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我国各个大学校园面积不断扩大,自行车在校园内的持有量和需求量也日益增长,校园自行车在校园引起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学生毕业有大量自行车需要妥善处理,据我们对厦门市的各大高校调查发现目前废旧二手自行车的合理处理对于各高校来说都是一个难题。不能妥善解决废旧二手自行车问题对于社会来说是资源的浪费,对于环境来说更是种破坏。以厦门大学本部为例,同学们对自行车仍具有较高的潜在需求,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自行车在本校区内普及率24%,但有70.6%的同学认为拥有一辆自行车能方便自己的学习生活,拓展自己的活动范围,不过由于新车价格偏高、二手车交易混乱、车辆安全、车辆停放难、车辆维修难、使用率低及毕业时难处理(通过对本校区车棚的调查结果显示,车棚内有15%的车处于闲置、荒废状态)等原因而尚未购买自行车。校园共享自行车项目的出现,以“物尽其用”环保理念为核心,解决了同学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很多高校因为对自行车的处理不善遭到学生和社会各界的非议,例如,近日南京理工大学禁止校内骑自行车,称“自行车把消防通道都堵了,禁行也是为了安全”。对此,学生极为不满。有学生称,老师可在校内开车但学生不能骑车,是极其不公平的。网络宣称校园禁行自行车是种“管理弱智”,对南京理工大学的校园自行车治理提出强烈不满。
国内很多高校在校园里实施校园免费自行车使用遇到瓶颈。2010年09月15日下午,厦门大学漳州校区举行公共自行车启动仪式。600辆改造一新、停放在公共场所的自行车,成为首批供该校学生在校园内免费使用的公共自行车。这些自行车一律漆成绿色,每辆车身上均印有编号。使用过程中,自行车若有损坏,学生要自行将其送到指定维修点修理。可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免费公共自行车从最初的600辆锐减至不到200辆,损坏率高达76.8%。由于供不应求,有些同学开始了违规操作,以期独占公共资源——有人给公共自行车上锁,有的将其藏匿在树丛中。那些还在公用的自行车很快就残破不堪。“没有刹车闸已经不算是问题,车胎变形也是常见,有的自行车像遭遇车祸一般,车身严重扭曲,车胎45度扭转。有学生调侃道:“只要在校园里听到吱吱嘎嘎的声音,不用看就知道一定是公共自行车来了。”
综合而论,国内各高校(包括我们厦门大学)自行车管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自行车停放现象
高校自行车停放管理方面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可用的停放面积不够充足和停放秩序不够规范。具体而言,各宿舍楼前停车位置基本够用,但是缺乏必要的管理和引导,停放较为混乱,并有部分停车架老化不能使用;教学区食堂区停放位置紧缺的情况则较为突出,由于缺少停车位,自行车斜放、乱放现象普遍,挤占了通道空间,造成上下课时间师生通行不畅。停车场的设计及相应的配套管理方面也存在问题,自行车停放管理问题如不能得到妥善解决,长此以往必将成为校园安全的重大隐患。
2、自行车偷盗现象
当前“丢车”已经成为校园内极为普遍的现象,甚至有成为一种畸形校园文化的趋势。校园里流行这样的话:“没有丢过车,不算大学人”,这是同学们的无奈与自嘲,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对学校管理力度的意见和不满。自行车安全问题需要加大整治力度已经成为广大同学的共识。同时,据同学反映,由于学校目前缺乏比较完善有效的预防和惩治机制,校园周边正逐渐形成一个偷盗、翻新、销售、再偷盗的非法产业链条。自行车盗窃现象恶性循环,愈演愈烈,严重损害了广大师生的利益,污染了社会风气。
3、黑车市场不法交易现象
据统计,高校有丢车经历的同学都在70%以上。部分大学生明知是赃车而购买,甚至有的学生承认自己认识偷车贼,并“代理”其他同学的自行车采购。正是有了广阔的校园市场,偷车贼才更加便利,造成了一种割肉自啖的恶性循环。被偷的车越多,买黑车的就越多,偷车贼就越猖獗。知赃买赃是犯法的,但是据悉机关对大学生比较宽容,抓到了也是以教育为主。不少大学生因此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自行车失窃增加了学生不必要的损失,对于经济尚未的大学生群体来讲,这样的损失是比较沉重的。而且,二手自行车源于学生,学生自己又花钱重新购入,已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在此基础上滋生的其他抢夺、盗窃犯罪近年来也时有听闻。
自行车失窃现象在校园内频发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思想认识程度不高,不少同学对自行车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估计不足,重视不够;二是安全管理尺度不严,近年来学校开放程度加大,校内人员复杂,而学校相应的管理措施没有跟上,自行车安全管理工作基本处于无序状态;三是治安防范力度薄弱,学校一些地方缺少安全规范的自行车停放位置,同时缺乏看护力量,为违法犯罪分子盗车提供了可乘之机;四是打击整治手段不力,没有形成治理自行车安全问题的合力,缺乏专门的研究和专项治理,加之同学报案少、报案难,日常的整治打击效果不明显。此外,一些同学贪图综合治理校内自行车问题,对于我校积极响应十七大号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和谐校园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献礼90周年校庆,助力建设绿色校园,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向世界人民展现厦门大学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坚定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废旧车处理难现象现如今,在偌大的校园里,对大学生来说,自行车无疑是最好的代步工具,它也跟手机、电脑、MP3一样,成为大学生的必备品。就在有些同学求购自行车的同时,校园里却有一定数量的没有人认领的“无主自行车”,在风吹日晒中慢慢变成废铁。据了解,这些废旧的“无主自行车”中有不少是毕业生在校时用过的,毕业后就直接扔在了学校;有的则是在校的同学买的时候没花多少钱,坏了以后发现修起来不划算,于是就干脆丢在那里任其“自生自灭了”。 5、大学校园里90%以上的自行车都处于闲置状态大学停车难的问题正好反映了高校自行车的使用率低下,以早上8点到晚上22点的时间段为例分析,在这14小时内,每一辆自行车的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也就是说有13个小时是闲置的没有使用,因为每一辆自行车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属于同一个人。在这13小时中自行车的使用价值为零。但是这些自行车正好占用停车场地的,使得停车难这一问题显得尤其突出,所以解决高校停车难从根本上应该从提高自行车的使用率为出发点。采用本项目就会使得一辆自行车抵得上以前13辆自行车的使用价值,同时减少了自行车在校园的庞大数量,从根本上解决停车难问题。 6、大学校园内推行公用免费自行车遭遇瓶颈 2010年09月15日下午,厦门大学漳州校区举行公共自行车启动仪式。600辆改造一新、停放在公共场所的自行车,成为首批供该校学生在校园内免费使用的公共自行车。这些自行车一律漆成绿色,每辆车身上均印有编号。使用过程中,自行车若有损坏,学生要自行将其送到指定维修点修理。但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免费公共自行车从最初的600辆锐减至不到200辆,损坏率高达76.8%。由于供不应求,有些同学开始了违规操作,以期独占公共资源,有人给公共自行车上锁,有的将其藏匿在树从中。那些还在公用的自行车很快就残破不堪。“没有刹车闸已经不算是问题,车胎变形也是常见,有的自行车像遭遇车祸一般,车身严重扭曲,车胎45度扭转。”有学生调侃道:“只要在校园里听到吱吱嘎嘎的声音,不用看就知道一定是公共自行车来了。”据厦大勤工部维修处提供的数据显示,开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维修点平均每天维修故障自行车46辆,整理轻微故障车146辆。校园公用自行车没有相应的制度管理,使得公共资源的使用照成了更大的浪费,同时也是滋生校园学生违规操作温床。只有制度才能约束学生的用车习惯,使习惯变成学生的素质,长期的素质教育积淀成学生的良好道德。在大学校园内推行公用自行车,北师大珠海分校在去年也实验过。他们将400辆废旧自行车统一维修、翻新,不上锁,放在学校各停车点让全校师生随时、免费使用。但刚试行几天,就有学生私自将公用自行车上锁、据为己有;有的车子因为半途损坏,就被学生随手扔掉。尽管后来,学校多次改进管理方式,但效果却总不尽如人意。从网上的跟贴来看,许多网友对此都不乐观。的确也是,从高校的实验,到一些学校实施的无人售报的破产,我们还缺乏对道德自律性的高度自信。尽管实验的是在具有高度知识含量和道德水准的高校。用自行车的益处自不待言,让其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我们的心愿。不过,达成如此心愿却需要抓住两个关键点。其一,骑车人的自利人本性。因为免费,因为缺乏任何预设的惩罚,骑车人的自利冲动很容易转变成对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追求。他们可能会不遵守自行车的停放地点,可能会不爱护自行车。那无论多精致的自行车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破坏掉。修理、更新的速度是跟不上破坏的速度的。对此,一方面需要制度化操作,即必须在规定的地方领取自行车,也必须在规定的地方放置自行车;另一方面在交还自行车时实施检查。即骑车人要及时报告自行车的损坏情况。对于不遵守制度的学生,应该批评教育,罚款,严重的可以张榜公布,甚至禁用。其二,让每个学生以参与维修和管理的方式回报免费使用。但是每个学生参与维修和管理是不现实的,所以不参与维修和管理的学生在使用自行车的时候付费,以替代他不参与维修和管理的义务。自行车的维修是很重要的,但维修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我们将会在校园招聘勤工助学维修员,让他们在维修的过程中更加懂得珍惜自行车的使用。所以学校应该取消免费自行车的使用,应该对学生收取相应的费用用于支付自行车的维修费用和管理费用。仅仅靠志愿者进行人工监督和管理对于教育学生素质没有多少用处,必须用制度来约束学生自己的行为,使其变成一种优良的行为习惯。在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而自愿者的作用是人治。在这个问题上自愿者的存在证明了校园环境保护制度的不完善,所以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本项目以“物尽其用,资源共享”为理念核心,以大学校园为着手点,紧密围绕大学生生活宣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开展校园共享自行车回收及再利用的环保行动。并将现代商业开发模式引入本项目,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校园自行车共享的形式将自行车提供给广大师生使用,而充分利用自行车本身这个平台及绿色校园建设这个活动,从环保中实现校园效益,在环保中传播“绿色校园,低碳生活”理念。在实现环保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 第二章技术服务介绍第三章校园共享自行车运营方案第四章校园自行车回收方式和废旧处理第五章校园共享自行车宣传方案第六章校园共享自行车的可行性第七章校园共享自行车财务成本预算第八章校园共享自行车的价值第九章校园共享自行车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