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主要观测点 | 二级主要观测点 | 校内评审标准和分值 |
1.建设基础 10分 | 课程建设基础 | 已结题省级精品课程10分;已结题市级精品课程6分;已结题校级精品课程2分 |
2. 教学内容与资源25分 | 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 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能够碎片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 | 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10分 |
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5分 | ||
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5-15分钟短视频模块集。10分 | ||
3. 教学设计与方法15分 | 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 | 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15分 |
4. 教学活动与评价20分 | 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 | 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10分 |
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 | 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10分 | |
5. 教学效果与影响10分 | 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课程共享作用,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 | 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跟踪和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改进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促进因材施教。10分 |
6.团队支持与服务10分 | 课程团队应负责课程相关教师的培训及教学研讨工作。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形成一支教学、辅导、设计和技术支持等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资源设计和制作能力强的优秀课程教学团队。 | 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为高校正式聘用,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教师,课程组成员均在教学一线长期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除主讲教师外,还需配备必要助理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人员,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课程正式运行后,能保证每学年都对外校开放。10分 |
7.信息安全及知识产权保障10分 | 严格遵守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规范,依法依规开展教学活动。 | 对课程内容、讨论内容、学习过程内容的有效监管,防范和及时制止网络有害信息的传播。1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