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座位号、考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共21分)
诗歌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积淀。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班级决定开展“吟诵诗歌,传承文化”的活动。请你按要求参加以下活动。
【活动一:诗意开场白开启活动华章】
诗意的人生令人向往。笑谈一代天jiāo(),只识弯弓射大雕,是的诗意人生;笑对鲜妍娉婷的四月芳华,是林徽因的诗意人生;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一点不旁骛,是梁启超的诗意人生。诗意的人生并非遥不可及,我们只需恪守生命的信条,善于从自然与历史中汲.()取养分,涵养生命之树,诗意的枝条就会摇曳生姿。诗意的人生不容亵渎,不应矫揉造作,不应附庸风雅,让诗意与人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多读诗歌吧,它是你人生有诗意的不二法门。
1.阅读“活动一”内容,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天jiāo()汲.取()
2.“活动一”中有多个成语,请找出其中三个。(3分)
【活动二回望中华文明强国必定有我】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古老民族,更是自强不息、朝气蓬勃的青春民族。在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中华民族始终有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统;始终有着“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情怀,始终有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的信念。
年代,为了救亡图存,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进行可歌可泣的斗争。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人民群众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终于原子弹氢弹爆炸,人造卫星升空……曾经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逐步实现。
今天,这根“接力棒”交到我们青年手中,我们要在挫折中奋起,要有超越自我的勇气。看看那些在各个赛道上书写着奋发有为新篇章的青年吧:苏炳添突破年龄和体能,在2021年奥运会百米短跑上以9秒83的成绩再次刷新历史;江梦南因一场意外失聪,却不气馁,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攻读博士……
3.阅读“活动二”内容,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2分)
①可望而不可即
②接力棒
4.下面从“活动二”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2分)
A.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饱经沧桑的古老民族,更是自强不息、朝气蓬勃的青春民族。
B.年代,为了救亡图存,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进行可歌可泣的斗争。
C.今天,这根“接力棒”交到我们青年手中,我们要在挫折中奋起,要有超越自我的勇气。
D.苏炳添突破年龄和体能,在2021年奥运会百米短跑上以9秒83的成绩再次刷新历史。
5.班级需要一副对联贴在教室门口,用来激发同学们的奋斗精神。请你根据对联要求,从下面选择句子组成一副对联,按上下联顺序填写在横线上。(2分)①富强由勤俭做起②顽强拼搏担时代重任③奋斗可创造幸福
④迈阔步争当奋进尖兵⑤攀高峰誓作科研闯将⑥自强不息做少年先锋
上联:
下联:
【活动三诵读经典诗歌激发豪情壮志】
6.诗歌,如草尖上的露珠,折射出五彩的光芒,让人读了精神焕发,熠熠生辉。小语同学编写了一段朗诵词,请你根据语境,将其中缺漏的诗句补充出来。(10分)
一草一木皆风景。刘长卿“秋草独寻人去后,①___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在萧条的景色中流露出寂寞惆怅的心情;温庭筠在“槲叶落山路,②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的颓败与明艳间暗含了行旅中的寥落不安。
明月千里寄相思。杜甫在战乱中望月抒怀,发出“③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含弟》)的感慨;苏轼对月饮酒,思念手足兄弟,吟咏出“④________,⑤___________”(《水调歌头》)的千古绝唱,祝愿天下离人,令人温暖不已。
处逆境不失志。韩愈面对“夕贬潮州路八千”的贬谪,仍有“⑥,⑦”的忠君报国之志(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李白怀才不遇,在失意中仍有“⑧,忽复乘舟梦日边”的渴望(李白《行路难》);范仲淹仕途坎坷,依然忧国忧民,怀揣“⑨,⑩”的政治抱负(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阅读(共39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青少年应该使用手机吗?
材料一
手机正成为教育关注的焦点话题。近日,湖南湘潭市教育局发布“禁机令”,禁止全市中小学生在校内使用智能手机和个人平板电脑。自今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来,多所中小学禁止“手机进课堂”的措施引发了家长们对于平时给不给孩子用手机的担忧和争论。手机方便了学生与家人的联系,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更增加了学生课余生活的兴趣选择,通过屏幕看到外面的世界,无形中也为学生开阔眼界,丰富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有人指出在校使用手机显露出诸多弊病,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学习,应禁止在学校使用手机。
材料二
材料三
比起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手机观”更为迫切。我们不能把对学生监督不力的责任,完全推给手机,更不能无视家长在家庭教育的缺席,只看到孩子沉溺手机的表象,手机不是教育缺席的挡箭牌。学校应发挥引领作用,引导、教育家长重视培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积极开展各类校园娱乐活动,让生动活泼、健康益智的校园活动,帮助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陶冶学生的情操。家长要强化监护职责,引导孩子培养自辨能力,戒网络之瘾,辨不良之讯;要营造和美家庭,增强亲子关系等。
材料四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兴起,互联网的触角无处不在。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孩子,却渐渐养成“不移动”的生活方式。孩子太“宅”如今已成不少家长的心病。缺少锻炼和运动,孩子的健康直接受到影响。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于刚介绍说:“有三四成小学生是
近视,高中生近视率更是高达80%。除先天因素外,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封闭、孤僻,是网络沉迷症的特征。“沉迷智能手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及其中的虚拟世界,淡化现实的人际交往,孩子的社交、语言表达能力会退化,回不到现实生活,跟父母沟通都困难。”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教授贾美春说。
材料五
芬兰:禁止向中学生推销手机芬兰市场近日决定,禁止芬兰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如果违反这一禁令,将被处以10万欧元的罚款。
美国、法国:为校园手机立法大约10年前,美国各州的学区纷纷制定规则(有些是州议会或地方立法),完全取缔在校学生使用传呼机和手机。
德国:欲禁止手机在学校使用,德国已经开始就禁止在学校使用手机问题展开了公开的讨论。
7.下列关于“禁用手机”的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中小学禁止“手机进课堂”的措施引发了家长对平时是否给孩子用手机的担忧和争论。
B.湘潭市教育局发布“禁机令”,禁止全市中小学生在校内使用智能手机和个人平板电脑。
C.专家认为青少年近视的最根本原因是过早过度地使用电子产品,所以我们应该禁用手机。
D.其他国家对校内使用手机的问题都给予关注,例如美国各州立法取缔在校学生使用手机。
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学生使用手机有利有弊,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成为教育关注的焦点话题。
B.学校、家长共同努力,对学生进行教育、监护和引导,有助解决问题。
C.手机不是教育缺席的挡箭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手机观”更迫切。
D.沉迷手机会让人封闭孤僻,社交、语言表达能力退化,无法与人沟通。
9.你认为校内是否应该禁用手机?请结合材料内容,写出三点理由。(3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萤火
宗璞
①灵动的光,在草丛中飘浮。草丛中有各色的野花:黄的野菊,浅紫的二月兰,淡蓝的“毋忘我”。还有一种高茎的白花,每一朵都由许多极小的花朵组成,简直看不清花瓣。它的名字恰和“毋忘我”相反,据说是叫做“不要记得我”,或可译作“毋念我”罢。在迷茫的夜中,一切彩色都失去了,有的只是黑黝黝一片。亮光飘忽地穿来穿去,一个亮点儿熄灭了,又有一个飞了过来。
②现在看到童话片中要开始幻景时闪动的光芒,总会想起我儿时的居处的那条溪水,那片草丛,那散发着夏夜的芳香,飞翔着萤火虫的一小块地方。
③大概是两三岁时,一天母亲进城去了,天黑了许久,还不回来。我不耐烦,哭个不停。
老嬷嬷抱我在桥头站着,指给我看那桥边的小道。“回来啦,回来啦——”她唱着。其实这全不是母亲回来的路。夜未深,天色却黑得浓重,好像蒙着布,让人透不过气,小桥下忽然飞出一盏小灯,把黑夜挑开一道缝。接着又飞出一盏,又飞出一盏。花草亮了,溪水闪了。黑夜活跃起来,多好玩啊!我大声叫了:“灯!飞的灯!”回头看家里,已经到处亮着灯了,而且一片声在叫我。我挣下地来,向灯火通明的家跑去,却又屡次回头,看那使黑夜发光的飞灯。
④照说幼儿时期的事,我不该记得。但那一晚我在桥头的景象,总是反复地、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那黑夜,那划破了黑夜的萤火,以及后来的灯光。
⑤长大了,又回到这所房屋时,我在自己的房间里便可以看到起伏明灭的萤火了。我的窗正对着那小溪。溪水比以前窄了,草丛比以前矮了,只有萤火,那银白的,有时是浅绿色的光,还是依旧。有时抛书独坐,在黑暗中看那些飞舞的亮点,那么活泼,那么充满了灵气,不禁想到《仲夏夜之梦》里那些吵闹的小仙子;又不禁奇怪这发光的虫怎么没能在《聊斋志异》里占一席重要的地位。它们引起多么远、多么奇的想象。那一片荧光后的小山那边,像是有什么仙境在等待着我。但是我最多只是走出房来,在溪边徘徊片刻,看看墨色涂染的天、树,看看闪烁的溪水和萤火。仙境么,最好是留在想象和期待中的。
⑥日子一天天热闹起来。,毕业,几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发光。毕业前夕一个星光灿烂的夜晚,和几个好友,曾久久地坐在这溪边山坡上,望着星光和荧光。我们看准一棵树,又看准一只萤,看它是否能飞到那棵树,来卜自己的未来。几乎每一只萤都能飞到目的地,因为没有飞到的就不算数。那时,我们的表格里无一不填着“坚决服从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无论分到哪里,我们都会怀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扑过去的。星空中忽然闪了一下,是一颗流星划过了天空。据说流星闪亮时,心中闪过的希望是会如愿的。但我们谁也没有再想要什么。有了祖国,不就有了一切吗?我觉得重任在肩,而且相信任何重任我都担得起。虽然我知道自己很小,小得像萤火虫那样。萤却是会发光的,使得就连黑夜也璀璨美丽,使得就连黑夜也充满了幻想。
⑦前几天,偶得机缘,和弟弟往清华走了一遭。行向小河那边时,因为在白天,本不指望看见萤火,但以为草坡上的“毋忘我”和“毋念我”总会显出了颜色。不料看见的,是一条干涸的沟,两岸干黄的土坡,春雨轻轻地飘洒,还没有一点绿意。那明净的、潺潺地不慌不忙流着的溪水,已不知何时流往何处了。
⑧事物总是在变迁,中心总要转移的。我以为,在这条漫长而又短促的道路上,那淡蓝色和纯白的花朵,“毋忘我”和“毋念我”,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人世间,有许多事应该永远记得,又有许多事是早该忘却了。
⑨但总要尽力地发光,尤其在困境中。草丛中飘浮的、灵动的、活泼的萤火,常在我心头闪亮。
(有删节)【通读理脉络】
10.文章讲述了关于萤火虫的几件事情,请完成以下表格。(3分)
时间事件心情两三岁时①兴奋,难忘
长大了我在自己的房间里看萤火,②
毕业前夕我和朋友望着星光和荧光立志报效祖国兴奋,欢喜
前几天我和弟弟重返清华园,再也找不到萤火虫③
【品读赏美景】
11.作者宗璞善于借景抒情,她的文字充满着自然的气息,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3分)接着又飞出一盏,又飞出一盏。花草亮了,溪水闪了。黑夜活跃起来,多好玩啊!我大声叫了:“灯!飞的灯!”
【猜读解疑惑】
12.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多次出现“毋忘我”和“毋念我”,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4分)
【精读明深意】
13.文章第⑥段中作者写道:“虽然我知道自己很小,小得像萤火虫那样。萤却是会发光的,使得就连黑夜也璀璨美丽,使得就连黑夜也充满了幻想。”请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4.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从标题中“酬”字可知,此诗是刘禹锡为了答谢白居易的赠诗而作。
B.首联中“弃置身”三字点明了诗人被朝廷放逐、“抛弃”的经历。
C.颔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被贬归来的感触:物是人非,恍如隔世。
D.尾联中“暂凭”二字,可见诗人只是暂时振作,内心仍然悲痛沉沦。
15.白居易称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妙联”,请问妙在何处?(3分)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乙】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登山大半,飞深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宙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①,可偃仰,可放笔砚,可渝茗②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有删减
【注释】①箕踞:两腿伸直岔开,形如簸箕。②瀹(yuè)茗:烹茶。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是金陵人,客.此旦日,客.从外来
B.余.
住西湖纵横丈余.C.上下一.白而或长烟一.空 D.余强饮三大白.
而别苍颜白.发17.下列对语段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语段甲中,大雪之后长堤、亭子、小舟及舟人的状貌,营造了一个物我合一的境界;语段乙中,面对“闭窗瀑闻,开窗瀑至”的趣景,作者油然萌生以心体物、物我交融的感觉。
B.语段甲写景主要运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景物人物,仿佛创造出一幅淡墨山水画,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
C.两个语段写景都体现了一个“奇”字,语段甲“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语段乙“奇”在树根分而枝合。
D.两个语段作者分别借“湖心亭”“飞泉亭”表达了寄情山水、随遇而安的情怀。18.翻译下面句子。(4分)(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深旁有室,即飞泉亭也。
19.甲文第二段中,作者借金陵人表达了自己哪些心情?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分)20.语段甲记述了一次湖心亭赏雪的往事,表现出作者遗世的高洁情怀和不随俗流的生活方式。此外,还隐含着另一种情感,请结合语段甲和链接材料相关内容进行分析。(4分)
【链接材料】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节选张岱《自为墓志铭》有删改)
三、综合(共10分)
21.在“我把艾青的诗读给你听”的朗诵活动中,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作为朗诵活动的策划人,请你完善下面的方案。(2分)
(2)同学们就如何朗诵《我爱这土地》进行了讨论,请你补充完整。(2分)
小南:朗诵《我爱这土地》时,我们要注意①_______,比如“鸟”字要重读,“永远”“无止息”可以适当延长声音等。
赛
前
准
备(1)选拔选手,编排节目
(2)推举评委,制定细则(4)拟定等级,准备奖品
小京:我觉得在朗读形式上可以多样化,比如独诵、双人朗诵、齐声合诵等。
小语:还可以加上②,比如读到“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时可以双手打开,自然向外,抒发对土地的无限深情。
小文:我认为还可以适当借助音乐、视频、服装等辅助手段。
(3)宣传组正在为活动设计一副海报,请你任选两种图形元素,写出设计构思。(2分)
(4)在交流讨论会上,有同学对于“传承红色精神”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如下)。请你针对此人的观点进行反驳,要求观点明确,看理有据,字数80字以内。(4分)时代已经久远,红色精神已经过时,我们要往前看。我们只要知道红色精神的内涵就可以了,没有传承的必要。
四、写作(共50分)
22.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不一定鲜花满地,也许会有学业上的困惑、生活中的失意、情感上的烦恼……它们就像横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道坎,需要我们去跨越。但跨越之后,我们的收获满满:获得了知识,懂得了坚持,享受了快乐,锻炼了能力……
请以《跨过这道坎,真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抄写到答题卡指定位置;
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
南宁市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第一阶段素质评价
九年级语文答案
一、积累(共21分)
【活动一:诗意开场白开启活动华章】
1.骄jí
2.遥不可及摇曳生姿矫揉造作附庸风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二法门(写出三个即可)
【活动二回望中华文明强国必定有我】
3.(1)指可以望到但无法接近。形容看似可以到达而实际上很难达到或不能接近。
(2)在接力赛跑时使用的短棒,需要运动员传递,有木质的但是大多数是用金属制成。这里指祖国的发展任务。
4.D
5.上联:顽强拼搏挑时代重任下联:自强不息做少年先锋
【活动三诵读经典诗歌激发豪情壮志】
6.①寒林空见日斜时②花明驿墙③露从今夜白④但愿人长久⑤千里共婵娟
⑥欲为圣明除弊事⑦肯将衰朽惜残年⑧闲来垂钓碧溪上
⑨先天下之忧而忧⑩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阅读(共39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7分)
7.C
8.D
9.应该禁用。理由一:调查显示,在课间休息和上课时,有学生使用手机,会影响学校管理和学生学习效率。理由二:沉迷智能手机会引发社交、语言表达能力退化,在学校应该多与同学、老师实现沟通交流。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
10.①我在等母亲回家的时候见到了许多萤火虫②期待③怀念
11.“接着又飞出一盏,又飞出一盏”这个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萤火虫一只紧接着一只从黑夜中飞出的情景,表现了作者惊喜和兴奋之情。
12.首尾呼应,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毋忘我”和“毋念我”;开头鲜花盛开、鲜艳芬芳和结尾毫无绿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写出了事物的沧桑变迁;花丛是萤火虫寄居和活动的场所;告诉人们“毋忘我”和“毋念我”是人世间不可缺少的两种情感态度:记住值得记住的,忘记应该忘却的。
13.虽然萤火虫很渺小,但是它给黑夜带来了光明,大学毕业后,作者立志像萤火虫一样义无反顾地飞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正有许许多多的有着萤火虫精神的人肩负了建设祖国的重任,我们的国家才能变得更加美好!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
14.D
15.示例: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此联包含了“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的深刻哲理。
(四)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4分)
16.C
17.D
18.(1)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瀑布旁有间屋子,就是飞泉亭。
19.①惊喜:大雪三日更定之后,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看到亭上竟然有同样情趣的两人在饮酒,表达了与其相遇的意外和惊喜。②悲伤:“金陵”是曾经的故都,见故都之人,引发了作者的故国之思。
20.语段【甲】开头的明代纪年和“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一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链接材料中作者“国破家亡,避迹山居”“回首二十年,真如隔世”,潜藏着对失去的家国的眷恋之情。
三、综合(共10分)
21.(1)准备串词(2)评出奖项
(2)重音(停连或节奏,回答朗读技巧可得分)适当的手势(或肢体语言)
(3)示例:我选取的图形元素是土地、河流。我的设计构思是:土地和河流是艾青诗歌当中的重要意象,土地象征祖国的坎坷经历、痛苦遭遇,河流象征人民的爱国热情、抗争精神;用河流环绕土地的构图,突显出人民对祖国深沉的爱。
(4)传承红色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们可
以从红色精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或者提高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度、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我们要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践行红色精神。
四、写作(共50分)22.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