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6届高三历史大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专题十三20世纪上半期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第37课时.do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00:04:17
文档

2016届高三历史大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专题十三20世纪上半期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第37课时.do

课后达标检测37第37课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经济以及斯大林模式(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湖南益阳箴言中学模拟)下表为1917年二月后临时更迭表,据表可知()时间(俄历)机构()3月2日第一届临时5月6日第一届联合临时7月24日第二届联合临时9月25日第三届联合临时A.两个政权并存是临时更换频繁的原因B.布尔什维克主张暴力导致临时更换频繁C.临时不能有效应对当时面临的现实问题
推荐度:
导读课后达标检测37第37课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经济以及斯大林模式(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湖南益阳箴言中学模拟)下表为1917年二月后临时更迭表,据表可知()时间(俄历)机构()3月2日第一届临时5月6日第一届联合临时7月24日第二届联合临时9月25日第三届联合临时A.两个政权并存是临时更换频繁的原因B.布尔什维克主张暴力导致临时更换频繁C.临时不能有效应对当时面临的现实问题
课后达标检测37

第37课时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经济以及斯大林模式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5·湖南益阳箴言中学模拟)下表为1917年二月后临时更迭表,据表可知(  )

时间(俄历)

机构() 

3月2日 

第一届临时 

5月6日 

第一届联合临时 

7月24日 

第二届联合临时 

9月25日 

第三届联合临时 

A. 两个政权并存是临时更换频繁的原因

B.布尔什维克主张暴力导致临时更换频繁

C.临时不能有效应对当时面临的现实问题

D.如果没有十月,第三届联合临时不会下台

解析:选C。本题考查考生获取表格信息、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从表中可以看出临时的更迭非常频繁,在半年的时间里更换了四个,这说明临时不能有效应对当时面临的现实问题,故C项正确;A、B、D三项从表格信息不能得出,故排除。

2.(2015·泸州高三诊断)《和平法令》宣布:“本认为……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文中“本”是指(  )

A.1861年改革后的沙俄

B.二月后的资产阶级临时

C.二月后的工兵代表苏维埃

D.十月后的工农苏维埃

解析:选D。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依据材料中“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排除A项;依据材料中“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可知指退出一战实现和平,二月后仍参加一战,故排除B项和C项。

3.(2015·江苏扬州中学高三质检)1917年,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

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

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

C.提出转变任务的要求

D.实施战时主义的决定

解析:选C。本题考查十月相关史实。解读题干材料,1917年二月之后,在《四月提纲》中,列宁提出了将资产阶级民主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任务,并提出“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但这在加米涅夫看来“认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结合选项分析,C项符合题意。

4.(2015·广东珠海高三质量检测)苏联史学家在纪念十月40周年时出版了《伟大的十月和东方各国人民》一书,其中心思想是“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真正具有包罗一切的普遍影响”,“对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给予了决定性的影响”。书中思想(  )

A.过分夸大了十月的影响 

B.有利于增进社会主义国家团结

C.高度评价十月世界范围的意义 

D.指出十月对西方国家的影响

解析:选A。本题考查对十月的评价。材料中“包罗一切”“决定性”的形容,明显是夸大了十月的影响,故A项正确;该思想强调“对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给予了决定性的影响”,并非针对社会主义国家,故B项错误;该思想认为十月“具有包罗一切的普遍影响”,包含范围广泛,不仅仅是空间范围,故C项错误;该思想强调“对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给予了决定性的影响”,并非针对西方国家,故D项错误。 

5.(2015·江苏扬州高三适应性检测)到1920年时,1卢布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3 000。以物易物的流行,使银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此种现象(  )

A.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困难

B.缘于货币发行量增大导致通货膨胀

C.直接原因是战时主义的实施

D.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由题干“到1920年时”可知是实行战时主义的时候,1918-1920年取消了商品买卖,以物易物的流行,使银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故A、B、D三项错误。

6.(2015·山东济宁模拟)《现代世界史》描述苏俄(联)某经济:“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该(  )

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

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实现了苏联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

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解析:选A。根据材料的描述,该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应是苏俄于1918年实行的“战时主义”。这一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使苏俄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故选A。

7.(2015·资阳一模)有个国家曾经出现这样的情况:工人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从农村取得粮食,而农民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保卫自己的粮食,于是在农村中出现了“背口袋”的人,他们偷偷从农村背着口袋贩粮,到城市卖粮。要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最好的办法是(  )

A.大力发展凯恩斯主义,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D.充分运用斯大林模式,推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国家过分干预经济,导致工人、农民偷偷买粮和卖粮,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战时主义造成城市和农村物质匮乏,需要通过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新经济),故B项正确;材料与发展第三产业无关,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利于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故D项错误。

8.(2015·成都树德中学高三阶段性考试)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年代”是指(  )

A.十月时期

B.战时主义时期

C.新经济时期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从题干分期来看,这五个时期对应的是十月时期、新经济时期、斯大林模式时期、二战时期、二战后经济改革时期。新经济时期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允许商品交易和个人经营,因此被称为退却年代,故选C项。

9.(2015·河北衡水中学高三调研)阅读下面1913—1925年/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表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农业总产值(%)

10067112
工业总产值(%)

102.5114.1077.39
从上表可以看出(  )

A.两次世界大战对和苏联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B.十月为苏俄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到1925年,苏俄工农业生产水平均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

D.新经济是推动苏俄(苏联)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解析:选D。材料没有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故排除A项;B项不符合题意,因为表格显示十月后的1920年工农业总产值并没有超过前;表格显示1925年工业总产值并没有恢复到1913年的水平,故排除C项;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显示1925年苏联经济发展超过1920年,与新经济的推行有关,故选D项。 

10.(2015·浙江台州中学高三统练)“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使我国(苏联)成为经济上自主而依靠国内市场的国家,成为能把其他一切逐渐脱离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经济轨道的国家吸引到自己方面来的基地。”为此,苏联实施了(  )

A.新经济            B.社会主义工业化

C.农业集体化      D.赫鲁晓夫改革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材料,只有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使我国(苏联)成为经济上自主的国家,才能使我国(苏联)成为能把其他一切逐渐脱离资本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的国家吸收到自己方面来的基地。

11.(2015·自贡高三诊断)《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说:“农业必须过渡到可以使用拖拉机和农业机器、可以将粮食生产的商品产量提高几倍的大生产。国家面临着两种可能:要么是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大生产,这就意味着农民群众破产,工人阶级和农民的联盟灭亡,富农的力量加强,社会主义在农村失败;要么是另一条道路……”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推行农业集体化

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实行余粮收集制

解析:选B。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依据材料可知不主张实行资本主义大生产,但要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只能走实行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化的道路即农业集体化的道路,故选B项。

12.(2015·广元高三诊断)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了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

A.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B.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C.指出了新经济的积极作用

D.完全否定了斯大林模式

解析:选A。斯大林模式开创了在落后的以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国家,通过牺牲农业为代价,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济模式,可见材料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故选A项。B项错误,材料明确指出该手段是“无情的”;C项错误,新经济在斯大林时期逐渐被废除了;D项错误,材料强调了“迅速跨过了工业化阶段”,并不是完全否定。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 (2015·福建龙岩高三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局势是一天一天的更加混乱了。成千成万的兵士正在离开前线,开始像狂澜怒潮一样,漫无目标地在全国各地流动着。唐波夫省和特维尔省辖区内的农民不耐烦老是等待着分配土地,他们被的高压所激怒,群起焚烧地主庄园的房屋并地主。大规模的罢工运动和关厂,使莫斯科、敖德萨和顿河流域的煤矿区陷于痉挛状态。运输系统瘫痪不灵,在挨饿,大城市里没有面包。

临时一方面受到民主派的攻击,另一方面又受到反动派的攻击,什么事也不能做。克伦斯基总理亲自到共和国临时议会来过两次,他很激动地吁请举国一致,有一次竟泣不成声。会众无动于衷地听他说下去,并且不时用冷嘲热讽来打断他的话。

——《震撼世界的十天》

材料二  俄军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公然,彼得格勒的一切证券涨价起来。有财产阶级确信科尔尼洛夫会得胜利。除了高加索军区司令之外,其他的高级将官用各种声调拥护科尔尼洛夫的要求。受立宪民主党的指使,军官同盟总委员会发了一个通电给海陆军各指挥部,其中说:“临时不止一次向我们表示它的政治上了,如今又以挑唆的行为污辱它的名誉,它再不能领率俄罗斯了……”总司令部的人说:“没有一个人拥护克伦斯基的。此次进军不过是旅行罢了。一切事情都已准备妥帖了。”但是,总司令部驻地附近的一个农民说:“我对他们不感兴趣,因为他们不敢提出来停止战争,也不打算认可我们从地主那里获得土地。”

——《十月史》

材料三  科尔尼洛夫发动叛乱,企图取代临时消灭苏维埃,建立反军事。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赤卫队和士兵坚决抵抗,很快粉碎科尔尼洛夫叛乱。布尔什维克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空前提高,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和其他许多城市和工业中心的苏维埃选举中获得多数。苏维埃获得新生。靠近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北方战线和西方战线士兵、波罗的海舰队水兵,以及后方卫戍都接受布尔什维克党的主张。

——《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十月前夕各阶层的状况。(8分)

(2)根据材料三,回答布尔什维克党在科尔尼洛夫叛乱失败后的政治和军事优势。(8分)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临时中倒台的原因。(10分)

解析:本题考查十月。第(1)问根据材料中“农民”“士兵”“有财产阶级”等指示词,结合材料上下文提取概括各阶层的状况。 第(2)问根据“布尔什维克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空前提高……以及后方卫戍都接受布尔什维克党的主张”等关键信息归纳即可。第(3)问从国内外矛盾、形势的发展及各阶级的态度分析临时是如何失去支持,从而倒台的。

答案:(1)状况:处于混乱状态;很多农民发起针对地主的暴力行为;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导致企业停产和运输系统瘫痪;资产阶级和高级军官都不愿满足农民的要求,反而支持科尔尼洛夫建立军事。

(2)政治优势:在群众中威信很高,在苏维埃选举中成为多数。

军事优势:组织并领导着工人赤卫队的武装力量,也获得了很多正规军的支持。

(3)原因:不能维护国家的稳定局面,失去了资产阶级的支持;在科尔尼洛夫叛乱中暴露了没有军事力量支持的弱点;不能停止战争,无法解决社会尤其是城市工人的饥荒困境;不能分配土地给农民以满足农民的愿望,失去了农民的支持。

14.(2015·湖北省八市高三联考)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会遭遇瓶颈现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官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笔。……从19世纪9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曾经大力主张并亲自实践“官督商办”模式的郑观应无奈地写下了《商务叹》:“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官督商办模式的历史使命,到此的确已经完成。

——雷颐《历史的裂缝》

材料二 在19世纪末,当进程走到一定的距离时,还是遇到了瓶颈。可是,总体而言,英国的企业家是在等待别人来解决瓶颈问题的。……至少在1870年以后,衰退的迹象和活力的表现均已明显可见。

——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世界

经济霸权1500—1990》

材料三 为发展冶金、采矿和电力工业而建立了大量的工厂,使成了于西方控制的世界银行和贸易模式之外的工业国家。……和以前一样,工业化的核心是依靠强大的自然资源和为与希特勒的反主义德国进行战争做准备的重工业。斯大林不相信价格竞争,而是依靠正规的集中的资源配置来分配设备和物资。这导致了瓶颈现象和浪费,因为给各个工厂的配额是在莫斯科制定的。不过毫无疑问,迅速的工业增长正在发生。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到1937年之前,同一时期的西方正陷于经济萧条,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苏联已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工业强国。

——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官督商办模式失败的原因和英国遇到瓶颈的表现。(1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时期工业化建设采取的措施和遇到瓶颈的原因及其启示。(10分)

解析:(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企业所有制问题:产权不明,官商矛盾尖锐,企业管理不善,多有,再从材料一中“从19世纪9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官督商办模式的历史使命,到此的确已经完成”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抵制;第二小问从英国对待第二次工业的态度和第二次工业对英国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2)第一小问措施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斯大林模式经济方面的弊端和国际形势等方面进行分析;第三小问启示从吸取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的角度提出对策即可。

答案:(1)原因:企业所有制问题:产权不明,官商矛盾尖锐;企业管理不善,多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抵制。

表现:企业创新乏力;经济衰退明显;科技中心地位丧失。

(2)措施:制定完备的五年计划;建立于资本主义世界之外的经济体系;依靠强大的自然资源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排除市场,倚重计划;国际形势的变动,如西方经济危机之后的恢复等。

启示:适时调整经济与模式;积极利用国际机遇,与世界经济密切联系。

文档

2016届高三历史大一轮复习课后达标检测专题十三20世纪上半期世界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第37课时.do

课后达标检测37第37课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经济以及斯大林模式(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湖南益阳箴言中学模拟)下表为1917年二月后临时更迭表,据表可知()时间(俄历)机构()3月2日第一届临时5月6日第一届联合临时7月24日第二届联合临时9月25日第三届联合临时A.两个政权并存是临时更换频繁的原因B.布尔什维克主张暴力导致临时更换频繁C.临时不能有效应对当时面临的现实问题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