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课程实习报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55:26
文档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课程实习报告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课程实习报告目录:引言----------------------------------------------------------------31.研究区概况--------------------------------------------------------31.1自然地理条件-------------------------------------------------31.2人文方面条件---------------------------------
推荐度:
导读景观生态规划原理课程实习报告目录:引言----------------------------------------------------------------31.研究区概况--------------------------------------------------------31.1自然地理条件-------------------------------------------------31.2人文方面条件---------------------------------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课程实习报告

目录:

引言----------------------------------------------------------------3

1.研究区概况--------------------------------------------------------3

1.1自然地理条件-------------------------------------------------3

1.2人文方面条件-------------------------------------------------4

2.基础设施----------------------------------------------------------5

3.餐饮住宿----------------------------------------------------------6

3.1餐饮---------------------------------------------------------6

3.2住宿---------------------------------------------------------7

4.古迹与建筑风貌----------------------------------------------------7

4.1古迹---------------------------------------------------------7

4.2建筑样式风格------------------------------------------------10

5.交通状况---------------------------------------------------------10

5.1外部交通条件------------------------------------------------10

5.2内部交通条件------------------------------------------------12

5.3河流航运----------------------------------------------------14

6.街道建筑测量-----------------------------------------------------15

6.1街道测量----------------------------------------------------15

6.2建筑测量----------------------------------------------------16

7.人文景观---------------------------------------------------------17

7.1 建筑、特色小品----------------------------------------------17

7.2文物--------------------------------------------------------19

7.3居民对人文景观的认识、评价及建议-----------------------------20

8.结语-------------------------------------------------------------20

参考文献-----------------------------------------------------------21

基于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对黄龙溪古镇的调查研究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课程实习报告

摘要:通过对以黄龙溪古镇为例的景观生态规划的调查研究,主要包括对资源环境、历史及文化习俗、人文景观、住宿餐饮、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古迹和建筑风貌、交通状况、游客调查、街道建筑测量、商店铺面以及土著居民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在实习过程中,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掌握基本的调查方法,对当地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总结黄龙溪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优秀经验,指出不足并突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景观规划    黄龙溪     景观指标     人文景观 

引言: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系统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镶嵌体,在镶嵌体内部存在着一系列的生态过程。景观规划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解决景观水平上生态问题的实践活动,是景观管理的重要手段。景观生态规划是将生态性原则与景观规划相结合的科学规划方法,通过研究景观格局—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对策及建议的景观规划途径。景观规划设计的共同目标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和时空过程上的永续。生态规划把景观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协调人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生物与生物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使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特性及其内部的社会文化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达到景观优化功能。合理规划和管理景观对生态系统、区域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区概况

1.1自然地理条件

    双流县黄龙溪位于成都平原南部,平坝与丘陵交汇,府河与鹿溪河流经黄龙溪,是府河下游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填,距成都市区28公里,距双流县城35公里,距华阳镇28公里,东临本县籍田镇,西北面与新津接址,西南面紧临眉山地区彭山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2℃,降雨921毫米。黄龙溪风景区地处龙泉山、牧马山之间,海拔高度485米;既无地质灾害,又无工业污染;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的人间福地净土。

1.2人文方面条件

黄龙溪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建安24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历来是成都市南面的军事重镇和水路交通要道。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陆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水路运输逐渐中断,黄龙溪古镇一时变得萧条;但古镇得以较完好地保存下来。古镇内现有保存完好民居七十六座,大院三座;有金华庵、三县衙门和古戏台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火龙、府河船工号子、漂河灯、打更等民间风俗文化。古色、古香、古风、古韵构成了黄龙溪古镇的旅游特色。镇内尚保存有传统建筑面积共 3.12 万平方米;其中极具保护价值,特征鲜明,结构良好的清代穿逗式木结构传统建筑 1.37 万平方米。一湖(上河衢田园水村)、两河(府河、鹿溪河)、六寺(镇江寺、潮音寺、古龙寺、大佛寺、观音寺、金华庵)、七街(复兴街、新街、正街、横街、上河街、下河街)、九巷(烟市巷、担水巷、扁担巷、水巷子、艄公巷、蓑衣巷、鸡脚巷、打更巷、龙爪巷)组成了充满魅力的黄龙溪,古街、古巷、古树、古庙、古堤堰、古民居、古码头、古战场、古岩墓和古衙门构成了充满旅游特色的黄龙溪。黄龙溪古镇于1996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火龙之乡”。

黄龙溪镇是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以及国家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同时它还是四川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十大古镇、四川省特色文化乡镇、四川省小城镇重点示范镇;也是双流县唯一的一个旅游开发区。黄龙溪是田园古镇的代表,环境幽雅,景色多姿,兼有古街、古牌坊、古民居建筑、古庙、古码头、古墓、古树、古战场、古民俗,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这里,是一个山、水、城为一体的水乡古镇;一个集古、韵、趣为一体的人文古镇;一个体现了古人依托自然、亲近自然、天人合一人居环境构想的宜居古镇;一个再现昔日水运繁荣,重塑“清明上河图”盛世繁荣的现代古镇。

2.基础设施

    对基础设施调查的主要指标包括给排水、住宿条件、通电通讯、银行邮局、社会治安、噪音、健身活动、观景设施、休憩场所、公共厕所与垃圾桶、道路引导设施等。

    给排水:

1)平均居民生活用水量:人均生活用水量200升/天左右,自来水价格为每吨1.70元;

2)给水来源:水质较好,少有混浊物,供水能力强,水量丰富稳定,很少有停水现象发生;

3)生活污水废水:均设有排放口,还专门设置了污水处理器;

4)管网:设有管网分流管道系统,污水与雨水分流系统,且管网很少出现堵塞的情况;

5)防洪:洪水侵犯频率低,当地居民防洪意识也比较浅薄,少有防洪意识,不过当地社区人员出台了相应的防洪措施未雨绸缪。

住宿条件:

1)人均房屋面积:25平米人;

2)日照通风条件好;

3)房屋舒适度与满意度:普遍居民家都安装有电视电脑空调,房屋结构比较牢靠,满意度水平较高。

邮电通信:

1)数字电视电话电脑的普及率高,家家户户都有3G覆盖;

2)供电:供电状况好,供电稳定,很少出现跳闸停电的情况。

银行邮局:

1)设有商业银行,建设银行,还提供自动存取款服务;

2)设有邮局、申通、韵达快递等邮递网点,便于居民生活。

社会治安:

1)有专门的保安、保管会人员以及治安队进行日常巡逻、夜间打更,频率为每晚两次,居民反映治安状况很好;

2)打架斗殴现象较少发生;

3)安全标识类型:防电、防雷、台阶、应急通道等安全标识大约每十米设有一个。

4)消防设施种类:消防车四辆、消防小贴士、消防栓、灭火器;景区主要通道的消防栓很少,但商铺旅店内尤其是旅馆均有消防栓。古镇极少发生消防事故,但居民的消防意识强,消防设施齐备。

噪音:

    古镇环境良好,没有大型施工带来的噪音,只有在旅游高峰因游客众多产生的噪音。此外,景区内沿主要街道的店铺播放的音乐声很大,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居民的生活。

健身活动:

    社区居民通常会在广场和码头附近进行坝坝舞等健身活动,居民还有早上跑步和打太极的习惯,古镇内健身活动条件较好。

观景设施:

设置专门的观景设施,景区内观景条件良好。

休憩场所:

    沿途设置了座椅和凳子,覆盖面积平均每十平米一个;平均每三十米范围内有一个凉亭。

公共厕所与垃圾桶:

1)道路两旁平均五十米设置一个垃圾桶,街道卫生情况较好,垃圾不入桶情况较少;

2)公共厕所设置较少,对游客造成不便

指标引导设施:

1)道路标识:在景区主要道路主要节点上设置了全景简略图和详细地图,以及道路方向标识,清晰明了,对游客帮助很大;

2)路灯分布合理,对出现损坏的情况都会进行及时处理。

3.住宿餐饮

3.1 餐饮

经过调查发现,黄龙溪古镇各主要的街道均分布了较多的餐饮设施,主要经营特色小吃、面食以及家常菜;有少量档次较高的餐厅。而沿府河分布了很多中餐馆,主要经营家常菜、河鲜等,规模都较大;并配有茶馆等休闲设施。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黄龙溪古镇内的餐饮业竞争很大,每到中午吃饭时间,各家饭馆竞相拉客,十分热情。各家饭馆价格合理,宰客的现象极少。

3.1.1特色小吃

一根面:“一根面”又叫“长寿面”、“长久面”,是宋元明清时期黄龙溪古镇的著名传统小吃。黄龙溪地处平原,鹿溪河与府河交汇穿镇而过,地肥水美,盛产小麦,每到逢年过节办喜事时,黄龙溪人就会用麦心粉做一根面,几乎家家都会做一根面。 

“一根面”是黄龙溪最著名的地方小吃,盛名远扬,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在走访调查中发现,一部分经营“一根面”的店铺装修较简陋,商铺与住房界线不明,不足以吸引游客。另一方面,调查中通过访问游客及亲身体验,发现“一根面”的价格不合理,部分游客认为价格偏高,表示不会消费。

除了“一根面”,黄龙溪古镇还有芝麻糕、土制豆豉等特色小吃。

3.2住宿

对住宿的调查主要包括住宿条件、价格、日平均入住率等几个方面。

通过对黄龙溪几条主要街道的旅馆客栈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旅馆客栈都是由本地居民开办的。大部分的旅馆客栈入住率都较高;入住率低的大多是价格较高的酒店,或是出于较偏僻的位置。其中滨河休闲长廊和相君街的入住率整体较高。

滨河休闲长廊住宿情况调查
序号住宿店名类别价格(元/晚)日平均入住率住宿店业主是(本地居民/外地居民)住宿条件

备注
1静心客栈旅馆10080%本地一般 
2谢四客栈旅馆8090%本地一般 
3川音客栈旅店12050%本地 
4清林苑旅店10070%本地 
5碧海楼客栈旅店9080%本地一般 
6湖庭阁旅店10060%本地一般 
   

相君街住宿情况调查

序号住宿店名类别价格(元/晚)日平均入住率住宿店业主是(本地居民/外地居民)住宿环境(好/一般/差)备注
1华飞旅馆旅馆8070%

本地一般 
2龙跃客栈旅馆8080%

外地 
3金华客栈旅馆8070%

本地 
4双龙运客栈旅馆8070%

本地一般 
5龙源客栈旅馆8070%

本地一般 
6三凤客栈旅馆8070%

本地一般 
7瑷美轩客栈旅馆8070%

本地一般 
大部分旅馆客栈的住宿条件都较好,只有极少数的一两家旅馆住宿条件差。价格多在80-120元/晚,最低50元/晚,最高300/晚。住宿条件和价格满足了大多数游客的需求。同时,旅馆、酒店的多样化也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4.古迹和建筑风貌

4.1古迹

(1)唐家烧房:唐家烧房是年间在黄龙溪古镇开设的酿酒作坊中名气最大的一家。唐家烧房呈四合院布局,青瓦盖顶,为七柱穿逗木建筑结构,雕花门窗,具有典型的川西民居风格。烧房呈“前店后家”传统格局。分前后二厅,六扇半节花窗门,两个天井。三开门铺面经营自酿烧酒。

唐家烧房分为经营管理、制作流程和水源三个片区。在经营管理区,可以买到本作坊酿制的新酒,还可了解唐氏的渊源和经营历史;在制作流程区,可以观摩老式酿酒作坊的各种设施,了解酿酒的全过程;水源区位于屋后一侧,有深水古井一眼,临大路,系古羌人所掘,造型古雅,做工精致而牢固,俗称“蛮子井”,采用吊杆木桶汲水,为酿酒提供用水。时光流逝,社会变迁,四家旧式酿酒作坊先后歇业败落,仅存唐家大院瓦屋数间和水井一眼。

(2)三县衙门:“三县衙门”位于古龙寺内。历史上黄龙溪属华阳、彭山、仁寿“金三角”地带,民事、经济纠纷、匪患困扰三县(华阳、彭山、仁寿),遂设三县衙门(类似如今的联合办事机构),共管民事、水政及匪患。三县衙门始建于清代,初为总爷衙门,时期改为三县衙门。衙门大门两旁有副对联:“黄龙宝山伸出龙抓抱鸡翅,白马临江勒转马头望虎岩”,联上的六个地名巧妙地包含了三县衙门的管辖范围。具体职责:一是民事管理;二是堰务管理;三是治安管理。衙门里有一个脚印,据说就是古代华阳、仁寿两县的交界。三县衙门是现今保存中全国唯一的三县衙门。当时建立三县衙门的主要功能有:首先是当地的民政事务管理;其次是古佛堰灌区堰务管理;三是黄龙溪地处三县交汇点,匪患问题也在管理之列。三县衙门的机构建立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现为双流县文管所管理。

    为了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更好地展示三县衙门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发展黄龙溪的旅游事业,在黄龙溪“三县衙门”原址上开辟了一个黄龙溪出土文物、民俗文物展览,衙门内放着许多古代公堂用具。

(3)潮音寺:潮音寺坐镇古街当中,古称乐善堂,是一座尼姑庵。临街五间,供奉观世音大士和弥勒佛。古时上元会、中元会、下元会都在此举行供天道场,祈祷风调雨顺。

(4)镇江寺:位于正街北首,与古龙寺遥遥相对,是千年码头王爷坎上的一座千年古刹,供奉镇江王爷杨泗以保平安,为旧时船帮祭祀集会的场所。寺前千年古榕寄生辣椒、成为奇观。镇江寺对面是锦江与鹿溪河的交汇口(两河口),锦江水清、鹿溪水褐,可见“黄龙渡清江,真龙内中藏”的景观,这也是“黄龙溪”地名的由来。

(5)古龙寺:古龙寺是黄龙溪镇修建最早的一座寺,位于古镇正街南首,坐西向东。山门与古龙寺直对。寺内大殿供奉黄龙祖师,殿前一侧立千佛铁塔。古龙寺正门上为戏台,名为万年台,是黄龙溪九个戏台仅存的一个。台前300平方米的院坝,成为正街的尽端广场,过去为集会、交易、看戏的场所。院坝南北各有一棵据考有1700多年的古榕树,树冠遮蔽了整个院坝。北边古榕树干分岔处有有约二尺见方的小庙,供奉“黄葛大仙”,传说只要摸摸树身。即能祛病消灾。南边古榕树,盘根错节,严密包裹着一座小土地庙。这两棵古树,庙骑树、树裹庙,堪称天下一绝。 寺以古寺庙、古戏台、古榕树“三古”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成为一大特色,而成为各寺之首。

(6)2000多年的历史变迁,古镇至今保留完整。七街九巷依旧向世人述说着黄龙溪的沧桑,黄龙溪的历史。黄龙溪古镇的街面全由石板铺成,两旁廊柱排列有序,街面平均宽度3.44m。

黄龙溪古镇内现有树龄300年以上的古榕树6株,盘根错节的树根和浓荫蔽日的树盖,增添了古镇浓郁的古貌古趣,鹿溪河畔镇龙沟内还有一株外形酷似一条龙的千年古树乌臼树,外观非常奇特。

4.2建筑样式风格

        黄龙溪以川西民居风格为基调,延续一贯以来的浓郁明清风情。以正街为主线,其他街巷或斜交,或垂直,形成了独特的鱼骨式排列,街巷蜿蜒曲折,步移景易。沿街分布的清代民居,飞檐翘角,别具匠心。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随着黄龙溪知名度的逐步提升,前来观光游览的游客逐年增多,我国传统建筑多为木质结构,极易损坏,一部分古建筑发生了坍塌、破损的问题。为提高古镇的接待能力,黄龙溪在原有的古建筑基础上,翻新了部分老建筑,新建了仿古建筑。现在在古镇景区内的建筑群大部分是仿古建筑,且民居极少,多为商用。外观虽无华丽,却有古典淳朴之美。街道宽3-4m,建筑高度约5-6m,给人以朴素亲切的感觉,两边的民居顺街一字排开,幽静深远,连绵不绝。民居多为两层建筑,下层开店,上层住人,有的房子是跨街而建,当下层的门开启时,两条街的路人可隔街相望,房屋内外动静结合,一明一暗,相互呼应。

黄龙溪的临江建筑又多采用“吊脚楼”的建筑形式,体现了中国南方“干栏”文化的特点。黄龙溪的吊脚楼有的2层,有的3层,几根粗大的木桩支撑楼房,其柱脚插入江水中。屋角起翘,飞檐翘角,高低起伏,消除了大屋顶笨重、压抑之感,造就了黄龙溪古镇建筑灵动、飘逸的韵律感。而在吊脚楼的屋梁、挑枋、走廊栏杆处,都配以各种精美的雕饰图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无不体现出雕刻人细腻的手法和超凡的想象力。经过调查发现,目前黄龙溪仅存几处水边吊脚楼,但它们以的姿态展现了黄龙溪独特的风采,飞檐翘角,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5.交通状况

对黄龙溪古镇交通状况的调查研究主要是分为外部交通条件与内部交通条件两个方面。

5.1外部交通条件

5.1.1车站

(1)车站位置:主要位于黄龙溪古镇的西北方向。

(2)主要交通路线

线路编号线路起讫点及途径点票价(元)发车时间
808路黄龙溪—永安、公兴、文星—双流客运中心

 16:40-18:30 15-25分钟一班
821路黄龙溪—永安、永兴—华阳客运中心16:00-18:20 10分钟一班
旅游专线黄龙溪—文星、簇桥、八一—金沙106:10-17:30 15-20分钟一班
黄龙溪车站班车时刻表

5.1.2停车场

(1)停车场数量:本次调查了两个停车场,一个是露天免费停车场,另一个是规范的收费停车场

a.露天免费停车场:

(a)露天免费停车场位置:位于黄龙溪古镇的东南方向,是一块比较大的空地,专供车辆停放。

(b)露天免费停车场容量:据观测估计,该停车场至少能容纳五百个停车位。

(c)露天免费停车场停车类型及数量:由于无人进行管理,缺乏安全性和统一性,因此停放的车辆比较少。通过观察发现了一些大型客车和一个商务车。当正规的收费停车场停满时,车辆数目及类型有所增加。

b.正规的收费停车场:

(a)正规的收费停车场位置:位于黄龙溪古镇的东南方向,古镇的龙头附近,游客出行十分方便。

(b)正规的收费停车场容量:该停车场有900个停车位。

(c)正规的收费停车场停车时间:停车时间为白天:8:00--20:00,晚上20:00--8:00,全天皆可停车。

(d)正规的收费停车场平均一天的停车量:据当地停车场管理人员介绍,最近每天的停车量大概在1800辆车左右。

(e)正规的收费停车场停车收费:停车收费为大车15元,小车10元。

(f)正规的收费停车场停车类型及数量:经过对停车场的观察与调查,得出以下数据:

电瓶车:1辆;

三轮车:1辆;

私家车:359辆;

面包车:18辆;

大型客车:2辆;

5.2内部交通条件

对黄龙溪古镇的内部交通状况的调查,主要涉及到交通标志的调查、道路状况调查、河流航运状况调查以及交叉口调查等几个方面,调查主要采用的是观察、问询、问卷调查等几种调查方式,得出的调查结果如下:

5.2.1交通标志指标

在黄龙溪内部具体有警告标志和指路标志两大类型。

 5.2.1.1指路标志

(1)指路标志数量:指路标志共有16处

(2)指路标志分布:分别位于停车场出处、龙头处、龙颈处、镇龙街与桥一交汇处、镇龙街与桥二交汇处、桥二的右边、太子巷街与镇龙街交汇处、新旧古镇交汇处(旧区)、码头牌坊处、古龙寺处等

(3)指路标志醒目程度:其中除了一处位于新旧古镇交汇处的指路标志由于被枝叶繁茂的大树遮蔽,非常不醒目以外,其余标志都在明显的交通地带,非常醒目,便于游客观察。

5.2.1.2警告标志

(1)警告标志数量:共有6处

(2)警告标志分布:分别分布在镇龙街与桥的交汇处、锦色蜀绣门前、春风小吃门前、碧浓居门前、镇龙街与桥二交汇处以及天天顺客栈门前。

(3)警告标志醒目程度:由于每个警示标志都用黄色的警示牌标志,非常明显,能引起游客的注意。

5.2.2道路状况

5.2.2.1交通通道

黄龙溪内部通道类型主要有街,巷,桥。调查发现得知黄龙溪内有一湖(上河衢田园水村)、两河(府河、鹿溪河)、八街(镇龙街、复兴街、新街、正街、横街、上河街、下河街)、九巷(烟市巷、担水巷、扁担巷、水巷子、艄公巷、蓑衣巷、鸡脚巷、打更巷、龙爪巷)。 街巷是主要的步行区域,沿河湖分布的桥兼具步行和观光多种功能。

5.2.2.2道路铺装

通过对黄龙溪景区内的道路进行详细调查,发现在樊家大院、唐家大院、杨家大院等地地面铺装主要为卵石铺砌路面和砖砌块路面。这些铺装设计提升了景观的美感度,带给人休闲适宜的古镇古院的体会。在其他街巷道路铺装主要是石板路,颇具古风古韵。沿江沿湖而建的桥,有木质的步行观赏桥,有疏散车辆人流的石拱桥。另外在浅水区域还有大块石头杂乱铺陈的休闲游憩的“桥”。

5.2.2.3道路损坏程度

道路损坏程度直接影响整个古镇的交通状况,也影响古镇交通的连接度和美景度,从而影响当地的旅游质量。道路损坏程度分为报废、严重损坏、一般损坏、轻微损坏和无损坏五个方面。经过调查发现,川西民居文化街道路损坏程度低,路面完整,美景度以及连接度都较高;镇龙街道路损坏程度低,但部分地方正在进行下水道井盖修缮工程,连接度和美景度有所降低。其他街巷例如复兴街、上河街以及下河街等都有轻微的道路损坏;但由于这些街区人流量较小,故对于连接度的影响也就相应削减。

5.2.2.4 街巷功能

从整个的状况来看,街道两侧清代前店后居联排式的木结构民居店铺达76户100余间,街巷结构保存较为完好。古镇街巷幽深静雅,街景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轮廓丰富。既满足了游客游玩的需要,同时也不妨碍当地居民的传统生活。

5.2.2.5路宽及游人流量

选择3米左右长的路段调查在5分钟内的游人通行量,以此判断出街道的拥挤状况以及吸引力。选择的路段为比较典型的道路。拥挤状况分为特别拥挤、拥挤、一般拥挤和不拥挤四个等级,吸引力状况分为吸引力大、吸引力一般、无吸引力三个等级。(此次结论只针对调查当日)

街道名称路宽人流量拥挤状况吸引力
川西民俗文化街5米进56人不拥挤吸引力一般
出10人
镇龙街10-12米左进121人这条街是古镇的主街道,来往的游人比较多,拥挤吸引力大
左出41人
右进29人
右出16人
学府路7-8米进121人特别拥挤吸引力大
出73人
川龙街7米进51人一般拥挤吸引力一般
出39人
龙太子巷4.5米进26人不拥挤吸引力一般
出9人
5.2.2.6主干道走向:古镇主干道主体为东西走向,主干道之间穿插着众多小街小巷。

5.2.2.7道路排水:古镇街道排水设施较为健全,街道两边有排水沟渠,地面无明显积水。除极个别街道外,下雨天路面基本没有积水。

5.3河流航运

从实地调查之前搜集到的资料得知,黄龙溪镇曾是成都市南面的军事重镇和水路交通要道。后,由于陆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使水路运输逐渐中断,河流航运逐渐萧条。

经过实地调查发现,现在的黄龙溪古镇的府河已经不再经营航运,而转而经营游客乘船游览的旅游项目。成功地吸引众多游客,为曾经萧条的府河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商机。

6.街道建筑测量

黄龙溪古镇的街道建筑测量分为街道测量与建筑测量。

6.1街道测量

表一:黄龙溪(新城)街道测量统计表

街道名称长度(m)

宽度(m)

面积(m2)

周长(m)
鹿溪引雪街141.26.7946.04295.8
皇金路街右195.77.91546.03407.2
皇金路街左195.75.91154.63403.2
镇龙街左一段72.94.7342.63155.2
镇龙街右一段72.94.7342.63155.2
镇龙街左二段297.36.31872.99607.2
镇龙街右二段297.36.51932.45607.6
骑马大道453.573174.5921
景溪路一段173.54.5780.75356
景溪路二段181.410.81959.12384.4
月牙街一段41.59373.5101
月牙街一段79.44.5357.3167.8
相君街154.471080.8322.8
观景路一段307.4103074634.8
观景路二段235.54942479
总计29.699.519879.375998.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少数街道较窄,大部分街道都较宽。较窄的街道保留了原来的古镇风貌,虽不便于交通畅通,但给游客独特的古镇体验。街道保留了完整的道路体系,青石板铺装,以及古色古香的沿溪走廊,符合黄龙溪古镇的景观的整体性。

6.2建筑测量

表二:黄龙溪(新城)建筑测量统计表

建筑名称长度(m)宽度(m)高度(m)周长(m)

面积(m2)

层数
镇龙街右建筑82458.425436903
鹿溪引雪左建筑102.157.128.4218.54727.3082
鹿溪引雪右建筑749.3510166.7691.93
川府宝藏21.77.12857.154.5042
院落停车场15.87.12445.84112.4961
相馆10.98.85839.596.4652
皇金路建筑172.5316.2510377.562803.6133
农隐居112.25.843670.761
游客中心12.533.94.532.8648.8671
农隐居212.25.843670.761
镇龙街建筑61.527.312177.61678.953
骑马大道左建筑170.8528.196198.081997.2622
骑马大道左建筑21328.19982.38366.473
骑马大道左建筑31528.19686.38422.852
骑马大道左建筑428.516.29.4461.73
骑马大道左建筑56.77.5928.450.253
骑马大道左建筑645.616.29123.6738.723
骑马大道左建筑76.77.528.450.253
骑马大道左建筑861.4339188.82026.23
骑马大道左建筑930.6339127.21009.83
骑马大道左建筑1081.533622926.52
骑马大道左建筑114533615614852
骑马大道右建筑1

2521.5993537.53
骑马大道右建筑2

11.4521.5665.9246.1752
宗溪左建筑1173.521.53903730.253
宗溪右建筑1228.661.21.23
宗溪右建筑219.88.656.8170.282
桥居阁50.418.6118.02433.5263
月牙街建筑141.5.26261.43701.82
月牙街建筑278.8396235.63073.22
月牙街建筑379.439.26237.23112.482
镇龙街右建筑1197.2548.656491.89596.2132
镇龙街左建筑148.656225.33113.62
镇龙街左建筑210048.659297.348653
镇龙街左建筑38548.659267.34135.253
镇龙街左建筑448.2548.656193.82347.3632
相君街建筑11503212348004
相君街建筑2578.57131484.52
景观路建筑1

70.424.54.51.81724.81
景观路建筑2

159.5749142.52
总计67847.26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黄龙溪古镇新城内建筑多为低层建筑,筑分布紧凑,建筑密度较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古镇内多数建筑内有庭院天井,符合古镇的特征;建筑多为仿古建筑,具有浓郁的川西特色,且统一规划,与古镇风格保持一致。

7.人文景观

7.1建筑、特色小品

    经实地调查,主要的建筑、特色小品有黄龙溪廊桥、黄龙溪龙潭广场、西寨门、水乡民居、石鱼小品等。

景观知名度和吸引力通过问卷形式调查得到,10个小组成员,每人随机访问10名游客。

(1)黄龙溪廊桥

位置:位于古镇黄龙溪老吊桥上游450米处

层数:长廊为一层,造型亭子有两层

结构:砖木结构

色彩:深红,朱漆

材料:水泥,木材

门窗:木门套玻璃,有细部雕刻,镂空花纹

细部雕刻:以花鸟鱼为主

景观知名度:95%

景观吸引力:廊桥之上,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观赏。

(2)龙潭广场

位置:古镇入口处

景观知名度:98%

景观吸引力:黄龙见水景观之“神龙抬头”。它是一个下沉式广场。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拥有龙生九子、黄龙吐水两大主题景观,吸引了很多游客拍照留念。

材料:石头、地面铺装也为石质的。

(3)西寨门

位置:龙潭广场东面

层数:两层

结构:砖木

材料:石头、木材、青瓦片

门窗:木门套玻璃,还有雕花

细部雕刻:主要为花纹

知名度:94%

吸引力:游客被这独特的历史遗迹所吸引,凝视中寻觅着刀光剑影的硝烟和沉积下来的痕迹。

(4)水乡民居

位置:下河街畔

结构:砖木结构

色彩:青瓦灰墙

门窗:木门窗套玻璃,带雕花

知名度:80%

吸引力:水乡民居给人一种休闲惬意的感觉,很多游人愿意前往。

(5)龙摆尾小品

位置:下河畔

材料:石材

雕刻:鱼鳞、鱼鳍

颜色:红棕色

知名度:77%

吸引力:只古以来,中国龙就被赋予神话吉祥的含义,龙摆尾水景观有吉祥之意,并且融入水尽管,很好的结合了黄龙溪的特色,对游客很有吸引力。

(6)当铺

位置:黄龙溪主街

结构:砖木结构,红漆墙面。靑瓦片

门窗:木门雕花

知名度:70%

吸引力:由和尚创办,以物抵押,赚取高额利息的贷款形式,当铺有一定神秘色彩。

(7)赌坊

位置:黄龙溪正街

结构:砖木结构,红漆墙面。靑瓦片

门窗:木门雕花

知名度:75%

吸引力:黄龙溪作为水码头和商贸重镇,汇聚了四面八方,三教九流的人,不乏好赌之徒,所以赌坊兴盛一时,对现在的有人还是有一定吸引力。

7.2文物(四川省三都博物馆——黄龙溪分馆)

黄龙溪主要有石棺、陶俑、铜玺等

(1)龙形玉佩

年代:西汉(前206年-公元25年)

类别:和田白玉雕刻

形态特征:身饰涡纹,体卷取呈“S”型,张须露齿,飞羽利爪

完残程度:完整

(2)陶灶

年代:东汉,1992年5月黄龙溪牛头山崖墓出土

形态:立方体灶台,上面有两个陶瓷碗

完残程度:微残

(3)陶井

年代:东汉的明器,1992年5月黄龙溪牛头山崖墓出土

形态:近似空心圆柱体,上面有井盖

完残程度:完整

7.3居民对人文景观的认识、评价及建议

(1)访问游客是否清楚“人文景观”这个词语。

在随机抽查中,有大约26.7%的人知道人文景观这个词语,并认为最有特色的人文景观是龙摆尾小品,和黄龙溪廊桥;其余73.3%的人对人文景观这个词语的理解模糊不清。

(2)游客对黄龙溪的评价

对黄龙溪的评价约有53.3%的人觉得黄龙溪很有古镇气息,与其他古镇相比有独特的景色;有30%的人觉得黄龙溪一般,与其他古镇相比没有较大优势;其余16.7%的人觉得黄龙溪有点儿现代化,没有古镇味道。

(3)游客对黄龙溪古镇的文物的了解

在随机访问中,大部分人都不太了解黄龙溪有哪些文物;同时了解的人认为黄龙溪的文物保护方面做得比较好。

8.结语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们实地考察了黄龙溪古镇的各方面情况,文中选取了其中的六大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通过对黄龙溪的调查研究,得出其在发展建设中值得发扬的优秀经验:

(1)古建古街保留完好;在古建古街的基础上修建仿古建筑、铺设青石板街道,营造了古镇的古乡古色的整体环境;

(2)充分利用当地地势和水文条件,让景区与“水”结合,灵活而富有特色;

(3)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营造良好的绿化环境,做好周边山区林地保护工作。

然而,黄龙溪古镇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游客对黄龙溪的意见和建议

    (1)黄龙溪古镇旺季的时候游人太多,而黄龙溪承载力有限;人多会影响游客游玩的质量,建议旺季可以每天的游人数量。

(2)公共厕所比较少,对游客造成不便;建议完善公共厕所等方面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3)加强文化旅游健设,除大力发展舞龙、舞狮、烧火龙等传统娱乐节目外还可以将川剧、曲艺、评书、笑星专场以及茶技表演、木偶戏、皮影等引入古镇,给游客带来更不一样的体验。

参考文献:

[1]王云才.景观生态规划原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9

[2]李志.论黄龙溪古镇旅游现状及发展[J].宜春学院学报,2009,12,31:-65

[3]郭雅琦.浅析古镇黄龙溪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及现状[J].商业文化,2012,3:155

[4]杨上清,蒋玉川,邓强.川西古镇建筑景观研究——黄龙溪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71-4673

[5]张驰,王宝刚.浅议小城镇总体规划中的景观生态规划[J].小城镇建设

文档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课程实习报告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课程实习报告目录:引言----------------------------------------------------------------31.研究区概况--------------------------------------------------------31.1自然地理条件-------------------------------------------------31.2人文方面条件---------------------------------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