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试题(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1:14:33
文档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试题(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试题-第9课古诗三首部编版一、读拼音,写生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rèn()yuè()上mó()天。yí()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二、给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1.黄沙百战穿金甲()A.一百场战斗B.很多次的战役C.第一百场战斗2.剑外忽传收蓟北()A.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B.获得C.结束3.青春作伴好还乡()A.年轻人B.青年的时候C.春天的景物三、理解诗题,完成练习。诗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从“将晓”可以知道作者写诗的时间是________
推荐度:
导读五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试题-第9课古诗三首部编版一、读拼音,写生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rèn()yuè()上mó()天。yí()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二、给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1.黄沙百战穿金甲()A.一百场战斗B.很多次的战役C.第一百场战斗2.剑外忽传收蓟北()A.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B.获得C.结束3.青春作伴好还乡()A.年轻人B.青年的时候C.春天的景物三、理解诗题,完成练习。诗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从“将晓”可以知道作者写诗的时间是________
五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试题-第9课 古诗三首 部编版

一、读拼音,写生字。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rèn(   )yuè(   )上mó(   )天。yí(   )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二、给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黄沙百战穿金甲 (  )

A.一百场战斗    B.很多次的战役    C.第一百场战斗

2.剑外忽传收蓟北 (  )

A.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

B.获得

C.结束

3.青春作伴好还乡 (  )

A.年轻人  B.青年的时候

C.春天的景物

三、理解诗题,完成练习。

诗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从“将晓”可以知道作者写诗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感”说明这首诗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题正确的朗读节奏是(  )

A.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B.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四、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穿”是________的意思,“金甲”是指________,“穿金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从中感受到战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两句话包括四个距离遥远的地方,用加点的词串联起来,给我的感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用字准确: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所以用“______”;从巫峡到襄阳,顺流疾驰,所以用“______”;从襄阳到洛阳,改换陆路,所以用“______”。

五、下列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了一个“喜”字。

B.“满”描摹了诗人眼泪犹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诗人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用拟的手法写出了诗人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白日放歌须纵酒”写出了诗人听到好消息后的狂态,体现了诗人不良的生活习惯。

六、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课三首古诗全部都是描写边塞的诗。

B.《从军行》的第一句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后两句抒情做了铺垫。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听到安史之乱结束的消息时无比欣喜的心情。

七、课内阅读。

(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选一选。

(1)“三万里河”指的是(  )。

A.黄河      B.长江

(2)“五千仞”形容山(  )。

A.很高  B.很大

(3)“王师”指的是(  )。

A.南宋朝廷的  B.金兵

(4)前两句正确的朗读节奏是(  )

A.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B.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C.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3.根据古诗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

(1)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

(2)“三万里河”中的数字是实指,写出了黄河之长。(  )

(3)这首诗以“望”字为诗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  )

(3)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强烈的控诉。(  )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外古诗阅读。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戍(shù)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1.前两句诗描绘了(  )的气氛。 

 A.和平宁静    B.悲伤凄凉

C.欢快热烈  D.紧张激烈

2.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用雪净牧马月明等营造了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B.第三句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思是何处吹奏《梅花落》。

C.第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

D.本诗构思巧妙,言辞婉转,情思含蓄,意境深远,是唐人边塞诗的上品。

3.诗歌最后两句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通过写听吹笛,描写出了塞上一幅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下列诗句中,“君”指的是谁?请写出他们的名字。

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     )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一、仞 岳 摩 遗

二、1.B 2.A 3.C

三、1.快要天亮的时候 表达诗人的感受 2.A

四、1.(1)磨穿 盔甲 把盔甲磨穿了 艰苦 激烈

不破楼兰终不还 (2)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来 2.(1)回家的船疾速奔驰,一下子就到家了 (2)穿 下 向

五、D

六、A

七、1.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2.(1)A (2)A (3)A (4)A 3.(1)√ (2)×

(3)√ (4)√ 4.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5.表达了诗人渴望统一、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八、1.C 2.A 3.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4.寒霜后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入夜明月清朗,哨所里战士吹起悠扬的羌笛,边地一片和平安宁的开朗壮阔景象。

九、1.元二 2.董大 3.李龟年

文档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试题(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试题-第9课古诗三首部编版一、读拼音,写生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rèn()yuè()上mó()天。yí()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二、给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1.黄沙百战穿金甲()A.一百场战斗B.很多次的战役C.第一百场战斗2.剑外忽传收蓟北()A.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B.获得C.结束3.青春作伴好还乡()A.年轻人B.青年的时候C.春天的景物三、理解诗题,完成练习。诗题: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从“将晓”可以知道作者写诗的时间是________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