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专题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4 11:15:11
文档

专题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高三地理专题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湖北枝江市一中卞文洲一、高考展望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人口的激增、生活需求的扩大、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要实现人类同环境的协调发展,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根据有关的资源和人口的数据、图表、时事资料等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材料使用和分析的能力,揭示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2.结合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分布的地域特征
推荐度:
导读高三地理专题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湖北枝江市一中卞文洲一、高考展望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人口的激增、生活需求的扩大、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要实现人类同环境的协调发展,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根据有关的资源和人口的数据、图表、时事资料等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材料使用和分析的能力,揭示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2.结合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分布的地域特征
高三地理专题十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湖北枝江市一中     卞文洲

一、高考展望

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人口的激增、生活需求的扩大、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要实现人类同环境的协调发展,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根据有关的资源和人口的数据、图表、时事资料等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材料使用和分析的能力,揭示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2.结合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分布的地域特征,联系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和防治对策。从而考查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对当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行为作出分析和评价。

3.通过对人类的清洁生产、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具体案例分析,认识到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二、考点透析

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出现了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环境问题产生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在不同的地区各有差异,在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在农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环境问题的分布具有地域性和全球性的特点,如酸雨随着大气的运动,能影响到很远的地区;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环境问题产生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人类在四个历史阶段中,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行为表现和后果都各有不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概念,其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最终达到人类自身、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遵循三个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3、发展与增长的区别

   增长是物质增长的简称。常用于生产、财富、人口和消费的增长。人类活动正是陷入了一系列增长的旋涡而难以控制。这些增长曾被认为是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表现,但人类正是在追求这些增长时,忽略了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其最终结果是生态破坏,人类为此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发展则与增长不同,它的含义更丰富,指标更综合。发展观的含义除包括产品的种类、生产技术和方法、就业状况、差异等。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的发展观。现代的发展观的含义有合理开发自然资源、讲就生态效益、注重社会平等、倡导精神和文化追求等。发展不是不增长,而是更加强调社会进步的全面性、持续性。所以发展需要人的观念更新、行为转变,也需要国际间相互援助和国际新秩序的确立。

4、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滥垦草地,非农业用地的不断扩大等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对野生动物滥捕滥猎过度抽取地下水,不合理的灌溉等滥采滥用矿产资源,废弃物处理不当
产生的环境问题土地遭到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而丧失良田,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等森林面积不断减少,许多野生动物已灭绝或濒临灭绝,不同程度地破坏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土壤次生盐碱化矿产资源浪费以至枯竭,污染环境
三、精典回放

例1.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要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A项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满足不了当代人的需求,对不可再生资源应节约、合理开采并综合利用;B项为可再生资源,加大加快开采力度可能超过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导致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就会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C项违背了人口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D项符合可待续发展的基本理念。

【答案】 D

例2.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油气资源丰富。回答2—4 

2.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

3.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4.“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资源开发成本低               B.东部市场需求量大

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       D.东部靠海,便于出口

【解析】2.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而该地区荒漠化加剧的原因是人为因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等。

3.西部大开发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问题。

4.“西气东输”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就是满足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能源需求,改变能源结构,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

【答案】  2.B    3.D     4.B

例3.阅读分析下列资料和图1(土地退化过程示意)并回答问题。

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1)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1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

    a. 风力作用为主        b. 流水作用为主    

    c. 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d. 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2)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 

我国坚决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很多地方以此为契机,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替代产业。退耕后的农民既获得了提供的口粮,又从多种经营和其他副业中增加了收入。

(3)简述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解析】(1)干旱地区起主要作用的外力是风力的侵蚀作用;湿润地区起主要作用的外力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干旱地区,受海洋影响小,性强,降水稀少且变化明显,极不稳定;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且受锋面影响较大,多暴雨。

(2)由于人口的压力,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砍伐森林、过度樵采、工矿城镇建设对植被的破坏,地表缺乏保护而使土地退化;同时,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过度开采地下水等会导致土壤沙化、次生盐碱化等土地退化现象。

(3)“退耕”显然有助于农民从事多种经营,增加收入来源;与此同时有助于农村发展第二、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退耕还林还草本身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答案】(1)答案见下图

   (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等导致土地退化。

   (3)有利于当地农民从事多种经营,增加劳动收入。有利于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当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

四、能力提升

1.下列地理现象,哪些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  )

①云南某地发生的地震             ②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的特大洪水

③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     ④上海地面下沉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季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办法有(  )

A.缩减良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B.加大地下水开发的力度

C.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D.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3.下列现象中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有(  )

A.火山爆发  B.工业“三废”   C.土壤盐碱化   D.交通拥挤阻塞

4.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B.严重的环境污染

C.不利的国际环境         D.庞大的人口数量

5.关心和保护生物群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  )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竞争性原则

历史上,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曾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当前世界人类仍然面临着许多共同的环境问题。结合相关的知识回答6—8题。

6.图2是世界某些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请阅读分析说明图中a、b、c分布区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A.a为森林破坏严重区    B.b为酸雨严重区

    C.c为荒漠化严重区    D.发达国家这些问题较少出现

7.图2中,世界和中国均有大面积b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有(   )

   ①森林的砍伐        ②工业排放的废气      ③建筑工地上的扬尘

   ④汽车排放尾气      ⑤家庭炉灶            ⑥大量开采煤、石油、天然气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②⑤

8.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在20%,6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只剩

   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急剧增长        B.盲目垦荒及商业性的采伐

    C.长江流域洪灾频繁,造成水土流失    D.“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

图3“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读图完成9—13题:

9.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

    ①洪水  ②干旱  ③台风  ④泥石流  ⑤寒潮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

10.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

    A.干旱和泥石流    B.台风与干旱    

C.洪涝与干旱    D.台风与寒潮

11.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IV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            是    (    )

A.干旱  B.台风  C.泥石流  D.洪水

12.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发生在水圈中        的自然灾害有(    )

    A.干旱与台风    B.洪水与风暴潮    C.泥石流与寒潮    D.寒潮与台风

13.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 重大。下列事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加固长江、黄河大堤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图4为某地区图,读图回答14—16题。

14.图4中甲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该 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

②泥沙淤积严重,阻塞河道 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④气温高,山地冰川融水量大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15.a、b两河流域之间的山脉,其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光照  B.热量  C.地形    D.降水

16.图4中通往乙城市的铁路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

  A.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保护

  B.地表崎岖、冰川广布、地质灾害频繁

  C.生态保护、资金短缺、建筑材料运输困难

  D.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劳动力不足

读图5,完成17—19题。

17.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区是我国油料作物的主要产区

    B.②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棉花、花生等

    C.①、②两地区发展农业都具有的有利条件是雨热同期

    D.①、②两地区均为我国的粮食主产区

18.关于图示地区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正确的是(   )

    a.①区土层薄,②区土地盐碱化严重

    b.①区水资源不足,②区春旱严重

    c.①区改良土壤的主要措施是施加适量的熟石灰

    d.②区应加强水利建设,综合治理旱涝灾害

    A.ac    B.bd    C.ad    D.bc

19.有关该地区生态环境或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B.②区水土流失严重

    C.①区应退耕还林、还草,维护生态平衡

    D.②区在纬度较低的区域应大力发展林业,提高森林覆盖率

20.阅读下面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就在人们为荒漠化忧心忡忡之时,“石漠化”的幽灵又肆无忌惮地袭来。“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人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沙漠化和黄土地区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

材料二: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

坡度5°-10°

10°-15°

15°-20°

20°-25°

25°-30°

30°-35°

>35°

土层厚度

(mm)

120818078714220
有机质层

厚度(mm)

282017151297
 (1)根据以上资料可以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

(2)由以上资料分析可知,坡度与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土层厚度、有机质厚度又直接影响土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在兴建大型工程时应选择______________的地基,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造成该地区石漠化主要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                      _

                                                     ___ _____。

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                                                       __

                                                    ______。

21.图6是东北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流域人口(万人)

水资源利用量(亿m3)

人均(m3/人)

辽河4944160.73373
全国1160005566.042315
  (1)图中A、B曲线分别代表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和pH值为5.6曲线,请判断:B曲线为_______。

  (2)该区域大部分地区4.5<PH<5.6,推测该区域的能源消费构成可能以___     __为主。

  (3)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商品粮基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所提供的商品粮比重在全国最大,该地发展商品粮生产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阴影区是一工业基地,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图表分析,该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C    3.C    4.D    5.A    6.B    7.D   8.D   9.A   10. C 

11.C   12.B   13.A   14.D   15.D   16.A   17.C  18.B  19.C

20.(1)云南   广西   贵州   

(2)坡度越大,土层越薄,有机质层越薄     肥力  

(3)坚实    塌陷  

(4)自然原因:坡度陡峻,土层较溥,降水丰富,特别是夏季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人为原因:本区人口稠密,使土地超载,为了生存,人们砍伐森林,铲除植被,

21.(1)pH值为5.6    (2)煤

   (3)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三江平原  ①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 ;②机械化水平高;

③土壤肥沃;    ④水分条件较好。

    (4)辽中南    工业基础雄厚;煤铁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国家振兴东北工业的。

    (5)①调整轻重工业比例,加快轻工业发展和第三产业发展;②耗能、耗水量大的工业企业发展;③加强技术改造,减少三废排放,保护环境。

文档

专题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高三地理专题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湖北枝江市一中卞文洲一、高考展望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人口的激增、生活需求的扩大、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导致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要实现人类同环境的协调发展,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根据有关的资源和人口的数据、图表、时事资料等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材料使用和分析的能力,揭示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2.结合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分布的地域特征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