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专业新培训人员)
姓名: 学号:
| 题 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分 |
| 得 分 |
| 得 分 | |
| 评卷人 |
| A. | 施工单位 | B. | 设计单位 |
| C. | 监理单位 | D. | 质监单位 |
| A. | 2.5MPa | B. | 3 MPa |
| C. | 3.5 MPa | D. | 4 MPa |
| A. | 800 m2 | B. | 1000m2 |
| C. | 1200m2 | D. | 1500m2 |
| A. | 设计图纸 | B. | 施工规范 |
| C. | 施工方案 | D. | 监理要求 |
| A. | 3.5 MPa | B. | 3 MPa |
| C. | 2.5MPa | D. | 4 MPa |
| A. | 相关的规范规程 | B. | 业主的要求 |
| C. | 监理的要求 | D. | 经过审批的设计文件 |
(C)
| A. | 监理单位 | B. | 施工单位 |
| C. | 建设单位 | D. | 设计单位 |
| A. | 80 | B. | 75 |
| C. | 70 | D. | 60 |
| A. | 10 | B. | 25 |
| C. | 50 | D. | 75 |
| A. | 抽查30% | B. | 查全部工程 |
| C. | 抽查90% | D. | 随机抽查 |
| A. | 15 | B. | 20 |
| C. | 25 | D. | 30 |
| A. | 2 | B. | 3 |
| C. | 4 | D. | 5 |
| A. | 设计 | B. | 监理 |
| C. | 施工 | D. | 验收 |
| A. | 柔性管道 | B. | 无压管道 |
| C. | 刚性管道 | D. | 有压管道 |
在 或其附近。(A)
| A. | 零弯矩点 | B. | 最大弯矩点 |
| C. | 零剪力点 | D. | 最大剪力点 |
| A. | lm | B. | 2m |
| C. | 3m | D. | 3.5m |
| A. | 0.75 | B. | 0.5 |
| C. | 0.15 | D. | 3 |
| A. | -3 | B. | 0 |
| C. | 3 | D. | 5 |
| A. | 水平轴线 | B. | 轴线 |
| C. | 高程 | D. | 相邻管高差 |
| A. | 建设单位 | B. | 监理单位 |
| C. | 施工单位 | D. | 施工方案 |
| 得 分 | |
| 评卷人 |
A、钢筋接头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
B、钢筋接头宜采用绑扎连接
C、钢筋接头应优先选择闪光对焊
D、钢筋接头应优先选择点焊
E、钢筋接头应优先选择埋弧压力焊或电弧焊
2.水泥稳定土中水泥应符合下列要求:(A、C、D)
A、初凝时间大于3h
B、终凝时间小于6h
C、有出厂合格证
D、复验合格
E、安定性合格
3. 管材、管道附件、构(配)件和主要原材料等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进行进场验收并妥善保管。进场验收时应检查每批产品的 等, 并按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进行复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A、B、C、E)
A、订购合同
B、质量合格证书
C、性能检验报告
D、资质证书
E、使用说明书
4. 城镇道路工程完工后应进行竣工测量。竣工测量包括: 和地下管线的实际位置和高程。(A、B、C、D)
A、中线位置
B、高程
C、横断面图式
D、附属结构
E、纵断面图式
5.给排水管道工程中,土方分部工程包括 分项工程。(A、C)
A、沟槽土方
B、沟槽支撑
C、基坑土方
D、沟槽开挖
E、沟槽回填
6. 沟槽的开挖、支护方式应根据 等要求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保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A、B、E)
A、工程地质条件
B、施工方法
C、进度计划
D、机械设备
E、周围环境
7.管道闭水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C、D)
A、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不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管顶内壁加2m计
B、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管顶内壁加2m计
C、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加2m计
D、计算出的试验水头小于10m,但已超过上游检查井井口时,试验水头应以上游检查井井口高度为准
E、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不超过管顶内壁时,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设计水头加2m计
8. 砌筑雨水口应符合:(A、B、D、E)
A、雨水管端应露出井内壁,其露出长度不应大于2cm;
B、雨水管穿井墙处,管顶应砌砖券;
C、雨水口井壁要用水泥砂浆抹面;
D、井底应采用水泥砂浆抹出雨水口泛水坡
E、雨水口井壁,应表面平整,砌筑砂浆应饱满,勾缝应平顺
9. 钢筋混凝土管柔性接口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橡胶圈应符合下列规定:(A、B、C、D)
A、材质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B、应由管材厂配套供应
C、外观应光滑平整,不得有裂缝、破损、气孔、重皮等缺陷
D、每个橡胶圈的接头不得超过2个
E、每个橡胶圈的接头不得超过3个
10. 工作井的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A、B、C、D)
A、宜选择在管道井室位置
B、便于排水、排泥、出土和运输
C、尽量避开现有构(建)筑物,减小施工扰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D、顶管单向顶进时宜设在下游一侧
E、应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邻近建(构)筑物、地下与地上管线情况,以及结构受力、施工安全等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三、判断题(正确的请在后面的括号内打“√”,错误的请在后面的括号内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 得 分 | |
| 评卷人 |
2.泵送混凝土水灰比宜为0.4~0.6。(√)
3. 沟槽回填时柔性管道不应有变形,管壁不得出现纵向隆起、环向扁平和其他变形情况。(×)
4. 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清除干净,在浇筑后续混凝土前,应铺张10~20mm同配比的水泥砂浆。(√)
5. 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应平整、接缝严密。(√)
6. 路基填方中严禁使用房渣土、工业废渣等。(×)
7.钢筋骨架接长焊接时,不同直径钢筋的中心线可在同一平面上。(×)
8. 顶管法施工是借助于顶推装置,将预制管节顶入土中的地下管道不开槽施工。(√)
9. 在面层混凝土弯拉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且填缝完成前,不得开放交通。(√)
10. 管道严密性试验是对已敷设好的管道用液体或气体检查管道渗漏情况的试验统称。(√)
四、填空题 (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内。每空1分,共10分)
| 得 分 | |
| 评卷人 |
2. 预制混凝土路缘石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规定时,不应小于 C30 。
3.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自然降温至表面温度低于 50℃ 后,方可开放交通。
4. 沥青混合料面层弯沉值检查数量:每车道、每 20m ,测1点。
5.采用钢制管件连接时,管件应进行 防腐处理 。
6.砌筑砂浆应使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得少于 1.5 min。
7.预制安装混凝土柱与基础连接处必须接触严密、焊接牢固、 混凝土灌注 密实, 混凝土强度 符合设计要求。
8.钢筋混凝土管安装时,刚性接口的强度符合 设计要求 ,不得有 开裂 、空鼓、脱落现象。
五、综合问答题 (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8分,共40分)
| 得 分 | |
| 评卷人 |
答:1)应在实验室内经试配检验抗压强度、坍落度、含气量等配合比设计的各项指标,并根据结果进行配合比调整(2分);
2)实验室的基准配合比应通过搅拌机实际搅拌检验,并经试验段的验证(2分);
3)配合比调整时,水灰比不得增大,单位水泥用量、钢纤维体积率不得减小(2分);
4)施工期间应根据气温和运距等的变化,微调外加剂掺量,微调加水量与砂石料称量(1分);
5)当需要掺加粉煤灰时,对粉煤灰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的其他相关要求应参照国家现行标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的有关规定执行(1分)。
2. 顶管法施工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1)顶进方法比选和顶管段单元长度的确定;
2)顶管机选型及各类设备的规格、型号及数量;
3)工作井位置选择、结构类型及其洞口封门设计;
4)管节、接口选型及检验,内外防腐处理;
5)顶管进、出洞口技术措施,地基改良措施;
6)顶力计算、后背设计和中继间设置;
7)减阻剂选择及相应技术措施;
8)施工测量、纠偏的方法;
9)曲线顶进及垂直顶升的技术控制及措施;
10)地表及构筑物变形与形变监测和控制措施;
11)安全技术措施、应急预案。(每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任得满分)
3. 简述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质量检验主控项目的检查项目和检查数量。
答:1)水泥的品种、级别及石灰、粉煤灰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1分);检查数量:按不同材料进场批次,每批检查1次(1分);
2)桩长不应小于设计规定(1分);检查数量:全数检查(1分);
3)复合地基承载力应不小于设计规定值(2分);检查数量:按总桩数的1%进行抽检,且不少于3 处(2分)。
4.水泥混凝土面层混凝土摊铺前,应完成哪些准备工作?
答: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已获监理工程师批准(1分),搅拌站经试运转,确认合格(1分);
2)模板支设完毕(1分),检验合格(1分);
3)混凝土摊铺、养护、成形等机具试运行合格(1分),专用器材已准备就绪(1分);
4)运输与现场浇筑通道已修筑(1分),且符合要求(1分)。
5. 不开槽施工管道采用起重设备或垂直运输系统时,应符合哪些规定?
答:1)起重设备必须经过起重荷载计算(1分);
2)使用前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查验收(1分),合格后方可使用(1分);
3)起重作业前应试吊(1分),吊离地面l00mm左右时,应检查重物捆扎情况和制动性能(1分),确认安全后方可起吊(1分);起吊时工作井内严禁站人(1分),当吊运重物下井距作业面底部小于500mm时,操作人员方可近前工作(1分);
4)严禁超负荷使用(1分);
5)工作井上、下作业时必须有联络信号(1分)。(答对任得满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