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100测评网_期中复习 B卷初一语文下学期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0:57:43
文档

100测评网_期中复习 B卷初一语文下学期

语文学科七(下)试卷期中复习一一、语文基础(每题5分,共25分)1、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咕哝稀疏咀咒脸颊B.地窖殷勤莽撞踌躇C.音调存心褪色纠纷D.剔透魄力跻身勘察答案:A(解析:正确的字形是“诅咒”)知识点:字形2、下列四组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丰润:丰茂滋润。B.崭露头角:突出地显露才能和本领。C.别具匠心:别有一番巧妙的心思。D.轩然大波:形容波澜壮阔。答案:D(解析: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知识点:词语积累3、下列诗文名句的默写,有错的一项是A.万籁此具寂,但
推荐度:
导读语文学科七(下)试卷期中复习一一、语文基础(每题5分,共25分)1、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咕哝稀疏咀咒脸颊B.地窖殷勤莽撞踌躇C.音调存心褪色纠纷D.剔透魄力跻身勘察答案:A(解析:正确的字形是“诅咒”)知识点:字形2、下列四组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丰润:丰茂滋润。B.崭露头角:突出地显露才能和本领。C.别具匠心:别有一番巧妙的心思。D.轩然大波:形容波澜壮阔。答案:D(解析: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知识点:词语积累3、下列诗文名句的默写,有错的一项是A.万籁此具寂,但
语文学科七(下)试卷

期中复习一

一、语文基础(每题5分,共25分)

1、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咕哝   稀疏   咀咒   脸颊        B.地窖   殷勤   莽撞   踌躇

C.音调   存心   褪色   纠纷        D.剔透   魄力   跻身   勘察

答案:A(解析:正确的字形是“诅咒”)  

知识点:字形

2、下列四组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丰润:丰茂滋润。             B.崭露头角:突出地显露才能和本领。

C.别具匠心:别有一番巧妙的心思。     D.轩然大波:形容波澜壮阔。

答案:D(解析: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

知识点:词语积累

3、下列诗文名句的默写,有错的一项是

A.万籁此具寂,但余钟磬音。

B.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C.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D.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答案:A(解析: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知识点:名句积累

4、“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

B.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品行恶劣,循规蹈矩,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

C.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谨小慎微,循规蹈矩,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

D.宋朝初年,做宰相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法和他比的。

答案:A

解析:注意“龌龊”“循默”“未有其比”的解释。

龌龊: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未有其比:没有谁能和他比的。

知识点:文言文翻译

5、下列词语的感情色彩,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质朴        B.博学       C.胆怯       D.刚毅

答案:C(解析:这是贬义词,其它都是褒义词。)

知识点:词语积累

二、语言表达(每题5分,共15分)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

B.但是假定,我若为王,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

C.庄周霍地跃起,敲着空桶唱道:“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D.当然,问题不在于什么标准,也不在于这位城里人的理发师为什么瞧不起“乡下佬”,而在于为什么他可以任意决定谁该剃平头,谁只能剃光头,可以这样为所欲为?

答案:D

解析:

A项应该是“说道:‘拿来!’”     

B项当为“这世界会成为一种怎样的光景。”因为整个句子是陈述的语气。

C项“庄周霍地跃起,敲着空桶唱道:‘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句末有省略号就可以结束这句话,不需要再增加句号。

知识点:标点符号

7、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与常规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密集度高的突出优点。_______用DNA分子制成生物电子元件,将比硅芯片上的电子元件要小得多,________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_______,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结构,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电路高10万倍。

A.由于  甚至  所以            B.只是  也许  可见

C.如果  甚至  而且            D.虽然  也许  然而

答案:C

解析:

因为句子没有因果关系,所以不用“所以”,排除A项;“可见”用在这里很突兀排除B项;没有转折关系,不用“然而”,排除D项。

知识点:关联词

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些食品是交给奶奶保管的,可她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领着我们将下一日的提前消耗掉,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

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C.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

D.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答案:D

解析:

A“从长计议”是指慢慢商量,这里应该用“统筹安排”;B“一文不名”是指一个钱也没有,这里应该用“一文不值”;C“文不加点”是指写文章速度快,这里应该是“没有标点”。

知识点:成语理解

三、关于本单元的课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每题2分,共20分)

9、“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这句话中的比喻又新鲜又奇妙,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我的爱,在我的心目中,外祖母的每句话都像歌那样动听,并且永远刻在我的心上。 

答案:对

解析:

把话语比作鲜花,突显出的是正是动听、难忘。

知识点:修辞手法

10、“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一句中,作者把外祖母比做猫,既扣住了她腰弯成了驼背的外形特点,表明外婆所承担的劳动的繁重和生活的艰辛,又写出了外祖母的勤劳能干、乐观坚强,刻画出她永远年轻的形象。

答案:对

解析:

这是对这句比喻句的正确分析。

知识点:修辞手法

11、《柳叶儿》一文中写道“天蒙蒙亮”就去抢摘柳叶,“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从这里可以看出,摘柳叶儿并不是令人舒服的差使,所以这“乐”是“苦中略带些涩”,最多也只能说是苦中取乐而已。

答案:对

解析:

文章回忆的是在饥荒岁月里童年趣事,本就有凄凉意味。

知识点:课文理解

12、《一面》中作者对鲁迅吸烟的神态作具体描写,目的就是要反映鲁迅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事业的崇高品质,表现鲁迅顽强的意志,体现出在的反动统治下,一个性格顽强坚毅、长期坚持斗争的战士形象。

答案:错

解析:

这里没有联系,作者着重描写的是鲁迅瘦但精神很好。

知识点:课文理解、形象分析

13、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举国上下,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阿累和鲁迅仅见过“一面”,但鲁迅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文章能以小见大,表现出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而阿累作为青年一代,期望踏着鲁迅的足印继续前进。       

答案:对

解析:

这是文章的写作背景和缘由。

知识点:背景知识

14、《题破山寺后禅院》以由外入内的游寺路线贯穿全诗。首联从“入古寺”“见高林”写起,点明游寺的时间,烘托幽深的气氛,颔联写踏竹径,进禅房,抓住山寺独特的景物,描绘了山寺幽深寂静的景色;颈联点明全诗主旨,种种景物的描写,都是围绕“潭影空人心”层层铺垫;尾联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烘托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全诗井然有序地塑造了一个幽静、高远的境界。

答案:对

解析:这里文中的意思。

知识点:古诗理解

15、《周总理,你在哪里》中诗人呼唤周总理,感情显得格外亲切,诗人呼唤高山、呼唤大地、呼唤森林、呼唤大海,既有呼唤者的身影,又有高山、大地、森林、大海的形象,显得大气磅礴,多姿多彩。总而言之,诗人运用呼唤这一艺术手法,创造了既典型又集中,既独特又感人的意境。   

答案:对

解析:

这个说法可以看作是对这首诗艺术形式的分析。

知识点:新诗理解

16、《皇帝的新装》这个有趣的童话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奢侈的国王每天只顾着穿新衣服,不管其他任何事,最后竟然还受骗,什么都没穿就去!没有人去揭穿谎言,甚至还夸耀,这真是一场荒唐的闹剧。

答案:错

解析:

最后一个天真的孩子揭示了。

知识点:课文理解

17、《三颗枸杞豆》一文通过“我”受“三颗枸杞豆”的启示,由淘气鬼最终成为植物学家的故事,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决不能见异思迁,知难而退,否则必将一事无成。                                 

答案:对

解析:

这是小说的主旨。

知识点:课文理解

18、《凡尔赛宫》中“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一句,运用打比方和摹状貌说明的方法写出了镜廊的艺术特色。         

答案:错

解析:

没有用打比方。摹状貌,一种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从表达方式上来看,应归于描写;其作用是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可感、具体。

知识点:说明方法、课文理解

四、课内语段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原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您,您就是——”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把它蹦出来。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19、下列人物描写中不属于神态描写的一项是

A.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B.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C.我很惊异地望着他。

D.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

答案:B

(解析

这属于外貌描写。)

知识点:课文理解

20、作者说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如父亲的抚摩一般,那是因为 

A.一个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公交车售票员,被人歧视。然而此刻鲁迅先生却对“我”劝慰有加,尽一个父亲的教导之责。

B.一个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公交车售票员,被人歧视。然而此刻鲁迅先生的正直让我感受到父亲榜样般的力量。

C.一个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公交车售票员,被人歧视。然而此刻鲁迅先生却对“我”这样温和,这样亲切,使“我”从心底感到温暖,感到慈父般的亲切,感到长者的慈爱。

D.鲁迅先生却对“我”这样温和,这样亲切,使“我”感受到从未有过的父爱。

答案:C(解析:

这里强调的是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关爱,所以AB都不对,而D则完全没有依据)

知识点:课文理解

21、“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把它蹦出来”,那是因为

A.“我”那种激动的心情简直无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

B.“没有蹦出”鲁迅先生的名字,一是当时环境险恶,不能暴露鲁迅;二是作者有意强压自己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

C.作者对鲁迅先生有由衷敬爱之情,他不能直接叫先生的名字。

D.热爱的鲁迅先生就站在身边,激动的神态和幸福的心情,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答案:B(解析:

B项最全面,最准确。)

知识点:课文理解

22、对于文中划线句的理解和分析,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肖像描写,突出人物瘦的特点,刻画出人物顽强刚毅、坚韧执着的性格特点。

B.外貌描写,突出人物瘦但精神很好的特点,刻画出人物顽强刚毅、坚韧执着的性格特点。

C.肖像描写,突出人物精神抖擞的特点,刻画出人物“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特点。

D.外貌描写,突出人物瘦的特点,表现出人物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广博胸襟。

答案:B(解析:

只有这一项最完整,最准确。C、D两项显得没有根据。)

知识点:课文理解

五、课外语段阅读(每题5分,共20分)

总想为你唱支歌

走一趟大西北,就像走在一块失去平衡的地块上。

这是一个怎样倾斜了的世界啊!

夕阳里的左公柳默默地伫立着。大漠的风沙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斑斑驳驳的伤痕。我曾见过一幕震慑人心的景象。那是一株在狂虐风暴中被击倒的左公柳。这老柳并没有就此而死亡。在它倒伏的身躯下,庞杂的根系一半裸露在地上,一半残留在地下。于是,残留在地下的根系顽强地负起了生命的全部使命。茂密的枝叶在倒下的躯体上依然生长得非常美丽,每一片叶子在阳光映照下好像一串串晶莹发光的绿宝石。

去民勤县拜苏武山,公路有一半被流沙所拥没。民勤被喻为沙海中的孤岛,四周为浩瀚沙漠所包围。苏武牧羊的故事听说就是发生在民勤已经干枯的北海边。有话流传:“民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一曰民勤之艰苦,外乡人都望而生畏,不肯前来安营扎寨;二曰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外出闯荡。在民勤,常常能见到这样的画面:一个农人,一匹骆驼,一辆小板车,在泥沙的路上踽踽走着。落日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那农人裸露的脸和手是黑的而且皱着,那农人转动的眼珠是迟缓的却是渴望的。他们就在这一派灰黄的鸿蒙中往返着。由于降生在这样一个巨大的空间里,他们已无所谓大。由于生存这样一块没有生迹的土地上,他们亦无所谓无。他们知道属于自己的只有一个: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

在戈壁上赶路,还能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片片疤痕累累、粗壮结实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死亡了。仿佛是一个刚刚经历了恶战的古战场,死亡的胡杨林挺立着身子不肯倒下,一条条高高举起的痉曲干枯的胳膊直指蓝天,密密麻麻的胳膊汇成了一片呐喊的海洋,为活着的伙伴和为死去的自己。荒漠戈壁上随处可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水的枯枝败草的尸体,唯有枯死的胡杨林的方阵总使我热泪盈眶。

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在大西北我曾拣回一枚戈壁石。谁也无法读出它的年龄,谁也无法估出它的身价。它体不盈握,状若鹅卵,但通体的赤红中沁着几淡淡的乳白,红白相间的石纹如涌动的江湖。记得那天就是这石纹吸引了我,从此我们再没分离。月光溶溶地罩着它,珠圆玉润般生辉,沉鱼落雁般美丽。多少夜我与它默默对视,静谧中总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那声音苍凉而低沉,那声音遥远而神秘,那声音从不可知的地方飘来,又消散在不可知的地方。每每从沉思中醒来,心湖里便又涨潮似地涌动一层情思。

也许有那么一天,大家会猛然醒悟: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那里挤满了人,矗满了楼,停满了车。人们会发现,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尽管那里的风是干燥的,水是咸涩的,但那里有可以让鸟儿展翅翱翔的天空,那里有可以让生命茁壮生成的绿洲。是的,会有那么一天,大西北会像海市蜃楼一样美丽,到那时,倾斜了的世界会重新平衡。

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呵,总想为你唱支歌。

23、文中的“左公柳”和“民勤人”不具有的相同点是

A.顽强不屈                   B.能展现大西北的精神风貌

C.严重失衡                   D.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答案:C(解析:

文中严重失衡指的是东西部之间。)

知识点:文章理解

24、“南方的天地太玲珑剔透了,太经不起摔打了”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南方过于精细纤巧,过于脆弱,比不上大西北更能让人经受历练。

B.南方人的性格过于脆弱,失败了很难再站起来。

C.南方人过于精细纤巧,过于脆弱,比不上大西北人意志坚强。

D.南方过于精致,在竞争中不具备脱颖而出的能力。

答案:A(解析:

这句话应当是说地方,而不是人,D答案与本文内容无关。)

知识点:文章理解

25、下面哪句话表明了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

A.民勤无天下人,天下有民勤人。

B.要想活下去,只有向命运抗争。

C.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

D.大西北正在呼唤我们。

答案:D(解析:

作者写ABC项的答案,都是为了期待更多的人才能来到大西北,建设大西北。)

知识点:文章理解

26、关于“戈壁石”对表现主旨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戈壁石的美丽,揭示出大西北的美丽。       

B.戈壁石的诱人,强化对大西北的热爱之情。

C.以戈壁石的呼唤,突出“到大西北去”的主旨。         

D.以戈壁石的坚固,衬托出大西北人的坚毅。

答案:D(解析:这与大西北的人关系不大)

知识点:文章理解

试卷模板
试卷编号注:系统自动
考试名称语文七下试卷期中复习一
所属年级初一
所属学科

语文
所属单元期中复习一
分制100分

时限30分钟

命题人张驰
主编吴怡
参加考试人数注:系统自动
总得分注:系统自动
题型题序分值知识点预计难度
123容易中档稍难较难
选择1-525分

字词诗歌
选择6-815分

语言表达
判断9-1820分

文学

常识

课文

理解

写作手法
选择195分

人物描写
选择205分

句子理解
选择215分

句子理解
选择225分

句子理解
选择235分

文章比较
选择245分

句子揣摩
选择255分

理解原文
选择265分

写作手法
小计

100分

2550250
本卷由《100测评网》整理上传,专注于中小学生学业检测,练习与提升.

===========================================================

适用版本:

    人教版,苏教版, 鲁教版,北京版,语文A版,语文S版,冀教版,沪教版,北大师大版,人教版新版,外研版,新起点,牛津译林,华师大版,湘教版,新目标,苏科版,粤沪版,北京版,岳麓版

适用学科: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适用年级: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小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中考,高考,小升初

适用领域及关键字:

100ceping,51ceping,52ceping,ceping,xuexi,zxxx,zxjy,zk,gk,xiti,教学,教学研究,在线教学,在线学习,学习,测评,测评网,学业测评, 学业测评网,在线测评, 在线测评网,测试,在线测试,教育,在线教育,中考,高考,中小学,中小学学习,中小学在线学习,试题,在线试题,练习,在线练习,在线练习,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小升初复习,中考复习,高考复习,教案,学习资料,辅导资料,课外辅导资料,在线辅导资料,作文,作文辅导,文档,教学文档,真题,试卷,在线试卷,答案,解析,课题,复习资料,复习专题,专项练习,学习网,在线学习网,学科网,在线学科网,在线题库,试题库,测评卷,小学学习资料,中考学习资料,单元测试,单元复习,单元试卷,考点,模拟试题,模拟试卷,期末考试,期末试卷,期中考试,期中试卷

===========================================================

本卷由《100测评网》整理上传,专注于中小学生学业检测,练习与提升. 

文档

100测评网_期中复习 B卷初一语文下学期

语文学科七(下)试卷期中复习一一、语文基础(每题5分,共25分)1、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咕哝稀疏咀咒脸颊B.地窖殷勤莽撞踌躇C.音调存心褪色纠纷D.剔透魄力跻身勘察答案:A(解析:正确的字形是“诅咒”)知识点:字形2、下列四组词语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丰润:丰茂滋润。B.崭露头角:突出地显露才能和本领。C.别具匠心:别有一番巧妙的心思。D.轩然大波:形容波澜壮阔。答案:D(解析: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知识点:词语积累3、下列诗文名句的默写,有错的一项是A.万籁此具寂,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