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公路工程勘测规范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1:14:28
文档

公路工程勘测规范

测量标志与测量记录一、测量标志要求1、控制测量桩A、控制测量桩采用混凝土桩,B、各级控制测量桩必须设有中心标志,中心标志应牢固。平面控制测量桩的中心标志的刻画应细小、清晰,高程控制测量桩的中心标志顶端应圆滑。C、不同的控制测量桩共用时,必须满足各自的埋设和作业要求,标志规格以其中较高者为准。2、路线控制桩路线控制桩应采用木质桩,断面不应小于5cm*5cm,长度不应小于30cm。路线控制桩应订设小钉表示其中心位置当路线控制桩作为控制测量桩使用时,应进行护桩,并应设置3、指示标志。标志桩应采用木质
推荐度:
导读测量标志与测量记录一、测量标志要求1、控制测量桩A、控制测量桩采用混凝土桩,B、各级控制测量桩必须设有中心标志,中心标志应牢固。平面控制测量桩的中心标志的刻画应细小、清晰,高程控制测量桩的中心标志顶端应圆滑。C、不同的控制测量桩共用时,必须满足各自的埋设和作业要求,标志规格以其中较高者为准。2、路线控制桩路线控制桩应采用木质桩,断面不应小于5cm*5cm,长度不应小于30cm。路线控制桩应订设小钉表示其中心位置当路线控制桩作为控制测量桩使用时,应进行护桩,并应设置3、指示标志。标志桩应采用木质
测量标志与测量记录

一、测量标志要求

1、控制测量桩

A、控制测量桩采用混凝土桩,

B、各级控制测量桩必须设有中心标志,中心标志应牢固。平面控制测量桩的中心标志的刻画应细小、清晰,高程控制测量桩的中心标志顶端应圆滑。

C、不同的控制测量桩共用时,必须满足各自的埋设和作业要求,标志规格以其中较高者为准。

2、路线控制桩

路线控制桩应采用木质桩,断面不应小于5cm*5cm,长度不应小于30cm。

路线控制桩应订设小钉表示其中心位置

当路线控制桩作为控制测量桩使用时,应进行护桩,并应设置3、指示标志。

标志桩应采用木质或竹质桩,断面不应小于5cm*1.5cm,长度不应小于30cm。

二、桩的埋设

1、控制测量桩应埋设在基础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点,埋设时应使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2、路线控制桩、标志桩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三、桩志书写

1、控制测量桩应在其表面标注点名(号)。

2、路线控制桩、标志桩应标明桩号、中心位置。

3、控制测量桩、路线控制桩和标志桩应按起、终点方向按顺序连续编号,中线桩宜按0~9循环编号。

4、分离式路基测量,其左右侧路线桩号前应加左右线代号,并应以前进方向右侧路线为全程连续计算桩号。

5、有比较方案时,桩号前应加比较线代号。

6、公路测量符号宜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英文字母。

四、测量记录

1、桩标记录

控制测量桩应填写点之记,并应在现场填绘。

当路线控制桩作为控制测量桩使用时,应填写固定桩志表。

2、勘测记录

A、公路勘测的各种记录,应采用专用记录薄。记录薄必须编排页码,严禁撕页。采用电子设备记录时,打印输出的内容应具有可查性。

B、测量数据记录不得涂改、擦改和转抄。当记录发生错误时,应按下述条款进行处理:

角度记录中的分位、距离和水准记录中的分米位读记错误可以更改,但不得连环更改。

角度记录中的秒位、距离和水准记录中的厘米及厘米以下位数不得涂改,必须重测。

允许改正的内容应用斜线整齐画去错误的记录,在其上方重新记录正确的数值,并应在备注栏注明原因。

C、原始数据和记事项目应现场记录,记录项目应齐全。

D、各种记录薄应编制目录,并应有测量、复核及主管人员签署。

控制测量

一、平面控制测量

1、一般规定

A、平面控制测量应采用GPS测量、导线测量、三角测量或三边测量方法进行。

B、各等级平面控制测量,其最弱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3cm,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得大于表1的规定。

平面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测量等级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测量等级最弱相邻点边长相对中误差
二等1/100000一级1/20000
三等1/70000二级1/10000
四等1/35000
C、各级公路和桥梁、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不得低于表2的规定

平面控制测量等级选用

高架桥、路线控制测量多跨桥梁总长L(m)

单跨桥梁LK(m)

隧道贯通长度LG(m)

测量等级
-L≥3000

LK≥500

LG≥6000

二等
-2000≤L<3000

300≤LK<500

3000≤LG<6000

三等
高架桥1000≤L<2000

150≤LK<300

1000≤LG<3000

四等
高速、一级公路L<1000

LK<150

L<G1000

一级
二、三、四级公路---二级
D、选择路线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时,应使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大于2.5cm/km;大型构造物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其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应大于1.0cm/km。投影带位置不应选择在大型构造物处。

E、角度、长度和坐标的数字取位应符合表3的规定。

角度、长度和坐标的数字取位要求

测量等级角度(″)长度(m)

坐标(m)

二等0.010.00010.0001
三、四等0.10.0010.001
一、二级10.0010.001
2、平面控制点布设要求

A、平面控制点相邻点间平均边长应参照表4执行。四等及以上平面控制网中相邻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0m,一、二级平面控制网相邻点之间的距离在平原区不得小于200m,重丘、山岭区不得小于100m,最大距离不应大于平均边长的2倍。

B、路线平面控制点距路线中心线的距离应大于50m,宜小于300m,每一点至少应有一相邻点通视。特大型构造物每一端应埋设2个以上平面控制点。

相邻点间平均边长参照值

测量等级平均边长(km)

测量等级平均边长(km)

二等3.0一级0.5
三等2.0二级0.3
四等1.0
3、平面控制测量要求

A、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的规定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测量等级附(闭)合导线长度(km)

边数每边测距中误差(mm)

单位权中误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方位角闭合差(″)
三等≤18

≤9

≤±4

≤±.8

≤1/52000

≤3.6√n

四等≤12

≤12

≤±0

≤±.5

≤1/35000

≤5√n

一级≤6

≤12

≤±4

≤±.0

≤1/17000

≤10√n

二级≤3.6

≤12

≤±1

≤±.0

≤1/11000

≤16√n

注:1、表中n为测站数

2、以测角中误差为单位权中误差

3、导线网节点间的长度不得大于表中长度的0.7倍。

4、观测技术要求

水平角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测量等级经纬仪型号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差(″)半测回归零差(″)同一测回中2C较差(″)

同一方向各测回间较差(″)测回数
二等DJ1≤1

≤6

≤9

≤6

≥12

三等DJ1≤1

≤6

≤9

≤6

≥6

DJ2≤3

≤8

≤13

≤9

≥10

四等DJ1≤1

≤6

≤9

≤6

≥4

DJ2≤3

≤8

≤13

≤9

≥6

一级DJ2-≤12

≤18

≤12

≥2

DJ6-≤24

-≤24

≥4

二级DJ2-≤12

≤18

≤12

≥1

DJ6-≤24

-≤24

≥3

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时,该方向的2C较差可按同一观测时间段内相邻测回进行比较

高程控制测量

一、一般规定

1、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进行。

2、同一个公路项目应采用同一高程系统,并应与相邻项目高程系统相衔接。

3、高程测量数字取位要求

测量等级各测站高差(mm)

往返测距离总和(km)

往返测距离中数(km)

往返测高差总和(mm)

往返测高差中数(mm)

高程(mm)

各等0.10.10.10.111
二、高程控制点布设要求

1、路线高程控制点相邻点间的距离以1-1.5km为宜,特大型构造物每一端应埋设2个(含2个)以上高程控制点

2、高程控制点距中心线的距离应大于50m,宜小于300m。

3、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测量等级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mm)

平原、微丘重丘、山岭
二等≤4√l

≤4√l

≤6√Li

三等≤12√l

≤3.5√l或15√l

≤20√Li

四等≤20√l

≤6.0√l或25√l

≤30√Li

五等≤30√l

≤45√l

≤40√Li

注;计算往返较差时,l为水准点间的路线长度(km);计算附合或环形闭合差时,l为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Li为检测测段长度(km),小于1km时按1km计算。

三、观测的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测量等级仪器类型水准尺类型视线长(m)

前后视较差(m)

前后视累计差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

基辅(黑红)面读数差(mm)

基辅(黑红)面高差较差(mm)

二等DS05

铟瓦≤50

≤1

≤3

≤0.3

≤0.4

≤0.6

三等DS1

铟瓦≤100

≤3

≤6

≤0.3

≤1.0

≤1.5

DS2

双面≤75

≤2.0

≤3.0

四等DS3

双面≤100

≤5

≤10

≤0.2

≤3.0

≤5.0

五等DS3

单面≤100

≤10

——————≤7.0

文档

公路工程勘测规范

测量标志与测量记录一、测量标志要求1、控制测量桩A、控制测量桩采用混凝土桩,B、各级控制测量桩必须设有中心标志,中心标志应牢固。平面控制测量桩的中心标志的刻画应细小、清晰,高程控制测量桩的中心标志顶端应圆滑。C、不同的控制测量桩共用时,必须满足各自的埋设和作业要求,标志规格以其中较高者为准。2、路线控制桩路线控制桩应采用木质桩,断面不应小于5cm*5cm,长度不应小于30cm。路线控制桩应订设小钉表示其中心位置当路线控制桩作为控制测量桩使用时,应进行护桩,并应设置3、指示标志。标志桩应采用木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