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蓄电池一般采用串联方式使用,即一只蓄电池的正极与另一只蓄电池的负极相连,将所有蓄电池连在一起,最后余下正负接线端子与电动车对应接线相连,电动车的电机、控制器、仪表等是蓄电池的用电负载。 “蓄电池不是用坏的而是充坏的”,这一说法绝非危言耸听,蓄电池充电性能好坏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重视。 充电过程,是放电电化学反应的逆反应过程,如果充电电化学反应过程在理想的状态下进行,这个过程应该是互为逆反应,即充入的电量与放出的电量应基本相等。但在严重析气的状态下,有效充电电化学反应过程消耗的电能达不到总电量的40%,即浪费电能60%以上。 严重的析气会损害蓄电池: 在较高的极化电压下,正极板的板栅会产生严重腐蚀,生成Pb02,这种腐蚀物与电化学生存的Pb02是完全不同的,是一种不可逆的氧化物,导电较差,并使板栅变形,脆裂,失去骨架和导电作用。因此在充电时应尽可能防止过充电。 从理论上讲蓄电池使用时应尽量避免深放电,应做到浅放勤充,前提是有特别匹配的充电器与之匹配。但是实际使用中,由于蓄电池充电受充电器性能和蓄电池本身的离散及充电习惯及充电速度影响,充电器的电压均比较高,或多或少都存在过充电。 蓄电池在高温季节运行,主要存在过充电的问题。蓄电池温度增高时,各活性物质的活度增加,正极析氧电位一下降,负极析氧电位也下降(负值下降),因此,充电时充电反应速度快,充电电流大,充电时需要的充电电压较低。为防止过高的充电电压,应尽量降低蓄电池温度,保证良好散热,防止在烈日暴晒后即充电,并应远离热源。 低温条件下充电主要存在充电接受能力差、充电不足的问题,要求提高充电电压和延长充电时间。改善低温性能主要应从负极着手。低温使用时应采取保温防冻措施,特别是充电时应放在温暖的环境中,有利于保证充足电,防止不可逆硫酸的产生,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蓄电池放电到终止电压时内阻较大,电解液浓度非常稀薄,特别是极板孔内及表面几乎处于中性,过放电时内阻有发热倾向,体积膨胀,放电电流较大时,明显发热(甚至出现发热变形),这时硫酸铅浓度特别大,生存晶枝短路的可能性增大,况且此时硫酸铅会结晶成较大颗粒,即形成不可逆硫酸盐化,将进一步增大内阻,充电恢复能力很差,甚至无法修复。 前面已经对过充电进行了阐述,过充电会加大蓄电池的水损失,会加速板栅腐蚀,活性物质软化,会增加蓄电池变形的几率。应尽量避免过充电的发生;选择充电器参数要与蓄电池良好匹配,要充分了解蓄电池在高温季节的运行状况,以及整个使用寿命期间的变化情况。使用时不要将蓄电池置于过热环境中,特别是充电时应远离热源。 短路接触越牢,短路电流越大,因此所有连接部分都会产生大量热量,在薄弱环节发热量更大,会将连接处熔断,产生短路现象。 若在接线端子部件接触不牢(绝大多数故障是在接线端与连线接头部位),端子会大量发热,影响端子与密封胶的结合,时间一长就会发生漏液“爬酸”现象。 应对所有连接的可靠性进行考核,接插件应带“自锁”功能,防止振动和拉动时脱落,对与蓄电池接线片的连线应采取接插件,并用焊锡将其焊牢,接插件与连线应用压接方式。 电池厂家泰科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