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道路因素的交通事故预防对策分析
姬利娜,董玉佩
(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摘 要:要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实现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与高效,就必须将人、车、路、环境信息和管理等因素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进行综合考虑,以分析交通事故与各种诱因的发展规律。通过对我国交通安全现状的简要分析,结合国内外的经验,就道路因素中的线形、线形组合、交叉路口、坡度、路表状况、交通环境等因素与交通事故的关系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对策。关键词:道路因素;交通安全;事故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U 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96(2008)05-0090-03
Analysis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reventing Traffic
Accidents based on Road Factors
JI L-i na,DON G Yu -pei
(F aculty of T raffic Eng ineer ing ,Kunming U niv 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 y,Kunming 650224,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prev ent and reduce traffic accidents efficiently,and m ake road tr affic be safe,free,
and efficient,it must consider the infor mation of people,vehicles,roads,surr oundings and m anagement as a org anic sy stem to study tr affic accident and development rules o f all inducements.T 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 rent situatio n of road safety in China.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domestic and inter national,the r elationship betw een road alignment ,linear combination desig n cro ssw ay,g radient,the situation of pavement,traffic enviro nm ent and traffic accidents is ex patiated.Finally ,som e counter measur es about preventing traffic accidents are proposed.
Key words:road facto rs;traffic safety;accident prevention;countermeasures
收稿日期:2008-05-10
作者简介:姬利娜(1983~),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道路交通安
全.
交通安全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方面,也是道路交通管理的两项基本任务(安全和畅通)之一。据W HO 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数多达5000万,平均每天有3000多人死于交通事故,预计到2020年道路交通事故伤害将成为全球第3大人员死亡和受伤原因,每年全球道路交通事故伤害的损失估计为5800亿美元。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正处在一个高速经济发展阶段,道路建设和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2006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455人,受伤431139人;发生1次死亡3人以上交通事故1671起,造成6611人死亡;发生1次死亡5人以上交通事故326起,造成2244人死亡;发生1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38起,造成558人死亡。因此,对道路交通事故进行成因分析,找出潜在的事故因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1 道路因素与交通事故
道路交通是由人、车、路、环境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人是交通活动的主体,车辆是交通活动的载体,道路、环境是交
通活动的基础,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不和谐都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发生。事故处理人员为了便于追究事故责任者和便于调解赔偿,过分强调人的因素,调查取证时,会根据传统的做法将事故原因归于驾驶人,割裂了人、车、路、环境系统中各因素相互关系,对道路因素在交通安全中的作用认识不足[1]。
因此,我国道路因素占交通事故原因的比例非常低,根据统计,2005年我国由于道路因素发生交通事故757起,死亡257人,分别占交通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0.17%和0.26%(见表1)。国外分析认为,交通事故中人为因素占80%~85%,车辆因素占5%~10%,而道路因素约占为10%(见表2)。
前苏联学者0.A.季沃奇金认为,不良的道路因素是70%的交通事故的直接或间接原因。欧洲联合经济委员会在关于预防道路不幸事件问题的研究中指出,70%的事故是由于道路的缺陷所致。法国国家保险公司曾经对导致交通事故的直接伴随因素进行分析,在研究了1000多起事故后认为,那些通常被视为驾驶人的错误和失误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背后,隐藏着相当比例的道路因素。英国的一些学者认为如果一个路段上发生了多于3起事故,就可以认为该处路段的道路因素给驾驶人提供了一个不可靠的行驶条件,降低了行车的安全性[2]。
表1 我国道路因素占交通事故原因的比例
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事故起
数比例/%
0.140.140.120.150.260.17
死亡人
数比例/%
0.150.180.170.240.310.26
表2 部分国家道路因素占交通事故原因的比例国家巴西瑞典西班牙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美国
比例/%6 6.1 6.5 6.7810.817.318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在大量的人为因素事故中,相当部分事故的深层次原因是不良的道路因素,道路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引发事故,应引起注意。
2 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道路因素
道路因素包括道路线形、横断面尺寸、平面交叉口数量、路面的抗滑能力等。道路线形又包括平面、纵断面、横断面、交叉口、视距、坡度和平面线曲率等。路面的抗滑能力与路表状态有关,包括路面潮湿情况、清洁情况等[3]。下面就线形、线形组合、交叉路口、坡度、路表状况、交通环境等因素与交通事故的关系进行阐述。
2.1 线形与交通事故
凡是道路线形比较复杂的路段,往往是事故多发地点,在陡坡、急弯、傍山险路等处更是如此。直线是最常用的线形,方向明确,里程最短,但如果直线过长,驾驶人容易麻痹瞌睡,注意力分散,导致反映迟缓,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就会措手不及,发生交通事故。但直线也不能过短,如果同向曲线间的直线过短,容易产生把直线和两端的曲线看成反曲线的错觉,或把两个曲线看成是一个曲线,容易造成操作失误。反曲线间的直线过短,则驾驶人没有足够的时间意识到方向的变化,而来不及采取措施。这些情况均会导致发生翻车或驶出路外的交通事故。
平曲线比较常用,它可以调整前进方向,以适应地形、地物的变化,从而与直线形成一条连续、畅通的道路。研究表明平曲线与交通事故关系很大,曲率越大,事故率越高。尤其是曲率半径在100m以内时,事故率随曲率的增大而急剧增高。当道路平曲线的半径小于600m时,曲线出现的频率对安全有显著的影响。竖曲线的设置主要是影响驾驶人的视距而威胁行车安全。
2.2 线形组合与交通事故
弯道与坡道、道路平纵线形组合是否协调与交通事故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良的线形组合往往会破坏驾驶人的视觉诱导和心理效应,造成心理准备不足、反映不及,导致操作失误而发生事故。线形的骤变,如长直线末端设置急弯曲线,在直线路段的凹形纵断面路段上,驾驶人位于下坡看对面山坡路段,容易产生错觉,把上坡坡度看得偏大,导致驾驶人加速以便冲上对面的上坡路段。同时,在下坡路段驾驶人看上坡时,觉察不出是下坡,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急转弯的平曲线,前者因没有视线导致急打方向盘,后者因车速过快而急打方向盘,以上这些情况都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2.3 坡度与交通事故
无论是上坡或下坡对交通事故都有直接的影响。汽车上坡时,由于坡度的阻力使车速降低,坡道越陡,则车速下降越快,坡道越长,则车速下降越多。为了维持汽车的爬坡能力,要不断增加牵引力冲坡,由于坡顶视野不好,等到发现情况时来不及采取措施,易发生事故。汽车下坡时,由于汽车自身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使车辆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有的驾驶人为了节油,采取下坡熄火的操作方法,一旦遇到意外的交通事态,来不及采取应急措施,失去控制,就会造成交通事故。长距离的陡坡对行车安全十分不利。德国的比鲁兹在高速路上进行事故调查已证实当坡度大于4%,当半径小于2000m时,事故率急剧增大。
2.4 交叉路口与交通事故
交叉口由于交通量大、冲突点多及视线盲区大,所发生的交通事故也多。事故统计表明,三路交叉口事故率最高,危险性也最大,之后依次为四路交叉口、立体交叉、环形交叉口、多路交叉口。畸形交叉口不良的几何设计也会造成视距不足、行车轨迹冲突点多等诸多安全隐患。
2.5 路表状况与交通事故
道路路面的附着系数直接影响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制动性能,因而影响交通安全。此外,路面的平整度、铺装边缘落差等对行车安全也有一定影响。我国的城市道路一般都是沥青路面和混凝土路面,路面标准普遍高于公路。但是,一些大中城市有些条件很好的道路经常发生交通事故,路面滑溜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根据标准要求城市道路路面附着系数应不小于0.7,对于新建道路一般都能满足。但是,路面附着系数是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却是人们容易疏忽的地方。所以在使用过2年后,应按路面附着系数下降程度重新确定限速标准,或设立路滑警告标志提醒。
2.6 交通环境与交通事故
道路照明条件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有资料表明,交通事故多发生在照明条件差的道路上,特别是夜间行车。机动车在环境亮度发生变化的地方,比如隧道口,车辆由明处驶入暗处,驾驶人必然有个明暗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内弯道的建筑物、山岩、树林等遮挡视线,会影响行车视距,特别是急弯和暗弯常常是事故多发路段。公路两旁种植绿化带,可以减少驾驶人疲劳;良好的天气,可以增加视距,给驾驶人一个舒适的感觉。
3 对策建议
道路因素与交通事故的关系密切,不容忽视。从改善道路条件,提高道路通行安全性出发,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完善道路设计标准和安全设计规范。道路是否安全和道路设计标准息息相关,先进的设计标准能够降低和防止驾驶人失误所造成的事故伤亡。因此,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确定道路设计的合理标准。现行的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从安全角度优化、修正道路设计中部分参数取值(如平曲线半径、曲线转角、纵坡坡度、路基高度和边坡、平面交叉口)。道路线形设计要保证驾驶人有足够的视距,确保交叉口和弯道的视距。平面线形要与地形和环境协调,保证线形的连续、均衡性。纵面尽量做到纵坡平缓,竖曲线设置合理。
91
交通科技与经济 第10卷
尽可能避免线形突变,如:长直线末端接小半径过急弯道,下长坡道突然急转弯;坡道上连续反弯,形成驾驶人视觉负荷过重等。
2)更新道路规划设计思想,引入路侧安全设计(Ro adside Safet y Desig n)理念。国外在六七十年代采用了路侧安全设计的理念[2]。路侧安全设计内容包括:保证车道两侧有足够的安全区、和缓的边坡、转移路侧危险物体(如电线杆等),急弯和视距不良路段标志、标线及反光设施的改善,铺设震动带,改善路面的抗滑性能、改善照明环境、改善道路护栏等。根据发达国家的事故数据统计,至少有30%的伤亡事故是由于单辆汽车冲出路外而造成的。无论什么原因(疲劳、超速行驶,避让、路面滑溜、车辆机械故障、视距不足)造成车辆冲出路面的事故,安全的路侧设计都会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并大大地减轻事故的严重性。
3)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改善道路条件,完善道路安全设施是降低事故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在易滑路段设置限速标志,在弯道处设置反光标志,并在标线上间断地涂上反光漆,协助驾驶人导向、超车和变更车道;在弯道上设置一定间隔照明设施,以便浓雾天气时开启,提高能见度等;另外,道路沿线绿化工程要统一规划,种植有利于行车、有利于自然景观的树种增加美感[4]。
4)多部门合作引入道路安全审查。实施道路安全审查,由安监局、交通部、、建设部等行业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现有的或正在规划中的道路进行正式安全审查,出具安全书面报告。目的是在公路规划设计、公路建设、公路验收阶段都重视交通安全因素,将 安全意识 引入整个公路建设的每个阶段,提高整个道路的安全服务水平。同时,实施道路交通安全审查可以加强道路安全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如果国家能够把改善道路条件的资金作为重点支出,那么,有效的资金加上科技的发展、新措施的采用,道路通行安全性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5)建立交通事故数据与道路设计数据共享平台。建立交通事故数据与道路设计数据库共享平台,是揭示事故发生率与道路设计关系,提出有效改进方案的基础。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研究分析的关键问题就在于缺乏各部门间数据的交流和共享,部门各自为政,各自采集、处理、分析数据,没有一体化的数据库平台,使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在道路条件的改善上很难落到实处。
4 结束语
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很多,交通事故发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交通事故并不是人、车、路、环境等因素中某一因素单独所致,而是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是一项长期的、需要各部门协作配合的系统工程,必须从人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不断改善道路条件和优化道路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全面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抑制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减少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最终实现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和高效。
参考文献
[1]裴玉龙,王 炜.道路交通事故成因与预防对策[M].北京:科学
出版杜,2004.
[2]Rune E lvik&Tru ls Vaa.T he h andb ook of road safety measu res
[M].Norway:Els evier,2004.
[3]郭忠印.道路安全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母国勇,陈明伟.基于事故统计的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M].交通标准化,2005(2):37-39.
[5]刘志平,张景松.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J].交通科
技,2003(1):11-12.
[6]裴玉龙.道路交通安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7]刘公明.道路交通事故预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杜,2001.
[8]任福田,刘晓明.论道路交通安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杜,
2001.
[责任编辑:张德福]
(上接第页)
输业是能源消耗的大户,燃油费用占到运输成本费用的30%左右,如果能够控制燃油的使用,势必使运输成本从根本上下降,而且还能够净化环境。
3.5 提高运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货运企业要在这样激烈的环境中谋求发展,就必须注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让货运业主对货运市场以及货运企业有全新的认识,从根本上改变货运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不良形象,使货运企业与价格战,安全差,服务差不再划上等号。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 要求企业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学习变成企业成员个人的自觉行为,积极引导企业成员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个企业有没有活力,能不能长久的立足于市场,关键在于它的创新能力,货运企业应该加强服务,制度和管理方面的创新,鼓励培养创新性人才; 信息化的建设也不容忽视,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了信息谁就拥有了资源,信息化初期,也许成本的投入会比平常多,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成本与利润的比值将会呈减小的趋势。4 结束语
运价倒挂现象存在于货物运输行业已不是一朝一夕,要彻底改变这种货物运输行业的现状,除了需要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加强管理,还需要广大货运企业的共同努力。货运企业必须意识到:如果为了一时的利益而采取非法运输,不仅不能挽救企业,反而会使行业环境更加恶化。
参考文献
[1]路成章,王文龙.超载运输对社会的危害[J].公路交通科技,2004
(5):150-154.
[2]马晓冬.传统货运企业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J].道路与运输,
2005(11):22-24.
[3]陈孟勇.公路快速货运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构建[J].交通科技与
经济,2004(2):45-47.
[4]陈贻龙,邵振一.运输经济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5]陈引社.道路运输市场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李铭娜]
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