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作 要 点 | |||
1.进一步推进五环节教学模式 2.好常规教学工作的计划、落实、督促、检查 3.扎扎实实搞好青蓝工程 4.对全体物理老师做一次白板培训和数字实验培训 5.按物理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7.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3到5年内成为教育中心及大庆市的名师 8.认真完成组内公开课,以此提高教学水平。 | |||
具 体 工 作 | |||
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物理课程标准》、《学科标准解读》和课程改革与学生评价等各类有关材料。 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参与各类活动。 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检查或抽查工作。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 3.组织每位教师上好每一节示范课、教学研究课,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4.继续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要求他们坚持自学教育理论,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5.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指导,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讲座、讨论、参观等学习,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业务,提高业务水平。 | |||
教 研 内 容 安 排 | |||
周 | 时间 | 教研内容 | 中心发言人 |
2 | 3.13 | 圆周运动 | 石安山 高一组 |
6 | 4.10 | 白板培训 | 张永顺 高二组 |
10 | 5.8 | 功 | 丁洪岩 高一组 |
14 | 6.5 | 数字实验培训 | 谷 野 高一组 |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教师授课进度计划 | ||||
年级:高三 | 科目:物理 周课时:5 教师:李永智,徐丽丽,伍信,赵东海 | |||
周 | 时间 | 教学内容 | 教具、设备及实验 | |
一 | 8.27-8.31 | 第二章 力 物体的平衡 3力的合成与分解与分解 | ||
3力的合成与分解与分解 | ||||
4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 | ||||
4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 | ||||
5实验一: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 ||||
二 | 9.3-9.7 | 6实验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 ||
第二章 检测 | ||||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三定律 | ||||
1牛顿第一三定律 | ||||
2牛顿第二定律及两类基本问题 单位制 | ||||
三 | 9.10-9.14 | 2牛顿第二定律及两类基本问题 单位制 | ||
3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一 | ||||
3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一 | ||||
4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二 | ||||
4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二 | ||||
四 | 9.17-9.21 | 5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 ||
5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 ||||
第三章 检测 | ||||
第三章 检测 | ||||
第四章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 ||||
五 | 9.24-9.28 |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 ||
2抛体运动 | ||||
2抛体运动 | ||||
3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 ||||
3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 ||||
六 | 10.1-10.5 | |||
4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 | ||||
4万有引力定律与航天 | ||||
七 | 10.8-10.12 | 第四章 检测 | ||
第四章 检测 | ||||
第五章 机械能 1功 功率 | ||||
1功 功率 | ||||
2动能 动能定理 | ||||
八 | 10.15-10.19 | 2动能 动能定理 | ||
3机械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 ||||
3机械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 ||||
4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 | ||||
4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 | ||||
九 | 10.22-10.26 | 5实验一:探究动能定理 | ||
5实验一:探究动能定理 | ||||
6实验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
6实验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 ||||
第五章 检测 | ||||
十 | 10.29-11.2 | 第五章 检测 | ||
第六章 静电场 1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 | ||||
1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 | ||||
2电势 电势差 电势能 | ||||
2电势 电势差 电势能 | ||||
十一 | 11.5-11.9 | 3电容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一) | ||
3电容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一) | ||||
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二) | ||||
4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二) | ||||
第六章 检测 | ||||
十二 | 11.12-11.16 | 第六章 检测 | ||
第七章 恒定电流 1欧姆定律 串并联电路 电阻定律 | ||||
1欧姆定律 串并联电路 电阻定律 | ||||
2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 ||||
2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 ||||
十三 | 11.19-11.23 | 3电学实验基础 | ||
3电学实验基础 | ||||
4实验一: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 ||||
4实验一: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 ||||
5实验二: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 ||||
十四 | 11.26-11.30 | 5实验二: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 ||
6实验三: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 ||||
6实验三: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 ||||
7实验四:练习使用多用表 | ||||
7实验四:练习使用多用表 | ||||
十五 | 12.3-12.7 | 第七章 检测 | ||
第七章 检测 | ||||
第八章 1磁场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 ||||
1磁场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 ||||
2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 ||||
十六 | 12.10-12.14 | 2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 ||
3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的特例(临界极值多解) | ||||
3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的特例(临界极值多解) | ||||
4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及应用实例 | ||||
4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及应用实例 | ||||
十七 | 12.17-12.21 | 第八章 检测 | ||
第八章 检测 | ||||
第九章 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楞次定律 | ||||
1电磁感应现象 楞次定律 | ||||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自感、涡流 | ||||
十八 | 12.24-12.28 |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自感、涡流 | ||
3电磁感应中的电路与图像问题 | ||||
3电磁感应中的电路与图像问题 | ||||
4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与能量问题 | ||||
4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与能量问题 | ||||
十九 | 12.31-- | 第九章 检测 | ||
第九章 检测 | ||||
第十章交变电流 传感器 1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 | ||||
1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 | ||||
2变压器 电能的输送 | ||||
2变压器 电能的输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