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 题 报 告
(200 届)
题 目 汽车防撞技术与探讨
指导教师 张文辉
系 部 汽车工程系
班 级 博 世 班
学 号 ************
姓 名 刘晓阳
二〇一二年九月五日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据有关资料对公路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在司机—汽车—道路三个环节中,司机是可靠性最差的一个环节。根据我国交通部门的统计研究,汽车失事包括重大车祸的一条重要原因是在突发不及碎防的情况下的行车事故,仅靠司机的反应动作,无法避免危险的发生,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司机反映不及时或者是判断失误引起的,特别在汽车高速行驶情况下,前方目标的正确识别至关重要,而司机的疲劳驾驶等都将影响司机对前方目标识别。另外汽车倒车,仅靠后视镜有视觉盲区,这也是依靠司机自身的灵敏反应与操作,司机疏忽、疲劳或技术生疏,亦常出现撞车、撞人、撞物的意外事故。为了减少甚至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国内外已经开始对汽车控制系统进行研究。解决交通安全,提高运输能力,积极开发汽车防撞技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广阔市场前景。
| 据统计, 危险境况时, 如果能给驾驶员0.5s的预处理时间, 则可分别减少追尾事故的30% 、路面相关事故的50%、迎面撞车事故的60%, 这说明了安全报警系统的作用, 因而在汽车防撞装置还是要有报警系统。因此, 汽车防撞装置的工作原理是: 通过距离、车速信号的发射和接收装置接收到的距离、车速信号, 由信号处理控制系统判断车距是否在当时车速正常制动距离范围内, 如果不是,则信号处理控制系统输出报警信号, 报警后如果司机没有采取措施( 车速没变) , 信号处理控制系统发出信号自动改变节气门开度; 当达到正常制动距离时, 不再改变发动机节气门开度以减速, 当超过正常制动距离时, 控制装置控制节气门回到原位。当报警减速后司机仍未进行处理, 且车速与车距或与障碍物的距离之比进入危险状态时, 信号处理控制系统发出紧急自动制动信号, 打开自动制动装置, 达到防撞目的。 |
|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汽车防撞装置的研究相对于国外比较晚,整体水平也相对较低。具有代表性是有:上海汽车电子工程中心研制的SAE-100型毫米波汽车防撞雷达机,工作频率35GHz,测距范围大于100米。 国外研究现状 德国奔驰公司和英国劳伦斯电子公司联合研制的汽车防撞雷达工作于35GHz,探测距离150米,信号处理系统可以计算出前方车辆或障碍物的距离及相对速度,并根据后车速度计算出必要的安全距离,当两车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发出灯光和声音报警信号,安装在轿车、客车上使用,效果较好。 |
| 课题研究的目标:该课题的目标是开发一套可以预防碰撞的设备,装在车辆前部,在出现跟车距离小于安全距离等紧急情况时,会发出警报,提醒驾驶员注意,及时采取减速或制动措施,从而达到有效预防追尾碰撞事故发生的目的。 |
|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汽车防撞技术的设计研究 基本概念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 元件选择清单 |
| 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步骤: 一、2011年9月7日至9月9日,与指导老师联系,填写《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开始毕业论文收集工作。 二、2011年9月15日,提交开题报告。 三、2011年9月17日至9月29日,进行初稿编写。 四、2011年9月30日,向指导教师提交毕业论文初稿,由指导教师填写指导意见。 五、2011年10月2日至10月8日,向指导教师提交毕业论文修改稿,由指导教师审阅后定稿。 六、2011年10月9日至10月13日,按照《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论文)撰写规范》格式规定,对论文进行录入排版,生成毕业论文电子版。 七、2011年10月14日至10月16日,向学院教办提交毕业论文电子版。 八、如一切顺利合格,2011年10月中旬参加专科生毕业论文答辩。 方法: 首先明确课题任务,即确定论文题目和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然后查找、收集国内外文献和技术资料,进行消化吸收,根据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形成各阶段 文字性成果;继续收集资料,到生产维修现场调研,对故障分析检测和维修案例:进行汇总和提炼,深入探讨文字性成果的合理性,撰写出论文初稿;学习绘图软件的使用,修改论文初稿,整理论文格式,形成最终合格的毕业论文文稿;最后打印文稿,准备答辩。 措施: 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与同学探讨其中的问题,翻阅有关的书籍。 |
|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论文 |
签名:
| 年 月 日 |
| 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指导小组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
| 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