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庄子》二则 公开课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1:07:21
文档

《庄子》二则 公开课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1《庄子》二则第1课时北冥有鱼1.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2.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主旨。3.品析语言,感受《庄子》散文中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过《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吗?《大鱼海棠》故事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该片荣获了许多大奖,其画面、音效都是我国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今天我们就走进《逍遥游》,看看鲲到底是何物!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庄子,学习《庄子》特点庄子(约前3
推荐度:
导读21《庄子》二则第1课时北冥有鱼1.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2.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主旨。3.品析语言,感受《庄子》散文中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过《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吗?《大鱼海棠》故事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该片荣获了许多大奖,其画面、音效都是我国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今天我们就走进《逍遥游》,看看鲲到底是何物!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庄子,学习《庄子》特点庄子(约前3
21 《庄子》二则

第1课时 北冥有鱼

1.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2.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主旨。

3.品析语言,感受《庄子》散文中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吗?《大鱼海棠》故事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该片荣获了许多大奖,其画面、音效都是我国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今天我们就走进《逍遥游》,看看鲲到底是何物!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庄子,学习《庄子》特点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一语可见其性格特点。

《北冥有鱼》出自《庄子》。《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今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鲁迅先生更评价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理解重点句意

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1.重点字词梳理

北冥(míng)  鲲鹏(kūn)  抟(tuán)  徙(xǐ)  齐谐(xié)  正色邪(yé)

2.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3.词类活用

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4.文言句子翻译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明确:这种鹏鸟在海水运动时就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海。南海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明确: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目标导学三:理清结构,体会文章情感

1.合作探究,文章层次分析。

明确:

第1层:描述鲲鹏形象形体硕大无比

变化神奇莫测

奋飞气势壮美

第2层:鹏鸟南飞有所待:以“野马”“尘埃”作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2.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3.既然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请结合课文最后一段话进行分析。

明确:“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意思是说,天色湛蓝,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它是高旷辽远而没有边际的吗?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目标导学四:品味语言,体悟《庄子》散文艺术特色

1.大鹏是怎么来的?它的形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

明确:大鹏是由“鲲”变化而来的。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2.赏析句子。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明确: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联想和想象。

3.结合《庄子·应帝王》一篇,简单说说庄子散文的特色。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明确: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课前导入生动有趣,学生们兴致很高,这堂课的教学进行得比较顺利,将学生们喜爱的影视动画与文言文学习相结合,对我们提高课堂效率有较大的帮助。
不足之处  时间安排较仓促,学生对于庄子思想的感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第2课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2.了解庄子和惠子两人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

一、导入新课

播放导入视频。

同学们,我们刚播放的视频是一场关于“鱼”快乐与否的辩论。视频的结尾说,从逻辑上讲,庄子输了,因为他的对手是惠施。但这句话好像还有弦外之音,好像不从逻辑上讲,庄子便赢了似的。为了一探究竟,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一同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寻找答案。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作品背景

庄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与老子并称为道学之祖。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是无限的、“自本自根”“无所不在”的,强调事物的自生自灭,否认有神的主宰。

惠施,宋国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魏惠王在位时,惠施因为与张仪不和而被驱逐出魏国,他首先到楚国,后来回到家乡宋国,并在宋国国都商丘与老乡庄子成为朋友。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理解重点句意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及句子。

(1)文言词语

一词多义:

固:A.固不知子矣(固然)

B.子固非鱼也(本来)

(2)文言句子翻译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明确:我不是您,固然不知道您是否知道了;您本来不是鱼,您不知道鱼的乐趣,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目标导学三:活动探究,体会文章情感

1.情景模拟,选一人扮演庄子,一人扮演惠子,根据课文内容组织辩论对话。

2.请同学说说这场争辩谁是胜者。

明确: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怎么会知道鱼的心理呢?

3.这段辩论十分巧妙,请你说说它“巧妙”在何处。

明确:“濠梁之辩”的绝妙之处在于,除了两人的雄辩之外,还在于它具有无穷的韵味。辩论的双方都紧扣主题,但辩论者的思维截然不同。惠施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庄周则是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从认知规律上来说,庄周的人乐鱼亦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但这种诡辩并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周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庄周是把自己的快乐移栽到鱼的情绪上,反过来更衬托出庄周的快乐。

4.在这场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都有差异,他们的人生态度也各不相同,结合课文试作分析。

明确: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他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他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篇幅短小,百十个字。就在这短短的百十个字中,却尺水兴波,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情节完整。其内容又很浅显,学习上不会有太大困难,学生很喜爱这样的小故事。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我注重在学习重点字词中理解句子文意,从而理解故事的寓意。
不足之处  文章较浅显易懂,课程设置稍显简单,一些细节问题没有特别注重,可能有知识点会遗漏。
12 《诗经》二首

第1课时 关 雎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3.了解诗中运用的赋、比、兴和反复等写作手法。

一、导入新课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据说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也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来学习位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诗经》,体验诗歌之美

1.了解《诗经》。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②《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做铺垫,“兴”字的本义是“起”。简单地说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③《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叠词来状物、拟声、摹貌。

2.生字识记。

雎(jū)    鸠(jiū)    好逑(hǎo qiú)    参差(cēn cī)

荇(xìng)  芼(mào)  窈窕(yǎo tiǎo)  寤寐(wù mèi)

3.重点语句翻译。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明确: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明确: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

(3)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明确:姑娘美丽又可爱,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理解诗歌内容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明确:这首诗很短很完整,写主人公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

2.既然大家都认为这首诗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

明确:首章四句写一个年轻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一位所爱的人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希望她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目标导学三:总结归纳,分析写作手法

《关雎》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1)非常生动地运用“兴”的手法。诗歌以河中沙洲上相互和鸣的水鸟开头,是《诗经》“比兴”手法中“兴”的表现手法,兴的表现手法只是一种自由联想,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因而不同于后世诗歌的景物描写,但是河水沙洲上的和谐的鸟鸣,仍可以引起读者的遐想,把人带到一片平旷辽远的境地之中,诗因此也显得分外质朴自然。

(2)重章叠唱的形式营造出了一种喜庆的气氛。

(3)语言富于表现力,运用双声叠韵。“窈窕淑女”“辗转反侧”等语句,善用双声叠韵,既富于表现力,又朗朗上口,至今活跃在人们的语言中。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蒹 葭

1.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3.感知“伊人”的形象,解读文章的主题。

4.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一、导入新课

(先播放秋水边芦苇画面配《在水一方》二胡曲,依不同的画面和需要低声循环播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你看,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胧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身影。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蒹葭》,吟诵优美的文字,传唱这首古老的歌谣。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走进作品,品读诗歌之美

1.走进作品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中的《秦风》,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蒹葭的意思是芦苇,生于水边。

2.识记字音。

溯洄(sù huí)   道阻且跻(jī)   水中坻(chí)   水中沚(zhǐ)

3.以小组为单位朗读,并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为什么《蒹葭》读起来这么美?(小组讨论)

这不仅是因为大家朗读时十分投入,也因为诗歌独特的形式。

(1)韵脚

苍、霜、方、长、央

萋、晞、跻、坻

已、涘、沚

(2)叠词

苍苍、萋萋、采采

还有“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重章叠句,反复吟唱,是《诗经》的特点。

总结:该诗四字一句,节奏鲜明而短促,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产生了一唱三叹、余音绕梁的效果。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品味诗歌意境

古人云:“诗缘情而绮靡。”意思是说诗歌因其丰富的情感而精妙华丽。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大家是怎么体会到这种情感的?

明确:(1)思念向往。通过诗人的上下求索。(2)执着、坚贞不渝。(提示:诗人追寻伊人的道路一帆风顺吗?)“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通过重章叠句反复的吟唱来突出道路的艰难,这么艰难的道路,诗人仍然一次又一次“溯游”“溯洄”地去寻找,足见其执着、坚贞不渝。(3)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提示:诗人寻觅伊人寻觅了多长时间?他寻到了没有?)

“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又是通过反复的吟唱来说明诗人寻觅时间之长。他应该是从黎明时分就来到岸边寻觅伊人,直到旭日东升仍未找到。“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说明伊人的位置在不断变化,与诗人始终是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诗人独自一人面对茫茫秋水久久徘徊,该是多么惆怅啊。

目标导学三:感知形象,深入解读主题

1.诗人苦苦追寻的“伊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大家是如何感受到这种形象的?诗中并没有描写伊人的面貌,甚至连她的大致轮廓都没有,你们为什么觉得她就是如此的形象呢?

明确:通过诗人热切执着的追求,可见“伊人”必然是个美丽高洁的人。蒹葭的修长柔韧也可视为“伊人”的形象:柔美修长而坚贞高洁。这种美尽管没有直接描写,却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其实,不单伊人的面目是模糊的,诗人的面貌、身份同样是模糊的,还有,他究竟是怎样追求的?运用了什么手段?走了多少路程?诗中都没有交代,只是反复吟唱“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这也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这种距离美再次体现了《蒹葭》的含蓄朦胧的特点。

2.因为伊人身份、面目的含蓄朦胧,千百年来读者对“伊人”的解读也是众说纷纭。对伊人的不同理解也导致了主题的多义性。那么,大家是怎么理解“伊人”的?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1)“爱情说”:近代学者余冠英认为“这篇似是情诗,男或女词”。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就将这首诗译成a love song,伊人是the lover。

(2)“明志说”:“伊人”象征高洁品质,代表自己对美好高洁品质的追求。

(3)“人生哲理说”: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情人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伊人”是一个具体而缥缈的目标,他(她)或许是诗人思念追寻的爱人,或许是千载难逢的知音,或者是明君寻觅的贤臣,或者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似可知但又不得而知。这种借美人来表现一定主题的写法对后世影响颇深,比如曹植的《洛神赋》、戴望舒的《雨巷》等。清代叶燮在其《原诗》中指出:“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以为至也。”

《蒹葭》就达到了这种境界,它的这种主题的多义性恰恰又一次体现了诗歌含蓄朦胧的特点,而这种含蓄朦胧正是全诗着力营造的意境美。这么优美的诗篇,是百读不厌的,让我们再朗读一回吧。男女生分部分朗读。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重点讲解了比兴和反复咏叹的手法,注重了朗诵。诗歌教学就应该以朗诵为主,不能作烦琐的分析,不能上成练习课。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意境,只有通过不断地朗诵,让学生细细品味,才能逐步走入诗歌的艺术之美。在教学时我努力使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先人的情感美,来领略华夏民族文化。
不足之处  诗歌文字较为古奥,教学中准备还不够充分,所以对诗歌意境挖掘不深,同时课堂也略显散乱。

文档

《庄子》二则 公开课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1《庄子》二则第1课时北冥有鱼1.积累文言词汇,分析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内容。2.体会《庄子》善用寓言说理的行文风格,把握文章主旨。3.品析语言,感受《庄子》散文中想象雄奇瑰丽的特色。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过《大鱼海棠》这部电影吗?《大鱼海棠》故事灵感来源于庄子《逍遥游》,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的灵魂“鲲”的奇幻故事,该片荣获了许多大奖,其画面、音效都是我国动画电影中的佼佼者。今天我们就走进《逍遥游》,看看鲲到底是何物!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庄子,学习《庄子》特点庄子(约前3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