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
(满分150分)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
A.迸发(bènɡ) 刹那(shà) 裸露(lòu) 啸聚山林(xiào)
B.浸润(qīn) 苍劲(jìnɡ) 曙光(shǔ) 问心无愧(kuì)
C.档案(dǎnɡ) 纯粹(cuì) 对峙(zhì) 越俎代庖(cù)
D.啜泣(chuò) 宝藏(zànɡ) 祷告(dǎo) 茅塞顿开(s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
A.驱弛 崇拜 计日而待 神彩奕奕
B.故障 和睦 蔚然成风 斩钉截铁
C.疏密 端详 尽态极妍 天崖海角
D.签署 涣发 遍稽群籍 成群接队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分)
(1)历史 (蕴藏 蕴含 蕴蓄)着盛衰兴亡的深刻哲理,历史图片展《复兴之路》让我们深切体会到:道路决定命运,发展才能自强。
(2)莫言认为:创作必须和个人经验相结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人物栩栩如生、语言丰富多彩、结构 (别开生面 别出心裁 别具匠心)的文学作品。
4.经典诗文默写[第(1)—(6)题,任选五题;第(7)—(10)题,任选一题]。(6分)
(1)右手秉遗穗, 。(白居易《观刈麦》)
(2)兴,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3)复行数十步, 。(陶渊明《桃花源记》)
(4)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5)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6) ,卒获有所闻。(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7)我思念那东海, !(郭沫若《雷电颂》)
(8)山尖全白了, 。(老舍《济南的冬天》)
(9) ;现在却常是忧郁。(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0)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
5.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青春。②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③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 、 、 的青春回忆。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答:
(2)第②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答:
(3)请将下面的词语依次填写在第③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1分)
A.无悔 B.充实 C.持久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填空。(2分)
有哪种胜利能与这场胜利相比?拿破仑的哪场战役,奥斯特利茨哪天的阳光能达到这一超人努力的光荣?这种胜利是精神力量所从未取得过的殊荣。一个穷困潦倒、残废而孤独、生而痛苦、世界从未给予他欢乐的人,却创造了欢乐奉献给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难锻造欢乐。他以一句充满豪情的话概括了他的一生,这句话今天已成了一切勇敢人的座右铭:
“惟其痛苦,才有欢乐。”
上面的文字出自《 》,文中的“他”指 。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母亲节来临之际,多家媒体联合我省中小学校特别推出了“寻找最美妈妈”大型公益活动。请你参加这个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7分)
【活动一:悟“美”】下面的宣传语中隐含着“最美妈妈”评选标准中的两个关键词,请将它们提取出来。(2分)
在社会转型、价值体系重构的时代,“寻找最美妈妈”活动表达了社会对道德价值回归的期待,反映了时代对真善美的呼唤。
答:
【活动二:鉴“美”】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一个词语或短语表明你的观点,完成学校组织的相关调查。(1分)
(温馨提示:后面的活动均围绕你的观点展开)
答:
【活动三:荐“美”】活动需要你推荐一位候选人,请为她写一则推荐词。(2分)
要求:①必须围绕你在“活动二”中表明的观点阐述推荐理由;②必须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③不要在推荐词中出现候选人姓名;④ 60字左右。
答:
【活动四:赞“美”】你推荐的候选人荣获了“最美妈妈”称号,请给她写一则贺词。(2分)
要求:①仿照小诗画线部分拟写;②必须围绕你在“活动二”中表明的观点;③字数不必完全相同。
我们这群母亲
把和平的旋律
摇进世界的心脏
——(瑞典)沙克丝 我的“最美妈妈”
您
——爱您的×××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丰图义仓
①清光绪八年,由东阁大学士闫敬铭倡议修建的丰图义仓,历时四年竣工。“丰图义仓”意为“丰年储粮,荒年赈灾,储粮备荒,防患于未然”,被御封为“天下第一仓”。
②丰图义仓在 、布局、构建方面,展现了中华民族与自然抗争的忧患意识和高超的建筑技艺。
③丰图义仓建在朝邑县(今大荔县朝邑镇)黄河西岸南寨子老崖顶上。义仓坐东面西,东、南、北三面系悬崖绝壁。所在的朝邑县地处黄河洛河渭河三角洲。黄洛渭河三角洲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自古为丰腴之地,可为仓储提供丰厚的粮食资源。
④丰图义仓依山就势,雄威壮观,似一座军防城堡,高出地面30多米,地势险要。仓基土层干燥,通风光照好,有利于粮食储存。丰图义仓分为外城和内城。【A】外城夯土筑城,三面绝壁,是义仓的第一道防线。【B】西城门顶及城角的角堡、城东小门顶的堡楼、西城墙外的护城水沟,均具有防御功能。【C】内城为城中城,坐北向南,东西长133米,南北宽83米,是仓城合一的构筑形式,兼具防御和仓储的双重功能。内城城墙环绕一周,东西两侧各开一门,分别为东仓门和西仓门。城墙内为仓洞,仓洞依墙而建,小而,相隔排列,共58洞。仓洞间有砖瓦结构的廊檐,相互贯通,形成环形回廊,具有防雨、防潮以及临时储粮的功能。内城的中心是晾晒粮食的空地。空地边有一眼水井,供人畜饮水,方便至极。
⑤仓洞为砖窑式,对粮仓的防盗、防火、防入侵都有独特作用。每仓进深11米,宽4米,可储粮90余吨。由松木板铺成的仓洞地面,距地下40厘米。木板下为通风道,四周有四个排气孔,利于空气流通,排出潮气,保持仓体干燥。这种小而的仓洞,可将粮食按种类、分干湿分别储存保管。仓洞采取散粮储存的方式,洞门为插板式,随着洞内粮食的增高插板随之加高,顶端几个插板可以依据洞外天气打开,排出洞内湿气,保持仓内干燥。仓洞上面的地面由青砖铺成,四周高中间低,巧妙地将雨水汇集于中间,由分段水槽排向院内;院内地面同样是四周高中间低,雨水汇集地沟,由东小门砖砌水道排向崖下。仓顶、院内地面排水通畅,雨停即干。仓墙、仓顶均为厚实的砖体,使仓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一年四季处于十七八度的恒温状态。这种恒温状态符合粮食低温、低湿、低氧的“三低”仓储要求。
⑥光绪二十六年和十八年关中遭遇大旱,丰图义仓开仓放粮,救人无数。闫敬铭也因此被百姓尊称为“救时宰相”。如今的丰图义仓作为国家粮仓朝邑粮站,仍发挥着储粮功能,这在中国乃至世界储粮史上堪称一绝。
(根据有关资料改写)
8.依据文章相关内容,给第②段横线处补充一个恰当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3分)
9.下面这个句子是从第④段抽取出来的,它应放在【A】【B】【C】三处中的 处。(3分)
外城西北角有砖砌走廊,是粮仓管理人员通往对面大寨子住宅区的通道。
10.丰图义仓的砖窑式仓洞设计,满足了粮食仓储哪些方面的要求?(3分)
答:
1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
A.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的黄河洛河渭河三角洲有丰厚的粮食资源,这是丰图义仓建在朝邑县的一个重要原因。
B.丰图义仓不仅建造了用于长期储存粮食的仓洞和环形回廊,还专门设计有晾晒粮食的空地和方便人畜饮水的水井。
C.仓洞地面由松木板铺成。木板下面的通风道及木板上面的四个排气孔,可以排出潮气,保持洞内干燥。
D.仓洞上面的地面四周高中间低,配以分段水槽;院内地面四周低中间高,下设地沟。这种设计巧妙地解决了排水问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18分)
又见姑姑笑颜
雷 涛
①老姑母的耳朵聋了。
②临近立秋的一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从西安驱车西行,去太白山下那个叫豆村的山庄,叩拜已八旬有四的老姑母。
③上世纪60年代的饥荒岁月,姑姑拖儿带女离开故土来到这个山村落户。姑夫说,这儿不如老家平坦,可人少地多,种些红苕土豆高粱什么的,也能填饱肚子。熟识后,村民下地干活便把孩子托付给姑姑。一连几年,姑姑都义务为远近邻居管护孩子,颇受敬重。
④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操持了大半辈子家务的姑姑看到家里一下子有了那么多的山坡地,就提出要在山坡栽种果树。从此,每天由早到晚,姑姑和姑夫一起带着全家人,翻耕土地,栽种苗子,精心养护。5年过去了,山坡上果树齐刷刷地长起来了,挂果了。那一年,又赶上市场价钱好,收入竟达4万多元。姑姑揣着钱袋,拉着姑夫径直上县城,二话不说买了一辆嘉陵摩托车。回到村口时,乡亲们看得眼馋,蜂拥而至,把姑姑姑夫团团围住,“你们这么风光,还不是当家的功劳哟!”姑姑笑着说,“不是,是咱社会好,好,乡亲好。”
⑤大约是10年前的一个冬天,父亲忽然接到姑姑打来的电话,说要给表兄弟们分家,要父亲无论如何去她家一趟。听说我正好回来了,姑姑就又再三叮嘱非要我一同去不可。听着电话,我似乎看到了姑姑边说边拭泪的情景,于是,决定即刻随父同行。按老家的习俗,外甥们分家,必请舅舅定夺。一旦舅舅说了话就成定局。外甥们轻则缄默不语,高兴不高兴都得接受;重则争吵不休,甚至大动干戈,还有媳妇们喋喋不休的叫骂。当舅的遇到这种情景,尴尬难堪,收不了场事小,最不愿看到的是与外甥们结下怨仇。姑姑从父亲的脸上仿佛看出了什么,一落座就笑个不停:“他舅,今儿叫你来,不是为当判官,就是想见个面,吃顿欢喜饭。”姑夫接过姑姑的话,把老两口只想搭个小灶欢度晚年的想法说了一遍。站在一旁的大表哥愧疚地说:“舅,我们兄妹6人,谁敢说不养活老人?老人不让我们管,这是揭我们的皮呢!”一旁的表弟表妹们都点头称是。这时大表弟媳妇也上前一步拉住父亲的手说:“舅,你看在外甥的脸上,让我爸妈回心转意,这家不要分了。一大家人住在一起,热热闹闹,好得和啥一样,为啥要轰我们走?”父亲听到这里,把腿一拍,哈哈大笑:“我听得明明白白。啥都甭说了,快拿酒来,舅今日要喝个痛快!”接着,家宴一字摆开,亲朋们依次就座。一时间,端菜的、添酒的、上茶的、道贺的、说笑的,鱼贯往来。直到夜色降临,人们才慢慢散去。
⑥这一次去看望姑姑,是因为前不久她一觉醒来,两耳无故失聪了。
⑦姑姑知道我要来,执意要走到坡下的公路旁等我。我下车来,看见姑姑颤巍巍的身子,无名的酸楚由心而生。姑姑却攥住我的手一个劲地笑。在去姑姑家的路上,我要搀扶着姑姑,她不从,说她除了耳朵不听使唤外啥都好着呢。姑夫告诉我,姑姑前些天刚查了一回身体,样样正常,连医生都不敢相信。我问姑姑,分了家后悔不?姑夫贴着耳朵“翻译”给姑姑,姑姑像小孩儿一般笑开了怀:“不后悔,我的福分大得很。每月给我发200元养老金还不算,又发800多元的护理费,加起来1000多元,你看红火不红火。”“护理费是啥?”我又问。“我是离休人员,那是用来护理我的。”姑夫插话。这时候姑姑一定是知道了姑夫在说什么,抢着说:“做饭洗衣都是你姑夫的事,我只领护理费,还要他护理我呢!”说罢,姑姑笑得更灿烂了。我没有想到,一个80多岁一字不识的老农妇,竟然还能讲出如此幽默的话来。
⑧回到家,姑姑非要我脱鞋坐在炕上和她拉话不可。拉话间,姑夫指着窗外说,那是你小时候玩耍过的地方,西安和宝鸡的人想来在那儿搞休闲避暑山庄呢。我探头望去,金色的夕阳染红了远近的山峦,蓝天下的白云悠然飘动。山塬被郁郁葱葱的果树林拥戴着,既蕴含着几分沧桑,更散发出从未有过的生机。
⑨“到西安逛几天,让我也尽尽孝心。”我拉住姑姑的手央求。姑夫向姑姑递了眼光,姑姑笑出声来:“你姑夫常带我上县城逛,庄上人都说两个80多岁的人还风光呢!”姑姑说话时的那张笑颜,那份心宽,那如同喝了蜜糖的喜悦,是我打记事起从未见过的。
(选文有改动)
12.请找出既照应第①段又交代了文章主要事件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
13.请简要概括“我”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分)
答:
14.下面两段文字都是场面描写,却反映了不同的人情世态。请分别加以分析。(4分)
(1)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吴敬梓《范进中举》)
答:
(2)一时间,端菜的、添酒的、上茶的、道贺的、说笑的,鱼贯往来。
答:
15.由插叙的往事,可以看出姑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6.文章多次写到“姑姑的笑”。仔细品味你会发现,除性格因素外,姑姑笑颜常开的原因还有很多。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至少答出三点)(3分)
答: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①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②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③遗之辂车④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⑤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⑥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注] ①佼:好。②寿:保。③梁丘据:人名。④辂(lù)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⑤趣:同“促”,赶快。⑥临:治理,管理。
17.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 朝:上朝( )
(2)臣得暖衣饱食 食:吃( )
(3)公使梁丘据遗之辂车乘马 遗:遗留( )
(4)公不说,趣召晏子 说:通“悦”,高兴(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夫子之禄寡耶? 辍耕之垄上
B.弊车驽马以奉其身 无从致书以观
C.于臣足矣 皆以美于徐公
D.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 朝而往,暮而归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
译文:
20.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2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
送李副使赴碛西①官军
[唐]岑 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②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③,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④,送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 ①碛(qì)西:安西都护府。②赤亭:地名,在今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南。③祁连城:地名,在今甘肃省张掖县西南。④酒家垆(lú):酒家。
21.诗歌首联写塞外酷热难耐、人迹罕至的恶劣环境,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2.有诗评说,此诗为送别诗中的“另类佳作”。你是否同意“另类”这种说法?请联系学过的诗句说明理由。(2分)
答:
四、作文(50分)
23.按要求作文。(50分)
题目:热情,让青春灿烂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答案全解全析:
1.答案 D A.“刹”应读“chà”。B.“浸”应读“jìn”。C.“档”应读“dàng”,“俎”应读“zǔ”。
2.答案 B A.“弛”应为“驰”,“彩”应为“采”。C.“崖”应为“涯”。D.“涣”应为“焕”,“接”应为“结”。
3.答案 (1)蕴含 (2)别具匠心
解析 (1)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蕴含:包含。蕴蓄:积蓄或包含在里面而未表露出来。应该是“蕴含……哲理”。(2)别开生面:比喻另外创造新的形式。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别具匠心:指在文学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文章结构构思巧妙应用“别具匠心”。
4.答案 (1)左臂悬敝筐 (2)亡,百姓苦 (3)豁然开朗 (4)秋风萧瑟 (5)枯藤老树昏鸦 (6)故余虽愚 (7)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波澜呀 (8)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9)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10)夏虫也为我沉默
解析 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识记能力。以任选题的形式出现,为学生答题留下了空间,这就要选择自己把握最大的题去做,不要多写、错写、漏写。需要注意的错别字有“敝”“朗”“萧瑟”“藤”“澜”。
5.答案 (1)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2)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3)B C A
解析 (1)“生命”与“一次青春”不搭配,所以“生命”应改为“一生”。(2)“现在”“将来”是两个时间段,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将来”前应用分号。(3)只有先“充实”,才能“持久”,那么青春就“无悔”了。
6.答案 名人传 贝多芬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情节的识记能力。平时在阅读名著时,要注重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的识记与积累,不能只停留在初步了解的层面上。
7.【活动一:悟“美”】答案 (1)道德价值 (2)真善美(评分标准:每正确提取一个词语,得1分。共2分。)
解析 “最美妈妈”的意义在于反映了高尚的道德价值观,是真善美的具体表现。
【活动二:鉴“美”】答案 (示例1)勤劳的妈妈最美。
(示例2)有爱心的妈妈最美。
评分标准:填写的词语或短语积极、健康、向上即可,得1分。共1分。
解析 填写的词语要积极、健康、向上,着重体现妈妈的内在美。
【活动三:荐“美”】答案 “最美妈妈”推荐词
(示例1)
(示例2)
评分标准:推荐词符合活动要求,得2分。共2分。
解析 解答时必须围绕在“活动二”中表明的观点阐述推荐理由,必须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能出现候选人姓名,字数在60字左右。
【活动四:赞“美”】答案
(示例1)
我的“最美妈妈”
您把勤劳的美德
融入我的血液
| ——爱您的××× | (示例2) 我的“最美妈妈” 您用无私仁爱的善举 唤醒人们的良知 ——爱您的××× |
解析 必须按照例子中画线部分进行仿写,必须围绕在“活动二”中表明的观点仿写,字数可以不完全一样。
8.答案 选址
解析 通读全文可知,文章的第②段与③④⑤段构成总分关系,所以从文章第③段的内容来看,主要介绍的是丰图义仓的选址问题。
评析 本题看似是一个简单的填空题,其实考查的是对文章结构的了解情况,设题很巧妙。如果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根据第③段内容就不难回答这个问题了。
9.答案 C
解析 这句话是对外城的一个补充,把它放在A、B两处均破坏了对外城介绍的完整连贯性,放在C处正好。
10.答案 (1)防盗、防火、防入侵;(2)按种类、分干湿分别储存保管;(3)低温、低湿、低氧。
评分标准:每答出一个方面,得1分。共3分。
解析 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文章的第⑤段内容,但要避免以偏概全的错误,有的同学很容易只回答出第(1)条,而忽略后两条,容易把本段第一句话当作中心句。
评析 本题考查了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迷惑性,难度稍大。
11.答案 A B.“环形回廊”只具有临时储粮的功能,不能长期储粮。C.“四个排气孔”是在木板下面四周而不是上面。D.院内地面也是四周高中间低。
12.答案 这一次去看望姑姑,是因为前不久她一觉醒来,两耳无故失聪了。
评分标准:找出的句子正确,得1分;句子抄写正确,得1分。共2分。
解析 通读全文可知,文章的③—⑤段为插叙,第⑥段又接着第②段来叙述,所以第⑥段那句话既照应了第①段“老姑母的耳朵聋了”,又交代了文章的主要事件。
评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
13.答案 (1)“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
(2)“我”是事件的叙述者。
(3)“我”是“山村”发展变化的见证者。
解析 “我”为第一人称,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有:作为线索出现;故事的亲历者和叙述者,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一件事情的见证者;等等。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可以从上述几个方面着手,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14.答案 (1)描写了范进中举后,乡邻们阿谀逢迎、趋炎附势的众生相,表现了世态的炎凉。(2)描写了姑姑分家时的忙碌、热闹、喜庆,表现了家庭的和睦、民风的淳朴、生活的和谐。
解析 解答这两个小题,都应先回答描写的内容,然后再回答描写是为了表现什么。第(1)小题要扣住“世态炎凉”,第(2)小题要扣住“家庭和睦”来回答。
评析 本题考查了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的能力,同时这两个小题又有对比性,难度稍大。
15.答案 (1)姑姑是一个热心善良的人,她一连几年义务帮助邻居照看孩子,没有怨言。
(2)姑姑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她带领全家栽种果树,从早到晚不辞辛劳。
(3)姑姑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她能以积极的心态笑对生活。
(4)姑姑是一个明理好强的人,她敢为人先栽种果树,富裕后又能心存感激;她晚年坚持生活,不给子女增添负担。
解析 首先要有明确的观点,即姑姑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要有结合文章内容的恰当分析。6分的题至少要写出三点,不能只写一点,否则将扣分。
评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能力,难度稍大,易概括不全。
16.答案 (1)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好使姑姑走上了富裕之路,她喜不自胜。
(2)子女们的孝顺与家庭的和睦让姑姑笑口常开。
(3)农村养老消除了姑姑的后顾之忧,让她的晚年生活幸福快乐。
(4)姑姑、姑夫相濡以沫,安度晚年,也让姑姑倍感幸福满足。
解析 回答此题时要从文章中找出描写姑姑“笑”的段落和句子,依此找出与“笑”对应的原因,至少要写出三点。
17.答案 (1)√ (2)√ (3)× (4)√
解析 第(3)小题中的“遗”应是“赠送”的意思。
18.答案 B A项,的;到。B项,连词,来;连词,来。C项,对于;比。D项,表转折,却;表修饰。
19.答案 我节制自己穿衣吃饭(方面)的供养,来做齐国百姓的表率。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时要做到语意连贯、语句通顺,关键词要译出。本句的关键词为“节”“养”“先”。
20.答案 节俭 ;以身作则(或:能做表率)。
解析 文章第1段主要表现了他节俭的品质,第2段主要表现了他以身作则的品质。
评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能力,难度适中。
21.答案 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奔赴边关的豪迈气概。
评分标准:答出“烘托”,得1分;答出李副使的“豪迈气概”,得1分。共2分。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开头两句即点明时令,以李副使出塞途中必经的火山、赤亭起句,描写了一个特殊的背景,烘托了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应命的豪迈气概,而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也暗含其中了。本题考查诗歌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烘托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心理。具体内容再作具体分析。
22.答案 (示例1)同意。常见的送别诗多写离愁别绪,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而这首诗抒发的却是劝勉友人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所以这首诗颇显“另类”。
(示例2)不同意。送别诗中并不缺少此类乐观豪迈的作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证明,所以这首诗算不上“另类”。
解析 这首送别诗,既不写饯行时的歌舞盛宴,也不写分手时的难舍离情。作者只是以知己的身份说话行事,然而字里行间却使人感到一股激情在荡漾。做此题首先要作出明确的判断,然后再围绕自己的观点结合学过的诗句作具体分析,分析时要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评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难度较大。
23.[写作指导] 本题为命题作文,可以选择的写作角度有很多,如家庭生活、学校、理想等。“热情”“青春”都是比较抽象的词,合在一起对应了很多具体的事,更容易结合实际生活组织语言,只要找好落脚点,就可以写好。学生可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方面,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任选角度下笔。还可以结合“”进行写作,写作时既可以从生活中的“小我”出发,也可以从国家发展的“大我”出发,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按照题目的导向,从积极向上的、阳光的方面构思,表述清楚,思想深刻鲜明,就能取得理想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