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电大本科汉语言《语言学概论》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53:15
文档

电大本科汉语言《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综合练习(一)导言-第二章练习及解题提示一、填空题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走上了发展的道路。3.一种语言的句子数量是无限的,但无限的句子中却包含着有限的词和为数不多的则__________。4.__________包括哥本哈根学派、布拉格学派和美国描写语法学派。5.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的含义是,语言具有__________,没有阶级性。6.任何符号都包括形式和
推荐度:
导读语言学概论综合练习(一)导言-第二章练习及解题提示一、填空题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走上了发展的道路。3.一种语言的句子数量是无限的,但无限的句子中却包含着有限的词和为数不多的则__________。4.__________包括哥本哈根学派、布拉格学派和美国描写语法学派。5.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的含义是,语言具有__________,没有阶级性。6.任何符号都包括形式和
语言学概论综合练习(一)

  

  导言-第二章练习及解题提示

  一、填空题

  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走上了发展的道路。

  3.一种语言的句子数量是无限的,但无限的句子中却包含着有限的词和为数不多的则__________。

  4.__________包括哥本哈根学派、布拉格学派和美国描写语法学派。

  5.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的含义是,语言具有__________,没有阶级性。

  6.任何符号都包括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语言符号的形式是__________。

  7.语言符号音和义之间的结合是社会成员__________的,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8.__________和_________是语言结构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前者的作用在于使语言单位的结合具有有序性,后者则简化了语言系统,便于人们学习掌握语言。

  9.语言的底层是一套__________,上层是__________的符号和__________。

  10.语言符号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特点。

  11.语言符号具有二层性,其核心是__________。

  12.人类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的能力和__________的能力。

  13.语言的__________主要是指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二、判断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请打×)

  1.我国古代的书面语叫文言文。()

  2.埃及是世界上有名的文明古国,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之一。()

  3.索绪尔被人们称之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代表著作为《普通语言学教程》。()

  4.语言单位的组合具有一定的规则,例如汉语动词后面的宾语一般是名词充当,所以只要在动词后面放一个名词就能组成述宾结构。()

  5.语言和文字都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6.语言作为社会现象,不是属于上层建筑,而是属于经济基础。()

  7.语言和思维是不同性质的东西,二者没有任何联系。()

  8.在一定的条件下,身势等伴随动作也可以脱离语言而完成一些交际任务。()

  9.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正日渐削弱。()

  10.我们常听人们说“工人有工人的语言,农民有农民的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11.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没有语言可以说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

  12.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思维。()

  13.会不会说话是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

  14.语言和思维是两种的现象,但它们又形影相随,不可分离。()

  15.任何一种符号都包括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

  16.人的语言能力是天生的,是先天具备的。()

  17.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自由地使用语音形式表达意义,例如把shuiguo(水果)说成guoshui。()

  18.人们一般认为人类有5000多种语言。人类之所以有这么多种语言,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语言的音义结合具有任意性特点而造成的。()

  19.语言符号的二层性特点是指语言是由语音和词汇组成的。()

  20.儿童在中国长大就会说汉语,在英国长大则会说英语,这说明人类具有学习语言的本能。()

  三、单项选择题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说明了_____。

  A.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B.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C.语言具有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D.语言是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

  2.下列说法只有_____正确。

  A.语言是一种心理现象。  B.语言是一种具有阶级性的特殊社会现象。

  C.没有语言,利用文字照样可以进行交际。

D.在语言的辅助交际工具中,文字是最重要的。

  3.一个中国孩子从小在英国长大,结果他只会讲英语而不会说汉语,这说明_____。

  A.语言具有阶级性  B.语言是个人现象

  C.语言是社会现象  D.语言是自然现象

  4.同样表示“书”这一事物,汉语中用shū这个音来指代,英语中则用book[buk]这一语音形式来指代。这是因为语音和它所指代的意义之间的关系是_____。

  A.国家规定的  B.有本质的联系

  C.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  D.有必然的联系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B.语言具有社会性,所以人的语言能力不是先天具备的

  C.掌握了组合关系,可以类推造句。

  D.一种语音系统中音位的组合也是具有一定规则的。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语言可以表达不同阶级的思想意识,所以是有阶级性的。

  B.语言既不属于上层建筑也不属于经济基础

  C.语言可以离开社会而存在

  D.语言在无阶级社会是没有阶级性的,在有阶级社会是有阶级性的

7.语言符号层级性的核心是_____。

  A.以少驭多 B.具有生成性

  C.语言比较复杂D.可以任意组合

  8.语言成分按线性次序组合起来所形成的关系是_____。

  A.层级关系B.组合关系

  C.聚合关系D.主谓关系

  9.下列说法只有_____不正确。

  A.从音位到语素,这是语言分层装置里最关键的接合部。

  B.文字和旗语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C.语言是其它所有交际工具的基础。

  D.语言符号不可以拆卸拼装,不具有生成能力。 

 10.下列各种说法只有_____是正确的。

  A.动物也和人一样是具有语言能力的,能学会语言。

  B.鹦鹉、八哥等的这类说话,只是对人类语言的一种机械模仿。

  C.动物也能象人一样能自由地使用语言

  D.语言不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参:

  一、填空题

  1.中国印度希腊-罗马;  2.历史比较;  3.规则;  4.结构主义语言学;

  5.全民性;  6.声音(语音);  7.约定俗成;  8.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9.音位,音义结合,符号的序列;  10.任意性,线条性;  11.以少驭多;

12.抽象思维,灵活发音。  13.社会功能

二、判断正误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三、单项选择题

  1、D;2、D;3、C;4、C;5、C;6、B;7、A;8、B;9、D;10、B。

  四、问答题

1.为什么说语言在人类所有交际工具中是最重要的?

  ⑴语言是所有交际工具中使用范围和使用领域最广的,人类社会时时刻刻离不开语言;旗语、电报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各有其特殊的服务领域,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它们是只适用于某些特殊领域的辅助性的交际工具。  ⑵语言是其它交际工具的基础,其他交际工具代表的都是语言信息。

2.如何理解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⑵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它作为一种全民交际工具,一视同仁地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

 3.举例简要说明什么是聚合关系,掌握聚合关系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在语言链条的某一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合成群,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简单说就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例如“看书”,其中“看”可以用“买、写”等替换,“书”可以用“文章、电影”等替换,“看”与“买、写”、“书”与“文章、电影”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

  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的具体运用,充分反映了语言规则的概括性,它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我们掌握了一种规则,通过替换,就可以造出很多句子来。如果语言中只有组合,没有聚合,没有可替换的同类,每个词语的出现都必须有一条的组合规则,那么语言中的组合关系将多得不数不胜数,使用者根本就不可能掌握语言这个交际工具。所以,聚合关系大大地简化了语言系统,这也是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所要求的。

4.“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⑴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

  ⑵语言是一种系统。语言是一种层级装置,层与级之间的各个要素是处于有机联系之中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使得语言系统能够很好地运转。

5.语言有没有阶级性?为什么?

   第一,从语言的服务对象看,语言是不是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的。语言是人类社会统一使用的交际工具,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不是为特定的阶级或阶层服务的,在语言面前,完全是人人平等,无论男女老幼,无论贵族贫民,都有自由地使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权利,这可以是是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只是一种工具,你可以用来表达思想,表达你的看法,但它本身没有阶级色彩。

  第二,从语言自身结构来观察,考察语言到底在哪一方面体现出了阶级色彩还是没有体现。语言的结构本身也是没有阶级性可言的,因为构成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也是没有阶级性的。比如语音中的音素、音位、元音、辅音之类,词汇中的词语、语法中的结构单位、结构规则等等,都谈不上有阶级性,地主资产阶级阶级要使用这些单位和结构,农民和工人阶级同样要使用这些单位和结构。

  第三,从语言的产生的社会大环境来观察认识。语言产生于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社会上连阶级都没有,语言作为社会的产物更谈不上有阶级性了。语言是伴随着人类同时产生的,语言是人类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并在生产劳动中根据社会交际的需要逐渐地加以完善的。人类的产生已经有上百万年的历史,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绝大部分时间是漫长的原始社会,从奴隶社会开始才出现阶级,有阶级的历史不过几千年,充其量不超过一万年,在那漫长的原始社会,人类社会都没有阶级性,作为交际的工具语言当然也没有阶级性。同无阶级的社会相比,人类有阶级之分的历史很短很短。

6.语言对于人类社会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第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是组成社会不可缺少的因素,是人与人之间互相联系的纽带,没有语言,社会就会解体,不复存在。

  第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有各种各样的交际工具,如文字、旗语、电报、电话等,但它们都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

  第三,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7.语言是社会现象还是自然现象?为什么?

 语言是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原因如下:

  第一,语言是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语言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分化统一而分化统一,可见,语言绝不是自然现象。

  第二,从语言的音义关系可以看出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由一定的社会集团约定俗成的,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是天生的,世界上的语言就应该是一样的,没有区别,而实际上世界上不但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还有众多的方言。

  第三,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社会产生了某个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都可以在语言中得到反映,语言的发展永远跟着社会的发展跑,它不可能超前,先于社会发展而发展,可见语言不是自然现象。

 8.什么是语言的结构二层性?其核心是什么?举例说明。

 第一,语言的结构二层性指语言是由音位层和由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

  第二,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语素、词、句子三级。

  第三,语言结构二层性的核心是以少驭多。例如汉语的符号层有数千个语素,而这些语素又组成数十万条词,词又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例如语素“山”、“河”可以组成词语“山河、河山”,还可以和别的语素组成更多的词,如“山峰、山口、山里、山芋”等,词又可以进一步组成无限的句子。

 9.语言符号和一般符号有什么区别?

 第一,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说的和听的。语言符号的形式选择的是声音,即语音,而不是色彩、线条一类作为形式。人类之所以选择语音作为语言符号的外在形式,这主要是因为语音符号本身具有突出的优点:一方面,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声音,发音器官人人都有,随时可以使用,因此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使用非常方便,简便;另一方面,语音的容量非常大,一种语言一般只有几十个音,就可以任意排列组合,表达思想;而且,用嘴说话还不影响手脚的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有声的语言不会因为距离和光线而影响交际沟通。所以人类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语言,而不是无声的手势之类。

第二,一般符号的构成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却是非常复杂的,可分不同的层级。语言符号可以说是人类创造的最为复杂的符号体系,符号单位最多,可以分为音位层和符号层,符号层又可分为语素、词、句子三层,每一层次都有相当数量的符号单位。而其它的符号则非常简单,例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只有红绿黄三种色彩的变化,军营的军号通过长短音的组合表示不同的意义,构成也很简单。

  第三,一般符号由于构造简单,因而只能表达有限的内容,而且这种内容是简单而固定的,如红绿灯,其中的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可以通行,黄灯表示预备。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意义,人类任何复杂的思想,以及思想感情的微妙之处,都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比如汉语中可以用“死亡、逝世、殉职、就义、牺牲、闭眼、停止呼吸、心脏停止了跳动、驾崩、坐化、驾鹤西归、完蛋、蹬腿”表示不同身份的人的死亡,用“精细、精巧、精美、精致”表示美好的物品的一些细微差别。这样细腻地表达人类的感情的功能,除了语言符号,别的符号不可能做到。

  第四,语言符号具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具有生成性和开放性。一般符号表达的意义是固定的,因而不能生成新的意义,使用者不可能在使用过程中灵机一动,来个新的创造。而语言符号则可以表达无穷无尽的意义内容,可以由较少的单位组合成较多以致无穷的单位,以少驭多可以说是语言符号的核心。比如有限的语素组成有限的词,有限的词组成无限的句子。

  以上要点我们还可以简单概括为:第一,语言符号是音义的结合体,是“说”与“听”的;第二,一般符号的构成系统比较简单,而语言符号的系统非常复杂,可分为不同的层级;第三,语言符号系统含有以少驭多的生成机制,具有生成新的结构的能力。

10.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第一,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由于语言具有社会属性,不是自然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不可解释的。

  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如:人、刀、树、水、路、妻子、太阳、月亮……,汉语的语音形式和英语的语音形式不相同。像上面那些词语,汉语的读音是ren、dao、shu、shui、lu、qizi、taiyang、yueliang,英语的读音是person、knife、tree、water、road、wife、sun、moon。

  第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而同样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如long,汉语表示“龙”等意义,英语表示“长”;又如英语uncle,等于汉语的叔、伯、舅、姨父、姑父,aunt等于婶婶、舅妈、姑姑、姨妈。

  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汉语有众多的方言,同样的事物在各个方言也有不同的读音。汉语有七大方言,各个方言区根据语音特点还可以进一步划分次方言区。不同方言区之间,语言的音义联系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同一语言中不同方言的语音差别,也说明了音义联系是具有任意性的,不然,就不会存在什么方言差别了。  

语言学概论综合练习(二)

  一、名词解释

  1.语音 2.音节 3.音素 4.音标 5.元音 6.辅音 7.发音部位

  8.发音方法 9.音位 10.音位变体 11.音质音位 12.非音质音位

  13.语流音变

  二、填空

  1.语音的_____、_____、_____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

  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个要素。

  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大部分。

  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_____发音器官,上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_____发音器官。

  5.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_____和_____两类,例如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主要就是由_____充当的。

  6.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7.根据发音特征描述,写出下列元音: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是_____,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是_____,舌面后半低不圆唇元音是_____,舌面前高圆唇元音是_____。

  8.辅音的发音特点是由_____、_____两个方面决定的。

  9.描写下列辅音的发音特点:[b]是________________ ,[p]是__________________ ,[ts]是_____________ ,[g]是_______________ ,[m]是________________。

  10.指出下列各组辅音的区别特征:[p‘]-[p]是__________ ,[p]-[b]是_________, [ts]-[ts‘]是_________ ,[f]-[v]是__________ ,[t‘]-[k‘]是___________。

  11.音位变体可分_____和_____两类。 

  12.以音素为材料进行分析的音位是_____,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音重、音长这类音位叫做_____。

  13.汉语的音节可分为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其中_____又分_____、_____、_

  ____三部分。

  14.汉语的调位可分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类,其音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常见的语流音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例如汉语的“豆腐”,实际音质是[toufu],但人们说话时常说成[touf],这种现象是_____。

  16.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音素p、zh、x、h、ü,国际音标分别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表示。

  17.根据确立音位的原则,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如果两个音素互相替换以后可以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区别意义,那么这两个音素构成______关系,如果两个音素互换以后不影响意义的表达,那么这两个音素构成______关系。

  18.音素[p]和[t]的主要区别是______不同,而______相同。

  19.同一音位中的几个变体音素,可以互相替换,不需要任何条件,这样的变体就是______,如果需要一定的条件,那么这样的变体就是______。

  20.由音高、音重、音长等变化形成的音位我们称之为______。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节。( )

  2.男子声音和女子声音的差别主要是发音时音重不同。( )

  3.儿童的声音和成人的声音差别是音长不同。( )

  4.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气流是否强,都能形成不同的音素。( )

  5.音素[x]的发音特点是舌面后清檫音。( )

  6.肺是人类发音的动力站,声带是发音体。( )

  7.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上齿。( )

  8.发元音时,呼出的气流比较弱,发辅音时,呼出的气流比较强。( )

  9.元音发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辅音发音时,声带一定要振动。( )

  10.元音[y]和[u]是舌位前后不同,其它方面的特点是一样的。( )

  11.音素[a]和[]的发音特点其实是一样的,没有区别,只是写法不同。( )

  12.所谓送气、不送气,实际上是指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 )

  13.[p‘]和[p]这两个音素,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是对立关系,在英语中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是互补关系。( )

  14.音位的自由变体,是指发音时音素可以任意变化。( )

  15.[t]、[p]、[k]三个音素的发音方法完全相同。( )

  16.汉语的“不”是去声,在去声音节前,一般要念阳平,这种变化就是同化。( )

  17.一个具体的音位,总是以变体的形式出现的。( )

  18.由音高变化形成的音位就是非音质音位,其余的是音质音位。( )

  19.元音音色是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音位[u]和[o]就是舌位高低不同。( )

  20.音素[p]和[p’]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作用各不相同,所以就构成了对立。( )

  四、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

  A.元音  B.辅音  C.音素D.音位

  2.汉语拼音方案是以(  )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A.英语B.法语C.拉丁D.希腊

  3.汉语拼音中的ü、c、h,国际音标分别写作(  )。

  A.u c h B.y ts‘ x C.u ch h D.x y k

  4.下列说法,(  )是正确的。

  A.音高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B.妇女的声带比男子要厚。

  C.汉语中音长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D.汉语“天”、“空”两个音节的音高不同。

  5.下列说法,只有(  )正确。

  A.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弱。  B.振幅越大,声音就越长。

  C.频率越大,声音就越低。  D.频率越大,声音就越高。

 6.对发音器官功能的描述,(  )是正确的。

  A.声带在发音中的作用是次要的。  B.舌头的活动,起了调节共鸣器形状的作用。

  C.口腔中最为灵活的部位是上腭。 D.声带、舌头等是被动发音器官。

  7.关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的描述,(  )是正确的。

  A.元音发音时间短暂,辅音发音时间较长。

  B.辅音发音响亮,元音发音不响亮。

  C.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

  D.发元音和辅音发音器官的各个部位均衡紧张。

  8.下列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ê-[e]B.j-[y]C.h-[x]D.b-[b]

  9.下列发音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辅音是(  )。

  A.[g]-[m]B.[b]-[p]C.[s]-[z]D.[t]-[k]

  10.下列各组元音区别的描述,(  )是错误的。

  A.i和y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  B.u和o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

  C.a和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  D.i和a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

  11.下列各组辅音,区别特征为清浊对立的一组是(  )。

  A.[x]-[h]B.[t]-[d]C.[c]-[ch]D.[ts’]-[ts]

 12.下列说法,(  )是最准确的。

  A.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B.音素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C.声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D.韵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13.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阳平,这种变化叫做(  )。

  A.同化  B.异化  C.弱化  D.脱落

  14.用严式国际音标给汉字注音,只有(  )组要用到音标符号[]。

  A.是否宏观的    B.产持吹差抽

  C.矿工毫无在    D.等子体去年

  15.用严式国际音标给汉字注音,只有(  )组要用到音标[a]。

  A.装腔王高笑    B.烟元面全捐

  C.家牙打哈抓    D.盖反外丹抬

  16.在下面两幅元音舌位图中,代码①代表两个不同的音素,国际音标分别用字母符号(  )来记录。

  A.[e][]B.[a][]  C.[][]D.[][o]

  17.一个元音的发音特点是“舌面前、次低、不圆唇”。根据描述,下面舌位图中,(  )图的代码①表示的位置正确。

  A.B.  C.D.

  18.对元音[y]和[u]在发音上的某些特点的描述,(  )是正确的。

  A.舌位前后相同  B.舌位高低不同

  C.圆唇与否相同  D.三个方面相同

  19.下列几组国际音标代表的音素,只有(  )组是清浊对立的。

  A.[p]-[f]B.[k]-[t]C.[]-[ ]D.[x]-[]

  20.用严式国际音标给句子“我们的明天比蜜甜”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women de mingtian bi mi tian  B.uo men te mi tian pi mi tian

  C.uo mn t miin pi mi in   D.uo men t miian bi mi in

  五、分析题

  1.根据发音特点描述,在下图中用相应的数码标出元音的位置:

  ①舌面后半低不圆唇元音;  ②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  ③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

  ④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⑤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⑥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2.分析下列辅音的发音特点:

  ①[k]   ②[f]  ③[x]   ④[t‘]   ⑤[]    ⑥[tv‘]   ⑦[n]           ⑧[g]

 

 3.说明下面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①[p]-[p‘]  ②[g]-[k]  ③[m]-[n]  ④[p]-[k]  ⑤[s]-[z]  ⑥[]-[]

  ⑦[ts]-[ts‘]

  ⑧[y]-[i]

  

4.用国际音标给下面的句子注音

  ①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②努力学习新知识,勇敢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③给下面的古诗注上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六、问答题

  1.听别人说话,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能听出是男子说话还是妇女说话?是大人说话还是小孩说话来呢?请结合语音知识加以说明。

  2.音高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3.音重有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能举汉语或英语的例子来说明吗?

  4.不同音质的声音是怎样形成的?不同音质的语音是怎样形成的呢?

  5.“舌头是最灵活的器官,在发音中起很大的作用。”请用具体的例子说明这句话的含义。

  6.元音和辅音有哪些区别?

  7.元音的音质是由哪些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举例说明。

  8.什么是音素?什么是音位?二者有怎样的关系?

  9.北方多会发卷舌音声母zh、ch和sh,而大部分南方人不会发这三个声母,或者发音很费劲,是不是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发音器官构造不一样?

  10.什么是对立,什么是互补?举例说明。

  11.什么是音位?怎样认识音位的含义?

  七、下列说法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请改正不正确的说法。

  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同语言的意义相比,它并不重要。

 2.汉语拼音方案是以英语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3.汉语拼音中的音素g,国际音标写作[k‘]。

  4.发音时用力大小不同,音高就不一样。

  5.物体振动频率越低,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6.男子和女子声音的差别是由发音方法的不同决定的。

  7.人类能发出如此复杂多样的音素,与上下牙齿的活动密切相关。

  8.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口腔要受阻。

  9.音素a和ɑ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

  10.音素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角度划分的,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的。

  11.汉语拼音中ge和yue中的e,是两个不同的音素,但是同一个音位。

  12.音素和音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一种语音系统有多少音素,就有多少音位。

  13.同一个音位,可以包含几个不同的音素。

  14.音质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非音质音位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15.不同的音位变体,可以区别不同的意义。

  16.汉语拼音中t和k的区别是发音方法不同。

  17.由于地域上的差异,音位组合时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

  18.音素[u]和[y]的区别是圆唇与否不同。

  19.一个音位包含多个变体,各个变体出现需要一定条件,这样的音位变体就是自由变体。

  20.不同发音方法发出来的音素,就可以区别意义。

  参

  一、名词解释

  1.语音:语音是语音的物质外壳,语音得以存在的形式,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2.音节: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人们听觉上最容易分辨的语音片断。

  3.音素: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4.音标:音标是记录音素或音位的书写符号。

  5.元音:元音是发音时呼出气流不受阻碍而发出来的音素。

 6.辅音:辅音就是发音时呼出气流要受口部器官阻碍而发出来的音素。

  7.发音部位:发音部位指发辅音时口腔阻挡气流的部位。

  8.发音方法:发音方法就是发发音时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呼出气流的方式。

  9.音位:音位是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词形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它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

  10.音位变体: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也就是一个音位的实际发音。

  11.音质音位:音质音位就是由音质变化形成的音位。

  12.非音质音位:非音质音位就是由音高、音重、音长等的变化形成的音位。

  13.语流音变:语流音变就是就是音位组合时受相邻各个音素的影响或说话时的强弱、高低、快慢的不同而发生的语音变化现象。

  二、填空题

  1.发音 感知 传递  2.音高 音重 音长音质  3.动力 发音体 共鸣腔

  4.主动 被动  5.元音 辅音 辅音  6.舌位前后 舌位高低 圆唇与否

  7.[o][a][][y]  8.发音部位 发音方法

  9.双唇浊塞音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檫音 舌面后浊塞音 双唇浊鼻音

  10.送气-不送气 清音-浊音 送气-不送气 清音-浊音 舌尖前-舌面后

  11.条件变体 自由变体  12.音质音位 非音质音位  13.声母 韵母 声调 韵母 韵头 韵腹 韵尾  14.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553521451

  15.同化 异化 弱化 脱落 脱落  16.[p’][][][x][y]  17.对立 互补

  18.发音部位 发音方法  19.自由变体 条件变体  20.非音质音位

  一、判断正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四、选择题

  1.C2.C3.B4.A5.D6.B7.C 8.C9.D10.A11.B 12.A13.B14.B 

  15.C 16.D 17.B 18.C 19.C 20.C 

 五、分析题

  1.根据发音特点描述,在下图中用相应的数码标出元音的位置:

  2.分析下列辅音的发音特点:

①[k]:舌面后、不送气、清、塞音。   ②[f]:唇齿、清、檫音。 

 ③[x]:舌面后、清、檫音。   ④[t‘]: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⑤[]: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檫音。  ⑥[tv‘]:舌尖后、送气、清、塞檫音。

  ⑦[n]:舌尖后、浊、檫音。  ⑧[g]:舌面后、浊、塞音。

  3.说明下面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①[p]-[p‘]: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 

  ②[g]-[k]:清浊的区别,前者是浊音,后者是清音。

  ③[m]-[n]:发音部位不同,m是双唇音,n是舌尖前音。

  ④[p]-[k]:发音部位不同,p是双唇音,k是舌面后音。

  ⑤[s]-[z]:清浊的区别,s是清音,z是浊音。

  ⑥[]-[]:清浊的区别,[]是清音,[]是浊音。

  ⑦[ts]-[ts‘]: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 

  ⑧[y]-[i]:圆唇与否不同,y是圆唇元音,i是不圆唇元音。

  4.用国际音标给下面的句子注音

  ① y in n lei tsui u iu tiu i kuy.

  ② nu li yi in , y kan iiin i tiu an.

  ③给下面的古诗注上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

  A.汉语拼音注音:

  lǐbaí chéng zhōu jiāng yù xíng,

  hū wén ànshàng tàgē sgēng.

  táohuā tán shuǐ shēng qiān chǐ,

  bù jí wāng lún song wǒ qíng。

  B.国际音标注音:

  Li pai ou i y i,

  xu un an A k.

  u xuAan ui n ian .

  Pu i u lun su uo i.

  六、问答题

  1.听别人说话,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能听出是男子说话还是妇女说话?是大人说话还是小孩说话来呢?请结合语音知识加以说明。

  这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一个人声音的高低与发音体声带形状有着密切的关系,声带长而且厚,那么发音就低沉,声带短而且薄,那么发音就要高一些。男子的声带比妇女和儿童的声带要长一些,厚一些,所以说话声音低,我们即使没有看见人,照样可以判断出来。

  2.音高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音高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是有声调语言,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中的声调就是由音高变化形成的,一个音节,声韵母不变,如果声调发生变化,表示的意义就不一样。例如shu,标上不同的声调,可以表示“书”、“薯”、“树”等不同的意义。

  3.音重有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能举汉语或英语的例子来说明吗?

    音重不同在语言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第一,音重不同,意义不同,例如汉语普通话的“大意”,其中后面一个音节念轻声,意思是指疏忽的,是形容词,如果念原调,就是指大概意思,是名词。第二,音重的位置不同,意义不同,例如同样是“你为什么打他”一句话,“打”念重音,隐含的意思是不应该打,“你”念重音,隐含的意思是你不应该打。

  4.不同音质的声音是怎样形成的?不同音质的语音是怎样形成的呢?

  形成不同音质的声音,主要由三个方面原因决定,一是发音体不同,例如笛子的发音体是笛膜,胡琴的发音体是丝弦,音质不同;二是发音方法不同,例如都是丝弦,胡琴用弓拉,琵琶是用手弹拨,音质不同;三是共鸣腔形状不同,例如发音体和发音方法都一样,二胡和小提琴的共鸣腔就相差很多,音质就不一样。

  人类语音的不同音质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认识。不过一个音素的音质和另一个音素的音质的区别主要是发音方法和共鸣腔形状决定的,例如[p]和[p‘],一个送气,一个不送气,发音方法不同,[p]和[t],发音方法相同,但是前者是双唇阻挡气流,后者是舌尖前面阻挡气流,口腔共鸣腔形状不同,形成了音质差别。此外,发音体是否振动,也能形成不同的音质,例如[s]-[z],[p]-[b]等。

  5.“舌头是最灵活的器官,在发音中起很大的作用。”请用具体的例子说明这句话的含义。

    舌头属于主动发音器官,是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器官,它可以前伸后缩,也可以平放或上翘,舌尖可以分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可以分舌面前、舌面中、舌面后等部位,这些不同部位和口腔其他部位结合,可以形成不同的阻碍,改变共鸣腔形状,从而发出不同的音素来。语言中很多音素的形成,都与舌的活动有关。例如普通话的辅音音素[s]和[],就是舌尖前后的活动形成区别的。

  6.元音和辅音有哪些区别?

    第一,气流是否受阻,这是元音和辅音最本质的区别,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一定不受阻,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一定要在某个部位受到阻碍。

    第二,发音器官各个部分是否保持均衡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个部分保持均衡紧张,而发辅音时,只有构成阻碍的那部分器官紧张。

  第三,气流强弱,发元音时,呼出气流不受阻碍,因而较弱,而发辅音时,因为呼出气流必须克服阻碍才能释放出来,因而气流比较强。

  此外,还可以通过声带振动与否和发音时时间持续久暂观察二者的区别。

  7.元音的音质是由哪些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举例说明。

    元音的音质是由舌位前后、舌位高低、圆唇与否三个方面的音素决定的。例如元音[i]和[y],舌位前后相同,舌位高低相同,但是双唇形状不同,前者发音时双唇自然展开,是不圆唇元音,后者发音时双唇拢圆,是圆唇元音。又如[i]和[a],舌位前后相同,双唇形状也相同,但是舌位高低不同,前者是高元音,后者是低元音。

  8.什么是音素?什么是音位?二者有怎样的关系?

    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词形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和音素都是最小的语音单位,但二者不是一回事,它们既不相同,但又有联系。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说,是从语音的物理属性和生理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只要是音色上有差别,就是不同的音素,而不管它是否区别意义。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只有具有社会性特点,具有区别词形和区别词义作用的语音单位才是音位。

  音素和音位的联系是,音位的划分必须以音素为基础,离开了具体的音素,就谈不上音位的归纳了。任何一个音位,都要通过具体的音素形式体现出来。音位是对音素的概括,音素是音位的具体体现,是音位存在的具体形式。

  9.北方多会发卷舌音声母zh、ch和sh,而大部分南方人不会发这三个声母,或者发音很费劲,是不是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发音器官构造不一样?

    北方人会发zh ch sh这样的辅音,而南方人不会发这样的音,不是他们的发音器官有什么不同,而是一种长期形成的语音习惯影响的结果。语言属于社会现象,在不同的社会受不同的影响,一种语言中的不同地区就形成了不同差别,产生了方言,南方人缩使用的方言中没有zh ch sh这样的音素,只有z c s这样的音素,这已经形成了习惯,学习普通话,要掌握其中的zh ch sh音素,需要把舌尖上抬,这与南方人长期形成的语言习惯不合,所以发音就感到别扭,但是经过适当的实践练习,南方人同样可以发出这些音素来,因为毕竟人类具有相同的发音器官。

  10.什么是对立,什么是互补?举例说明。

  思也变成了“糠”,可见,在这个音节中,k和k‘是不能互换的,k和k‘就是对立的关系。

  11.什么是音位?怎样认识音位的含义?

  音位是具体语言(包括方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言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它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位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音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并且进而区别词的意义。

  第二,音位是属于具体的语言或方言的。考察音位的作用,是否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功能,是否区别意义,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来分析,否则,音位的分析就没有意义。

  第三,音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所谓最小的,就是不能再切分。比如汉语音节zhuang,可以切分出声母zh和韵母uang,而韵母还可以切分成u、a、ng三个音素来。所以zh、u、a、ng才是最小的单位。

  七、下列说法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请改正不正确的说法。

  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同语言的意义相比,它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2.汉语拼音方案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3.汉语拼音中的音素g,国际音标写作[k]。

  4.发音时,用力大小不同,音重就不一样。

  5.物体振动频率越低,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6.男子和女子声音的差别是由发音体的不同形状决定的。

  7.人类能发出如此复杂多样的音素,与舌的活动密切相关。

  8.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不受阻。或者改为: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要受阻。

  9.音素a和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

  10.音素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角度划分的,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的。

 11.汉语拼音中ge和yue中的e,是两个不同的音素,但是同一个音位。

  12.音素和音位是不对应的,一种语音系统的音素要比音位多得多。

  13.同一个音位,可以包含几个不同的音素。

  14.音质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非音质音位也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15.不同的音位变体,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16.汉语拼音中t和k的区别是发音部位不同。

  17.由于受邻音或说话速度等方面的影响,音位组合时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这就是语流音变。

  18.音素[u]和[y]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

  19.一个音位包含多个变体,各个变体出现需要一定条件,这样的音位变体就是条件变体。

  20.不同发音方法发出来的音素,如果是不同的音位,就可以区别意义。    

  

语言学概论综合练习(三)

  一、解释下列名词概念

  1.句子    2.词组    3.词     4.语素

  5.词类    6.形态    7.词缀    8.词尾

  9.语法    10.词根   11.异根    12.合成词 

  13.语法意义 14.语法形式 15.派生词   16.单纯词

  17.复合词  18.语法手段 19.语法范畴  20.变词语素

  21.成分   22.直接成分

  二、填空

  1、________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2、语法的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3、语法单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例如“什么书他都喜欢看”是______。

  5.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_____和_____两大类。

  6.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_____,词以下的规则叫_____。

  7.根据在词中的不同作用,一般把语素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例如“讨论”中的两个语素是_______,“looked”中的ed是_______,“worker”中的er是_______。

  8._______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

  9.一个词,除去它的词尾,就是它的_____。

  10.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词根和词缀叫作_____语素,把词尾叫作_____语素。

  11.汉语语素中,大部分是_____语素,_______不多,没有_______。

  12._______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构词语素组成的词。

  13.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_______。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_______,其构词规则又叫作__________,或叫_________。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语言里最基本的结构格式。

  15.体现语法形式的语法手段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6.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_______。

  17.词形变化的多数形式是_______,也有一些使词根内部的元音和辅音_______。

  18.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称为__________。同一个句子表示几种不同的结构意义,称为__________。

  19.从语法结构角度分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汉语属于_______。

  22.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_________;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  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组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  B.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  C.我们日常使用语言离不开语法规则  D.语法规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  

  3.(  )在语言中处于枢纽地位,一般把作它为分析语法结构的最重要的语法单位。

  A.句子  B.词组  C.词  D.语素  

  4.对英语单词“kindnesses”的分析,(  )是正确的。

  A.kind是词干  B.ness是词尾  C.es是词缀,严格说是后缀。

  D.kind和ness都是构词语素

  5.下列各组词中全都属于复合词的一组是(  )

  A.领导 大街 reader  B.国家 月球 railway  C.老师 刷子 unlike

  D.考虑 作家 classmate

  6.下列说法(  )是正确的。

A.“离开、环境 比拟、协议”都是派生词

  B.“study. look. think.door”都是派生词

  C.“变化、广义、扒手、左手”都是复合词

  D.“留心、伤心、老鼠、impossible”都是合成词。

  7.下列词组中全都属于述宾结构的一组是(  )。

  A.太阳红 月儿明 I read the book  B.吃干净 放在一边 the sun rises

C.看电影 种庄稼  to play football

D.金色的年华 红五月 to leave a good memory

  8.下列词组(  )的结构与“我的故乡”相同。

  A.休息几天 太可笑  B.the red sun a warm welcome

  C.to waken meto tell her  D.祖国富强 人民幸福   

  9.下列词组只有(  )没有歧义。

  A.两个朋友送的箱子  B.发现了敌人的伏兵

  C.找到了叔叔的孩子  D.折断了果树的枝干

  10.英语动词“be”有八种变化形式,下列句子中,只有(  )使用正确。

  A.He be good child.  B.I am a teacher.  C.They is peasant.

  D.You was workers.

  11.俄语、汉语、日语三种语言所属的语法结构类型按次序是(  )。

  A.粘着语—屈折语—孤立语  B.屈折语—粘着语—孤立语

  C.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  D.屈折语—孤立语—粘着语

  12.下列句子符合英语语法规则的是(  )。

A.He am a studentes.  B.She is a students.

  C.I were a student.   D.You are a student.

  13.英语名词后面加上词尾s或es,这种变化属于语法范畴中的(  )变化。

  A.性 B.数 C.格 D.体

  14.与“春光明媚”结构相同的组合是:

  A.阳光的温暖 B.马上开始 C.The sun rise.D.Worker and peasant.

  15.英语动词的词形变化一般有( )种,但动词be的变化形式有8种。

  A.8种 B.5种 C.7种 D.6种

  16.“John is reading the newspaper”变成被动语态是(  )。

 A.The newspaper is reading by John. 

  B.The newspaper is by John reading.

  C.The newspaper is being read by John.

 D.The newspaper is being readed by John.

  17.下列句子没有多义的是(  )。

A.他在甲板上写字。  B.他在黑板上写字。

C.他在阳台上写字。  D.他在列车上写字。

  18.下列句子有歧义的一句是(  )。

  A.那里的茶花很多。  B.那里的杜鹃很多。

  C.那里的月季很多。  D.那里的玫瑰很多。

  19.英语“He writes a letter ”中动词writes中的s表示的语法意义是(  )。

  A.性 B.数 C.人称 D.格

  2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般把词尾叫做变词语素。  B.语法意义是反映语法形式的。

  C.语法范畴中的“格”即语法格式。  D.汉语属于屈折语。  

  四、判断正误

  说明:请简要说明理由。

组合规则是客观存在的,大家必须共同遵守。 

聚合规则是潜在的,意思是聚合规则并不存在。 

语言中组合规则的存在简化了语法结构,是语法概括性的一种反映。 

分析“王冕七岁时死了父亲”这个句子,可以得到“七岁时死了”这个成分。 

分析“王冕七岁时死了父亲”这个句子,可以得到“死了父亲”这个成分。 

分析“王冕七岁时死了父亲”这个句子,可以得到“王冕七岁时”这个成分。 

分析汉语或英语任何一个词,都可以得到词根语素。 

分析汉语任何一个词,都可以得到词根或词缀这些语素。 

词尾具有构成新词的功能。 

词缀和词尾的本质区别是:词缀的位置不固定。 

单纯词就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 

合成词就是由词根和词根构成的词。 

复合词就是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 

现代汉语的词以合成词为主,其中大多属于复合词。 

“学习雷锋”和“雷锋学习”的语法意义不同。 

“爸爸的妈妈”与“爸爸和妈妈”的语法意义的区别原因是形态不同。 

语法意义通过语法形式表现出来。 

汉语构成语法形式的手段主要是形态变化、词序和虚词。 

现代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是词的形态变化。 

英语词的形态变化的主要手段异根。 

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归类。 

英语表示复数的方法就是在所有名词后面加上词尾s。 

英语表示级的变化是附加词尾er、est,例如good的比较级是gooder,最高级是goodest。 

24英语的代词只有主格和宾格两个格。 

25所谓句法多义,就是一个句子表达多个判断。 

26“我们伟大”是构成“我们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壮丽河山”这个句子的一个成分。 

  五、分析题

  1.分析下列词语中的语素类别

  ①拖拉机 ②乒乓球 ③电烙铁 ④教育家 ⑤老虎

  ⑥teacher ⑦dislike ⑧useful⑨income⑩unhappiness

  2.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法结构

  (1)这是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2)看打乒乓球的小女孩

  (3)我们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4)认真修剪苹果树的枝干

  (5)热情招待修剪苹果树的技术员

  3.变换下列句子,使其具有句法同义关系

  老王同志按时完成了组织上交给他的任务

  4、请用前后增加成分的方法把下列句法多义的句子变成单义句。

 (1)咬死了猎人的猎狗  (2)三个少数民族学生

  5.指出下列合成词的具体的构造方式

  围棋 围墙 解围 围裙 围困 围脖 

  围嘴 围子 围歼 包围 围巾 外围

  网兜 法网 天网 网球 网眼 网络 

  网页 网友 上网 网站 网名 联网

  口红 口吃 口齿 口罩 天蓝 天亮 

  6.指出下列句子中词形变化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所属的语法范畴。

  ①I have many things to do.   ②The book is being read by Smith.

   ③He buys many books.   ④She gaveme the pictures yesterday.

  

六、问答题

  1.为什么说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2.词缀和词尾有哪些不同?

  3.复合词和派生词有什么异同?

  4.“海洋宽阔”和“宽阔海洋”的语法意义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5.什么是语法意义?什么是语法形式、二者有什么样的关系?

  6.举例说明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7.形态变化有那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8.举例说明什么是数、格、时、级。

  9.英语中时、体、级是通过什么手段构成的?举例具体说明其构成情况。

  10.语法范畴有哪些共同特点?

    附:参提示

  一、解释下列名词概念

  1.句子是交际中基本的表述单位,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

  2.词组是词和词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单位,作用相当于词。

  3.词是造句时能运用的最小语法单位。

  4.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5.词类是按照词的句法功能所划分出来的类别。

  6.形态是指词与词组合时,由于表示语法意义的需要而发生的词形上的变化。    7.词缀是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

  8.词尾词尾是粘附在词(词根或词缀)后面,表达某种语法意义的语素,词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

  9.语法是词的构成、变化、组合规则的总和。

  10.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是体现词的词汇意义的语素。   

  11.异根是词的形态变化之一,用不同的词根形式来表示语法意义。

  12.合成词是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 

  13.语法意义是语法单位在组合中所产生的关系意义。

  14.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

  15.派生词是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

  16.单纯词是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

  17.复合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

  18.语法手段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同一性质的语法形式概括成的类别,也即构成语法形式的方式。

  19.语法范畴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方面的聚合归类。

  20.变词语素就是不能构成新词,只能改变词形的语素。

  21.成分就是构成一个词组或句子的所有结构单位。

  22.直接成分就是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

  二、填空

1语法 2组合规则 聚合规则 3句子 词组 词 语素 4陈述句 5实词 虚词 

6句法 词法 7词根 词缀 词尾 词根 词尾 词缀 8词尾 9词干 

10构词 变词 11词根 词缀 词尾 12合成词 

13复合词 派生词 派生构词法 附加法 

14主谓结构 述宾结构 述补结构 偏正结构 联合结构 

15选词 词序 虚词形态 16.直接成分 

17变更(附加)词尾 发生变化 18句法同义 句法多义 

19孤立语 屈折语 粘着语 复综语 20形态变化 形态变化 

  三、单项选择

  1.B 2.A 3.C 4.D 5.B 6.D 7.C 8.B 9.D 10.B

  11.D 12.D 13.B 14.C 15.B 16.C 17.B 18.B 19.C 20.A

  四、判断正误

1正确。语言中基本的组合规则是固定的,比如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组合词语,人人都不能突破这些组合结构类型。 

2错误。聚合规则是潜在的,这是指聚合规则的运用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发生变化的,比如述宾结构,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是“看小说、看电视、看电影”等。 

3错误。组合规则的主要作用是是语言单位的组合呈现有序性,大家共同遵守,聚合规则才是简化语法结构的,是语法概括性特点的反映。 

4错误。分析这个句子结构层次,不能得到“七岁时死了”这个成分。 

5正确。分析这个句子的结构层次,可以分析出“死了父亲”这个成分。 

6错误。分析这个句子结构层次,不能得到“王冕七岁时”这个成分。 

7正确。每个词的构成,都必须有词根语素。 

8错误。汉语的词,每个词都有词根语素,但是有些词不一定有词缀,只有派生词才有词缀,复合词没有词缀,单纯词则只有词根,没有词缀。 

9错误。词尾是变词语素,只有改变词形的作用,不能构成新词。 

10错误。词缀和词尾的本质区别是功能不同,词缀具有构成新词的功能,词尾没有构词功能,只有变词功能。 

11错误。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这个语素不一定就是一个音节。 

12错误。合成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其中有一个必须是词根,其余的可以是词根,也可以是词缀。 

13错误。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不一定是复合词,因为派生词也是两个以上的语素,所以复合词是由词根语素和词根语素按照一定规则组合构成的词。 

14正确。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其中大部分是复合词,汉语的派生词比较少。 

15正确。“学习雷锋”是主谓结构,陈述关系,“雷锋学习”是述宾结构,支配关系。 

16错误。二者的语法意义的差别是由虚词的不同造成的。 

17正确。语法形式是表现语法意义的外在标志,语法意义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才能体现出来。 

18错误。汉语没有形态变化,构成语法形式的语法手段主要是词序和虚词。 

19错误。汉语没有形态变化,无法利用形态变化区别词性,划分现代汉语词类的标准是词的句法功能。 

20错误。英语词的形态变化主要是变更词尾,而不是异根,异根的情况比较少。 

21错误。语法范畴是通过词形变化体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归类,通过词序和虚词体现出来的语法意义,不属于语法范畴。 

22错误。英语大部分名词的复数是附加词尾s,但是还有附加词尾es的情况,还有内部屈折。 

23错误。英语形容词级的变化大部分是附加词尾er 或est,但是单词good的比较级是better,最高级是best。 

24错误。英语的代词有3个格:主格、宾格、所有格。 

25正确。句法多义就是一个句子表达多种不同的意义,表达多种判断。 

26错误。“伟大”是修饰“祖国”的成分,与“我们”没有结构关系。 

  五、分析题

  1.分析下列词语中的语素类别

构成项目

前缀   词根   后缀   词尾

拖拉机拖 拉 机  乒乓球 乒乓 球  电烙铁电 烙 铁

教育家  教 育 家  老虎凳  老  虎 凳

Teachers    teach er  s  dislike   dis   like

Useful   use   ful     income    in   come

Unhappiness    un   happy  ness  es

  2.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法结构,多义词组要作不同的分析。

  3.变换下列句子,使其具有句法同义关系

  (1)张三摔坏了金鱼缸。

  A.张三把金鱼缸摔坏了。

  B.金鱼缸张三摔坏了。

  C.金鱼缸被张三摔坏了。

  D.张三金鱼缸摔坏了。

  (2)老王同志按时完成了组织上交给他的任务

  A.老王把组织上交给他的任务按时完成了。

  B.组织上交给老王的任务他按时完成了。

  C.组织上交给老王的任务被他按时完成了。

  4、请用前后增加成分的方法把下列句法多义的句子变成单义句。

  (1)A.从林子里窜出来的老虎咬死了猎人的猎狗。

  B.咬死了猎人的猎狗非常凶猛,见人就狂扑暴咬。

  (2)A.这三个少数民族学生的名字分别是达瓦、珠玛、央金。

  B.这个学校三个少数民族学生一共有一百余人。

  5.指出下列合成词的具体的构造方式

  围棋-偏正式 围墙-偏正式 解围-支配式 围裙-偏正式 

  围困-并列式 围脖-支配式 围嘴-支配式 围子-附加式 

  围歼-偏正式 包围-并列式 围巾-偏正式 外围-偏正式

  网兜-偏正式 法网-偏正式 天网-偏正式 网球-偏正式

  网眼-偏正式 网络-并列式 网页-偏正式 网友-偏正式 

  上网-支配式 网站-偏正式 网名-偏正式 联网-支配式

  口红-陈述式 口吃-陈述式 口齿-并列式 口罩-偏正式

  天蓝-偏正式 天亮-陈述式 

  6.指出下列句子中词形变化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所属的语法范畴。

  ①词尾s表示复数,属数的语法范畴。

  ②词尾ing表示进行体,属体的语法范畴。

  ③buys中词尾s表示的语法意义是单数第三人称,属于人称的语法范畴; books中词尾s表示的语法意义是复数,属于数的语法范畴。

  ④gave是动词give的形态变化表示过去时,属于时的语法范畴。 pictures中的词尾s表示复数,属于数的语法范畴。

  六、问答题

  1.为什么说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聚合规则是对于组合规则的具体运用。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借助已有的经验,运用聚合规则的替换方法,将新的词语组装在旧有的装置上,构成新的句子,满足交际需要。比如“买什么什么东西”这个格式,在杂货店可以说“买酱油”,在服装店可以说“买衣服”,在车上可以说“买车票”,在粮店可以说“买面条”,等等。这种替换理论上可以说是无限的,可能造出的新的句子完全无法全部列举。

  2.词缀和词尾有哪些不同?

  第一,从位置看,词尾只能出现在整个词的后面,不能出现在其它位置上,这个词可能是词根构成的,也可能有后缀,那么词尾只能在后缀的后面,而词缀有的在词的后面,有的在词的前面,少数还在词的中间;第二,从功能看,词缀可以构成新词,是词的构成部分,是固定在词的结构中的,是构词的语素。词尾不是词的构成成分,不能构成新词,它只是改变词的形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属于变词语素。

  3.复合词和派生词有什么异同?

复合词和派生词的相同点是都要由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不同点是:复合词的所有构成语素都是词根,例如“农民、机器、结果、书籍”等等;派生词的构成语素,一部分是词根,一部分是词缀,例如汉语的“老师、阿爸、棍子、作者”,英语的“hanging inception”等等。

  4.“海洋宽阔”和“宽阔海洋”的语法意义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海洋宽阔”是主谓结构,“海洋”是主语,“宽阔”是谓语,二者之间构成陈述关系。“宽阔海洋”是偏正结构,“海洋”是中心语,“宽阔”是修饰语,二者之间是修饰关系。造成这种语法意义差别的原因是词序,二者的词序刚刚相反。

  5.什么是语法意义?什么是语法形式、二者有什么样的关系?

  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是互相依存的关系,二者各以对方为存在的条件。语法意义是语法形式建立的客观依据,语法形式的构成离不开语法意义这个基础,没有不表达语法意义的空洞的语法形式,不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的存在是没有任何价值没有任何意义的。语法意义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才能得以表现出来,显示出来,没有一定的语法形式,没有词形或位置的变化,我们无法通过词语本身看出语法意义来。

  6.举例说明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第一,从功能看,实词具有的句法功能,可以充当句法成分,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第二,从意义看,实词有比较实在具体的词汇意义,虚词一般只有语法意义,没有词汇意义,比较空灵。

  7.形态变化有那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1.附加词尾:也叫外部屈折,主要是在词干后面附加成分,表示某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名词后面加上s表示复数,动词后面加上ing、ed分别表示进行体和过去时,形容词后面加上er、est分别表示比较级和最高级。英语绝大多数语法意义是通过附加词尾表示的。

  2.内部屈折:也叫语音交替,即通过词的内部的词根中的元音或辅音发生变化构成语法形式。英语表示语法范畴的语法形式一般都是十分有规律的,比如名词复数是附加词尾s或es,动词的过去时、完成时是附加词尾ed,等等,但有些词属于强式变化,不遵循大多数词的变化规则,而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变化方式,即改变词的内部语音形式。这种形态变化往往是没有规律性的,不能类推,只能一个一个分别死记。比如英语名词woman的复数形式,按一般规律是附加词尾s,但它则是采取内部屈折的方式,把元音a变成e,整个词的读音变成了[wimin],又如speak-spoke-spoken,give-gave-given,choose-chose-chosen;名词复数如foot-feet(脚),tooth-teeth(齿),goose-geese(鹅)等等。有些动词是过去时和完成时一样,如stand-stood-stood。这些强式变化的单词,由于其内部屈折变化没有规律性,因此就不能类推,只能一个一个死记,学习外语单词,这往往是一个难点,例如英语词汇系统中的不规则动词,就需要一个个单独记忆。

  3.异根:用不同的词根表示同一个词的不同的语法意义。也就是说,当一个词的语法意义发生了变化,它不是附加词尾或改变内部的某个音,而是完全用另外一个词根来表示,形式上完全是另一个词。这种情况在英语中不是很多。例如I的宾语是me,we的宾语是us,she的宾语和所有格是her,good的比较级是better,最高级是best,bad和ill的比较级是worse,最高级是worst,等等。

  8.举例说明什么是数、格、时、级。

  数的语法范畴一般为名词类的词所有,表示现实中的事物的数量关系,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例如英语book是单数,books是复数。

  格表示名词和代词的语法范畴,表示名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与其它词的语法关系。例如英语they 是主格,them是宾格。

  时属于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和进行的时间,确定时间的标准是说话(写)的时刻。例如do 是现在时,did是过去时。

  级表示性质或属性的程度上的差别的语法范畴,是形容词和副词所具有的意义。例如richer是比较级,richest是最高级。

  9.英语中时、体、级是通过什么手段构成的?举例具体说明其构成情况。

  英语时的范畴一般分为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英语的时的构成情况是:

  I write  (现在时:我写)  I writed(过去时:我写了)

  I shall write(将来时:我将写)  英语的体有普通体、进行体、完成体。其构成情况是:  I go   (普通体:我去)  I am going(进行体:我打算去)

  I have gone(完成体:我已经去了)  英语的级的构成情况是:比较级加词尾er,最高级加词尾est。例如:  red  (原级)   reder (比较级,加er)    

  redest (最高级,加est)

  10.语法范畴有哪些共同特点?

  第一,有共同的意义领域;第二,同一语法范畴的各个变化形式是互相对立的、排斥的;第三,同一语法范畴中各个项所表示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而且也取决于它和其它项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语言学概论综合练习(四)

    一、填空

  1._______就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根据使用情况,一般把语汇中的词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类。

  3.基本词具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特点。

  4.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5.一个词最初的意义是_______,在他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意义是_______。

  6.在多义词几项意义中,有一项意义占据主要地位,这种意义是_______。

  7._______是派生义产生的主要途径,大致可分_______和_______两种方式。

  8.同义词的“同”主要指_______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主要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方面。

  9._______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10.词语的组合一方面要受到_______的支配,另一方面要受到_______的。

  11.文字的作用主要是突破了有声语言的_______和_______局限,使出口即逝的语言能够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12.文字是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方面组成的统一体。

  13.文字的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个阶段。

  14.文字产生以前的记事方式主要是_______和_______。

  二、判断正误

  解题说明: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同时简要说明理由。

  1.成语历史悠久,是语言词汇中的核心。(  )

  2.基本词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而像“我、他、啊、吗、从”这类词都没有能产性特点,但仍然是基本词。(  )

  3.基本词的历史都相当长,如“皇帝、天子、宰相”这类词都是基本词。(  )

  4.词义不是对客观现实现象的反映,例如像“天堂、地狱、玉皇大帝、夜叉”这类词的意义,并不是客观现实现象。(  )

  5.词义的模糊性并不是说词义是不可捉摸、无法把握的。(  )

  6.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一视同仁地为人民大众服务,但词义不同,具有很强的阶级色彩,例如“政治、爱戴、、监狱”等词的意义。(  )

  7.“天、地、水、人”这些词只有一个音节,都是单义词。(  )

  8.“老”有“过去的、老年人、经常、年纪大”等多项意义,其中“老年人”是本义,“年纪大”是中心意义。(  )

  9.“不惑”本义指“清楚明白,不迷惑”,派生义指“四十岁”,这是换喻。(  )

  10.“小鞋”本义指“号码较小的鞋子”,派生义指“故意给别人的难”,这是隐喻。(  )

  11.“铁窗”本义指“安有铁栅栏”的窗户,派生义指“监狱”,这是隐喻。(  )

  12.同义词“教育-教唆”的区别是风格色彩不同。(  )

  13.所有的汉字都与语素相对应,都有一定的意义。(  )

  14.汉字与汉语的特点是相适应的。(  )

  15.从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看,汉字必须立即改成拼音文字,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

  16.口语是在书面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促进了书面语的发展。(  )

  17.汉字是非拼音文字,所以不记录语音。(  )

18.文字记录语言,既要记录语音,也要记录意义。()

19.在现代社会,文字离开语言同样可以发挥作用。

  20.书面语的发展离不开口语的发展,口语是书面语发展的基础。

 三、单项选择题

  解题说明: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空中。

  1.下列每组词全都属于基本词汇的是(  )。

  A.丈夫、妻子、兄弟、令堂   B.若干、屹立、篇章、父母 

  C.make,look ,do,get  D.电视、开发、能力、学派

  2.“上帝”“天堂”“妖怪”“神仙”等词的词义是(  )。

  A.不反映现实现象   B.反映现实现象 

  C.没有现实根据   D.对现实现象的歪曲反映

  3.下列各组词中,属于等义词的一组是(  )。

  A.成果——后果   B.many――much

  C.替代——代替   D.头颅——脑瓜子

  4.下列反义词之间属于非此即彼的一组是(  )。

  A.白——黑 B.大——小 C.高——低 D.生——死

  5.就下列词语来看,只有(  )组中的汉字全都能地表示语素。

  A.山峰 音乐 事理 委员  B.沙发 吉它 卡片 罗马

  C.葡萄 玻璃 枇杷 纱门  D.蜘蛛 窈窕 逍遥 逃遁

  6.下列文字中属于音节文字的是(  )。

  A.日文字母 B.英文字母 C.俄文字母 D.法文字母

  7.下列文字中属于音位字母的是(  )。

  A.日文字母 B.英文字母 C.汉字  D.阿拉伯字母

  8.从造字方法考察,文字的发展经历了(  )三个阶段。

  A.表意—表音—表意兼表音   B.表音—表意兼表音—表意 

  C.表义兼表音—表意—表音   D.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

  9.汉字是现行文字中的一种典型的(  )文字。

  A.表音 B.表意 C.意音 D.音节

  10.从偏旁和字音字义的联系情况看,下列各组汉字只有(  )是形声字。

  A.赶妈想视  B.赵看部路

  C.汉地使爨  D.庙春鸡叹

  四、综合分析题

  1.分析下列同义词的主要差别

A.批评-批判  B.发挥-发扬 

C.牺牲-死亡-完蛋  D.成果-结果-后果

  

2.分析下列词语意义派生的方式

  A.牺牲本义:指祭祀用的牲畜;派生义:指为正义事业献身。

  B.Pen 本义:羽毛;派生义:钢笔。

  C.铁窗本义:安有铁栅栏的窗户;派生义:监狱。

  D.红色本义:红颜色;派生义:的。

  五、问答题(30分,每小题5分)

  1.基本词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之间有什么样的影响?

  2.举例说明基本词的能产性特点。

  3.词义为什么会有模糊性?

  4.词义为什么具有全民性特点?

  5.举例说明什么是义素?什么是义场?

  6.多义词为什么不影响对语言的理解?

  7.汉字能否改革为拼音文字?谈谈你的看法。

  8.怎样认识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参

  一、填空

  1.词汇2.基本词一般词  3.普遍性能产性稳固性  4.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_

5.本义派生意义  6.中心意义  7.引申隐喻换喻

  8.理性意义范围大小感情色彩(等)  9.绝对反义词

  10.语法规则 语义条件  11.时间空间  12.形音义(形体声音意义)

  13.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  14.实物记事图画记事

  二、判断正误

  解题说明: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同时简要说明理由。

  1.错误。成语历史悠久,但不是语言词汇中的核心,词汇的核心是基本词。

  2.正确。这些词语虽然构词能力不强,但是具有全民常用性,属于基本词。

  3.错误。这些词现代一般已经不再使用,是一般词。

  4.错误。词义必定要反映现实现象,这些词是对客观现实现象的歪曲反映。

  5.正确。词义的模糊性指词义所指外延不确定,不是说词义是不可捉摸、无法把握的。

  6.错误。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一视同仁地为人民大众服务,词义作为语言的组成部分必然也没有阶级性,具有全民性。

  7.错误。单音节词是从语音角度划分的,在意义上不一定就是单义词。

  8.错误。“老”这个词的本义和中心意义是一致的。

  9.正确。换喻本义和派生义之间有一种相关的关系。

  10.正确。“小鞋”本义和派生义之间有相似关系,是隐喻。

  11.错误。“铁窗”本义指“安有铁栅栏”的窗户,派生义指“监狱”,这是换喻。

  12.错误。同义词“教育-教唆”的区别是感情色彩不同。

  13.错误。大部分汉字可以表示语素,但是有些汉字必须几个汉字结合才能表示语素,例如“窈窕、玻璃、蜘蛛”等。

  14.正确。汉字与汉语语素和方言分歧的特点是相适应的。

  15.错误。汉字发挥为拼音文字还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产生巨变。

  16.错误。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促进了书面语的发展。

  17.错误。非拼音文字也要记录音。

  18.正确。文字是书面上代表语言的符号,既要记录语音,也要记录意义。

  19.错误。文字以语言为基础,没有语言,文字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20.正确。没有口语,就不可能有书面语的产生。

  三、单项选择题

  1.C2.D3.C4.D5.A  6.A 7.B 8.B 9.C 10.A

  四、综合分析题

  1.分析下列同义词的主要差别

  A.词义轻重不同,“批评”词义轻,“批判”词义重。

  B.搭配功能不同,“发挥”同作用搭配,“发扬”同“作风、风格”搭配。

  C.感情色彩不同,“牺牲”是褒义词,“死亡”是中性词,“完蛋”是贬义词。

  D.感情色彩不同,“成果”是贬义词,“结果”是中性词,“后果”是贬义词。

  2.分析下列词语意义派生的方式。

  A.换喻。  B.换喻。  C.换喻。  D.隐喻。

  五、问答题(30分,每小题5分)

  1.第一,全民常用

  所谓全民常用,就是指基本词汇在使用上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体现在不分阶级、阶层、行业、地域、年龄、性别,各行各业的人都懂得其含义,都要使用,而且经常使用。第二,稳固性。所谓稳固就是指基本词汇很少发生变化,长期地为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第三,有构词能力,所谓有构词能力,就是指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

  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

  一个特点的加强、突出,非但没有削弱其它特点的影响,反而使得其它特点也变得更加鲜明突出了,各个特点互相促进,使得基本词汇的社会效用越来越突出了。

  2.能产性特点指基本词具有构词能力,就是指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由于基本词汇具有使用上的普遍性,加之使用时间又很长,非常稳固,影响很大,所以人们在创造新词语时,往往使用基本词汇作为构词要素,这样构成的词语,给人的感觉是既熟悉又新鲜,具有一定的亲和力,人们最容易接受,也最容易普及开来。例如从近代开始一直到今天,以“电”为核心构成的新词,非常多,由于这些新词的构词成分都是人们熟悉的基本词语,所以意义上很容易理解,例如“电力、电动、电话、电线、电视、电流、电脑、电能”等等。

  一个基本词汇作为构词要素,往往可以同别的语素组合构成数十、数百个词语。例如“水”可以构成“水坝、水笔、水表、水兵、水彩、水草、水产、水车、水池、水利、水力、水平、水灾、水货、水火、水库、水渠、水源、水准、水藻、水战、水塔、水性、水仙、水路、水田、白水、氨水、汽水、泉水、反水、放水、汗水、海水、流水、墨水、重水、山水、死水、外水、油水、缩水、口水、胶水、水墨画、水银灯、水蒸气、潜水艇、热水器、下水道、落水狗、抽水机、水落石出、水泄不通、水涨船高、万水千山、顺水推舟、混水摸鱼、萍水相逢、饮水思源、杯水车薪、水滴石穿、车水马龙、洪水猛兽、山重水复、山清水秀、望穿秋水、如鱼得水、一衣带水、落花流水”等等。

  3.词义为什么会有模糊性?

  一方面,因为客观事物是连续不断运动的,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无法切割,它们按照自身规律运动发展,本身无所谓精确或模糊,人类要认识它、把握它,就只能省略一些环节,使之变得相对清晰明确;另一方面,从主观方面来看,是因为人的个性上的差异,人们的认知水平、心理、态度、爱好及所处环境都有所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都一致,很难有一致的标准。这样,反映到词义上就是词义的模糊性反映。

  4.词义为什么具有全民性特点?

  词义的全民性指词义反映的现实现象是一个社会集团的全体成员共同认知的,没有阶级、阶层之分,没有阶级性,全民共同理解,都可以使用来表达思想。词义具有全民性特点,这是由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社会职能本身决定的。语言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词义作为语言的构成要素,反映的是普遍性的东西,是全社会的成员所认可的,自然也就没有阶级性可言。相反,如果词义具有阶级性,同样一个词的意义不同阶级有不同理解不同解释,那么交际中必然要造成理解上的偏差,不同阶级的人之间是不可能有效沟通的,语言也不可能成为社会大众的交际工具。说词义具有阶级性,就等于说语言具有阶级性,这是十分谎谬的。

  5.举例说明什么是义素?什么是义场?

  义素是词义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例如“男子”具有成年、人、男性这些义素。义场指一批意义上有共同特征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的聚合体。例如“马、汽车、火车、轮船、飞机”这组词意义差别很多,但是在作为运输工具和交通工具这一方面具有共同特征,就构成了义场。其它如亲属、色彩、民族等都可以构成义场。

  6.多义词为什么不影响对语言的理解?

  多义词在使用中不会影响到对意义的理解,不会产生混淆,因为在具体的句子中,多义词虽然有多项意义,但是由于有上下文的,多义词就只有其中某一项意义与上下文相的意义相适应,排除其它的意义。例如“老”有“年纪大”、“老年人”、“过了适口的时间”、“经常”、“过去的”、“长久”、“陈旧”、“原来的”等等意义,但是在下面的各个句子中,“老”就只有一种意义,多义词就变成了单义的了,其他意义就被排除了:

  “人老了,记忆力下降了”。(年纪大)

  “鸡蛋煮老了”。(过了适口的时间)

  “他最近老来这里”。(经常)

  “我们人人都要尊老爱幼”。(老年人)

  “咱们在老地方见面”。(原来的)

  “你老不回应也不合适”。(长久)

  “把老厂拆了盖新工厂”。(陈旧)

  “你老这个样子可不行”。(经常)

  “人们扶老携幼,来到公园,观看节日的焰火”。(老年人)

  “听说小王他爸老了,他可是身体很好啊”!(死)

  “晚饭后我们在老地方见面,不见不散”!(原来的)

  “我老了,干不动了,以后就要靠你们年轻人啦”!(年纪大)

  “我们是老朋友了,不必这样客客气气的”。(很久以前就存在的)

  7.汉字能否改革为拼音文字?谈谈你的看法。

  汉字能否改革为拼音文字取决于我们这个社会的发展情况,汉语的发展情况。从目前看,汉语方言分歧很大,普通话并不普及,这是不利于使用拼音文字的。同时,文字的发展也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8.怎样认识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第一,口语是第一性的,是书面语产生发展的基础,没有口语,就没有书面语的产生,书面语的发展要服从口语的发展;第二,书面语对于口语具有一定的反作用,书面语比较规范,统一,对于口语具有积极的影响,促进口语的规范发展。

电大汉本语言学概论作业形1

导言、第一章、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历时语言学——就各种语言的历史事实用比较的方法去研究它的“亲属”关系和历 

史发展的,叫历时语言学。

2、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进行思维的工具。就语言本身的结构来说,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3、符号——符号是用来代表事物的一种形式,词这样的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任何符号都是由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构成的。

4、语言的二层性——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其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

5、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另一方面,语言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二、填空

1、结构主义语言学包括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三个学派。

2、历史比较语言学是在19世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它是语言学走上发展道路的标志。

3、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左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4、一个符号,如果没有意义,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如果没有声音,我们就无法感知,符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

5、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代表什么样的意义,完全是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俗成。

6、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7、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符号和符号的序列,可以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8、语言系统中的所有符号,既可以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符号之间的这两种关系是组合和聚合。

9、组合是指符号与符号相互之间在功能上的联系,聚合是指符号在性质上的归类。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

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

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 (×)

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5、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

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

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   (×)

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      (√)

9、人类选择语音而不是色彩、手势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因为语音比较好(×)

10、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是指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认同的。(√)

四、问答题

1、语言的作用是什么?同社会有什么样的联系?

语言是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紧密的联系。所谓“社会”,就是指生活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一般所说的部落、部旅和民族。每一个社会都必须有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是组成社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靠语言来维持。有了语言,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才能共同生产、共同生活、共同斗争,协调在同自然力的斗争中,在生产物质资料的斗争中的共同行动。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解体。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但在人们的使用中可以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

2、怎样理解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语言有没有阶级性?为什么?

答: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首先可以从语音与语义的结合关系以及世界语言的多样性来加以说明。

语言都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的,但相同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就能用不同的声音来表达;在同一语言中也有用相同的声音来表达不同的意义的情形;可见,语音与语义怎样结合成特定的语言成分决定于一定社会集体的意志,决定于“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

其次,从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也可以说明语言是社会现象。一方面,语言依存于社会,语言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另一方面,社会不能没有语言,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全民的,没有阶级性。第一,从语言的创造者和语言的服务对象来看,语言是在许多时代中为全民所创造出来和丰富起来的。人类出现时语言就同时产生了,那时的人类社会不分阶级,语言只能是全民所创造并为全民服务的。第二,从语言本身的情况来看,不同阶级可能创造并运用一些自己的专门的词和语,形成所谓阶级习惯语,但是阶级习惯语并不就是语言,它没有自己的语法结构和基本词汇。

3、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语言具有任意性?

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

不同语言可以用不同的音来表示相同的事物(如汉语的“shū”和英语的“book”),也可以用相同的、类似的音来表示不同的事物(如:汉语的“哀”和英语的“I”)。这些都是符号任意性的表现。

4、语言是自然现象还是社会现象?为什么?

答:语言是社会现象,它不是自然现象,也不是个人现象。①语言是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语言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社会的分化统一而分化统一,可见,语言绝不是自然现象。②从语言的音义关系可以看出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由一定的社会集团约定俗成的;如果语言是自然现象,是天生的,世界上的语言就应该是一样的,如果没有区别,而实际上世界上不但有各种各样的语言,还有众多的方言。

5、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它们对于语言运用有什么样的意义?

答:语言符号中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中。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

语言符号的组合方式处于一个前后相续的链条状,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的自然地聚集成群,它的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是我们观察、分析、归纳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的一把总钥匙。

6、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语言符号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语言符号的系统性体现在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语言这个分层装置的运转是组合和替换,即符号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作业形2

第三章 语音

一、名词解释

1、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的音叫元音,如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字母a、e、o、i、u、ü。

3、辅音:发音时气流受阻的音叫辅音,汉语拼音方案字母中除a、e、o、i、u、ü之外的其它字母代表的音属于辅音。

4、自由变体:音位的自由变体就是能出现在同样的语言环境之中而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

5、发音部位:指发辅音时气流受阻的部位。

二、填空

1、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属性。

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音高、音重、音长和音质四个要素。

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动力(肺)、发音体(声带)、共鸣腔(口、鼻、咽腔)三大部分。

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主动发音器官。

5、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类,例如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主要就是由辅音充当的。

6、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舌位的高低、前后、嘴唇的圆展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三、单项选择题

1、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C)。

A、元音   B、辅音   C、音素   D、音位

2、汉语拼音方案是以(C)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A、英语   B、法语   C、拉丁   D、希腊

3、汉语拼音中的ü、c、h,国际音标分别写作(B)。

A、u c h    B、y ts‘ x    C、u ch h    D、x y k

4、下列说法,(A)是正确的。

A、音高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B、妇女的声带比男子要厚

C、汉语中音长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D、汉语“天”、“空”两个音节的音高不同

5、下列说法,只有(D)正确。

A、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弱     B、振幅越大,声音就越长

C、频率越多,声音就越低     D、频率越多,声音就越高

6、对发音器官功能的描述,(B)是正确的。

A、声带在发音中的作用是次要的B、舌头的活动,起了调节共鸣器形状的作用

C、口腔中最为灵活的部位是上腭D、声带、舌头等是被动发音器官

7、关于元音和辅音的区别的描述,(C)是正确的。

A、元音发音时间短暂,辅音发音时间较长B、辅音发音响亮,元音发音不响亮

C、发辅音气流受阻,发元音气流不受阻D、发元音和辅音发音器官的各个部位均衡紧张

8、下列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对应正确的一组是(C)。

A、ē—[e]      B、j—[y]      C、h—[x]       D、b—[b]

9、下列发音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辅音是(D)。

A、[t]—[d]    B、[b]—[p]    C、[s]—[z]    D、[t]—[k]

10、下列各组元音区别的描述,(A)是错误的。

A、i和y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B、u和o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

C、a和ā的区别是舌位前后不同D、i和a的区别是舌位高低不同

11、下列各组辅音,区别特征为清浊对立的一组是(D)。

A、[x]—[h]     B、[t]—[k]     C、[s]—[f]     D、[z]—[s]

12、下列说法,(A)是正确的。

A、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B、音素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C、声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D、韵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13、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阳平,这种变化叫做(B)。

A、同化      B、异化      C、弱化      D、脱落

四、分析题 

1、根据发音特点描述,在下图中用相应的国际音标标出来(书P60)

(1) 舌面后半低不圆唇元音;a

(2) 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e

(3) 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a

(4) 舌面后高圆唇元音;u

(5)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y

(6) 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R

2、分析下列辅音的发音特点

①[k]舌面后,清,不送气,塞音②[x]舌面后,清擦音

③[b]双唇,浊,塞音④[ts‘]舌尖后,清,送气,塞擦音

3、说明下面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①[p]—[p‘]不送气—送气②[s]—[z]清—浊

③[tc]—[tc‘]不送气—送气④[y]—[i]圆唇—不圆唇

4、用严式国际音标给下面的汉字注音(声调不作要求)。

①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wo][men][te][seh][xuo][tson][man][jah][kuh]

②积极参加网上学习

[tGi][tGi][ts’an][tGia][wah][sah][Güe][Gi]

六、问答题

1、听别人说话,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能听出是男子说话还是妇女说话?是大人说话还是小孩说话来呢?请结合语音知识加以说明。

答:这是由于男子和妇女、大人和儿童的音高不同造成的。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音波的频率。频率大声音就高,频率小声音就低。语音的高低和人的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一般说来,妇女和儿童的声带短而薄,所以说话时声音高一些,男子的声带长而厚,所以说话的声音低一些。这样,我们就根据声音的高低可以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听出是男子还是女子,是大人还是小孩说话了。

2、音高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答:汉语的声调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它是由音的高低变化表现出来的。同一个音节,声调不同,词或语素的语音形式就不同,因而意义也不同。例如:“妈、麻、马、骂”的音音、辅音和它的组合的顺序是一样的,都是/ma/,只是由于音高变化不同才使它们成为语音形式不同,意义迥异的四个语音单位。可见音高变化产生了调位的不同,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3、举例说明什么是对立?什么是互补?

答:音素如果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在汉语中是对立的,人们会把它们认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语音单位,叫音素的对立。例如:不送气的[p]和送气的[p‘],在汉语里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比方“标”[piau]和[p‘iau]“飘”在语音上的不同仅仅在于前者是不送气的[p],后者是送气的[p‘],但却构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语素。

音素如果仅仅是在出现的位置和环境互相补充,彼此处于互补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即它们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叫音素的互补。如汉语中“哀”、“安”、“啊”、“熬”、“昂”五个词的语音形式用汉语拼音方案写为:ai、an、a、ao、ang,如果仔细比较,“哀”、“安”中的a是前[a],“啊”中的a是中[a],“熬”、“昂”中的a是后[a],这三个音位的a由于没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只是在音节中的位置不同,构成音素的互补关系。

4、汉语音节ban、da、guang中的a,是三个不同的音素,但却是一个音位,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bau、da、guang中的三个[a]、[A]、[a]是处于互补关系中的相似音素,它们彼此不对立,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这种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被看成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语音学上称为音位变体。这里的[a]、[A]、[a]三个音位变体的出现条件是前后有无无音、辅音这种语言环境的制约,叫做音位的条件变体。

作业形3

第四章

一、概念解释

1、词类——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能起的作用,即词的句法功能分出的类。

2、直接成分——构成句子的每一层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直接成分。

3、语法形式——是相对于语法意义而言的,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形式标志。

4、复合词——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称为复合词。

5、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类,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方面的聚合。

二、填空

1、语法规则是大家说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

2、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3、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例如“什么书他都喜欢看”是陈述句。

4、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5、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6、根据在词中的不同作用,一般把语素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例如“学习”中的两个语素是词根,“being”中的ing是词尾,“reader”中的er是词缀。

7、词尾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

8、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词根和词缀叫作构词语素,把词尾叫作变词语素。

9、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复合词。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派生词,其构词规则又叫作派生构词法,或叫附加法。

10、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联合结构是语言里最基本的结构格式。

11、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直接组成成分。

12、从语法结构角度分类,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复综语四种类型,汉语属于孤立语。

13、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词形变化;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

三、单项选择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潜在的B、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潜在的

C、语法的组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D、语法的聚合规则存在于书面语言中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组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B、聚合规则为句子的生成提供了无数的可能

C、我们日常使用语言离不开语法规则D、语法规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

3、(C)在语言中处于枢纽地位,一般把它作为分析语法结构的最重要的语法单位。

A、句子    B、词组    C、词    D、语素

4、对英语单词“workers”的分析,(A)是正确的。

A、work是词干B、er是词尾C、s是词缀,严格说是后缀 D、语素Work和er都是构词语素

5、下列各组词中全都属于复合词的一组是(B)。

A、领导  大街  reader      B、国家  月球  railway

C、老师  刷子  unlike      D、考虑  作家  classmate

6、下列说法(C)是正确的。

A、“离开、环境、比拟、协议”都是派生词B、“study、look、think、door”都是派生词

C、“变化、广义、扒手、左手”都是复合词D、“留心、伤心、老鼠、impossible”都是合成词

7、下列语言单位中全都属于述宾结构的一组是(C)。

A、太阳红  月儿明  I read the bookB、吃干净  放在一边  the sun rises

C、看电影  种庄稼  to play footballD、金色的年华  红五月  to leave a good memory

8、下列语言单位(B)的结构与“我的故乡”相同。

A、休息几天  太可笑       B、the red sun a red flag

C、to waken me to tell her     D、祖国富强 人民幸福

9、下列词组只有(D)没有歧义。

A、两个朋友送的花瓶       B、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C、看打球的小女孩         D、折断了猎人的

10、英语动词“be”有多种变化形式,下列句子中,只有(B)使用正确。

A、He be good child.         B、I am a teacher.

C、They is peasant.          D、You was workers.

11、俄语、汉语、日语三种语言所属的语法结构类型按次序是(D)。

A、粘着语—屈折语—孤立语    B、屈折语—粘着语—孤立语

C、孤立语—屈折语—粘着语    D、屈折语—孤立语—粘着语

12、下列句子符合英语法规则的是(D)。

A、He am a studentes.           B、She is a students.

C、I were a student.             D、You are a student.

13、英语名词后面加上词尾s或es,这种变化属于语法范畴中的(B)变化。

A、性      B、数       C、格         D、体

14、与“春光明媚”结构相同的组合是(C)。

A、阳光的温暖 B、马上开始C、The sun rise.  D、Worker and peasant.

15、英语动词的词形变化一般有5种,但动词be的变化形式有(A)。

A、8种      B、4种       C、7种      D、6种

16、“John is reading the newspaper”变成被动语态是(D)。

A、The newspaper is reading by John.B、The newspaper is by John reading.

C、The newspaper is being read by John.D、The newspaper is being readed by John.

17、下列句子没有多义的是(B)。

A、他在甲板上写字B、他在黑板上写字C、他在屋顶上写字  D、他在地上写字

18、下列句子有歧义的一句是(B)。

A、那里的茶花很多    B、那里的杜鹃很多C、那里的月季很多  D、那里的玫瑰很多

19、英语“He writes a letter”中动词writes中的s表示的语法意义是(C)。

A、性         B、数        C、人称        D、格

20、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A、一般把词尾叫做变词语素B、语法意义是反映语法形式的

C、语法范畴中的“格”即语法格式D、汉语属于屈折语

四、分析题 1、列表分析下列语素

例  词

词根词        缀

词尾
前缀中缀后缀
莲  子

莲 ,子

    
轮  子

   
科学性科子   
DislikeLikedis   
unhappinesseshappyun nesses
2、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法结构

(2) a. 非 常 热 爱 祖 国 和 人 民 的英 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        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   正   偏          正

  |_______||________|

    联     合

  b.非 常 热 爱 祖 国 和 人 民 的 英 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              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      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   正   联    合

 

3、用变换方法区分下列句法多义的句子 

(1)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变换1:他发现了敌人的哨兵。揭示“敌人的哨兵”是“发现”的宾语。

变换2:敌人的哨兵发现了他。揭示“他”是“发现”的宾语。

这说明谓语“发现”可以兼两种结构意义,所以有歧义。

(2)关心的是广大群众。

变换1:他关心的是广大群众。揭示“广大群众”是“关心”的受事。

变换2:关心他的是广大群众。揭示“他”是“关心”的受事。

这说述宾结构“关心”可以兼两种结构意义,所以有歧义。

4、指出下列合成词的具体的构造方式

中肯  自卫  表态  金黄

联合  偏正  述宾  偏正

5、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的词形变化所表示的语法范畴和语法意义

(1)He has many things to do.

has:人称、数、时。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现在时。

things:复数,名词前面用“many”,此处要用复数,加“s”。

(2)Laowang gives me a book.

give:人称数、时数;me:宾格。

“give”表示的语法范畴是由于人称的变化,“Lao wang”是第三人称,动词“give”表示一般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在“give”后加“s”表示。“me”表示名词用作宾语时用宾格。

五、问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词缀、词尾,并简要说明词缀和词尾的区别。

答: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可把它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词缀是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如汉语“第一”、“第二”中的“第”,“作者”、“编者”中的者,“小王”、“小李”中的“小”。词尾是加在词的末尾,只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的成分。如英语的“book”加上“s”以后成为“books”,walk加-s、-ing、-ed之后而成为walks、walking、walked,这些都只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形式,而不是不同的词。词缀和词尾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否构成新词。

2、形态变化有那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答:形态变化名词有数的词形变化,如英语的单数、复数,“report”指这个报告,“reports”指这些报告。动词有时态的变化,在人称、数上也要与主语一致,如动词“give”有“give”(原形),gives(第三人称单数),gave(过去时),given(过去分词),giving(现在分词)的变化;大部分形容词和副词有级的变化。这些都是一般所说的划分词类的形态原则。

3、举例说明什么是级,以及级的构成方式。

答:语言是一种层级结构,每一层分为若干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由语素构成的词,第三级是由词构成的句子。从语素到句子的各类语法单位构成一个像阶梯般的层级系统,上一级单位由下一级单位按一定的规划组合而成。例如“火”这个词由“火”一个语素构成。“朋友”这个词由“朋”和“友”两个语素构成。“我看书”这句话由“我”、“看”、“书”三个词构成。

4、“红太阳”和“太阳红”的语法意义有什么差别?形成这些差别的语法手段是什么?

答:“红太阳”是偏正结构,语法意义是“红的太阳”;“太阳红”是主谓结构,语法意义是陈述“太阳”是“红”色的。形成这两种语法意义的差别的语法手段是“词序”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结构关系。

作业形4

第五章~第九章

一、填空

1、 一般性 、 模糊性 和 全民性是词义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2、同义词的“同”主要指 理性意义 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主要有词的搭配习惯、 词义的附加色彩 和 风格色彩 等方面。

3、 绝对反义词的意义所概括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对立的方面。

4、词语的组合一方面受到 语法规则 的支配,另一方面要受到语义条件的。

5、文字的作用主要是突破了有声语言的 时间 和 空间局限,使出口即逝的语言能够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6、文字的发展经历了 表意 、 表意兼表音 和 表音 三个阶段。

7、从语言谱系来分类,汉语属于 汉藏 语系,英语属于 印欧语系。

8、词汇的变化主要体现在 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 词语的替换和词义的演变 三个方面。

二、判断正误

1、基本词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而像“我、他、啊、吗、从”这类词都没有能产性特点,所以不是基本词。(×)

2、词义不是对客观现实现象的反映,例如像“天堂、地狱、玉皇大帝、夜叉”这类词的意义,并不是客观现实现象。(×)

3、“天、地、水、人”这些词只有一个音节,都是单义词。(√)

4、“小鞋”本义指“号码较小的鞋子”,派生义指“故意给别人的难”,这是隐喻。(√)

5、“铁窗”本义指“安有铁栅栏”的窗户,派生义指“监狱”,这是隐喻。(√)

6、所有的汉字都与语素相对应,都有一定的意义。  (√)

7、从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看,汉字必须立即改成拼音文字,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

8、口语是在书面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促进了书面语的发展。(×)

9、语言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语言中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 (√)

10、语言的发展变化是逐渐发生的,没有突变。   (√)

11、行业用语不能被全民语言吸收而发展成为日常交际用语。(√)

12、借词不同于意译词。          (√)

13、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融合,主要取决于操这种语言的民族是否居于统治地位。(×)

14、任何规则都是有例外的,如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是在后面加上s,但man、knife的复数却不能加s,而是内部元音或辅音发生变化。(√)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每组词全都属于基本词汇的是(C)。

A、丈夫、妻子、兄弟、令堂  B、若干、屹立、篇章、父母

C、make,look,do,get      D、电视、开发、能力、学派

2、“上帝”“天堂”“妖怪”“神仙”等词的词义是(D)。

A、不反映现实现象          B、反映现实现象

C、没有现实根据            D、对现实现象的歪曲反映

3、“兵”的最初意义是(B)。

A、士兵    B、武器    C、战争    D、军事

4、下列各组词中,属于等义词的一组是(C)。

A、成果—后果   B、many—muchC、替代—代替    D、头颅—脑瓜子

5、下列反义词之间属于非此即彼的一组是(D)。

A、白—黑    B、大—小    C、高—低    D、生—死

6、就下列词语来看,只有(B)组中的汉字全都能地表示语素。

A、山峰   音乐   事理   委员B、沙发   吉它   卡片   罗马

C、葡萄   玻璃   枇杷   纱门D、蜘蛛   窃窕   逍遥   逃遁

7、下列文字中属于音节文字的是(A)。

A、日文字母  B、英文字母  C、俄文字母  D、法文字母

8、下列文字中属于音位字母的是(B)。

A、日文字母   B、英文字母   C、汉字   D、阿拉伯字母

9、从造字方法考察,文字的发展经历了(D)三个阶段。

A、表意—表音—表意兼表音  B、表音—表意兼表音—表意

C、表义兼表音—表意—表音  D、表意—表意兼表音—表音

10、汉字是现行文字中的一种典型的(C)文字。

A、表音   B、表意    C、意音    D、音节

11、从偏旁和字音字义的联系情况看,下列各组汉字只有(A)是形声字。

A、赶  妈  想  视        B、赵  看  部  路

C、汉  地  使  爨        D、庙  春  鸡  叹

12、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是(C)。

A、自然的发展变化        B、语言内部的因素

C、社会的发展变化        D、个人生活经历的变化

13、在一种语言内部划分地域方言时的依据主要是(D)。

A、语法    B、词汇    C、词义    D、语音

14、同一语系中的语言可根据它们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A)。

A、语族  语支  语群     B、语族  语群  语支

C、语群  语族  语支     D、语支  语族  语群

15、下列都属于汉语中借词的是(C)。

A、雷达  足球  沙发椅   B、卡车  电话  哈巴狗

C、纳粹  吉他  吉普车   D、沙龙  朝廷  艾滋病

16、下列各组词只有(C)是意译词。

A、雷达  马达  咖啡     B、啤酒  苜蓿  哈密

C、西装  篮球  胡瓜     D、槟榔  浪漫  坦克

17、柴门霍夫所创造的世界语是(C)。

A、世界共同语  B、洋泾浜C、国际辅助语    D、克里奥耳语

18、古汉语声母中有[b][d][g][p][t][k],现已合流了,这条语音规律叫做(C)。

A、腭化规律             B、清音浊化规律

C、浊音清化规律         D、浊音送气化规律

19、英语名词的复数形式一般是加上词尾s或es表示,但(A)组词不能这样类推。

A、knife man leaf woman    B、chair pen book friend

C、pound bag sort weekday  D、hero pig room source

20、在社会变动较大或政治斗争激烈的时期,语言中变化最大的是(C)。

A、语音   B、词义    C、词汇    D、语法

四、综合分析题

1、分析下列同义词的主要差别

A、批评—批判  词义轻重不同

B、发挥—发扬  搭配对象不同

C、牺牲—死亡—完蛋  语体色彩不同

D、成果—结果—后果  语体色彩不同

A、批评:①指出优点和缺点,评论好坏;②专指对错误和缺点提出意见

批判:①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②批评“批判”的词义比“批评”大,“批判”程度较重,“批评”较轻。

B、发挥:①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积极性,~技术水平;②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借题~”。

发扬:①发展和提倡:~光大,~民主,~精神;②发挥:~火力,“发扬”的词义比“发挥”大。

C、风格色新不同,“牺牲”多用于书面语和比较庄严的场合;

“死亡”用于书面语,一般场合;“完蛋”多用于口语,含有贬义。

D、词的附加色新不同。“成果”多用于褒义,“结果”是中性词,“后果”多用于贬义。

2、分析下列词语意义的演变情况

A、墨水:原意是指书写用的黑色液体,今指各种颜色的这种液体。

B、牺牲:原意指祭祀用的牲畜,今指为正义事业献身。

C、deer:原意指动物,今指鹿。

D、事故:原意泛指事情,今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即不幸的事情。

E、泰斗:原意指泰山北斗,今指德高望重或卓有成就受到尊重的人。

A、词义扩大了。

B、词义的转移。由表示某类现实现象改变为另一类现实现象。

C、词义的缩小。演变后的词义比原来的词义狭窄了。

D、词义的缩小。

E、词义的转移。

五、问答题

1、基本词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之间有什么样的影响?

答:基本词具有全民带用、稳固、具有构词能力三个特点。基本词是人民日常都离不开的,时刻都要使用的,无论男女老少都要使用,而且基本词从古到今十分稳固,很少变化,很多基本词都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例如:“电”就是一个基本词,它已经使用数千年,还能构成“电灯、电视、电话、电流、电力、电线、电解、放电、变电”等词。

基本词记的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由于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特点,在使用上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们运用语言,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基本词汇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经常变动,以利用适用;当新的事物现象出现,需要新词记录时,人们又首选现成的基本词汇作为构词材料,使得基本词汇又具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基本词汇的全民常用性特点和稳固性特点。

2、什么是词义的概括性?有哪些表现形式?简要说明这些表现形式的内涵。

答:词义的概括性是指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概括的反映,概括是对现实现象的分类,把有共同特点的现象归在一起,给予一个名称,使它和其他现象区别开来。把特殊的、复杂的东西归成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是概括所完成的工作。

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是词义的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一般性是指词义概括事物时都是把特殊、复杂的东西变为一般、简单的东西。

模糊性是指经过概括而形成的一般的、简单的东西,本身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它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

全民性是指某些词义反映阶级社会中的有些事物和现象,这些事物和现象有强烈的阶级性,但是反映这些现象的词义却是全民的,没有阶级性。

3、举例说明什么是拼音文字、音位文字、意音文字。

答:拼音文字是用字母记录语言中的音节或音位的文字,文字体系比较简明,一个字的拼写反映出语言中的一个符号的读音,如英文包括了字母、字母顺序、拼写规则(大写字母用法、移行规则、自左而右的书写顺序)、标点等,用字母记录音节和音位。

音位文字是记录语言中音位的文字,表示意位的文字,只需要几十个字母就可以拼写语言中的全部音节,进而书写全部的词和句子。如世界语就是一种记录音位的字母文字。

意音文字是同时兼采表意、表音两种方法记录语言的文字。如汉字就是意音文字,有表意字,或借表意字充当表音字,以及兼用表意、表音两种方法的文字。我国传统的文字学把第二种称为假借字,第三种称为形声字。

4、语言发展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答: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

语言发展的渐变性特点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一方面,交际要求语言保持稳定的状态;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长的需要又不断地促使语言发生变化。稳固和变化这两个对立的要求促使语言的演变只能采取渐变的方式,不允许突变。

而不平衡性也是由于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有很大不同造成的。语言中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灵敏,变化比较快;而语音和语法的变化相对缓慢而稳定。它们的变化速度是不平衡,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又是产生地域方言或亲属语言的语言内部的原因。

5、哪些因素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主要因素是什么?简要说明。

答:①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

②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但是语言如何发展,是由语言系统内部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决定的。

语言是社会的交际工具。社会的交际是语言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语言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响是在这一条件的基础上起作用的,它决定着每一语言发展的特殊的方向。

6、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词汇的发展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词语的替换,词义的演变。

1、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与现实中出现的新的事物有联系。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为表达这些新事物的需要而产生新词;旧词的消亡一方面是由于旧事物的消失;另一方面由词汇系统的变动,认识的变化也可以引起旧词的消亡。

2、词语的替换指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

3、词义的演变是指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词义的演变包括旧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情况。

四、分析题 

2.变换下面具有语法多义的句子,使其变成单义结构,然后简要分析说明歧义原因。(10分)

①我们坚决支持的是他。②坚决支持我们的是他。(6分)

原句“坚决支持的是他”歧义原因是,“他”既可以表示施事,又可以理解为受事,添加”我们”,使”他”在不同的句子中只表示施事意义或受事意义,这样就避免了歧义。(4分)

3.指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形态变化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6分)

①gave是动词give的形态变化,表示过去时,属于时的语法范畴。

②pictures中的词尾s表示复数,属于数的语法范畴。

1.分析下列同义词的主要差别

A.批评——批判:词义程度轻重不同,“批评”的词义轻,“批判”的词义重。

B.发挥——发扬:搭配功能不同,“发挥”同“作用、功能”等搭配,“发扬”同“风格、作风”等搭配。

C.牺牲——死亡——完蛋: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都不同,“牺牲”是褒义词、书面语词,“死亡”是中性词,“完蛋”是贬义词、口语词。

D.成果——结果——后果:感情色彩不同,“成果”是褒义词,“结果”是中性词,“后果”是贬义词。

2.分析下列词语意义的演变情况

A.墨水:原意是指书写用的黑色液体,今指各种颜色的这种液体。词义的扩大

B.牺牲:原意指祭祀用的牲畜,今指为正义事业献身。词义的转移

C.deer:原意指动物,今指鹿。词义的缩小

D.事故:原意泛指事情,今指意义的损失或灾祸,即不幸的事情。词义的缩小

E.泰斗:原意指泰山北斗,今指德高望重或卓有成就受到尊重的人。词义的转移

1.列表分析下列语素

例 词    词根    词 缀    词尾

        前缀    中缀    后缀    

莲子     莲、子                

轮子    轮            子    

科学性    科、学            性    

dislike    like    dis            

unhappinesses    happy    un        ness    es

4、指出下列合成词的具体的构成方式

中肯(支配式)自卫(陈述式) 表态(支配式)金黄(偏正式)    

5、指出下列中划线部分的词形变化所表示的语法范畴和语法意义

(1)He  has  many   things    to   do.

has:表示的语法范畴是人称,语法意义是第三人称单数。

表示的语法范畴是时,语法意义是现在时。

表示的语法范畴是体,语法意义是现在一般体。

things:表示的语法范畴是数,语法意义是复数。

(2)Laowang  gives   me    a    book.

gives:表示的语法范畴是人称,语法意义是第三人称单数。

me:表示的语法范畴是格,语法意义是宾格。

1.根据发音特点描述,在下图中用相应的数码标出元音的位置:

①    舌面后半低圆唇元音;/ɔ/   ②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e/

③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a/   ④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о/

⑤舌面前高圆唇元音;/y/      ⑥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ɤ/

2.分析下列辅音的发音特点: 

①[k]  舌根、不送气、清、塞音      ② [x]  舌根、清、檫音。

③ [b]  双唇、浊、塞音           ④[ts‘] 舌面、送气、清、塞檫音

3.说明下面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①[p]-[p‘]   发音方法不同,[p]是不送气音; [p‘] 是送气音

② [ʂ]—[ʐ] 发音方法不同,[ʂ]是清辅音; [ʐ] 是浊辅音

③ [tɕ]—[tɕ’]   发音方法不同,[tɕ] 是不送气音; [tɕ’] 是送气音

④[y]-[i] 嘴唇圆展不同,[y]是圆唇元音;[i] 是不圆唇元音

2、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法结构

(2) a. 非 常 热 爱 祖 国 和 人 民 的英 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        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   正   偏          正

  |_______||________|

    联     合

  b.非 常 热 爱 祖 国 和 人 民 的 英 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              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      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   正   联    合

 1、根据发音特点描述,在下图中用相应的国际音标标出来(书P60)

(1) 舌面后半低不圆唇元音;a(2) 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e

(3) 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a(4) 舌面后高圆唇元音;u

(5) 舌面前高圆唇元音;y(6) 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R

3、说明下面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①[p]—[p‘]不送气—送气②[s]—[z]清—浊

③[tc]—[tc‘]不送气—送气④[y]—[i]圆唇—不圆唇

4、用严式国际音标给下面的汉字注音(声调不作要求)。

①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wo][men][te][seh][xuo][tson][man][jah][kuh]

②积极参加网上学习

[tGi][tGi][ts’an][tGia][wah][sah][Güe][Gi]

1,指出下列各组音素在音质上的异同。(8分) 

①y—u  ②m—η

①舌位前后不同,y是舌位前元音,u是舌位后元音。 

②发音部位不同,m是双唇鼻音,η是舌根鼻音。

4.变换下面具有句法多义的句子,使其变成单义的句子。(4分) 

父亲在屋顶上晒豆角。

①父亲把豆角晒在屋顶上。 

    ②父亲蹲在屋顶上晒豆角。 

  2.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句法结构(6分,每小题3分)

  (1) 这 是 一 个 鲜 花 盛 开 的 村 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      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       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     正

  |______________||______|

   偏         正

  |______||_______|

   主     谓

    3.用变换方法区分下列句法多义的句子(6分,每小题分)

  (1) 发现了敌人的哨兵 

  a. 首先发现了敌人的是哨兵。(说明:哨兵是我方的)

  b. 我发现了敌人的哨兵。(说明:哨兵是敌方的)

(2)关心的是广大群众 

  c. 关心的是广大群众。

  d. 关心灾区的是广大群众。

  4.指出下列合成词的具体的构造方式(4分,每小题0.5分)

  中肯-支配式 自卫-陈述式  表态-支配式  金黄-限定式

  四、问答题(共40分) 

  1、举例说明什么是词缀、词尾,并简要说明词缀和词尾的区别。

答: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可把它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词缀是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如汉语“第一”、“第二”中的“第”,“作者”、“编者”中的者,“小王”、“小李”中的“小”。词尾是加在词的末尾,只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的成分。如英语的“book”加上“s”以后成为“books”,walk加-s、-ing、-ed之后而成为walks、walking、walked,这些都只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形式,而不是不同的词。词缀和词尾的主要区别在于能否构成新词。

2、形态变化有那几种情况?举例说明。

答:形态变化名词有数的词形变化,如英语的单数、复数,“report”指这个报告,“reports”指这些报告。动词有时态的变化,在人称、数上也要与主语一致,如动词“give”有“give”(原形),gives(第三人称单数),gave(过去时),given(过去分词),giving(现在分词)的变化;大部分形容词和副词有级的变化。这些都是一般所说的划分词类的形态原则。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每词5分,共10分) 

1.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重要特点之一,它指语言的声音和意义的联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如“书”,汉语用[u]表示,英语用[buk]表示,别的语言又用别的语音形式,这就是语言的任意性。 

2.义场就是一批意义上有共同特征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的聚合体。例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舅舅、爷爷”等可以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表示亲属的语义场。 

1.聚合关系就是在语言结构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之间的关系。

3.基丛本词汇就是一种语言词汇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那部分词。具有全民常用、稳固和构词能力强的特点。

4.单纯词就是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

5.共同语就是在某一种方言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通用语言

1、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1词汇:一种语言中所有词和成语等固定用语的总汇。也指某作品或某一作家用语的总汇。可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大部分。

3语法范畴:几个相互对立而性质类似的语法意义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为概括的类,就是语法范畴。

1.历时语言学 。专语语言学从纵的方面,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其演变轨迹,例如汉语史、英语史等。由于它从一个较长的时段研究语言,研究语言的发展动态,因此又叫历时语言学。

3.符号。符号,就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记号,它是由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标记和记号。

4.语言的二层性。第一,语言的结构二层性指语言是由音位层和由音义结合的符号序列层构成的装置。第二,语言的底层是一套音位,语言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这一层又分语素、词、句子三级。第三,语言结构二层性的核心是以少驭多。例如汉语的符号层有数千个语素,而这些语素又组成数十万条词,词又组成无穷无尽的句子。例如语素"山"、"河"可以组成词语"山河、河山",还可以和别的语素组成更多的词,如"山峰、山口、山里、山芋"等,词又可以进一步组成无限的句子。

5.社会现象。所谓社会现象就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人类社会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把社会中的个人结成群体的纽带,是人与人互相联系的桥梁,进行沟通的工具,也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标志。6.音素。从语音的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 

7.元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不受任何阻碍而发出来的音素。

8.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要受某个部位阻碍而发出来的音素。

9.自由变体。单位的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

10.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在口腔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

11.词类。词类是根据词在结构中所能起的作用,即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

12.直接成分。每一层次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直接组成成分。

13.语法形式。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是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

14.复合词。完全由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词是复合词,例如“白菜”,“电脑”等。

15.音位变体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变异形式,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例如:i、I。  16.借词就是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是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例如:沙发、吉它。

 8.描写下列音素的发音特点。(8分,每小题2分)

    8.描写下列音素的发音特点。(8分)

    ① [u]:    ② Ea]:    ③ [m]:    ④ [x]: 

   ① 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② 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

   ③ 双唇、浊音、鼻音。   ④ 舌面后、清音、擦音。

9.分析下面词语中各个构词语素的类别,是词根、词缀还是词尾。(12分)

    ① going    ② 老乡    ⑧ 绿化

   ① go:词根;ing:词尾。   ② 老:词缀;乡:词根。

   ③ 绿:词根;化:词缀。

10.指出下列词组的结构类型。(10分)

① 学生和老师   ② 空气新鲜③ 热烈欢呼   ④ 摆放整齐    ⑤ 阅读报纸

   ① 联合结构    ② 主谓结构    ③ 偏正结构     ④ 述补结构    ⑤ 述宾结构

11.指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词尾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10分)

     He buys many books.

   ① buys中词尾s表示的语法意义是单数第三人称,属于人称的语法范畴。

   ② books中词尾s表示的语法意义是复数,属于数的语法范畴。

4、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5、    1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①所谓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4分)

②语言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社会现象可分为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两大类,任何一种社会现象,或者属于上层建筑,或者属于经济基础,而语言既不属于上层建筑,也不属于经济基础,具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所以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6分)

13.语言符号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分层的核。g,是ffA?其上层由哪些要素构成?

各要素在数量上有何特点?

 ①语言符号作为一种分层装置,其核心是以少驭多,即由较少的单位组合成较多的单位。(3分)

   ②语言符号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由语素、词和句子三级构成。(3分)

   ③语言装置上层的三级在数量上的特点是增量翻番,由下一级组成上一级单位后,数量成倍扩大,如几千个语素构成几万个词,几万个词又构成无穷的句子。(4分)

   14.举例说明基本词汇的特点,并简要说明这些特点之间的相互影响。

①基本词汇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全民常用性,如“人、看、手、水”这些词不分阶级和阶层,全民都使用;二是稳固性,很少变化,如“人、山、火”这些词;三是构词能力强,如“地”可以构成“地址、地道、地理、土地、山地”等词。(5分)

   ②基本词汇义的三个特点互相影响,它的全民常用性要求它保持稳定,同时也被用来构成新词,构词能力强使基本词汇在使用上更为普遍,这又强化了全民常用性。(5分)

15.什么是双语现象?双语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会出现怎样的结果?

 ①双语现象就是不同民族的杂居地区一个民族(或其中的多数人)能同时讲两种不同语言的现象。(4分)②双语现象的发展有两种结果:如果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问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一个民族就会放弃自己的语言,完成语言的融合;如果两个民族向分离的方向发展,那么它们就继续各说自己的语言,语言各自。(6分)

文档

电大本科汉语言《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综合练习(一)导言-第二章练习及解题提示一、填空题1.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走上了发展的道路。3.一种语言的句子数量是无限的,但无限的句子中却包含着有限的词和为数不多的则__________。4.__________包括哥本哈根学派、布拉格学派和美国描写语法学派。5.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的含义是,语言具有__________,没有阶级性。6.任何符号都包括形式和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