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础训练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门槛( ) 烦zào( ) 嵌着( ) 小凹dànɡ( )
尴尬( ) ( ) xián( )水 黏性( ) 胯骨( )
(二)、结合课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粗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庭广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不足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指出下列选项中没有用比喻的句子( )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并造句。
①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尴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句:
②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
低眉顺眼:
造句:
(五)、指出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2)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头发,是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生机。
(六)、 本文围绕“ ”记叙了父亲为 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了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况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表达作者对父亲
的赞美。
二、课时达标
(一)仔细阅读课文,简要回答问题:
1、课文的题目是“台阶”,“台阶”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父亲为什么老是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
3、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4、当父亲坐在新屋的台阶上时,为什么反而觉得不自在?
5、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6、你能说说“我”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去讲述父亲的故事的吗?
(二)阅读选文,完成下列问题:
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
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他抽了一筒,举起烟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母亲懂土方,用根针放火上烧一烧,在父亲闪腰的部位刺九个洞,每个洞都刺出鲜红的血,然后拿出舀米的竹筒,点个火在筒内过一下,啪一声拍在那九个血孔上。第二天早晨,母亲拔下了那个竹筒,于是,从父亲的腰里流出好大一摊污黑的血。
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1、父亲坐在新台阶上磕烟灰,为什么“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
2、有人对坐在新台阶上的父亲问,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为什么父亲回答错了呢?
3、父亲推开我说“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的含义是什么?
4、为什么“我和母亲都惊了惊”,却还要“尽力保持平静”?
5、为什么父亲“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6、归纳这几段文字的思想内容。(20字以内)
三、能力提升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①我的父亲才四十来岁,可他说自己快老了。
②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门半掩着,屋里有些暗,父亲独自一人靠在火坑旁的椅上,睡着了。火坑里一点点火星儿了没有,我从灶门前拿来一把柴,点燃放在火坑里,干柴越燃越旺,暗暗的小屋顿时亮了。
③火光映红了父亲的脸。这就是我的父亲?!黄得发黑的脸,就像一块没了水分的树皮;高高的颧骨,下巴显得有些尖,两眼陷进了眼眶。一身皱皱巴巴的衣服沾满了黑泥巴、灰土,光着脚拖着一双没有鞋带的破球鞋。他还没有醒,睡着了的脸上没有笑容,大概是累了吧。
④望着眼前的父亲,我心里酸得发疼,不禁又想起那难以让我忘怀的情景来……
⑤记得那是快开学的时候,家里本来就十分困难,父亲还是硬要我去上学。我知道,父亲是个文盲,他怕我将来跟他一样。为了挣到足够的钱让我报名,父亲和几个大人去离河边不远的小坡上抬石头卖给船主。他们洪亮的号子震动着我的心,我知道那号子虽说洪亮,却也有苦涩。那天,在树阴下,我看着他们干活。突然,父亲晃了几下,脚下一滑,重重地坐在斜坡上,哗的一声,父亲还没来得及站起来,就坐着从斜坡上滑了下去,身后的小石头子纷纷向下蹦,一片烟尘。滑了约七八米,终于在一块大石头前停下,身后蹦来的石头撞在父亲的背上、膀子上。人们见了,一个个张开大嘴哈哈大笑起来,父亲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也嘿嘿地笑起来,笑得像哭,笑得我心里一阵接一阵地疼……
⑥几天后,我从父亲手里拿走了所有的钱,只报了名,还欠着钱……
⑦火很旺,大概把父亲的腿烤疼了,他微微颤了几下,慢慢地睁开了两只浑浊的眼睛,长长地打了个哈欠,他摸了摸口袋,从里面摸出一个瘪了的烟盒子,扔在火里,摸摸另几个口袋,什么也没有,便无精打采地坐在那里,皱着眉,像在思索着什么。
⑧“爸,学校又催钱了。”
⑨“没钱!”声音又重又涩。
⑩屋外传来了几声喊声,叫父亲去上工,父亲又要到那危险的斜坡上开山卖石。父亲肩上扛着钢钎,手里拿着让人见了就怕的炸药、雷管,走了出去,屁股上的补丁十分显眼,拖着一双破鞋,“拖哒、拖哒……”渐渐远了。
父亲似乎真的老了。
真的老了吗?我的父亲!
1、“这就是我的父亲?!”这句话中为什么用两个标点呢?体会其中的含义。
2、第⑤段的内容属于什么记叙方式?试概括本段的大意。
3、与朱自清的《背影》类似,本文也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描写,试加以分析。
3、“父亲似乎真的老了”,这里运用了“似乎”“真的”一对矛盾词语,如何理解?
5、结尾处“真的老了吗?我的父亲”,为什么对父亲的“老”又再次产生疑问?
《台阶》答案
答案:
一、(一)、Kǎn 燥 qiàn 凼 ɡān ɡà 涎 nián kuà
(二)、粗暴:原指一个人行为蛮横、恶劣,文中却用来表现父亲对我的关爱。
大庭广众:大庭:宽大的场地。广:多。形容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微不足道:微小到不值得一提。
(三)、B
(四)、①神色、态度不自然。形容处境困难,不好处理;②形容驯服、顺从的样子。 (造句略)
(五)、(1)动作描写。表现父亲因喜悦而手足无措的样子。
(2)外貌描写。表现父亲为造新屋已经耗费了许多精力,到了晚年不能劳作的那种深深失落之感。
(六)、台阶;修建高台阶的新屋 ;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精神
二、(一)1、台阶是地位的标志。台阶高,就说明屋主人的地位高。
2、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父亲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3、父亲下定决心,开始准备,他砍柴卖钱,省吃俭用,拣石备料,准备了大半辈子。建屋造台阶时,他搬砖和泥,筹划材料,终于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4、长期艰难的生活,特别是经济地位的低下,使他产生了自卑心理,难以一下子解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感到不习惯,不自在。
5、老实厚道,吃苦耐劳;非常要强,有志气,不甘人后;希望受人尊重;坚忍不拔,艰苦创业;又有着中国传统农民特有的谦卑。(意思对即可)
6、对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充满无限敬佩之情;同时对父亲付出的沉重代价,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感情。
(二)1、由于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所以他就感到手有些不对劲。另外“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保护台阶就是保护自己的地位。
2、故意回答错了,这是父亲身上有着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住新房、吃饱喝足,不是显得傲慢了吗!
3、反映了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
4、“我”和母亲为了照顾父亲的自尊心,尽量不扩大父亲闪腰的影响。
5、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一旦不能劳动,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到若有所失。
6、父亲把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
三、1、此处先用“?”,代表他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的父亲,所以在此处用问号,表示自己心中的疑问;用“!”,代表他内心的吃惊,父亲的衰老,使他由衷地发出内心的感叹。
2、插叙;回忆开学时父亲为了挣钱让我上学,到山上去做开山卖石的危险工作。
3、文章中第10段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描写:“父亲肩上扛着钢钎,手里拿着让人见了就怕的炸药、雷管,走了出去 ,屁股上的补丁十分显眼,拖着一双破鞋,‘拖哒、拖哒……’渐渐远了”,这几句描写,表现了父亲工作的辛苦与危险,衣着的破旧说明生活的艰辛,走路的声音说明父亲的劳累。通过这些描写不仅可以体会到父亲为了儿子上学,付出艰辛的劳动,其中蕴含着深深的爱子之情,同时也饱含着作者对父亲的理解与深爱,这一切对生活贫苦的父子俩来说又显得是那么的无奈。
4、“似乎”表示好像,并不十分确定,其实在作者的心中是多么不希望父亲变老呀;“真的”又十分肯定地认为父亲老了。从文中可以看出,“我”看到父亲的容貌、背影,认为他已经老了,也是文章开头父亲自己认为老了的话的认可。
5、文章开头就交代了“父亲才四十来岁,可他说自己快老了”,“才”说明父亲年龄并不老,结尾又对自己提问“真的老了吗”,也是对读者提问。几次提到父亲的“老”,说明作者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这里有对父亲艰辛生活的理解,有对父亲为自己辛苦劳累的理解,也有对父亲深深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