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题(20分)
1、结构性能检验
针对结构构件的承载力、挠度、裂缝控制性能等各项指标所进行的检验。
2、轴线位移
结构或构件轴线实际位置与设计要求的偏差。
3、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推定值
相当于结构混凝土在检测龄期强度换算值总体分布中保证率不低于95%的强度值。
4、回弹法检测砌筑砂浆强度砂浆强度换算值
指按本规程测得砂浆回弹值、碳化深度值,通过回弹法检测砌筑砂浆强度山东地区曲线计算得到的砌筑砂浆抗压强度值。相当于被测构件在该龄期下同条件养护的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值。
5、预制构件的结构性能检验承载力检验的荷载设计值
是指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根据构件设计控制截面上的内力设计值与构件检验的加载方式,经换算后确定的荷载值(包括自重)。
二、填空题(10分)
1、《回弹法检测砌筑砂浆强度技术规程》(DBJ14-030-2004),每一测区应记取 个回弹值,相邻测点的净距一般不小于 ,在每一测点上连续弹击 次,仅记读第 次回弹值,读数精确至 。检测过程中,回弹仪应始终处于 ,且不得移位。12、240mm、3、3、1、水平状态
2、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 ,对特殊的检测项目,检测人员应有相应的 。现场检测工作应由 或 检测人员承担。
上岗资格、检测资格证书、2名、2名以上
3、后装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每一结构或构件至少均匀布置 个测点。两相邻测点的间距不应小于 ,测点应避开 、 、 部位和混凝土表层的 、 。3、250mm、接缝、蜂窝、麻面、钢筋、预埋件
4、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承载力现场破坏性检测,分为连续加荷和分级加荷。分级加载,应按预估的破坏荷载值作如下划分:前8级,每级 ,且每级持荷 ,自第9级起,每级 ,且每级持荷30s,直至锚固破坏。0.1、1~1.5min、0.05
三、判断题(10分)
1、在建工程,砌筑砂浆强度的检测与评定可按《回弹法检测砌筑砂浆强度技术规程》(DBJ14-030-2004)执行。( × )
2、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当被检测混凝土的表层质量不具有代表性时,应采用钻芯法。
( √ )
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碳化深度测量,每次读数精确至1mm。( × )
4、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非同一测区的回弹值、超声声速值及碳化深度值,在计算混凝土强度换算值时不得混用。( √ )
5、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 √ )
四、选择题(10)
1、混凝土构件结构性能检验,在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应持续( B )。
A、15min B、30min C、1h
2、混凝土预制板结构性能检验裂缝测量,对正截面裂缝,应量测( B )处的最大裂缝宽度。
A、板底 B、受拉主筋 C、板侧
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强度推定值相应于强度换算值总体分布中保证率不低于( C )的强度值。
A、90% B、85% C、95%
4、混凝土回弹仪校准有效期为( C )。
A、一年 B、三个月 C、六个月
5、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芯样试件的直径应不小于骨料最大粒径的( A )倍。
A、2 B、3 C、2.5
五、简答题(20分)
1、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承载力现场检验,非破坏性检测结果如何评定?
答:非破坏性检测的评定,应根据所抽取的后置埋件试样在持荷期间的宏观状态,按下列规定进行:
1 当试样在持荷期间后置埋件无滑移、基材混凝土无裂纹或其他局部损坏迹象出现,且施荷装置的荷载示值在2min内无下降或下降幅度不超过5%的检测荷载时,应评定其锚固质量合格。
2 当一个检测批所抽取的试样全数合格时,应评定该批为合格批。
3 当一个检测批所抽取的试样中仅有5%或5%以下不合格(不足一根,按一根计)时,应另抽3根试样进行破坏性检测。若检测结果全数合格,该检测批仍可评为合格批。
4 当一个检测批抽取的试样中不止5%(不足一根,按一根计)不合格时,应评定该批为不合格批,且不得重做任何检测。
2、钻芯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锯切后芯样端面加工方法有哪些?
答: 1 在磨平机上磨平;
2 用水泥净浆、环氧胶泥、快硬水泥等材料,在专用补平仪上补平。
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DBJ14-026-2004)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检测,可采用哪些检测方式,各种检测方式的适用范围?
答: 1 单个构件检测:适用于单个柱、梁、墙、基础等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其检测结论不得扩大到未检测的构件或范围。
2 按批抽样检测:适用于同一检测批构件的检测。同一检测批构件总数不应少于9个,否则,应按单个构件检测。
大型结构按施工顺序可划分为若干个检测区域,每个检测区域作为一个构件,根据检测区域数量,可选择单个构件检测,也可选择按批抽样检测。
4、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验收合格的条件是什么?
答: 1 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应判为合格;
2 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应判为合格;
3 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
5、《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DBJ14-026-2004)不适用何种情况下的混凝土的检测?
答: 1 测试部位表层与内部的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
2 遭受冻害、化学侵蚀、火灾、高温损伤。
六、计算题(30分)
1、某教学楼混凝土框架梁一批共81个构件,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5,材料均符合国家标准。采用钻芯法按批抽样检测框架梁混凝土强度,按规程的要求,选择27个框架梁(按规程要求,51~90个构件时应选取不少于20个构件),每个框架钻取一个直径75mm的芯样,经加工磨平后处理成直径与高度均为75mm的混凝土试件。养护3天后,按《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 50081-2002的要求对试样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测得各芯样抗压试验极限压力如下表。试计算该批混凝土的强度推定值。
表1 芯 样 抗 压 试 验 极 限 压 力
芯样编号 | 压力值 (kN) | 芯样编号 | 压力值 (kN) | 芯样编号 | 压力值 (kN) |
1 | 170 | 10 | 185 | 19 | 195 |
2 | 200 | 11 | 180 | 20 | 185 |
3 | 185 | 12 | 216 | 21 | 200 |
4 | 210 | 13 | 155 | 22 | 185 |
5 | 170 | 14 | 175 | 23 | 100 |
6 | 175 | 15 | 180 | 24 | 185 |
7 | 190 | 16 | 170 | 25 | 175 |
8 | 190 | 17 | 185 | 26 | 185 |
9 | 180 | 18 | 180 | 27 | 185 |
芯 样 抗 压 强 度 换 算 值
芯样编号 | 强度值 (MPa) | 芯样编号 | 强度值 (MPa) | 芯样编号 | 强度值 (MPa) |
1 | 38.5 | 10 | 41.9 | 19 | 44.1 |
2 | 45.3 | 11 | 40.7 | 20 | 41.9 |
3 | 41.9 | 12 | 48.9 | 21 | 45.3 |
4 | 47.5 | 13 | 35.1 | 22 | 41.9 |
5 | 38.5 | 14 | 39.6 | 23 | 22.6 |
6 | 39.6 | 15 | 40.7 | 24 | 41.9 |
7 | 43.0 | 16 | 38.5 | 25 | 39.6 |
8 | 43.0 | 17 | 41.9 | 26 | 41.9 |
9 | 40.7 | 18 | 40.7 | 27 | 41.9 |
MPa
MPa
=0.11
将芯样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得
22.6MPa
48.9MPa
计算统计量Gn、Gn’:
=3.951
=1.695
查附录F表,当抽样数量为27时,G0.975=2.859、G0.995=3.178
故认为22.6MPa为高度异常值,进行剔除,剔除后剩余26个数据,重新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还要对剩余的数据进行检验,确定是否仍有异常值。
MPa
MPa
=0.07
将剩余的26个芯样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得
35.1MPa
48.9MPa
计算统计量Gn、Gn’:
=2.268
=2.466
查附录F表,当抽样数量为26时,G0.975=2.841、G0.995=3.157
故认为48.9MPa不是异常值,不用再进行剔除。
按剩下的26个数据计算该批混凝土框架梁的强度推定值。
查附录H中表得:
抽样数量为26,置信度为0.95时k=2.275
该批混凝土框架梁抗压强度推定值为:
MPa
2、某烧结普通砖砌体结构住宅楼主体施工完毕,建设单位要求检测一层砌筑砂浆强度,现场调查,砌筑砂浆为混合砂浆,设计强度等级为M7.5,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R3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砂,自然养护,龄期4个月,层高为3300mm。为减少对结构损伤,确定采用回弹法检测。原始记录见表2,计算砌筑砂浆强度推定值。
注:当n=20时, =3.001、=2.709;当n=19时, =2.968、=2.681。
表2 回弹法检测砌筑砂浆强度计算结果
测区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测区强度换算值(MPa) | 4.24 | 5.63 | 5.00 | 4.61 | 5.92 | 4.13 | 3.78 | 5.21 | 6.15 | 5.07 | |
测区编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测区强度换算值(MPa) | 5.56 | 5.07 | 6.00 | 5.56 | 6.46 | 8.55 | 6.54 | 6.31 | 6.87 | 10.92 | |
换算值平均值(MPa) | 5.88 | ||||||||||
换算值标准差(MPa) | 1.61 | ||||||||||
变异系数 | 0.27 | ||||||||||
= (10.92-5.88)/1.61=3.111 | |||||||||||
=(5.88-3.78)/1.61=1.296 | |||||||||||
判断是否有异常值: | >,且>=3.001,故=10.92MPa为高度异常值,应剔除。(n=20) | ||||||||||
换算值平均值(MPa) | 5.61 | ||||||||||
换算值标准差(MPa) | 1.11 | ||||||||||
变异系数 | 0.20 | ||||||||||
= (8.55-5.61)/1.11=2.9 | |||||||||||
=(5.61-3.78)/1.11=1.9 | |||||||||||
>,且<=2.681,故无异常值。(n=19) | |||||||||||
fmin/0.75(MPa) | 5.04 | ||||||||||
强度推定值(MPa) | 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