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园林艺术期末复习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1:14:33
文档

园林艺术期末复习

《园林艺术》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园林与园林艺术概论第一节、园林的概念一、园林1、园:指四周围有垣篱,种植树木果树、花卉或蔬菜等植物和饲养展出动物的绿地(--《辞海》)。2、《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园林定义为:在一定的地域应用工程技术、艺术手段,通过地形或进一步的筑山理水、叠石、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布置园路等途径形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3、创造这样一个环境的全过程(包括设计和施工)则称之为“造园”,研究如何去创造这样一个环境的科学就是“造园学”。4、现在的园林,泛指借植物美化环境并可提供游
推荐度:
导读《园林艺术》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园林与园林艺术概论第一节、园林的概念一、园林1、园:指四周围有垣篱,种植树木果树、花卉或蔬菜等植物和饲养展出动物的绿地(--《辞海》)。2、《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园林定义为:在一定的地域应用工程技术、艺术手段,通过地形或进一步的筑山理水、叠石、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布置园路等途径形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3、创造这样一个环境的全过程(包括设计和施工)则称之为“造园”,研究如何去创造这样一个环境的科学就是“造园学”。4、现在的园林,泛指借植物美化环境并可提供游
                    《园林艺术》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园林与园林艺术概论

第一节、园林的概念

一、园林

1、园:指四周围有垣篱,种植树木果树、花卉或蔬菜等植物和饲养展出动物的绿地(--《辞海》)。

2、《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园林定义为:在一定的地域应用工程技术、艺术手段,通过地形或进一步的筑山理水、叠石、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布置园路等途径形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3、创造这样一个环境的全过程(包括设计和施工)则称之为“造园”,研究如何去创造这样一个环境的科学就是“造园学”。

4、现在的园林,泛指借植物美化环境并可提供游憩的绿地。

    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为造园的四大要素。

园林是以有植物并可以提供游憩为主要特征。   

二、园林的特点

  1、园林以植物为主。

  2、园林的功能,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

  3、园林要有文化品位。

三、园林的分类

园林包括庭院、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休养胜地等。

1、风景名胜区

2、公共园林:包括公园、街心花园、小游园以及道路绿化等。其中公园包括市公园、区公园、文化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体育公园、科学公园、游乐园、森林公园、雕塑公园以及各种专类花园

3、专用绿地:包括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单位的庭院

4、街道绿地:包括宅院

四、绿地的含义

    绿地含义较广,凡种植树木花草形成的地块,都称绿地。

    园林是绿地中设施质量与艺术标准较高,环境优美,可供游憩的部分。

五、园林绿化的作用

1.美化环境

2.净化空气

3.调节气候

4.减弱噪声

5.杀死细菌

6.监测环境

第二节、园林艺术概论

一、园林美

美分为三种: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

(1)自然美:凡不加人工雕琢的自然事物(如泰山日出、黄山云海,黄果树瀑布,云南石林等),能以声音、色泽和形态令人身心愉悦,产生美感,并寄景于情的,都是自然美。

自然美包含规则和不规则两种自然形式。

气象景观和植物的季相变化,是构成园林自然美的重要因素。

(2)生活美:园林作为一个现实环境,必须保证游人游览时,感到生活上的方便和舒适。 

A.保证环境卫生、空气清新、水体洁净并消除一切臭气

B.有适宜人生活的小气候

C.避免噪音

D.植物种类丰富,生长健壮繁茂

E. 交通方便,生活福利设施完善,适合园林的文化娱乐活动和美丽安静的休息环境

F.有可挡烈日、避风雨、供休息、就餐和观赏相结合的建筑物。

(3)艺术美:艺术美是自然美和生活美的拔高,因为自然美和生活美是创造艺术美的源泉。

二、园林艺术的审美思想

1、中国园林的审美思想

(1)崇尚纯粹的自然     

(2)追求人性化的自然之美

(3)“隐逸”思想的人文精神将文人园林推向艺术高峰 

2、西方园林的审美思想

(1)追求“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2)追求“第三自然”——自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3)“崇尚自然” 

三、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是通过园林的物质实体反映生活美、表现园林设计师审美意识的空间造型艺术。它与建筑、书画、诗文、音乐等其他艺术门类相结合,成为一门综合艺术。

园林艺术是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理想在园林形式上的反映。 

1、园林艺术的定位

艺术的分类:

(1)以存在方式为依据: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2)以审美方式为依据:听觉艺术、视觉艺术、视听艺术

(3)以内容特征为依据:表现艺术、再现艺术

(4)以物化形式为依据:动态艺术、静态艺术   

(5)以美学原则为依据: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

2、园林艺术的构成要素

从园林的定义,可以将园林艺术的构成要素可以分解为以下四种:

园林环境(生境)

是指由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等组成的人为重组的自然环境,是园林艺术形态的基础。

空间构成(画境)

园林空间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由自然事物构成的物理空间(实),又是一种艺术空间——即“虚幻空间”。

风格基调

受文化、自然环境因素等影响,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征。

人文内涵(意境)是园林艺术所表现的人类的理性主题和审美理想,是园林艺术更深层次的本质所在。 

四、园林艺术的审美经验

1、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经验 

1)感受典型纯粹的自然美

2)欣赏园林建筑、雕塑的形式美

3)品味诗情画意的艺术美

4)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品味园林的意境之美

2、西方古典园林的审美经验 

1)西方古典园林传达的是明晰的理性之美

2)园林内部秩序与外界自然的野性形成鲜明的对比

3)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给人的审美经验是田园风景式的自然美感

4)由于西方文化的多元性,西方人的科学和艺术探索精神,及西方的个人主义倾向,使西方园林同西方其他艺术一样,呈现出艺术风格的不断创新,尤其是近现代西方园林艺术。

五、园林艺术的特征

(1)园林艺术是融合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园林艺术的综合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科的综合性;二是艺术的综合性。

(2)观赏性与实用性的统一(艺术与功能结合)

审美与功能的辩证统一,是园林创作的基本原则。

(3)园林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园林艺术创作的主要素材是有生命的植物。

(4)技术、经济与艺术的统一

六、园林艺术的风格 

1、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创作(作品)在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特点,是由艺术家的主观方面的特点和题材的客观特征性统一,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貌。

2、园林艺术风格

园林风格由园林建筑风格、装饰风格、空间构图风格以及植物景观风格等共同构成。

园林艺术的风格主要是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

3、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较 

(1)差异(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

西:着眼于几何美或人工美

特点:几何图案;轴线;对称;整齐

“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

中:着眼于自然美

特点:自然;变化;曲折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七、园林的规划形式 

规则对称式

西方园林的主要形式,以意大利台地园和法国平面园为代表。

特点:强调整齐、对称和均衡,有明显的主轴线,主轴线两边对称布置景物。

基本特征:

1、地形地貌:以平地为主

2、水体:水体轮廓为几何形体,驳岸整齐,以整形水池、壁泉、喷泉、瀑布为主,运用雕塑配合喷泉作为水体的主题。

3、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方法

4、道路广场:几何形

5、种植设计:配置上强调成行等距离排列或作有规律的简单重复;材料上强调整形,修剪成各种几何图案;

6、其他景物:形式规则整齐 

规则不对称式

特点:构图是规则的,所有线条的有迹可循,但没有对称轴线,所以空间布局比较自由灵活。植物配置多变化,不强调造型,绿地空间有一定层次和深度。适用于街头绿地等小型绿地。

自然式

特点:无明显主轴线,曲线无轨迹可寻。以中国古典园林和英国风景林为代表

基本特征:

1、地形地貌:富于变化

2、水体:水体轮廓为自然曲线,多以山石驳岸。

3、建筑: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并构成主要导游线控制全园。

4、道路:结合地势,曲折自由

5、种植设计: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自然错落之美;植物整形反映苍老虬劲 

混合式

特点:综合规则与自然的特点,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出既有整齐明朗,色彩鲜艳的规则式部分,又有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自然式部分。

应用:在较大的现代园林建筑周围或构图中心,采用规则式布局;在远离主要建筑物的部分,采用自然式布局。规则式布局易与建筑的几何轮廓相协调,且较宽广明朗,然后利用地形的变化和植物的配置逐渐向自然式过渡。

第二章、中外园林概述 

第一节、中国古典园林史

   一、 园林的形成与发展 园林的最初形式——商朝的囿 

        囿的特点: 1)地域宽广     2)工程浩大     3)人工设施增加

   二、 秦汉宫苑  囿进一步发展,除游乐狩猎活动外,囿中建“宫”设“馆” 。

   三、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与园林艺术

   四、 隋唐苑园

   五、 宋元苑园  

   六、 园林艺术的集盛时期—明清    明清时期园林的特点:功能全 形式多 艺术化

明清皇家园林实例 

(1)北京明清宫殿:西苑(三海) 

(2)圆明园 

(3)避暑山庄 

(4)清漪园(颐和园)

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实例

(1)拙政园

(2)留园 

(3)网师园

(4)狮子林 与拙政园、留园、沧浪亭共称苏州四大名园。

(5)环秀山庄

(6)沧浪亭 苏州最早的园林

(7)艺圃 

(8)寄畅园

(9)上海豫园

(10)个园 

第二节  中国园林概述 

一、中国古典园林概况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1、西周素朴的“囿”,园林的雏形:萌芽期

2、秦汉时的宫苑和私家园林:形成期

3、隋、唐、宋宫苑与唐、宋写意山水园:成熟期

4、明清宫苑和江南私家园林:高峰期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法国规则式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

3、诗画情趣

4、意境涵蕴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论与技法 

1、古典园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2、中国古典园林布局以曲折变化,层次幽深为主要特色,有别于整齐对称的欧洲形式。

3、模仿自然,接近自然。

4、小中见大。

5、移天缩地,集景奇观。

6、借景。

7、动植物配合。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地方特色

1、江南园林(庭院)

    主要分布于江浙一带:苏州的拙政园、溜园、网师园、浪沧厅等。

2、北方园林

    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

    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一带:恭王府花园、米万钟勺园(北大一部分)。 

3、岭南园林(庭院)

    主要分布于广东省:顺德县的清浑圆、番禹的社荫山房、东莞的可园。 

4、巴蜀(川西)园林

    主要分布四川:杜埔草堂、望江楼。 

(五)、中国南北方园林艺术特色及比较

1、南方园林艺术特色

1)叠石理水、水石相映     2)花木种类多     3)建筑风格淡雅、朴素

2、北方园林艺术特色

1)宫廷园林为代表     2)受南方影响     3)北方园林为四合院基调。

3、南北方私家园林比较

宅园布局:北方私园受四合院形制影响较大,显得较拘谨;南方私园在空间布局上自然大方。水池大小:北方私园中通常水面较小,南方私园水源丰富水面较大。

假山材料:北方私园选用北方产的石头为多,南方私园选用太湖石;

园林建筑外观造型:北方园林建筑显得稳重大度,屋角起翘较平。南方园林建筑空灵、飘逸,屋角起翘很大。

植物材料:北方私园常用油松、桧柏、白皮松、国槐、核桃,柿子、榆树、海棠较为,南方私园常植梅花、王兰、牡丹、竹子、榆树、芭蕉、梧桐等树。

色彩构图:北方园林是灰瓦、灰墙。红柱、红门窗、绿树、黄石、青石为特点。色彩艳丽、跳动。南方园林以灰瓦。粉墙、棕柱、棕门窗、灰白石、绿树为特点,色彩清雅,柔和。 

第二节、外国园林概述 

    园林有东方、西亚、欧洲三大系统。东方系园林以中国园林为代表,影响日本、朝鲜及东南亚,主要特色是自然山水、植物与人工山水、植物和建筑相结合。西亚园林古代以阿拉伯地区的叙利亚、伊拉克及波斯为代表,主要特色是花园与教堂园。欧洲系园林古代以意大利、法国、英国及俄罗斯为代表,各有特色,基本以规则式布局为主,以自然景物配置为辅。

一、日本古代园林

    日本庭园风格 

    1、山石主导庭园风格 

    2、枯山水形式 

    日本庭园最具代表性的是“枯山水”。以石块象征山峦,用砂石象征湖海,点缀少量灌木或苔草。植物覆盖极少,没有人造假山,故名枯山水。京都的龙安寺方丈南亭和大仙院方丈东亭即是枯山水的典型样式。 

(1)范围不大             (2)不植高大树木,多植灌木 

(3)以石组表现峰峦沟壑   (4)以白砂耙成平行曲线象征千重浪。

    3、植物配置

    配置的突出特点是同一园内,以一二种植物作主景植物,另一二种植物为点景植物,层次清楚、形式简洁美观。日本园林最基本的植物是常绿树木,它们与山石、水体一起被称为最主要的造园材料。

二、古埃及与西亚园林

(一)古埃及墓园、园圃

(二)西亚地区的花园

(三)波斯天堂园及水法   

   

三、欧洲古代园林

(一)古希腊、古罗马、意大利、西班牙园林

1.文艺复兴初期的庄园(台地园) 

2.文艺复兴中期的庄园

3.文艺复兴后期的庄园  

4.意大利台地园风格特点  

园林风格为规则式,常把水景作为园内主景,植物以常绿树为主,意大利园林代表——朗俄脱别墅。

(二)法兰西、英国园林

A、法兰西古典主义园林

1.城堡园

2.凡尔赛宫苑

3.法国园林风格

    法国独特的园林风格——精致而开朗的规则式园林。凡尔赛宫苑是这种形式的杰出代表作。这种园林在水景方面,多系整形河道、水池、喷泉及大型喷泉群。为扩大园林空间,增加园景变化,取得倒影艺术效果,常在水面周围布置建筑物、雕像和植物等。

B、英国园林

英国所建庄园转向追求大自然风景的自然形式,出现自然风景园。 

1、英国传统庄园

2、英国整形园

3、英国的自然风景园

四、西方近、现代园林

(一)、西方近现代园林的产生与发展

1、近代园林

2、现代园林 

A、徘徊阶段 

B、萌芽阶段  

C、成型阶段 

(二)、西方现代园林特点与设计倾向

我国王晓俊2000年出版《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中总结现代园林设计的九种倾向:①设计要素的创新;②形式与功能的结合;③现代与传统的对话;④自然的精神;⑤对意义的探索;⑥场所精神与文脉主义;⑦生态与设计;⑧当代艺术的影响;⑨向传统挑战。

(三)、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师和作品介绍

1、劳伦斯·海尔普林和旧金山庭园(典型的加州花园特点)

2、彼得·奥克和伯纳克公园(现代园林第三代代表)

3、伯纳德·屈米与拉·维莱特公园(法)

4、彼得·拉兹和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园(德国) 

第三章、园林风景艺术

第一节、风景与风景欣赏

一、园林风景的含义和类型

(一)、园林风景的含义

1、概念:指自然的(人工的)具有符号和自然美及艺术构图规律的形象色彩的,供欣赏和游息的空间环境。

2、风景的特点

(1)图形性   (2)象征性   (3)功能性

3、景的多样性:景有大小;景有不同特色。

(二)、园林景观的类型

按景主题分

1.地形主题  地形是园林景物的基础

2.植物主题  植物是园林的毛发,是园林环境美的主题。

3.建筑景物主题

4.景饰小品主题

5.人文典故主题 

二、 景的感受 

(一)、风景被感知的途径 

1.五官感受。

按感觉重要性排列:视觉-听觉-嗅觉-触觉。

2.大脑思考。

(二)、景观感受的差异性 

(三)、景物与游览者内心情感的交融

三、赏景的方式和视觉规律

(一)、赏景的方式

1.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

动态观赏:指视点与景物相对位移。在园林绿地中进行动态赏景时,景观静止游人在动。

静态观赏:指视点与景物位置相对不变。

2.平视、仰视、俯视观赏  

根据视点与景物相对位置的远近高低变化,将赏景方式分为平视、仰视和俯视。

平视:(也称中视)指以视平线为中心的300夹角视场,中视线与地面平行向前,游人头部不必上仰下俯,可舒展平望。

仰视:指视线与地面的夹角超过15度时,头部需仰起,中视线向上倾斜与地面成一定角度。

俯视:指游人视点高,景物在视点下方,须低头才能看清景物,中视线向下与垂直线成一定角度。

观景效果:俯视有远视、中视和近视不同效果。俯视角<45、<30、<10时,分别产生深远、深渊、凌空感。<0时,产生欲坠危机感。

3.远景近景配合  

4.实景虚景辅助

园林山石池湖、动植物、建筑,称实景,是园林的骨架。

虚景指雨露风霜、阴晴圆缺的天气变化,常称风月景。

(二)、赏景的视觉规律

赏景主要通过视觉欣赏,即观景。

观赏点:游人所在位置即人眼位置,也称视点。

观赏视距:观赏点到被观赏景物间的距离。 

视域:视距范围内的区域,也称视场、视线区。 

1.最佳视域  观赏景物时有一个视角范围称视域或视场。人的正常静观视场,垂直视角为130。水平视角为160。按人视网膜鉴别率,最佳垂直视角小于30、水平视角小于45。

2.适合视距

适合视距为 :

D=3.7(H-h)

D:适合视距;H:景物高;h:人眼高 

景物观赏的三个最佳视点:景物高3倍距离,是全景最佳视距;景物高2倍距离,是景物主体最佳视距;景物高1倍距离,是景物细部最佳视距。

景物高大于等于宽时,适合视距公式:D=3.78(H-h)。

大型景物,适合视距约为景物高度的3.5倍,小型景物,适合视距约为景物高度的3倍。

第二节、园林组景艺术

一、景点与景区

凡有欣赏价值的观赏点叫景点。景点是构成园林绿地的基本单元。园林绿地由若干景区组成,景区由若干景点组成。

二、空间组合

(一)、园林空间

园林空间:指由地面、顶面及垂直面单独或组合,围成具有实在的或感觉上的范围。

按形式分为:安静空间、封闭空间、孤立空间、幽隐空间、豪华空间、喧闹空间及有宗教气氛空间;

按形态分为:静态空间和动态空间;

按开闭情况分为:开敞空间、闭锁空间和纵深空间。 

开敞空间:视线高于周围景物的空间。开敞空间内的风景叫开朗风景。

闭锁空间:视线被周围景物遮挡住的空间。闭锁空间中的风景叫闭锁风景。

纵深空间:指在狭长地域,如道路、河流、山谷等两旁有密林、建筑、山丘等物挡住视线的狭长空间。

纵深空间端点是透视焦点,容易引起游人注意,在端点布置风景,叫聚景。

(二)、空间组合

空间衔接包括:分隔与联系。

1、空间分隔:通常把全园划分成功能不同、景色各异景区,用景物屏障视线,这种手法称空间分隔。 

2、空间分隔意义

3、空间联系:空间分隔时,使各景区间保持联系,隔而不死,这种联系称园林空间联系,又称分隔与联系。

4、分隔与联系的关系:分隔突出个体,联系为了统一。既分隔,又联系,富于变化,整个园林成为有节奏、统一和谐的空间。

5、空间分隔方法:实隔、虚隔、过渡空间。 

(1)、实隔:是有形分隔。

实隔后各景区联系称有形联系。

(2)、虚隔:

虚隔后各景区联系称无形联系。

(3)、过渡空间:在自然式向规则式过渡的混合式园林中,为使两景区联系不感到突然,需一个缓冲地带,这个缓冲地带叫过渡空间。 

三、风景视线与导游线

(一)、风景视线

在观赏点观赏景点时,观赏点与景点间须留出透视线(即风景视线)。有好的景点,须选择好观赏点的位置和视距。

1.开门见山的风景视线

2. 半隐半现、忽隐忽现的风景视线 

3.深藏不露,探索前进的风景视线

(二)、导游线———风景序列的展示

1.园林空间展示的一般程序  简单的展示程序有两段式或三段式。

2.园林道路系统布局的序列类型

第三节、园林造景艺术

造景指在满足工程技术要求和遵循园林艺术法则的前提下,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合理组织各造园要素,使之成为若干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观和空间环境,同时又巧妙利用原有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创作行为。 

一、主景与配景

突出主景的方法

1.主景升高或降低法

2.轴线对称法

3.“百鸟朝凤”或“托云拱月”法,也叫动势向心法

4.构图重心法

5.园中之园法

二、层次与景深

景深分近(前)景、中景、远(背)景三个层次,中景是主景部分。

三、借景

1、借景概念:有意识地把园外景物“借”到园内可透视、感受的范围来,称借景。

2 、借景类型

(1)远借

(2)邻借(近借)

(3)仰借  

(4)俯借  

(5)应时而借  

(6)借声  

(7)借香  

(8) 凭水而借

四、对景与抑景(障景)

(一)对景

1、概念:位于园林轴线或风景视线端点的景。

2、类型:有正对和側对、单对与互对。

3、应用:用于园林局部空间的焦点部位。

(二)抑景或障景

概念:指以遮挡视线为主要目的的景物。

五、分景与隔景

六、夹景与框景

夹景概念:在视野中,两侧夹峙中间观景为夹景。

框景概念:四方围框中间观景为框景。

5、框景形式:

⑴入口框景   ⑵端头框景   ⑶流动框景   ⑷镜游框景

七、透景与漏景

概念:景前无遮挡为“透”,景前有稀疏物遮挡为“漏”。

八、点景与题景

1、点景

2、题景

九、朦胧与烟景

十、四时造景

四季造景表现在景区划分、植物配置、建筑景点、假山造型等方面。

第四章 山水地形艺术 

第一节 园林地形处理 

一、地形处理原则

1、功能要求

2、造景要求

3、地形现状

利用为主,改造为辅。

4、科学性

5、合理用地比例

二、陆地

园林陆地分平地、坡地、山地

1、平地

平地按地面材料分:土地面  沙石地面  铺装地面  种植地面

2、坡地

坡地是倾斜地面,因倾斜角度不同分:缓坡 陡坡

3、山地

(1)按材料分土山、石山和土石山

(2)按山地游览方式分观赏山和游览山

三、水体

1、水源

地表水:河流,湖泊。   

地下水:泉水,井水。

人工水源:自来水。 

2、水体类型   

(1)按水体形式:自然式和规则式

(2)按水体使用功能:观赏水体和水上活动水体

(3)按水流状态:静态水和动态水

第二节 堆山叠石 

一、堆山

1、堆山用石

湖石(太湖石) 黄石 房山石 黄蜡石

2、天然山体

天然山体有:峰 岭 峦 悬崖 峭壁 洞 谷壑 阜 山麓山脚

3、庭院堆山位置

庭山 壁山 楼山 池山

二、置石(点石)

概念:以石材或仿石材布置成自然露岩景观的造景手法。

置石分特置、群置和散置

1、特置

概念:园林中特置的山石,称孤赏石或孤置,江南称“立峰”,多置整块体量巨大、造型奇特和质地、色彩特殊的石材。 

2、群置

用多数山石互相搭配成群布置。

3、散置

概念:以山野间自然散置山石为蓝本,将山石零星布置庭院和园林的方式。

自然界散置山石分散各处,有单块、三四块、五六块多至数十块,大小远近,高低错落,星罗棋布,粗看零乱不已,细看则颇有规律。明代画家龚贤所著《画诀》言:“石必一丛数块,大石间小石,然须联络。面宜一向,既不一向,宜大小顾盼。石小宜平,或在水中,或从土出,要有着落。” 

第三节 园林水景 

一、水体景观特点

1、溪涧及河流

2、池塘

3、瀑布

4、潭

5、泉 喷泉的喷水方式:喷水式、溢水式、溅水式。 

二、水面的分隔与联系

水面分隔与联系形成:岛、堤、桥、建筑及植物等。 

1、岛

岛的类型:土山岛  山岛或石山岛  平岛  半岛  岛群礁 

2、堤

3、桥

三、水岸处理

1、水岸形式

草岸

假山石驳岸

挑檐式驳岸

石砌斜坡

阶梯状台地驳岸

混凝土斜坡

垂直驳岸

2、景物安排

第五章  园林植物配置艺术

前言、植物的造景功能

1、表现时空变化

2、创造空间

3、改造地形

4、起衬托作用

5、植物意境创作

第一节、园林植物配置原则

一、配置总则

1.以总体规划为依据

2.生态要求

3.功能要求

4.景观需求

5.经济要求

6.以人为本

二.配置细则

1.顺应地势, 划分空间

2.空间多样,统一收局

3. 主次分明、疏落有致

4.立体轮廓、均衡韵律

5.环境配置和谐自然

6.一季突出,季季有景

第二节、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

一、心理景观的形成

二、植物形态及观赏特性

1.树根   2.枝条   3.树干   4.叶形   5. 树形姿态   6、植物姿态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1)加强地形起伏

2)合理安排不同姿态植物,产生节奏、韵律感 

3)姿态独特者孤植点景,成视觉中心、转角标志。

7、应用植物姿态应注意的问题

1)姿态随季节而变,注意抓最佳景观效果的姿态

2)不同植物姿态在心理感觉上的轻重差异,规则者重、自然者轻

3)单株与群体间关系:欲表现单株,不宜同类或同姿态植物栽在一起,欲表现群体则种类不可过多,姿态可近似

三、植物色彩及观赏特性

1、红色

热情、奔放、喜悦与活力,充满刺激,也象征恐怖和。极具注目性、诱视性和美感,过则生厌、烦躁,应慎用。

2、橙色

橙色为红黄合成色,具有火热光明之特征,有明亮华丽温暖的感觉。

3、绿色

自然界最普遍之色,是生命的颜色,象征青春、希望与和平。

绿色分为:嫩绿、浅绿、深绿、暗绿、蓝绿、灰绿。

4、黄色

黄色明度高,有辉煌、灿烂、威严、华贵之感,象征快乐和智慧。

5、蓝色

为典型的冷色和沉静色,有寂寞空旷感。用于安静处或老人活动区。

6、紫色

高贵、庄重、优雅之色,明亮的紫色令人感觉美好兴奋,其优雅之美易造成舒适的空间环境,暗紫色与阴影和夜空相联系,富有神秘感。

7、白色

象征纯洁和纯粹,神圣与和平,白色明度最高,给人以明亮、干净、清楚、朴素的感觉,有时也有单调、凄凉和虚无之感。

四、植物的芳香及观赏特性

五、园林植物的质地及观赏特性

1、植物的质地类型

粗质型和细质型

2、质地在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第三节、植物配置的美学原理

一、色彩美原理

1、色彩的效应

冷色、暖色

冷色以蓝色为中心,从蓝绿到蓝紫;暖色以红色为中心,从黄绿色到紫红色;绿与紫为中性色。

2、配色原则

1)色相调和

2)色块搭配

3)背景搭配

二、形式美原理

1、对比与调和

2、节奏与韵律

有规律的再现称为节奏,在节奏基础上形成的既富有情调又有规律、可以把握的属性成为韵律。

3、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整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大小关系。

尺度指物体实际大小与人印象中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4、主从与统一

5、均衡与稳定

构图在平面上的平衡称为均衡,在立面上的平衡则为稳定。

第四节、花卉配置艺术

一、花坛

花坛: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种植不同色彩的花卉,运用花卉的群体效果来体现图案纹样,或观赏盛花时绚丽景观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以突出鲜艳的色彩或精美华丽的纹样体现装饰效果。

(一)花坛类型

1、依花材分类

盛花花坛

模纹花坛 主要有毛毡式花坛,浮雕花坛和彩结花坛等。

现代花坛 两种类型相结合的花坛形式。

2、依空间位置分类

平面花坛

斜面花坛

主体花坛 包括造型花坛、标牌花坛。

3、依花坛的组合分类

花坛   花坛群   花坛组

(二)花坛功能

美化环境、组织交通、渲染气氛等。

(三)花坛设计

二、花境

花境:以树丛、树群、绿篱、矮墙或建筑物作背景的带状自然式花卉布置。

(一)花境的类型

1、依设计形式分

①单面观赏花境

②双面观赏花境

③对应式花境

2、依植物选材分

①宿根花卉花境

②混合式花境

③专类花卉花境

(二)花境作用与位置

(三)花境的设计

三、岩石园

岩石园:岩石与岩生植物和高山植物结合,配石阶、水流构成的庭园。

(一)设计形式

1、规范式岩石园

2、墙园

(二)植物配置

适于岩石园种植的植物称岩生植物(花卉),岩生植物(花卉)包括部分高山植物。

四、篱、垣、棚架应用与设计

篱:也称篱笆,用竹、木等植物材料编成的围墙或屏障。

棚:用竹、木和铅丝搭成的蓬架。

垣:矮墙,也泛指墙,可运用垂直绿化形式。

(一)设计形式

1、篱笆

2、格式

3、棚式

4、拱门式    

5、杆柱式

6、墙面式

(二)植物配置    

五、活动花坛与钵植应用

(一)种植钵设计

(二)花卉种植设计

活动花坛与固定式花坛相比优点

① 施工快捷、保证质量。

② 可按季节更换,为城市景观增加新鲜感。

③ 种植钵便于移动,可重新组合,依陈设位置不同,提高装饰效果。

第二节 园林树木艺术配置 

一、孤植

1、概念:树木单独栽植称为孤植,表现树木个体美,园林中常做主景,是园林种植中最小的构成部分。

二、对植

1、概念:凡乔灌木相互呼应栽植在构图两侧的栽植方式。

三、行列栽植

1、概念:乔灌木按一定株行距成排种植,或在行内株距有变化的栽植方式。

2、特点:景观整齐、单纯、气势大。是规则式园林中应用最多的栽植形式,自然式园林中可布置较整形的局部。

四、丛植

1、概念:一定数量的乔灌木自然组合栽植在一起称树丛,也叫丛植。

五、树群

1、概念:由20-30株以上乔灌木混合栽植的群体。

2、特点:树群与树丛的不同在于植株数量多,种植面积大,表现群体美,对单株要求不严格,常与树丛组成园林骨架。

六、基础栽植

1、概念:又叫房前屋后种植。

七、垂直绿化

1、概念:又称攀缘绿化,利用藤本攀缘植物向建筑物垂直面或棚架攀附生长的一种绿化方式。

2、形式

A.立面式(方栅式)

B.棚架式

C.绿廊式

3、植物材料

A.缠绕类

B.攀附类

C.钩刺类

八、绿篱

1、概念:灌木成行密植,单行或双行,紧密结合的规则的种植形式,称绿篱。当高度超过2米以上时,称绿墙。

2、作用:代替竹篱、木篱、围墙起防护作用;分隔、组织空间,为花境、花坛、镶边;做雕塑、喷泉、花境的背景;遮挡不美物体,做屏障物。

九、园林树木配置的艺术效果

1、丰富感

2、平衡感

3、稳定感

4、严肃与轻快

5、强调

6、缓解

7、韵味

第三节 草坪草地艺术配置

草坪:人工栽培、养护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形成的致密似毡的植物群体。

草地:人工种植,自然生长的多年生植物群体。

一、草坪分类

1、依用途分类

A.观赏草坪

B.游息草坪

C.体育运动草坪

D.疏林草坪

E.防护性草坪

F.飞机场草坪

G.牧草地

2、依植物组合分类

A.单纯草坪

B.混合草坪

C.缀花草坪

3、依规划形式分类

A.自然式草坪

B.规则式草坪

二、草种选择

1、植物特性

A.耐践踏性:单位面积内,每天最多允许践踏的次数。

B.抗性:抗旱性、抗寒性、耐热性、抗裂性等。

C.绿色期:关系到草坪的观赏特性和观赏期。 

2、草种类型

A.冷地型草种

B.暖地型草种

第六章 园林建筑与小品 

第一节、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在园林绿地内,具有使用功能,又与环境构成优美景观,供人游览和使用的各类建筑物或构筑物。

一、园林建筑功能

1、点景      2、赏景      3、引导游览路线      4、组织园林空间

二、我国古典园林建筑基本类型

(一)园亭

1.概念:供人休息和观景的园林建筑。周围开敞,造型小而集中,常与山、水、植物结合组景,为园林中“点景”的一种手段。 

2.类型

平面形状:圆亭、方亭、三角亭、五角亭、六角亭、扇亭等;

屋顶形式:单檐、重檐、三重檐、平顶、卷棚顶等;

布设位置:山亭、半山亭、水亭、桥亭、靠墙的半亭、廊亭、路亭等。单独设置,或组合成群。

3.选址

(l)山上建亭:宜于远眺。 

(2)临水建亭:观赏水面景色,丰富水景效果。(3)平地建亭

4.中国四大名亭

(1)安徽滁州醉翁亭 (2)北京陶然亭 (3)湖南长沙爱晚亭 (4)浙江杭州湖心亭

(二) 园廊

1.概念:屋檐下的过道及延伸成的有顶的过道称廊,建于园林中称为园廊。

2.作用:个体建筑联系室内外的手段,各建筑间的联系通道,为园林游览路线的组成部分。有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用。

3.特点

 狭长通畅,弯曲空透

4.类型    

位置:爬山廊、水走廊、平地廊、叠落廊

平面形式:直廊、曲廊、回廊

结构形式: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单支柱廊

建筑材料:木结构、砖石结构、钢及混凝土结构、竹结构

廊顶形式:坡顶、平顶、拱顶

(三)水榭

1.概念:供游人休息、观赏风景的临水园林建筑。

2.功能:点缀水景,观赏水景,亦可作茶室,休息纳凉,品茗观景。

(四)舫

1.概念: 依照船的造型在水边或水中建造的船形建筑物。

2.功能:供人游玩宴饮、休息、观赏水景,使人更接近水,有乘船荡漾之感。

3.结构:前后分三段,前舱较高,中舱略低,后舱建二层楼房,供登高远眺。

4.特殊意义:舫在园林中含隐居之意。

(五)园桥

1、作用:联系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分割水面、构成风景、点缀风景,兼有交通和欣赏双重作用。

2、形式

(1)平桥:外形简单,有直线形和曲折形,结构有梁式和板式。

(2)拱桥:造型优美,曲线圆润,富有动态感。

(3)亭桥、廊桥:加建亭廊的桥,称亭桥或廊桥,供游人遮阳避雨,增加桥形体变化。

(4)汀步:

概念:又称步石、飞石。浅水中按一定间距布设块石,微露水面,使人跨步而过。

(六)园路 

概念:园林中的道路工程,包括园路布局、路面层结构和地面铺装等的设计。

类型:

(1)主路

(2)支路

(3)小路:又叫游步道。

(4)园务路:便于园务运输、养护管理需要建的路。

铺装形式:

(1)整体路面: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和三合土路面。 

(2)块料路面:混凝土、块石、片石、卵石等镶嵌的路面。 

(3)碎料路面:碎块石、碎片石、小卵石等镶嵌的路面。

第二节、园林小品

一、园林小品概述

1 、概念:园林中供休息、装饰、照明、展示和为园林管理及方便游人之用的小型建筑设施。

2 、特点:一般没内部空间,体量小巧,造型别致。

3 、按功能分类

(1)供休息小品

(2)装饰性小品

(3)结合照明的小品

(4)展示性小品

(5)服务性小品

二、园桌、园椅、园凳

三、栏杆

四、园灯

五、花架

概念:攀缘植物的棚架,是消夏,避荫场所。

六、园门、园窗、园墙

(一)园门

形态:圆、六角、八角、横长、直长、桃、瓶等形状。

(二)园窗

分:空窗和漏窗

1.空窗概念:指不装窗扇的窗洞。

作用:采光、框景。

2.形式:长方形、六角形、瓶形、圆形、扇形。

3.漏窗作用:分隔景区,使空间似隔非隔,景物若隐若现,起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隔而不断的艺术效果,漏窗自身有景,逗人喜爱。

4. 形式:长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扇形等等。窗框内花式繁简不同,灵活多样

(三)园墙

概念:园林中指围墙和屏壁(照壁)。

作用:分隔空间、丰富景致层次、控制、引导游览路线,是空间构图的重要手段。

形式:云墙、梯形墙、白粉墙、水花墙、漏明墙、虎皮石墙等。 

七、雕塑

1、作用:帮助表现主题、点缀装饰风景、丰富游览内容。常做主景,置于园林构图中轴点或园林风景的重心 。 

2、分类:纪念性雕塑、 主题性雕塑、  装饰性雕塑。

第七章、园路广场 

第一节、园  路

一、园路的功能与造景作用

功能

(一)引导游览

(二)组织交通 

(三)构成园景

(四)其他功能  园路为园林給排水、电力电讯等管网的布置提供一定的场所或条件,还有利于园林的通风和光照等。 

二、园路的类型

1.按性质和功能分:主要园路、次要园路、游想小路、园务路。

2.按使用材料分:整体路面、块料路面、碎料路面。

各类园路的功能

主要园路功能:联系各景区、主要景点,导游,组织交通

次要园路功能:联系景区内各景点,导游,构成园景

游憩小路功能:深入园中各角落,导游,散步休息

园务路功能:园内管理用。

三、园路规划设计原则

(一)园路计应与园林风格协调一致

(二)交通性从属于游览性  

(三)园路布局主次分明,密度得体

(四)园路交叉口的处理

        园路有正交和斜交两种。须注意以下情况

1、避免多条道路交叉于一点。这样容易使游人迷失方向。

2、两条道路成锐角斜交时,锐角不宜过小,并使两条道路的中心线交于一点上,对顶角最好相等,以求美观。

3、两园路成丁宇形相交时,交点处可设道路对景。

4、道路正交时,应在端头处适当地扩大做成小广场,这样有利于交通,可以避免游人过于拥挤。 

(五)园路与建筑的联系

四、 园桥  

1、概念:园林中的桥。

2、作用:联系风景点的水陆交通,组织游览线路,变换观赏视线,点缀水景,分隔水面、划分水域空间。兼有交通和艺术欣赏的双重作用,一座造型美观的园桥,可自成一景。

3、类型:

构筑材料:石桥、木桥、钢筋混凝土桥等;

结构:梁式与拱式、单跨与多跨;

其中拱桥:单曲和双曲;

形式:贴临水面的平桥、起伏带孔的拱桥、曲折变化的曲桥、有桥上架屋的亭桥、廊桥等。

4、园桥具有园路和园林建筑的特征。如贴近水面的平桥、曲桥可看作跨越水后园路的变形,带亭廊的桥可作为架在水面的园林建筑;桥面较高可供行船的拱桥既有园路特征,又有园林建筑特征。 

五、 台阶、步石、汀步

 台阶:一种特殊的道路形式,当道路坡度达到15。时,要考虑设台阶。台阶的尺寸标准如图。

 步石:一种非连续的道路形式,主要设置在草坪,也称草坪步石。

 汀步:在水中设置步石。保证游人跨水而过,或站在汀步上欣赏水景,丰富游赏内容。

第二节、广  场

一、广场的功能

二、广场的类型

广场按功能、用途、在交通体系中所处位置,分:集散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纪念广场、休息娱乐广场等。

1、集散广场  

这类广场主要为解决人流、车流的交通集散而设置,有时可供游览及一般活动,需要时可进行大型集会活动。

2、交通广场

一般是指环形交叉口和桥头广场。设在几条交通干道的交叉口上,主要为组织交通用,也可装饰街景。

3、商业广场  

现代城市交通拥挤,采取人、车分流手段,以步行商业广场和步行商业街的形式为多。

4、纪念广场

为缅怀历史事件和人物,常在城市中修建用于纪念人物或事件的广场。

5、休息娱乐广场

是城市中供人们休憩、游玩、演出及举行各种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三、广场的设计原则

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2、把握城市和园林空间体系分布的系统原则

3、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

4、突出个性创造的特色原则

文档

园林艺术期末复习

《园林艺术》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园林与园林艺术概论第一节、园林的概念一、园林1、园:指四周围有垣篱,种植树木果树、花卉或蔬菜等植物和饲养展出动物的绿地(--《辞海》)。2、《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园林定义为:在一定的地域应用工程技术、艺术手段,通过地形或进一步的筑山理水、叠石、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布置园路等途径形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3、创造这样一个环境的全过程(包括设计和施工)则称之为“造园”,研究如何去创造这样一个环境的科学就是“造园学”。4、现在的园林,泛指借植物美化环境并可提供游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