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工准备
根据平面控制网,在保护层上放出轴线和基础梁、墙、柱位置线;底板上层钢筋绑扎完成后工地测量人员必须组织测放墙、柱插筋位置线(每跨至少两点用红油漆标注,如果勤快一点,四角涂红最好)。
板砼浇注完成,支设竖向模板前,在板上放出该层平面控制轴线。竖向钢筋绑扎后,在每层竖向钢筋上部标出标高控制点。
材料进场检验:
1、热轧钢筋原材进场要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钢筋表面或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志,进场时,应按炉(罐)批号及规格分批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是否与质保书相符,这些是工程档案需要。
2、原材进场后分批验收,每批由同一截面尺寸和同一炉号的钢筋组成,重量不大于60t,每批抽取四个(根据实验室要求)试件做原材复试
3、若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立即上报项目部,最好不要直接告诉监理.
注意事项
(1)钢筋的弯钩或弯折:I级钢筋末端做180°弯钩,如果图纸没有特殊要求,长度是6.25d.,其圆弧弯曲直径2.5d(d为钢筋直径),平直部分长度为3 在;II、III级钢筋末端需做90°或135°弯折时,II级钢筋直径为4d、III级钢筋弯曲直径D为5d。
(3)抗震构件按抗震要求取锚固长度。(请根据图纸要求查图集)
③ 套筒须有检验报告、出厂合格证及抽检报告,资料需要用。
钢筋套丝完整牙数的规定值
| 钢筋直径(㎜) | 16~18 | 20~22 | 25~28 | 32 | 36 | 40 |
| 完整牙数 | 5 | 7 | 8 | 10 | 11 | 12 |
(4)底板的各层钢筋间应加设马凳,以保证钢筋的位置正确,示意图如下:
3.5m板厚处从下往上马凳型号为:
A:h=438mm; B:h=698mm; C:h=888mm; D:h=916mm
2m板厚处:E:h=976mm
1.2m板厚处:F:h=1776mm
钢筋之间采用单面焊接10d连接,钢筋搭接焊段应预先弯折,以保证接头后钢筋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如下图所示:
坚向钢筋矫正:如出现钢筋位移采用以下方案处理:(就是坚向钢筋偏位时,在偏位平行尺寸6倍的地方恢复到设计要求位置,如果偏位大于两公分,应另设附加筋,不然保护层过大,容易开裂。
梁端第一个箍筋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
钢筋工程安装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 项次 | 项目 | 允许偏差值(mm) | 检查方法 | |
| 国家规范标准 | ||||
| 1 | 绑扎骨架 | 宽、高 | ±5 | 尺量 |
| 长 | ±10 | |||
| 2 | 受力主筋 | 间距 | ±10 | 尺量 |
| 排距 | ±5 | |||
| 弯起点位置 | 20 | |||
| 3 | 箍筋、横向筋 焊接网片 | 间距 | ±20 | 尺量连续5个间距 |
| 网格尺寸 | ±20 | |||
| 4 | 保护层厚度 | 基础 | ±10 | 尺量 |
| 柱、梁 | ±5 | |||
| 板、墙 | ±5 | |||
| 5 | 直螺纹接头 外露丝扣 | 外露整扣 | 1个 | 目测 |
| 外露半扣 | —— | |||
| 6 | 梁板受力筋 搭接锚固长度 | 入支座、节点搭接 | —— | 尺量 |
| 入支座、节点锚固 | —— | |||
1.钢筋活如果要想做好,一定要保证三点,下料计算要准确、绑扎用心、成品保护。差哪个也干不出个好活来。现在项目管理中的管理人员,在技术上的水平,说实话,真的不如人家带班扒图的水平。钢筋下料计算虽然是个复杂的学习过程,但是把设计的图纸看透,还是很简单的,只有用心一途。
2.主次梁交接处,主梁两侧应加设@50的附加箍筋,及吊筋,根据设计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3.梁箍筋按支座砼外皮起距50远开始第一个箍筋。
4.加密区为梁高的1.5d,有个误差,就是假如加密区是1000,间距是100,那么应该是11个箍筋,但是从支座砼外皮开始计量,那么如果绑11个,就是1050,绑10个是950,一般不是很严格的工地,可以节约两个箍筋。所以在箍筋计算个数的时候,应注意这个问题。
5.搭接现在一般大我采用直螺纹,那么需要注意的是一类接头,做个方案,请监理审批,或者写技术联系单,由设计单位同意,就可以在任意位置 接头,可以节约很大一部分钢筋 。
6.四肢箍筋中间架立筋和支座负筋的不是搭接,但是要求搭接长度为大于或等于150.
7.架立筋一层长度是净跨的三分之一,如果你是一类接头,可以接,如果不是,不能接。二层长度是净跨的四分之一,需要注意的是,绑扎过程中,如果一层摆不开,可以放在二层的不能是四分之一。除非设计的就是二层。
8.相邻两跨贯通筋如果直径不一样,以粗钢筋直径通过,到细钢筋直径的跨里接,如果是搭接,搭接长度以细钢筋直径为准。
9.支座负筋如果设计没有明确,相邻两跨跨度不一样时,按长跨度净跨三分之一计算。
10.底筋长度计算就是净跨长度,加上两个支座的锚固长度,就是底筋的总长度,如果支座外不能伸出,就向上弯起,形成90度。但弯起部位,必须过支座中心线,不是轴线。
11.底筋支座如果是多个梁交叉,底筋过多,就需要注意料的长度,是不是能够让工人施工,在微调长度,还要过支座中心线,这就需要经验充足。
12.底筋原则上不能搭接,除非设计允许,再就是一类接头可以任意位置。考虑合理利用材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以在支座内三分之一处焊接,搭接尽量避免。
13.我曾经碰到过一个班组,四肢箍筋,用一根钢筋制作出来的,这样的梁就美观、干净,还可以节省材料,箍筋个数的翻倍减少,损耗肯定少。大家不妨试试。
14.再就是梁交叉的位置 ,叫节点核心区,这里的箍筋要求都是按加密要求的,不能低于100,但是实际施工中,很难做到,有的班组在后台先按个数用钢筋头焊制一个一个的笼子,来保证其问距,也是个办法。
15.现在都是钢筋班组自带绑丝,所以工人一个是为了节约,一个是为了省劲,绑扣都是俗称斜扣,如果管理力度够,建议不要用这种办法,梁贯通筋,必须采用俗称兜角扣,这样的扣,对成品保护有一定的作用。
16.柱在下料时考虑下原材,一般来说,现在都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只要是不太过份,很少有人过问接头位置的问题,项目管理是不是考虑在材料节约上下下功夫。
17.墙大多是细直径钢筋,搭接居多,水平钢筋绑扎中,要注意图纸剖面水平筋位置是在坚向钢筋的里面还是外面。如果不能确定,最好在施工前或者图纸会审时,提出这个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水平筋挂钩都是梅花形布置。
18.板底筋没特殊情况,不能接的。长度应到支座中心线为准,钢筋工为了安全,一般都加长很多,也有的图纸特殊要求长度,但最少不能小于120.铺设时应注意的就是底筋是短面在下,长面在上,板的上面筋正好与之相反,特别是筏板,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19.扣筋的分布筋不受力 ,是连接钢筋和粘接混凝土的作用。但是也有间距要求,可以节约的地方,就是靠管理人员来计算,把分布筋也下料计算,如果一堆上去,工人不管那些,长就长了,短了就接,层层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浪费,计算时主次梁的扣筋交错十字先绑,然后中间的梁按计算长度的分布筋每面进入交错扣筋 的150,就可以了。这样施工出来的扣筋很规距,而且分布筋节约很多。
20.钢筋保护层,现在主体检测对保护层相当看重,甚至因为保护层不让通过。这需要项目管理对成品保护的力度和各工程的配合。
21.以上写的不全面,请各位同事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