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0呼伦贝尔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1:03:39
文档

2020呼伦贝尔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姓名考号2020年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题语文温馨提示:1.本试卷共10页,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请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请将姓名与考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位置上。4.考试结束,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2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颓唐(tuí)莅临(wèi)栈桥(zhàn)草长莺飞(yīng)B.贮蓄(
推荐度:
导读姓名考号2020年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题语文温馨提示:1.本试卷共10页,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请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请将姓名与考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位置上。4.考试结束,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2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颓唐(tuí)莅临(wèi)栈桥(zhàn)草长莺飞(yīng)B.贮蓄(

姓名考号
2020年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题

语     文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共10页,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请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请将姓名与考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位置上。

4.考试结束,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颓唐(tuí)    莅临(wèi)    栈桥(zhàn)   草长莺飞(yīng)

B.贮蓄(zhù)    绯红(fēi)    犀利(xī)     锲而不舍(qiè)

C.驿路(yì)     嗤笑(chī)    畸形(qí)     蹑手蹑脚(niè)

D.桑梓(zǐ)     默契(qì)     凫水(fú)     拈轻怕重(zhā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深信开卷有益,生前多次在不同场合倡导青少年要广泛阅读。

B.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呈现了工人师傅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

C.李波回到家乡,与同学欢聚一堂,尽享天伦之乐。

D.“名师论坛”上,名师的教学与作家的演讲相得益彰,让听众尽享文学之美。

3.下列对语文知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呼唤英雄是人类永恒的情结。(分析:“呼唤英雄”是动宾短语,“永恒的情结”是偏正短语。)

B.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分析:“迈出”是动词,“凌乱”是形容词,“岩石”是名词。)

C.呼伦贝尔的夏天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分析:主语“夏天”和宾语“去处”搭配不当,可以将“去处”改为“季节”。)

D.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分析:这是递进复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           。          ,          ,          ,          。

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

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 

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

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

A.①②⑤④③      B. ③⑤④①②    C. ④①⑤②③      D. ④①③②⑤

5.古诗文默写(7分)

(1)窈窕淑女,                 。(《诗经》)

(2)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何处望神州?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在古代,诗人常常借飞鸟来表情达意。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乡书何处达?               ”,用雁儿送信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中的“山气日夕佳,                ”,借鸟儿结伴而归寄托了归返自然的人生理想。

(5)思念流淌。一场夜雨,飘在李商隐的窗前,唤起他与亲友重逢的希冀:“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一杯烈酒,斟于范仲淹的案前,引发他思家与报国的矛盾:“浊酒一杯家万里,                 ”(《渔家傲·秋思》)。

6.综合性学习(7分)

某班开展以“走进小说天地,感受《水浒传》的魅力”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知名著

主持人小文在介绍《水浒传》时,设计了下面的题目。请你在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2分)

《水浒传》是一部奇书,作者是        。小说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                的主题。

活动二:讲故事

请从下面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3分)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活动三:谈人物

     杨志是“智取生辰纲”中着墨最多的人物。阅读下面文字,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2分)

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 …… 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 ……

杨志提了朴刀,拿着藤条,自去赶那担子。……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 …… 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 ~ 8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7.请说出“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联的妙处。(2分)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了什么哲理?(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 14题。(16分)

                        【甲】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入 蜀 记(节选)

                                  陆游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注】①祠: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3)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或王命急宣      或遇其叱咄

B.其间千二百里    其真无马邪

C.不以疾也        不以物喜

D.春冬之时        乃记之而去

11.请用“/”标示出下面语句的停顿之处。(标两处)(2分)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13.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甲文中“清荣峻茂”所展现的画面。(3分)  

                                                                               

14. 甲、乙两文都突出了“山之高”,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填写在横线上。(2分)

【甲】                                                                             

【乙】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5 ~ 20题。(12分)

                           我的母亲

                             老舍

①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②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人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和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③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④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做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chóu(   )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A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得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⑥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提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笔巨款集到,B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C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kān(   )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⑦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

⑧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选自《老舍散文》,有删改)

15.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chóu(      )划         拥挤不kān(      )   

16.文章第⑦段写道:“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阅读全文,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受到了哪些感化。(3分)

                                                                                                 

17.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18.文中多次写母亲的“泪”。从下面三句话中任选一句,结合上下文,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2分)

A.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B.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C.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我选     句,蕴含的情感:                                                   

19.文章结尾一段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0~ 23题。(8分)

                          桌 与 案

                           马未都

①一般来讲,腿的位置决定了它的名称,与高矮、大小、功能都无关。腿的位置缩进来一块的为案,腿的位置顶住四角的为桌。

②桌与案更重要的区别,是精神层面的区别。这个区别在哪儿呢?在于案的等级比桌高。比如我们常说的拍案惊奇、拍案而起、拍案叫绝,都是比较高等级的情绪;而拍桌子瞪眼、拍桌子砸板凳,都是低等级的情绪。再比如,我过去当编辑的时候,经常挑灯夜战、“伏案疾书”,如果“趴在桌子上”,恐怕不是睡着了,就是在写检查。

③中国人把家具分得清清楚楚,这正是我们文化的独特之处。我们平时不注意,跟“案”相关衍生出来的词语非常丰富,比如文案、方案、草案、议案。因为我们过去办公,大都使用案,通常情况下与桌无关。

    ④同样是案,也有很多形制。有一种叫作翘头案,它属于供案的形式,腿部非常夸张,过去都是在寺院或祠堂里使用,它表示对神灵、对祖宗的一种敬畏。衙门里也用供案,这里的供案翘头非常高,非常夸张。它具有威严感,从心理上暗示你,警告你。如今审理刑事案件时,法官坐的椅子靠背都非常高,就是起到一种威慑作用。如果法官搬一个小板凳坐那儿,估计犯人心里就该想怎么逃脱法律的制裁了。用家具作为文化符号传递给你,这是案重要的本意。衍生出来的词语就有“案件”,原指放在案上的文件;后来把在案前审理事情,简称为“审案子”,没有人说“审桌子”。

⑤文人设计出一种适合自己用的书案,它非常温和,也有翘头,但把夸张的感觉去掉了,翘头很小。这个小翘头干什么用呢?我们知道,中国有一种特殊的书画形式叫手卷,卷起来是一个轴,比如《江山万里图》《清明上河图》,看的时候要横向打开。过去看手卷有讲究,不能趴在地上看,也不能搁在方桌上看,就得在这种翘头案上看。我曾遇到一个附庸风雅的人,得到一幅手卷,急忙在桌子上打开,手卷的轴一下滚到桌边,一把没抓住,轴咣当掉下去,画被撕破了。如果他在翘头案上看,轴滚到案的两头,就停住了,不会掉下去。

⑥由于案的陈设功能越来越大,它的实用功能就相对降低;相反,桌的实用功能越来越大,陈设功能越来越小。所以,桌与案从功能上有了区分,这是在使用中发生的区分,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设计的。

⑦桌子在越来越突出实用功能的时候,就跟案发生了分界。桌,最早写成卓越的“卓”,它是高出来的意思。比如卓然而立、卓尔不群,就是超出别人,高高地立在那儿。后来才把“卓”字底下的“十”字变成了“木”字,写成现在的“桌”字。

                                                     (选自《读者》,有删改)

20.本文从腿的位置、           、           三个方面概括桌与案的区别。(2分)

21.简要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2分) 

                                                                          

2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寺院或祠堂里使用的案腿部非常夸张,衙门里使用的案则翘头非常高。

B.在作者看来,“拍案而起”和“拍桌子砸板凳”这两种情绪是一样的。

C.案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家具,而且是一种文化符号。

D.在“后来把在案前审理事情,简称‘审案子’,没有人说‘审桌子’”这句话中,“审案子”是仿造出来的词语,体现了语言的生动幽默。

23.很多传统物品都有丰富的文化韵味,如太师椅、红灯笼、青花瓷、紫砂壶……请选择一个你熟悉的物品,仿照例句用“三字经”的形式在横线上补填一项。(2分) 

                       纸折扇,风度翩。

                       八仙桌,宴宾客。

                             ,            。

(三)阅读下文,完成24~ 26题。(8分)

                           君子知“怕”

                             游宇明

①朋友是个小心谨慎的人。生活中,家里没人时他从不让家用电器工作,怕引发火灾;晚上睡觉他一定会关掉煤气,怕发生泄漏;上街绝对遵守交通规则,怕出现意外。工作中,他遵章守纪、秉公办事,怕一不留神成为阶下囚。

②我非常赞赏朋友的做法,因为他知“怕”。其实,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不都应该心存畏惧吗?

③个人应该懂得畏惧。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孔子所说的“君子三畏”是否适用于今天的社会生活,我们姑且不去讨论,但对于他“人要知畏惧”的主张,我双手赞成。在现代社会,我觉得人应该“怕”的至少有两种:一是应该“怕”法律,就是要遵守基本的法律与规章制度,用古人的话说,叫“畏法度”;二是应该“怕”道德,也就是那些虽不违法,但明显违背社会道德、会被人戳脊梁骨的事绝对不做。那些因为图一己之欲、逞一时之快而无视法律和道德的人,当他们为自己的“无所畏惧”痛悔不已的时候,不也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吗?

④不仅个人要学会知道“怕”,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许多国家都经历过苦难和挫折,人民曾经深受其害,国家的文明进程也大大受挫。有的国家不知“怕”,对过去的苦难和挫折毫不上心,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疼;有的国家却总是“怕”着,生怕类似的悲剧重演,因而他们总是居安思危,充满忧患意识。1845年,一种卵菌登陆爱尔兰岛,使得全岛土豆减少三分之一,灾荒一直持续到1852年。这场大饥荒使爱尔兰人口锐减20%-25%。爱尔兰人没有忘记这场苦难,他们在首都街头竖起了大型的纪念雕塑,其中一组饥民的群像栩栩如生,那哭天喊地的表情时刻提醒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在罗斯康芒郡的一座庄园里设立有大饥荒博物馆,里面有关于这场饥荒的最完整的收藏。爱尔兰的史学家和文学艺术家更没有忘记这场大饥荒,关于这场饥荒的著作、论文、文艺作品如潮喷涌。生活是公正的,像爱尔兰这样知“怕”的国家,在灾难来临的时候往往有备无患,因而幸运地躲避了后来一些灾难性的意外事件。

⑤中国人一向讳言“怕”,在一些人看来,说自己“怕”,就等于承认自己怯懦,其实这完全是误解。一个人知道必要的“怕”,他才可能去做好人、善人,去做君子;一个国家知道必要的“怕”,它才会将各种社会规则和保障体系设计得很完备,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温暖、快乐的命运共同体。

                                                                 (有删改)

2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5.请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26.下面的材料如果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中最合适?说说理由。(2分)

 【材料】1958年,我国开始了原子武器的研究。邓稼先奉命主持设计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分别于19年和1967年爆炸成功,我国国防自卫武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

                                                                                      

                                                                                       

四、作文(50分)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读懂了母爱的情思,“我爱这土地”是艾青读懂了苦难的告白,“是爱,是暖,是希望”是林徽因读懂了人间四月天的体验,“先忧后乐”是范仲淹读懂了时代的担当,“万有引力”是牛顿读懂了苹果落地的思考……一人一情,一景一物,一事一理,都需要用慧眼去读,用心灵去悟。

请以“我读懂了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立意自定;

  (3)不许抄袭、套写;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20年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题 

语文参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2分)B       2.(2分)C   3.(2分)D   4.(2分)C

5.(1)君子好逑 (2)不畏浮云遮望眼 (3)满眼风光北固楼

(4)归雁洛阳边;飞鸟相与还   (5)何当共剪西窗烛;燕然未勒归无计 

(每空1分,错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共7分)

6.(7分)

活动一:施耐庵     “官逼民反”(每空1分,共2分)

活动二:

示例1:鲁提辖和史进在酒店饮酒,遇到卖唱的金氏父女。金氏父女哭诉,有个杀猪的镇关西,逼迫他们还所谓的赎身钱。鲁提辖打抱不平,不仅给了金氏父女还乡盘缠,还跑到集市上,三拳打死了镇关西,闹出人命不好收拾,他只好逃命。

示例2:林冲几经周折被分配看守草料场。他在山神庙凑巧听到门外陆谦和富安的密谈,得知自己被陷害。恼怒中,林冲终于爆发,提戳死三人。被逼到山穷水尽的林冲,雪夜奔上梁山,走上了复仇反叛的道路。

示例3:宋江独自来到浔阳楼,楼外的美景,触动了他的心思。他想到自己不仅读了圣贤书而且颇有权谋,但终究郁郁不得志,落得个刺配江州的结局。一时悲愤使宋江冲动起来,写下了“反诗”。后来被当局发现,投入大牢。

    (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述清楚,即可得3分)

活动三:

杨志谨慎、精明,又急功近利、粗暴蛮横。(意近即得2分)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4分)

7.诗句运用“闻笛赋”和“烂柯人”两个典故,写被贬归来的感触:当年参加政治改革的诸多友人多已离世,自己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用典1分,表达的感情意近即可得1分)

8.新生事物必然要代替旧事物,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前景无限美好(或: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意近即可得2分)

(二)(16分)

9. (每空1分,共3分)

(1)阙:同“缺”,空隙、缺口  (2)奔:飞奔的马  (3)悉:全,都

10.(2分)A

11. (每题2分,共4分)

(1)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2)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12.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每处1分,共2分)

13.示例:每当春冬之时,三峡的景色格外美丽。江水清澈,鱼儿似在水中欢唱;树木茂盛,任意生长;山势高耸,直插云霄;青草葱茏,生机勃勃。这一切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能够写出基本意思1分,语言优美、流畅1分,融入联想、想象1分)

14.(每空1分,共2分)

甲: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乙: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三、现代文阅读(28分)

(一)(12分)

15.(每字1分,共2分)  筹  堪

16.(1)爱花、爱清洁、守秩序的好习惯;(2)好客的习性;(3)软而硬的性格。

(每点1分,共3分)

17.“抱”字生动地写出了油灯昏暗,体现条件的艰苦,母亲却劳作不息,表现了母亲的勤劳和辛苦。

(意近即可得2分)

18. 示例:我选A句,蕴含的情感:母亲在变乱中承受苦难的酸楚、隐忍。

示例:我选B句,蕴含的情感:母亲艰难筹款的辛酸以及和儿子分别时的依依不舍。

示例:我选C句,蕴含的情感:母亲对儿子学业有成并能帮衬家庭的欣慰。

(意近即可得2分)

19. 以简朴的语言(或运用反问和反复的修辞),表现出作者欲言又止却难以尽述的追悔内疚之情以及对母亲无从说起又没齿难忘的养育之恩的感激。(语言特点1分,表达的情感意近即可得2分)

(二)(8分)

20.精神层面、功能(每点1分,共2分)

21.举一个附庸风雅的人在桌上看手卷而弄破画的例子,具体说明了看手卷有讲究,就得在翘头案上看。

(意近即可得2分)

22.(2分)B

23.示例:太师椅,摆威严。红灯笼,盼团圆。青花瓷,显古典。紫砂壶,结友缘。

(内容相符1分,用“三字经”的形式1分)

(三)(8分)

24.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应该心存畏惧。(2分)

25.首先提出“个人应该懂得畏惧”的分论点(1分),然后引用孔子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来论证“人要知畏惧”(1分),接着阐述了“怕”的内涵(1分),最后从反面举了一些人因无所畏惧而痛悔不已的例子,来论证“个人应该懂得畏惧”的道理(1分)。

26.应该放在第④段(1分)。我国成功研制原子武器,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危机,正是一个国家“知怕”的体现,放在第④段可以证明本段“一个国家也要知怕”的观点(1分)。

四、作文(50分)

评分标准

一类卷:50~45分,基准分为47分。主旨突出,文情并茂。

二类卷:44~39分,基准分为42分。主旨明确,语言流畅。

三类卷:38~32分,基准分为35分。主旨较明确,语言基本通顺,病句少。

四类卷:31~25分,基准分为28分。主旨不明确,表达不清楚。

其余25分以下,严重偏离题意,内容不健康,未完成写作,字数严重不足,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等。基准分为20分并酌情赋分。(抄袭作文5分以下)

【评分说明】(1)评分程序:整体把握,初定类别,按基准分上下浮动。

(2)以下5项有一项突出者即可按相应等次的基准分向上浮动:

A.感情真挚            B.立意新颖            C.构思巧妙

D.语言富有个性        E.字迹美观,卷面整洁

文档

2020呼伦贝尔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姓名考号2020年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题语文温馨提示:1.本试卷共10页,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请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请将姓名与考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位置上。4.考试结束,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2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颓唐(tuí)莅临(wèi)栈桥(zhàn)草长莺飞(yīng)B.贮蓄(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