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支架工程
抗震支架施工方案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批 准 人:
江苏格瑞思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2019.1.21
第一章 工程设计总则
一.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勘察单位:
质量安全监督站:
基坑监测单位:
1.2工程及环境概况
表1.3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
抗震设防烈度 | 6 | 7 | 8 | 9 |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 0.05g | 0.10(0.15)g | 0.20(0.30)g | 0.40g |
1.4设计依据:
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90581-2014
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10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建设方、设计单位提供的图纸及技术资料
1.5机电管线抗震的意义:
地震引发的机电系统灾害主要体现为:
1、系统损坏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
2、系统损坏引发的水灾及火灾;
3、系统损坏引发的人员伤亡;
4、火灾引发的结构主体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经抗震设防后的建筑消防等机电工程设施,当遭遇到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发生时可以达到减轻地震破坏,减少次生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采取必要的机电抗震措施可以有效保护机电系统的震害损失:
1、减少机电系统破坏程度,降低经济损失;
2、有效控制水灾及火灾的发生;
3、减少人员伤亡几率;
4、保障主体结构安全不受火灾影响。
根据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第1.0.4条: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6度以上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昆明市抗震设防烈度8度,机电工程设施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唯有提高机电系统自身的抗震性能,才能有效防止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确保地震后机电系统迅速恢复运转。地震时,加装抗震措施的管道及设备相对没有加装的可减少5—10倍的位移量,可有效提高系统的抗震性能。综合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规范强条要求及本项目实际需要分析,在重点部位机电系统进行抗震设防以符合规范要求、使用要求及验收要求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2机电抗震设计应达到的要求:
一.2.1机电抗震总体设计要求
根据规范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1.0.3条:建筑机电工程设施抗震设计应达到下列要求:
1、 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机电工程设施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运行;
2、 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机电工程设施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运行;
3、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机电工程设施不至于严重损坏,危及生命。
一.2.2非结构组件抗震设计要求
长期以来,非结构构件都没有得到重视,通常不在结构工程师的设计范围内。据统计地震中60%-70%的损失是由非结构构件的设计缺失或安装不当造成的。设置抗震支吊架能在抗震中为建筑非结构构件即建筑机电工程设施给予可靠保护,减少损失。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第3.7.1条)
非结构构件包括持久性的建筑非结构构件和支承于建筑结构的附属机电设备:
1.建筑非结构构件指建筑中除承重骨架体系以外的固定构件和部件,主要包括非承重墙体,附着于楼面和屋面结构的构件、装饰构件和部件、固定于楼面的大型储物架等;
2.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指为现代建筑使用功能服务的附属机械、电气构件、部件和系统,主要包括电梯、照明和应急电源、通信设备,管道系统,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烟火监测和消防系统,公用天线等。
非结构构件应根据所属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和非结构地震破坏的后果及其对整个建筑结构影响的范围,采取不同的抗震措施;当相关专门标准有具体要求时,尚应采用不同的功能系数、类别系数等进行抗震计算。
当计算和抗震措施要求不同的两个非结构构件连接在一起时,应按较高的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非结构构件连接损坏时,应不致引起与之相连接的有较高要求的非结构构件失效。
第二章 抗震支架的设计
二.1抗震支吊架系统设计依据
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90581-2014
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10
3、《FM Global Property Loss Prevention Data Sheets》
4、《NFPA-13 Standard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Sprinkler Systems》
二.2抗震支吊架的概念
1、抗震支吊架是与建筑结构体牢固连接,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的抗震支撑设施。由锚固体、加固吊杆、抗震连接件及抗震斜撑组成。
2、组成抗震支吊架的所有构件应采用成品构件,连接紧固件的构造应便于安装。
二.3抗震支吊架的种类
侧向支架 | 纵向支架 |
2、纵向抗震支吊架:斜撑与管道横截面垂直的抗震支吊架。
3、单管支架:单管(杆)抗震支吊架由一根承重吊架和抗震斜撑组成的抗震支吊架。
4、门型抗震支吊架:由两根及以上承重吊架和横梁、抗震斜撑组成的抗震支吊架。
二.4机电管线抗震设计范围: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机电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的规定。
设计基本要求
建筑机电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三章响应情况表
序号 | 规范要求 | 对规范的响应情况 |
1 | 第3.12条 建筑机电工程重要机房不应设置在抗震能力薄弱的部位,对有隔振装置的设备,当发生强烈震动时不应破坏连接件,并应防止设备和建筑结构发生谐振现象 | 响应规范要求 |
2 | 第3.14条建筑机电工程穿越结构墙体的洞口设置,应尽量避免穿越主要承重结构构件。管道和设备与建筑结构的连接,应能允许二者间有一定的相对变位 | 响应规范要求 |
3 | 第3.16条建筑机电工程设施抗震设计应以建筑结构设计为基准,对与建筑结构的连接件应采取措施进行设防,对重力不大于1.8KN的设备或吊杆计算长度不大于300mm的吊杆悬挂管道,可不进行设防 | 响应规范要求 |
建筑机电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五章响应情况表
序号 | 规范要求 | 对规范的响应情况 |
1 | 第5.11条供热、通风与空气调节管道的选材 | 管材选用满足规范要求 |
2 | 第5.12条供暖、空气调节水管的布置与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 |
1、管道不应穿过抗震缝。当必须穿越时,应在抗震缝两边各装一个柔性管接头,或在通过抗震缝处安装门形弯头或设伸缩节 | 响应规范要求,当必须穿越时,在抗震缝两边各装一个柔性管接头(前期安装考虑) | |
2、管道穿过内墙或楼板时,应设置套管,套管与管道间的缝隙应填充柔性耐火材料 | 响应规范要求(前期安装考虑) | |
3、管道穿越建筑物的外墙和基础时 | 空调水管不穿过建筑物的外墙和基础,此条目前项目不适用 | |
4、锅炉房、制冷机房、热交换站内的管道应有可靠的侧向和纵向抗震支撑。多跟管道共用支吊架或管径大于等于300mm的单根管道支吊架,宜采用门型抗震支吊架 | 制冷机房管道采用落地支架,满足规范要求。设备层板换机房、热泵机房内管道采用组合门型抗震支吊架,响应规范要求(此条目前项目不适用) | |
5、管道抗震支吊架不应管线热胀冷缩产生的位移。管道抗震支吊架设置和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规定 | 响应规范要求(此条目前项目不适用) | |
3 | 第5.13条通风、空气调节风道的布置与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 |
1、风道不应穿过抗震缝。当必须穿越时,应在抗震缝两侧装一个柔性软接头 | 响应规范要求 | |
2、风道穿过内墙和楼板时,应设置套管,套管与管道间的缝隙应填充柔性耐火材料 | 响应规范要求 | |
3、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m2 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0m的风道可采用抗震支吊架,风道抗震支吊架的设置和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981-2014 的规定。 | 关键部位设置,如柴油发电机房、配电房、机电层等。 | |
4 | 第5.14条防排烟风道、事故通风风道及相关设备应采用抗震支吊架 | 响应规范要求 |
5 | 第5.15条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构筑物、设施的选型、布置与固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 响应规范要求 |
建筑物内敷设的钢制烟囱抗震设计按现行国家标准GB50051 的有关规定执行。 | 响应规范要求 | |
重力大于1.8kN 的空调机组、风机等设备采用吊装时应设置抗震支吊架。 | ||
运行时不产生振动的吸收式冷热水机组、室外安装的制冷设备,冷热水箱、热交换器等设备、设施可不设防震基础,但应使其与主体结构牢固连接,与其连接的管道应采用金属管道及柔性连接。 | 响应规范要求 | |
运行时产生振动的风机、水泵、压缩式制冷机组(热泵机组)、空调机组、空气能量回收装置等设备、设施或运行时不产生振动的室外安装的制冷设备等设备、设施对隔声降噪有较高要求时,应 设防震基础,且应在基础四周设限位器固定。限位器应经计算确定,与其连接的管道应采用柔性连接。 | 响应规范要求 |
二.5.1抗震支吊架设计考虑因素
抗震支吊架设置时应考虑:设防烈度、建筑使用功能、建筑结构、变形特征、设备位置及运行要求、相关规范要求。
二.5.2抗震支吊架的设计流程
1、分析图纸:整理、分析图纸了解结构和工艺; 1、管线选取:分系统找出专业依据规范选取抗震需求管线; 2、布置支架:确定间距按规范设置侧向、纵向和四向支架; 3、绘制祥图:绘制节点图支架构造要求考虑结构连接; 4、荷载校核:计算地震水平力,校核系统及配件编写支架力学计算书; |
二.6.1抗震支架构造设置
1、水平管道在安装柔性补偿器及伸缩节的两端应设置侧向及纵向抗震支吊架。直管上每隔一个柔性接头在0.6m范围内设置侧向抗震支架,相邻抗震支架之间柔性接头不能超过两个。
2、抗震吊架斜撑安装不应偏离其中心线2.5°。
3、抗震支吊架斜撑管线节点与吊杆管线节点的间距不得大于0.1m。
4、侧向、纵向抗震支吊架的斜撑安装,垂直角度宜为45°,且不得小于30°。
5、穿过隔震层的建筑机电工程管道应采用柔性连接或其他有效措施 ,并应在隔震层两侧设置抗震支架。
(1)抗震支架直接与结构相连,风管上方和下方都安装限位槽钢。
(2)不要把一个系统支撑到两个不同的结构上,比如一面墙和天花板。
(3)落地设备抗震系统,包括刚性安装系统和隔振系统。
当计算两个连接在一起、抗震措施要求不同的机电设备时,应按较高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建筑机电设备连接损坏时,不应引起与之相连的有较高要求的附属机电设备失效。两组抗震支架间距过近时要避免相互影响。
当抗震支吊杆长细比大于100或斜撑杆件长细比大于200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L>300mm,吊杆应当采用槽钢加强。
1、抗震支吊架的最大间距
管道类别 | 抗震支架最大间距(m) | ||
侧向 | 纵向 | ||
给水、热水及消防管道 | 新建工程刚性连接金属管道 | 12 | 24 |
新建工程柔性连接金属管道;非金属管道及复合管道 | 6 | 12 | |
燃气、热力管道 | 新建燃油、燃气、医用气体、真空管、压缩空气管、蒸汽管、高 温热水管及其它有害气体管道 | 6 | 12 |
通风及排烟管道 | 新建工程普通刚性材质风管 | 9 | 18 |
新建工程普通非金属材质风管 | 4.5 | 9 | |
电线套管及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盒 | 新建工程刚性材质电线套管、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 | 12 | 24 |
新建工程非金属材质电线套管、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 | 6 | 12 |
2、水平管线侧向及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应按下式计算:
=
αEk=γηζ1ζ2αmax
注:抗震支吊架要求计算的αEk不小于0.5
式中:---水平管线侧向及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m)
---抗震支吊架的最大间距(m)
---水平地震力综合系数,该系数小于1.0时按1.0取值
---抗震斜撑角度调整系数。当斜撑垂直长度与水平长度比为1.00时,调整系数取1.00;当斜撑垂直长度与水平长度比小于等于1.5时,调整系数取1.67;当斜撑垂直长度与水平长度小于或等于2.00时,调整系数取2.33
二.6.5抗震支吊架平面设置原则
1、当计算两个连接在一起、抗震措施要求不同的机电设备时,应按较高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建筑机电设备连接损坏时,不应引起与之相连的有较高要求的附属机电设备失效。 2、采用双向支架和侧向支架交替布置的方式比较合理; 3、综合抗震支架按最高标准的管线进行支架设计; |
1、每段水平直线管道应该在两端间距设置侧向抗震支架并距端点距离不大于0.6m。
每段水平直管道应至少设置一个纵向抗震支架,当两个纵向抗震支吊架距离大于最大设计间距时,应按本规范第8.2.3的要求间距依次增设纵向抗震支架。例如:刚性连接金属管道长为36m,按最大24m的间距依次设置纵向支撑,直至所有支撑间距均满足要求。
刚性连接的水平管道,两个相邻的加固点间允许纵向偏移,水管及电线套管不得大于最大侧向支吊架间距的1/16,风管、电缆梯架、电缆托盘和电缆槽盒不得大于其宽度的两倍。
1、水平管道应在转弯处0.6m范围内设置侧向抗震支吊架。当斜撑直接作用于管道时,可作为另一侧管道的纵向抗震支吊架,且距下一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应按下式计算:
L=+0.6
L —距下一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m);
(m);
—侧向抗震支架间距(m)
例如:纵向抗震支吊架最大间距24m,侧向抗震支吊架最大间距12m,则双向抗震支吊架距下一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为: +0.6=18.6m。(L1=24米,L2=12,则:计算L=18.6米)
当水平管道通过垂直管线与地面设备连接时,管线与设备之间采用柔性连接,水平管线距垂直管线600mm范围内设置侧向支撑,垂直管线底部距地面大于0.15m应设置抗震支撑。
单管(杆)抗震支吊架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接立管的水管管道应在靠近立管0.6m(风管取两倍风管宽度)范围内设置第一个抗震吊架
(2)单立管通过套管穿越楼层时,可设置抗震支吊架。
(3)单管道中安装的附件自身质量大于25kg时,应设置单独的抗震支吊架
(4)当立管长度大于1.8m时,应在其顶部及底部0.6m范围内设置四向抗震支架。
(5)当立管长度大于7.6m时,应在中间加设抗震支架;
(6)立管抗震支架最大不得超过12m。
1、锅炉房,空调机房,水泵房管路应有可靠的侧向和纵向抗震支撑;多根管道共用支吊架或管径大于等于300mm的单根管道支吊架,宜采用门型抗震支吊架。
2、门型抗震支架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门型抗震支吊架至少应有一个侧向抗震斜撑或两个纵向抗震斜撑
(2)同一承重吊架悬挂多层门型吊架,应对承重吊架分别加固,并设置斜撑
(3)门型抗震支吊架侧向及纵向斜撑应安装在上层横梁或承重吊架连接处;
(4)当管道上的附件大于25kg且与管道采用刚性连接时,或附件质量为9kg~25kg且与管道采用柔性连接时,应设置侧向及纵向抗震支撑
对于重力不大于1.8KN的设备或吊杆计算长度不大于300mm的吊杆悬挂管道,可不进行设防。此外,吊杆与结构的连接处必须可以旋转,不会导致移动,这可以通过附加例如转环,螺丝圈,或是隔振悬挂连接来实现。(如下图)
二.7.1受力模型
水平力方向造成的两种杆件受力状态
杆件受力由连接配件,立杆及斜撑,锚栓共同传递给结构; 支架设计应确保连接可靠(配件及支撑等) |
(1)水平地震力综合系数按下列公式计算:
αEK =γηζ1ζ2αmax
式中αEK —为水平地震力综合系数
γ——非结构构件功能系数(见表2.1)
η——非结构构件类别系数(见表2.1)
ζ1——状态系数,对预制建筑构件、悬臂类构件、支承点低于质心的任何设备和柔性体系宜取2.0,其余情况可取1.0;
ζ2——位置系数,建筑的顶点宜取2.0,底部宜取1.0,沿高度线性分布;
αmax——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见表2.2)
表2.1建筑机电设备构件的类别系数和功能系数:
构件、部件所属系统 | 类别系数 | 功能系数 | ||
甲类建筑 | 乙类建筑 | 丙类建筑 | ||
消防系统、燃气及其他气体系统;应急电源的主控系统、发电机、冷冻机等 | 1.0 | 2.0 | 1.4 | 1.4 |
电梯的支承结构,导轨、支架,轿箱导向构件等 | 1.0 | 1.4 | 1.0 | 1.0 |
悬挂式或摇摆式灯具,给排水管道、通风空调管道及电缆桥架 | 0.9 | 1.4 | 1.0 | 0.6 |
其他灯具 | 0.6 | 1.4 | 1.0 | 0.6 |
柜式设备支座 | 0.6 | 1.4 | 1.0 | 0.6 |
冰箱、冷却塔支座 | 1.2 | 1.4 | 1.0 | 1.0 |
锅炉、压力容器支座 | 1.0 | 1.4 | 1.0 | 1.0 |
公用天线支座 | 1.2 | 1.4 | 1.0 | 1.0 |
地震影响 | 6度 | 7度 | 8度 | 9度 |
多遇地震 | 0.04 | 0.08(0.12) | 0.16(0.24) | 0.32 |
罕遇地震 | 0.28 | 0.50(0.72) | 0.90(1.20) | 1.40 |
(2)当采用等效测力法时,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宜按下式计算:
F=γηζ1ζ2αmaxG=αEKG
式中:F—沿最不利方向施加于非结构构件重心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G—非结构构件的重力,应包括运行时有关的人员、容器和管道中的介质
及储物柜中物品的重力。
二.7.3建筑机电工程设施或构件内力组合设计值 S 计算
建筑机电工程设施的地震作用效应(包括自身重力产生的效应和支座相对位
移产生的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
S=γGSGE+γEhSEhk
式中 S ——机电工程设施或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
γG——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1.2;
γEh ——为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1.3;
SGE——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
SEhk——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建筑机电工程设施构件抗震验算时,摩擦力不得作为抵抗地震作用的抗力;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可采用1.0,应满足下式要求:
S ≤ R
式中 R ——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二.7.4管道荷重计算
钢管的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W=0.0246615(D-t)t
式中:W——钢管的单位长度理论重量,单位为千克每米;
D——钢管的外径,单位为毫米;
t——钢管的壁厚,单位为毫米;
钢管镀锌后,单位长度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w=CW
W——钢管镀锌前的单位长度理论重量,单位为千克每米;
C——镀锌层的重量系数见表2.3;
表2.3镀锌层的重量系数
壁厚/mm | 0.5 | 0.6 | 0.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2.3 |
系数c | 1.255 | 1.112 | 1.159 | 1.127 | 1.016 | 1.091 | 1.080 | 1.071 | 1.0 | 1.055 |
壁厚/mm | 2.6 | 2.9 | 3.2 | 3.6 | 4.0 | 4.5 | 5.0 | 5.4 | 5.6 | 6.3 |
系数c | 1.049 | 1.044 | 1.040 | 1.035 | 1.032 | 1.028 | 1.025 | 1.024 | 1.023 | 1.020 |
壁厚/mm | 7.1 | 8.0 | 8.8 | 10 | 11 | 12.5 | 14.2 | 16 | 17.5 | 20 |
系数c | 1.018 | 1.016 | 1.014 | 1.013 | 1.012 | 1.010 | 1.009 | 1.008 | 1.009 | 1.006 |
风管荷重计算公式:
P=0.21195(a+b)×δ
式中:P—荷重(N);
a、b—矩形风管宽度、高度(mm);
δ—风管壁厚(mm);
二.7.6电缆桥架荷重计算
P=η*S*ρ*L*ɡ/K+G
式中:P—电缆桥架重量;
η—填充率(%);
S—电缆总截面面积;
ρ—电缆的密度;
L—电缆的长度;
g—重量加速度,取9.8Kg/N;
K—裕量系数,取1.10~1.25;
G—桥架本身的重量。
由上述的公式,即可算得到单位(每米)电缆桥架的重量,现计算得不同规格动力电缆桥架的重量如下表:
表2.4动力电缆桥架质量
规格(mm×mm) | 电缆类型 | 质量(kg/m) |
200×150 | 动力电缆 | 12.7 |
300×100 | 动力电缆 | 21.2 |
300×150 | 动力电缆 | 27.6 |
400×150 | 动力电缆 | 40.0 |
500×200 | 动力电缆 | 72.1 |
600×200 | 动力电缆 | 93.8 |
800×200 | 动力电缆 | 121.9 |
1200×200 | 动力电缆 | 170.1 |
三.1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施工组织说明
(1)由综合机电施工单位组织业主、监理、总包等单位共同进行建筑机电设
备抗震支吊架的品牌比选确认工作,共同确定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供应商;
(2)由抗震支吊架厂家负责组织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的深化设计等工作。
(3)抗震支吊架深化设计图纸必须经机电设计单位复核确认。
三.2材料要求(招标文件提供的内容)
抗震支吊架系统产品应具备省级及以上第三方荷载测试的检验报告,以确保特殊荷载下的安全保证。
(1)抗震支吊架支吊架须具备:型钢、连接件、底座、方块螺母检测报告。
(2)抗震支吊架系统须具备:
①抗震连接构件应按CJ/T476-2015进行国家级的部件荷载性能检测,确保抗震连接构件的在地震作用下的荷载安全。
②抗震支吊架组件应按CJ/T476-2015进行国家级的循环加载检测,确保组件达到设计的安全荷载。
③抗震支吊架组件应进行防火性能检测,试验时间不低于120min。
④抗震支吊架组件应进行地震模拟测试报告,且模拟试验不低于55次,试验荷载8.94KN。
抗震支吊架系统产品表面必须经过热镀锌处理,锌层厚度不低于20μm。以保证在生产中不产生粉尘或锌的脱落,方便后期维护,并提供相应的盐雾测试报告,以确保支吊架系统的防腐性能。
抗震支吊架系统应便于以后管线安装、维护和扩展使用,其材质不低于Q235B。轻型C型钢厚度为2.0mm-3.0mm,连接件厚度不低于4mm;重型C型钢厚度为3.0mm-4.0mm,连接件厚度不低于6mm。
抗震支吊架系统内连接件必须带有翻边,以增加承载强度和连接稳定性。
抗震支吊架系统所有的产品零配件、型材为工厂预制化,现场装配化,不允许在现场进行焊接。
抗震支吊架系统中轻型C型钢内缘要有齿牙,且齿牙深度不小于1毫米,并且所有配件的安装依靠螺栓机械连接实现,严禁任何以配件的摩擦作用来承担受力的安装方式,以保证整个系统的可靠连接,整套综合管线安装完成后具有安全的抗震、抗冲击、抗滑移性能。
抗震支吊架系统中全牙丝杆及六角螺栓材质为Q235,全牙丝杆强度不低于4.8级,六角螺栓强度不低于8.8级。 抗震支吊架系统锚栓应采用后扩底锚栓。
三.3抗震支吊架系统施工说明
(1)所有抗震支吊架装配施工须按照设计院确认的图纸施工,管道支吊架应与暖通、给排水、强电、弱电、建筑、结构等专业密切配合施工;
(2)主材型钢标准长度为6.0米,施工单位可根据需求用机械方式自由剪裁,切口要清理毛刺;
(3)为确保抗震支吊架的安全,可靠性。抗震支吊架的安装由抗震支吊架供应商组织施工;
(4)安装抗震支吊架的锚栓只可固定在剪力墙,梁或钢结构梁,承重柱上。不可安装在砖,板等非建筑主体结构上。但必须符合结构安全要求与遵循结构专业技术人员的施工技术指导。
(5)拼装好的支吊架若有外露的切口,用专用的塑胶保护端盖或专用镀锌防腐漆加以保护;地铁或者可能会有积水的地方的支架,不能加端盖。
三.4抗震支吊架的安装步骤
抗震支吊架由成品槽钢、管束、配件三种系统按照设计样式组合到一起的支撑结构,所有连接件与槽钢可以实现拼装构件的刚性配合、连接无位移、精确定位,所以抗震支架的安装比起传统支架的安装要简便。
抗震支吊架的安装总体概况包含四个部分:抗震支吊架构件的存放及处理—安装抗震支吊架的现场准备—抗震支吊架安装及工艺要求—抗震支吊架的安装注意事项。
三.4.1抗震支吊架构件的存放及处理
(1)抗震支吊架的构件运输到现场时,应尽量存放于干燥的室内,小型构件应分序放好。
(2)槽钢及吊杆在放置室内时,应在地面放置木条或者是防水薄膜。当受场地制约不得不放置到室外时,存放方式同室内一样,但是地面必须放置一层防水层,防止抗震产品构建腐蚀。
(3)槽钢及吊杆放置时堆叠高度不宜过高,且接触全螺纹吊杆时应戴上手套,防止被螺纹划伤。
(4)切割槽钢和吊杆应采用无齿距或砂轮锯。有孔槽钢切割时必须按照槽钢标示的刻度进行,以保证后续安装精度。
(5)为保槽钢断面的垂直度,对于 C 型槽钢,要采用背切(开口朝下);对于CB型槽钢,必须要在槽钢的侧面切割(开口朝两边)。
(6)当需要切割槽钢或吊杆后,应把材料上吸附的铁屑清除,还应把材料的切口用砂轮磨去毛刺并喷上镀锌剂,防止毛刺划伤人体,保护抗震支吊架构件。
三.4.2安装抗震支吊架的现场准备
(1)施工人员认真学习安装工程作业指导书。
(2)施工人员对照施工图纸熟悉现场施工环境及已完成安装管道的走向和规格,确认楼板厚度,确认现场实际可利用安装空间足够,确认抗震支架的的规格与现场管线规格相符合。
(3)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抗震支吊架安装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质量验收标准等有关规程。
(4)检查清点材料,其规格数量符合设计要求,材料数量或产品质量有问题时,应做详细记录,并向技术人员反映。
(5)准备好安装所需台架,完成配电设施准备工作。
三.4.3不同类型抗震支吊架安装步骤
风管的安装步骤
以矩形风管为例,根据风管的外形,选择门型的抗震支吊架来进行安装,安装的步骤主要包括:
(1)测量、锚栓定位
主要是测量所要安装点的风管规格及风管底标高距楼板的高度,来决定全螺纹吊杆的长度、上下两根横梁槽钢的长度、加劲槽钢的长度及斜撑槽钢的长度;确定膨胀锚栓的位置,以便进行钻孔。
(2)切料
根据测量出的数据来决定全螺纹吊杆、上下槽钢、加劲槽钢及斜撑槽钢的长度,然后进行切割,切割完后须要在切口处喷晒金属喷锌剂,避免切口腐蚀。
(3)主吊的安装
根据主吊膨胀螺栓的位置,钻孔,进而安装膨胀锚栓及全螺纹吊杆。
(4)横梁的安装
安装上下两根横梁,其中下横梁须拧紧,进而安装限位组件,上横梁维持松弛状态。
(5)侧向、纵向支撑的安装
定位侧向、纵向支撑的膨胀锚栓的位置,钻孔,进而安装侧向、纵向支撑,上横梁也须安装拧紧。
(6)加劲装置的安装
安装加劲装置时,间距应该满足相应的要求。
组合的安装步骤
组合的种类有很多,但是安装的步骤也是差不多,现已水管组合为例来进行安装,根据组合的安装形式,选择门型的抗震支吊架来进行安装,安装的步骤主要包括:
(1)测量、锚栓定位
主要是测量所要安装点的管道的间距及管道底标高距楼板的高度,来决定全螺纹吊杆的长度、横梁槽钢的长度、加劲槽钢的长度及斜撑槽钢的长度;确定膨胀锚栓的位置,以便进行钻孔。
(2)切料
根据测量出的数据来决定全螺纹吊杆、横梁槽钢、加劲槽钢及斜撑槽钢的长度,然后进行切割,切割完后须要在切口处喷晒金属喷锌剂,避免切口腐蚀。
(3)主吊的安装
根据主吊膨胀螺栓的位置,钻孔,进而安装膨胀锚栓及全螺纹吊杆。
(4)横粱槽钢的安装、水管的固定
安装横梁槽钢,用P型管夹或者Ω型夹固定水管在横梁槽钢上
(5)侧向、纵向支撑的安装
定位侧向、纵向支撑的膨胀锚栓的位置,钻孔,进而安装侧向、纵向支撑。
(6)加劲装置的安装
安装加劲装置时,间距应该满足相应的要求。
三.4.4抗震支吊架的安装注意事项
(1)装抗震支吊架时,要严格执行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确保支架的牢固与抗震效果,若管道大小或位置改变,在经过设计人员的同意后修改抗震支吊架设计。
(2)对于侧向、纵向抗震支吊架,其斜撑的安装垂直角度宜为45º,且不得小于30º。(一般安装角度应以45º为标准)。
(3)了解安装工作所在楼层的楼板厚度,以便安装螺栓时能够在不穿透楼板的情况下确保螺栓的作用效果。膨胀螺栓所在孔在保证位置精确的情况下,应与楼板上水平面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0mm。
(4)严禁在安装时使抗震支吊架强行挤压其他管线或改变垂直吊杆的角度,不得影响其他管线的使用功能与抗震支吊架的抗震效果。
(5)安装抗震支架的锚栓只可固定在剪力墙,梁或钢结构梁,承重柱上,严禁将斜撑安装到砖墙一类的建筑结构上(砖墙容易被应力集中所破坏,使膨胀螺栓松动)。
(6)抗震支吊架安装时,吊杆螺纹应完整。螺栓、六角螺母与吊杆三者间的连接应牢固稳定。
(7)抗震支吊架应与风管走向的方向垂直,抗震支吊架斜撑安装不应偏离其中心线2.5 ° 。
(8)对重力不超过1.8kN的设备或吊杆计算长度不超过300mm的吊杆悬挂管道,可不做抗震支吊架。(当一段管道有较密集且竖直方向长度小于300mm的承重支吊架时,则需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布置抗震支架的位置)。
三.5材料设备及人员配置(包安装方案)
(1)抗震支吊架所采用的材料有:全螺纹吊杆、膨胀锚栓、C 型槽钢/CB 型槽钢、六角连接器、管夹、U型管吊架、P型管夹、Ω型夹、加劲装置、可调试铰链、抗震连接座、槽钢螺母(带弹簧)、U型压块、盖板、普通螺母、平垫圈、全牙螺栓、限位组件、塑料端盖等,还需要金属喷锌剂,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
(2)抗震支吊架安装时所需的机械设备主要有:切割机、冲击钻、台钻等相关设备,主要工具有角尺、卷尺、扳手、水平尺、手锤等,所采用得设备即经过检验合格方能在工程中使用,不合格设备材料禁止在制作抗震支吊架中使用。抗震支吊架的安装宜2-3人为一组进行安装,既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减少人工成本的浪费。
(3)项目负责人1名,现场深化设计、指导施工人员1-2名,安全员1名,材料管理1名,施工人员依据进度需求若干名。
三.6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3.6.1计划进度
项次 | 计划进度 | 供货保证措施 | 质量保证措施 |
第一次 | 合同签订5日内 | 企业目前库存安排镀锌发货,保证一个单体的安装量 | 首批抽检,合格封样 |
第二次 | 合同签订15日内 | 保证3个单体可以施工量 | 按照封样检验 |
可能增补 | 安装结束前5日内 | 3个单体可以施工量的统计增补,提供完成 | 按照封样检验 |
(1)坚持安全交底制度,内容包括:施工机具安全操作、高空作业安全、现场施工临时用电、穿戴安全劳保用品;
(2)为保证支吊架制作安装得安全性,遵照相关安全法规,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施工加工制作,特殊岗位如电工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施工制作安装。
(3)按照比例进行抽查实验,保证综合支吊架的牢固可靠。
三.8环保措施
(1)抗震支吊架统一制作,避免对土建专业的墙面、地面造成二次污染。
(2)在支吊架制作安装过程中,只是简单的组装过程,没有废料产生。
(3)成品保护所使用过的材料,在土建专业墙面施工完毕后,及时进行有效回收,施工垃圾及时清理处理妥当,保证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