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企业基本情况 | |||
| 企业名称 | - | 企业类别 | 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单位,易燃易爆危险品存放单位 |
| 企业地址 | - | 企业现状 | 正常生产 |
| 组织机构代码 | - | 上级公司 | - |
| 主要火灾风险 | 1.电气线路故障、电气线路短路、电气设备故障、雷击等可能引发电气火灾事故。 2.应急出口堵塞,通风系统失效、排烟系统失效,应急照明失效,可能在发生火灾时,人员无法及时有效疏散,从而造成人员因烟气中毒、踩踏、烧伤等事故。 |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数以及持证上岗人数 | 6 |
|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 | 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档案室、财务室、中心数据机房、变配电室 | ||
| 主要消防器材设施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室内消火栓、室外消火栓、灭火器 | ||
| 序号 | 责任内容 | 履行标准 |
| 1 | 明确各级、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及其职责。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组织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进行消防工作检查考核,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落实。 | 1.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将本单位管理范围、内容、要求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明确责任人员、责任内容和考核奖惩标准。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并公布执行。消防安全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检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消防(控制室)值班;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用火、用电安全管理;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专职和义务消防队的组织管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燃气和电气设备的检查和管理(包括防雷、防静电);消防安全工作考评和奖惩;其他必要的消防安全内容。 3.确定火灾事故危险源,分析可能发生的火灾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依据分析结果,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预案。 4.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其他单位应当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演练。 5.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内部检查、考核、评比内容。对成绩突出的部门(班组)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或者违反消防安全制度的行为,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员给予处罚。 |
| 2 | 保证防火检查巡查、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火灾隐患整改、专职或志愿消防队和微型消防站建设等消防工作所需资金的投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费用应当保证适当比例用于消防工作。 | 1.建立消防安全费用投入保障和使用管理制度、办法。 2.建立消防安全费用使用管理台账。 3.制定并实施包含以下方面的消防安全费用使用计划: 建筑消防设施设备的检测、维修、保养;消防专用设施设备的购置;消防安全宣传、比赛、演练等活动所需的印刷费、外聘专家授课费、资料费、材料费等;消防档案管理所需的相关费用;公司批准的其它消防支出项目。 |
| 3 | 按照相关标准配备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定期检验维修,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设有消防控制室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每班不少于2人,并持证上岗。 | 1.建筑消防设施应每年至少检测一次,检测对象包括全部设备、组件,系统投入运行后每一年底前,将年度检测记录报当地消防机构的备案。在重大的节日,重大的活动前或者期间,应根据当地消防机构的要求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检测。 2. 消防设施操作人员应通过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持有初级技能以上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实行每日24h值班制度,每班工作时间应不大于8h,每班人员应不少于2人,值班人员对火灾报警控制器进行日检查、、时、应填写《消防控制室值班记录表》相关内容。值班期间每2h记录一次消防控制室内消防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记录消防控制室内消防设备的火警或故障情况。 |
| 4 | 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保证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和室内装修装饰材料等符合消防技术标准。 | 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开展新建、扩建、改建(含室内外装修、建筑保温、用途变更)等建设工程的消防设计审查、验收、备案等工作。 |
| 5 | 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巡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 1.每日防火巡查,并将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落实到相关的工作岗位。 2.每月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3.开展特殊时期、季节性等专项安全检查,督促安全隐患整改。 |
| 6 | 根据需要建立专职或志愿消防队、微型消防站,加强队伍建设,定期组织训练演练,加强消防装备配备和灭火药剂储备,建立与消防队联勤联动机制,提高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 1.除按照消防法规须建立专职消防队的重点单位外,其他设有消防控制室的重点单位应设置微型消防站。组织开展日常业务训练,训练内容包括体能训练、灭火器材和个人防护器材的使用等。 2. 配合当地消防救援队将微型消防站纳入当地灭火救援联勤联动体系,参与周边区域灭火处置工作。 |
| 7 | 消防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文件规定的其他职责。 |
