

①引出任务:老师利用PPT简要介绍受精、卵裂、胚泡、植入及三胚层分化

②学生观察并完成绘图

③编制优生优育宣教手册

展示实验报告

①展示实验报告

②展示自制优生优育宣教手册

712胎膜与胎盘、双胎、连胎与畸胎①能够理解蜕膜、胎膜、胎盘、脐带形成的过程并说出其概念

②能够通过多媒体、标本、模型了解胎盘、脐带位置、结构、功能并能解释其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

③能够进行优生优育的健康宣传教育

5.4①熟悉蜕膜、胎膜、胎盘、脐带形成的过程及概念②掌握胎盘、脐带位置、结构、功能①引出任务:老师利用PPT简要介绍受精、卵裂、胚泡、植入及三胚层分化

②学生观察并完成绘图

③编制优生优育宣教手册

展示实验报告

①展示实验报告

②展示自制优生优育宣教手册

722生殖功能①能够运用生殖知识指导科学受孕

②能够科学地指导计划生育工作

③能够解释生殖问题所涉及的政治、经济、伦理等社会问题

5.5①了解男性主性器官的功能和雄激素的生理作用

②掌握月经周期的形成原理

③理解胎盘在妊娠过程中的生理作用

①引出任务:教师利用视频简要介绍人类的生殖过程

②设置情景,角色扮演,分小组模拟生殖过程

计划生育宣教
732归纳总结知识的综合运用1~5深化知识应用能力复习答疑
742综合复习知识的综合运用1~5深化知识应用能力复习答疑
752综合考核能够综合运用已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1~5考核标准见综合考核
5. 第一节课设计梗概

第一步:首先自我介绍,通告通信方式,以便师生联系。初步了解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介绍课程性质、内容组成、学习目标、考核要求;职业生涯与该课程的关系。(20分钟)

第二步:引入本次课的任务: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基本结构。通过这一任务,完成对显微镜的熟练操作,能够指出显微镜的主要部件;能够使用显微镜识别细胞的基本组织结构特点。(65分钟)

第三步:根据课程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要求,布置相关课后项目作业。实验室练习显微镜的使用,并绘制细胞的基本结构的镜下图片。(5分钟)

四、考核方案设计

因本课程为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理论性较强,故考核以期末卷面成绩为主。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形成性考核占40%,终结性考核占60%。具体考核内容分配如下:

1.形成性考核

①平时成绩(15%):包括考勤(5%)、学习态度(3%)、课堂提问(5%)讨论题、课堂评价、作业(2%),培养职业道德和素养。

②实验成绩(25%):每次实验成绩包括实验室表现(5%)、实验操作及设计(5%)、实验报告(10%)、小组合作(5%),培养职业素养。

2.终结性考核

期末笔试(60%):基本理论储备,培养职业人的理论素养。

五、教材、资料

教材:鲍建英. 正常人体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资料:

1.窦肇华.正常人体结构.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周朋进.生理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其它相关书籍网络资源

六、需说明的其他问题

①本课程是随着护理教育模式及培养目标改变而诞生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包括了正常人体结构学和功能学。因此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对教材作了适当的取舍处理,同时考虑自编教材。

②本课程注重内容间的交叉、融合、渗透,按人体系统整合正常人体发生、形态结构、功能及其化学组成和变化规律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更符合对正常人体的认识规律,也适应健康、预防和临床工作的实际。设计理念上在突出"三基",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体现"五性",即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

文档

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管理信息课程名称:正常人体学基础制定时间:2010.12.08课程代码:630201214所属分院:护理学院制定人:韩玉霞批准人:韩玉霞二、基本信息学分:10课程类型:护理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学时:150后续课程:疾病学基础、药物应用护理、健康评估、康复护理、老年护理、急救护理、基础护理、成人护理、儿童护理、母婴护理等。授课对象:2010级护理高职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胚胎发育,生命活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